蔣經國是何時開始「正式」稱呼宋美齡為母親的?

2021-01-12 小春說歷史

蔣經國是何時開始「正式」稱呼宋美齡為母親的?

宋美齡一生沒有自己的親子嗣,她的大半生都扮演著後母的角色。在大陸時期,她已初步體會了一下當後母的滋味,但由於兩個公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宋美齡還沒有太多的母子關係要處理。除了「蔣家王朝」在大陸行將覆滅之時,她為了外甥與「打虎」的蔣經國發生了衝突之外,還沒有其他不和的傳聞。

1937年,蔣介石的大公子蔣經國由蘇聯回國。4月21日,他帶著全家抵達上海後,蔣介石派杭州筧橋航空學校總務處長陳舜耕到上海將經國夫婦接到杭州。在杭州,他們與宋美齡第一次正式會了面,認了娘。

蔣經國的生母是毛福梅。在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時,她在法律上已與蔣氏離異。但是,毛氏一直住在溪口豐鎬房。蔣介石每次回溪口,都要到豐鎬房與毛氏敘談,毛氏也照例要為他做幾樣家鄉菜,二人的關係並未因形式上的離婚而斷絕。宋美齡每次陪蔣介石回溪口,也總要帶些貂皮、人參給毛氏,三人表面上尚能和睦相處。

父親與生母離異再娶,這是令為人子者非常難堪的事情。作為毛氏獨生子,蔣經國在蘇聯時聞知蔣宋結婚,大不以為然。但回國後也只能面對現實,對宋美齡稱以「母親」。 但此時,蔣經國心目中的「慈母」,指的顯然是毛夫人。

有學者認為,宋美齡與蔣經國在年齡上的差距只有11歲,這似乎也造成彼此間的矜持,宋美齡不敢以母親自居,蔣經國則只是在遵從父命下,保持了最起碼的禮貌與尊敬而已。儘管蔣介石用了相當的心思,卻似乎始終沒有辦法完全拉近雙方的距離。

從當年電文記錄上看,宋美齡與蔣經國真正開始改善關係,是在1949年蔣介石被迫「引退」的時候。這時的宋美齡,正在美國奔走乞援,蔣經國則護侍父親身側,隨時籌謀挽救局勢之策。由於雙方都掛慮蔣介石的安危,往來頻繁的電訊,自然增加了他們彼此間的了解與關懷。

從國民黨退臺後公開的蔣家電文,可以作為觀察宋美齡與蔣經國關係變化的第一手材料,綜觀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函電和稱呼及署名上,可以感受到,宋美齡在國民黨退臺後,已開始注意改善與蔣經國的關係,並逐漸在署名上以母親自居。但蔣經國由於毛夫人情結,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函電上稱「母親大人尊鑑」 的僅有一件,稱「蔣夫人」的有37件。足見這時雙方仍有相當大的隔閡。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環境的改變,蔣經國逐漸去除心結上的不平,於1954—1958年間,誠摯地改口尊宋美齡為母親。此後二人彼此關懷,並同心協力地襄助蔣介石。隨著政治局勢的穩定,宋美齡與蔣經國的關係進一步改善。據報導,蔣介石臨終前,曾多次緊握蔣經國的手說:「孝順汝母,則餘可安心於地下矣!」並把宋美齡的手加於蔣經國的手上,叮囑他:「要以孝父之心而孝母。」蔣經國表示:「兒當謹遵父命。過去如此,今日如此,日後亦永遠如此。」

蔣介石去世後,宋美齡再度赴美。於是宋美齡與蔣經國間,又一次魚雁函電頻繁往來,每當蔣經國躊躇、焦慮、無助時,宋美齡的箴言、勸勉與分憂,就成了最強而有力的支柱。這時蔣經國對宋美齡,不但「以母侍之」,且視之如「良師」一樣。

除此之外,繪畫也成了拉近她與蔣經國之間母子感情的紐帶。宋美齡晚年非常喜愛繪畫,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但是蔣經國在此方面也曾有些造詣卻是鮮為人知的。當宋美齡有了一點繪畫的功底後,她也充當起賞畫的「伯樂」。20世紀60年代初期,宋美齡在這一段時間經常與蔣經國談畫、論畫,尤其是蔣經國畫的一幅墨竹,大受宋美齡的稱讚。

相關焦點

  • 蔣經國去世時,「繼母」宋美齡卻只看了一眼,原因曝光後讓人驚訝
    大家都知道,蔣介石在和宋美齡結婚之前,其實還有一個原配妻子,她的名字叫做毛福梅,但是後來蔣介石和宋美齡認識了,兩人更是相愛,於是在1927年的時候,他們就在上海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婚禮,也因為宋美齡的原因,所以蔣介石和毛福梅也正式辦理了離婚手續。
  • 得知蔣經國突然離世的消息後,宋美齡說了一句話,聽了以後讓人無比...
    眾所周知,宋美齡與蔣經國素來不和,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蔣經國對自己親生母親毛福梅感情非常深厚,當年在蘇聯留學的時候還曾因為這件事情寫信把蔣介石大罵一頓。而蔣經國回國以後才得知自己的父親為了能夠與宋美齡結為夫妻,與自己的親生母親協議離婚了,只是母親依舊能夠居住在蔣家祖宅當中。
  • 蔣經國愛女執意嫁大14歲三婚男,宋美齡一句話勸服近瘋狂的蔣經國
    ▲蔣經國和女兒蔣孝章蔣孝章是蔣經國唯一的女兒,被視為掌上明珠。可是蔣孝章學業成績不理想,參加臺灣的大學聯考失利。為了讓女兒讀大學,蔣經國只好為她另謀留學美國途徑。但由於其身份和安全的問題,蔣孝章不能和一般的留學生一起住學生宿舍,於是蔣經國想為她安排個特殊的寓所,供其安心讀書。負責與美國聯絡的空軍情報處衣復恩將軍推薦了「國防部長」俞大維。蔣經國認為俞家值得信賴,就安頓蔣孝章暫時落腳俞家。可是,讓蔣經國做夢也沒想到的是,蔣孝章遠赴美國後,竟被俞家公子俞揚和的甜言蜜語所鼓動,不知不覺間居然愛上了這個大她14歲的老男人。
  • 蔣介石:撮合宋美齡蔣經國母子情終成枉然,因果或許早成定局?
    蔣經國悲痛欲絕,趕回老家料理母親的喪事,沒想到,蔣介石為了一己私心,要求蔣經國秘不發喪,也不能發訃聞,蔣經國迫於父親的威嚴,草草埋葬了母親。立碑時,吳稚暉幫蔣經國斟酌:「顯妣毛太夫人之墓」。將毛福梅和蔣介石的關係表達清楚了。但蔣介石一看,提筆改為「顯妣毛太君之墓」。
  • 蔣經國去世李登輝上臺,宋美齡說了四個字,既是無奈,更是心酸
    一李登輝撕下偽裝,宋美齡和蔣家面臨「政治清算」李登輝在上臺之前對蔣介石的遺孀宋美齡和蔣氏家族是做過三項承諾的,剛開始李登輝對於宋美齡和蔣家也還算可以,可是在坐穩權力寶座之後,李登輝便撕下了偽裝,對宋美齡和蔣氏家族開啟了「政治清算」。
  • 蔣經國的掌上明珠執意嫁再婚男,惹蔣經國嚎啕大哭
    圖為蔣經國和蔣孝章合影。為了解決孝章讀大學,蔣經國只好為孝章另謀留學美國途徑。但赴美留學,由於身份保密和安全問題,孝章自不便如同一般留學生,住宿學生宿舍,於是想盡辦法為她安排適當的寓所,供其安心讀書。圖為蔣孝章留學時舊照。負責與美國聯絡的空軍情報處衣復恩將軍推薦了「國防部長」俞大維在美國的家。俞大維為「國防部長」時,蔣經國是「副部長」,關係不惡。
  • 毛福梅被日機炸死,蔣經國奮筆立碑「以血洗血」,如今刻石猶在
    毛福梅被日機炸死,蔣經國奮筆立碑「以血洗血」,如今刻石猶在眾所周知,蔣經國是蔣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的兒子,雖然父親後來迎娶了後母宋美齡,自己不得不違心稱其為「母親」,但是在他的心中,毛福梅才是真正的母親。
  • 蔣介石的日記裡記載一段話,宋美齡看後,決定前往美國,永不回臺!
    蔣介石一生有4位妻子,對他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宋美齡了,與前三位妻子相比,宋美齡不僅在容貌上出眾,能力和家庭背景更是前三位無法比擬的。1975年4月5日凌晨,蔣介石在睡夢中心力衰竭去世。蔣介石去世之後,接替蔣介石處理政務的是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很多事情都在日記裡有所記載!
  • 宋美齡看後痛哭不已,遠走他鄉
    蔣介石和宋美齡作為近代歷史上特殊的一對,夫妻生活頗受人關注,一開始,許多人以為他們是因為利益聯結而結為夫妻,甚至有人戲稱「中美結合」,但從1927年12月1日結婚到1975去世,他們攜手走過了48年的春秋,兩人真的沒有任何感情嗎?
  • 105歲的宋美齡,死前眾人淚流滿面,只因含淚說對不住三個男人
    在孫中山死後,原為姐妹關係的宋慶齡和宋美齡兩人,由於政見不同,兩人之間的關係也變得微妙起來。但是因為蔣介石的某些行為,受到了宋慶齡的公開批評,蔣介石恨得要命,想派人去刺殺宋慶齡。當宋美齡得知此事,怒不可遏,與蔣介石惡毒地爭吵起來,並向蔣介石下了通牒,如果她敢向姐姐下黑手,她也不示弱,就會暴露蔣介石的某些秘密。在戀人宋美齡的通牒面前,蔣介石不得不收斂。
  • 這個清明節發生了什麼事 讓蔣經國有苦難言 讓蔡英文們彈冠相慶
    蔣經國一大早就趕來向蔣介石請安,在廳外稍等了片刻,就來到蔣介石的身邊。蔣介石滿面笑容地招呼兒子坐下,詢問他清明節和張伯苓百歲冥辰的有關事宜。蔣經國細細作了稟報,隨後告辭。從中午開始,蔣介石開始變得異常煩躁。晚上,在與蔣經國和宋美齡共進晚餐,並吃下名為「鎮定劑」的維生素丸後,蔣介石早早睡下了。這天晚上20時55分,蔣介石的心電圖突然變成了直線。
  • 爹是行政院長,姨夫是民國總統,舅舅是世界首富,然而卻坑死蔣經國
    從標題看,這人就不簡單,他老爹叫孔祥熙,曾任國民政府的行政院長,按咱們現在的標準相當於國務院總理,正國級,姨夫是蔣介石,這個大家都了解,就不多說了,舅舅是宋子文,在民國時期,有媒體評論他是世界首富,他的表兄弟就是蔣經國,蔣經國上海打虎,打到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的時候,杜月笙為了救兒子,把他招出來了,蔣經國就想下殺手,可是他求救宋美齡,結果呢,蔣介石與宋美齡聯袂而來接走了他,只留下蔣經國一人在上海
  • 蔣經國讓他最愛的兩個女人:一個變得沉默寡言一個死因成謎,可悲
    話說蔣經國,當年蔣方良冒著種種壓力,嫁給被軟禁的他,幫他走出孤獨和苦悶,不過短短5年,他就因為另一個女子的出現而移情別戀。一個對權勢感興趣的人,演繹了「愛江山也愛美人」的悲情劇。秘書章亞若,可謂「飛蚊撲火」,愛上一個不該愛的人,剛剛做母親就命喪黃泉。
  • 蔣經國日記痛罵孔宋兩家:小人中的小人,難以對付!
    但是看似沆瀣一氣的四大家族,其實彼此之間也有不為外人道的嫌隙。看似蔣氏是大權在握,其實也有諸多無奈的地方。宋美齡原是國民政府對美外交主導者,孔令侃則是她的代表。蔣經國深知宋美齡的關切,不敢怠慢,隨時以函電多次向遠在紐約的繼母報告最新情勢。但是直到1979年2月10日,蔣經國才接到宋美齡函電。
  • 「情比法大」——杜月笙和蔣經國1948上海鬥法記
    1948年8月,南京政府進行了所謂的幣制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規定法幣必須在11月20日前兌換為金圓券才能使用,兌換比例為一元金圓券兌換法幣300萬元。同時禁止黃金、白銀和外幣的流通、買賣或持有,並以8月19日市場物價為準,不得哄抬價格,對囤積居奇者嚴厲打擊。
  • 蔣經國晚年的決策性失誤:選「平民官員」李登輝接班
    根據宋美齡身後披露的大量史料表明,她專程返回臺灣的主要目的有三:一為參加蔣介石的百年誕辰紀念活動;二是對重病纏身的蔣經國正在臺灣實施的「返憲改革」遊說國民黨元老派人物,力求對蔣經國提供幫助;三是為蔣氏政權將要結束前夕可能發生的交班障礙就近指點運籌。但是,宋美齡縱有良苦用心,蔣經國卻無意採納。「江南事件」後的臺灣政局早已不允許蔣經國再做「傳子」之夢。
  • 蔣經國為何錯選李登輝當接班人
    這裡我們要梳理一下蔣經國提拔並最終選擇李登輝的前前後後。默默崛起 因能力被蔣經國看中李登輝從政,從1972年「入閣」擔任「政務委員」開始。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位在臺大任教的農業專家。每一回,李登輝總是拿出一大疊剪報、文件,上面有他閱讀時所畫的記號,他引用諸多數據加以分析,觀點新穎,立論紮實,讓蔣經國對他的才能刮目相看。在蔣經國的提攜之下,李登輝開始步入政壇。1972 年5 月,正在紐西蘭出席農業會議的李登輝,突然接到電報,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院長,他被提名為「行政院」中的「政務委員」。
  • 宋美齡說出埋藏多年的心裡話,聽了真令人心酸
    宋美齡和張學良之間的關係,始於1925年的上海,兩人初次見面,張學良就被宋美齡身上散發的特殊氣質所吸引。張學良被這個女人迷住了,後來還說還好自己娶了老婆,不然不知道和宋美齡會成為什麼關係呢。
  • 張學良追悼會,104歲的宋美齡送一花圈,上面寫的6個字讓人淚目
    宋美齡和張學良的情誼說起宋美齡,大家只知道她是才女,還有她的丈夫事蔣介石,但卻不知道,她也和張學良結過很深厚的友情,張學良曾說,在自己的一生中有兩位女性對他恩同再造,一位是自己的二夫人趙一荻,另一位就是宋美齡了,張學良在晚年時期,他依然記得見到宋美齡第一眼時自己內心所產生的想法,他說自己當時就被她的絕世美貌所打動,還形容宋美齡的模樣是美若天仙
  • 宋美齡的這個愛好,堅持了一輩子,晚年卻讓身邊的人十分尷尬
    作為近代女性的代表,宋美齡既有東方傳統女性的含蓄美,又有西方女性的思潮,作為宋家的三位小姐,宋美齡從美國留學回來後,立刻成為千千萬萬人才輩出的人物,其中就包括當時已是國民黨總統的蔣介石,他廢掉九牛二虎之力,改變信念,休妻,終於娶宋美齡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