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我特別渴望給自己打些現實款雞血,先苦後甜地過完新的一周,張弛有度,不必過於緊繃。
看看那些努力的人是如何發光的,當給自己一些鼓勵或者警醒,清醒地控制自己的平穩和均衡,不用力過猛,更不必透支。
HBO新劇《投行風雲》適合前半周給自己打點雞血,看看這個行業的社畜是如何堅挺的,摘選出適合自己的職場硬貨,剔掉那些自我毀滅的雷區。
我們之前推薦過一部德國金融劇叫《壞銀行》,畫風冷峻,看著有點不寒而慄。
這部《投行風雲》依然是一片慘烈,第一集就是新人猝死。
本劇描述了投行新人們的奮鬥史,沒啥主角光環,每一集都是職場典型案例。
這是一位很賣力,也很有表現欲的新同事,他覺得在公司待得越久,加班越狠,越能給自己貼金。
他還把加班當成一種提高身價的資本,對於同事的友善規勸嗤之以鼻。
對對對,我們當年剛做公關的時候就知道如何精算自己的時薪了,如果你從事的也是加班嚴重的工作,請隨時計算自己的時薪。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從他身上依然能看到一些曾經共事過的熟悉身影——把透支身體當成一種炫耀的資本,並且強加給其他人。
投行加班熬夜很常見,就像做公關廣告一樣,都屬於披星戴月熬工齡。
他晚上不回家,一個人在辦公室拼,熬不住了就去洗手間隔間打地鋪,這時候工牌還會發出報警聲,提醒主人:您的工作時長超標了。 (他已經連續48小時沒離開公司了)
他甚至還會給自己安排各種工作列表外的活兒,原以為會贏得領導的讚揚,結果被斥責:別做無用功。
新人為了突出個人存在感,各種胡亂式給自己塞任務,顯得自己能幹給力,而這些活兒在領導眼裡都屬於不必要的。
剛上班,就強行給自己塞難度和壓力,好景不長,這位新同事猝死。
領導也有問題,她看新人這麼沒有原則地拼,就臨時給他加了重任,加速了新人的透支和衰竭。
他自以為是的「用力過猛」也會得到垂青,只不過是幫領導做嫁衣而已。
員工猝死也暴露出資本家的嘴臉,公司接受內部調查,還想從死者是否有其他疾病的角度入手,這樣公司就可以不必擔責任。
我從來就不屬於那種願意用自我透支來置換前程似錦的人,當然,做我們這一行的,總要經歷幾年全年打包賣給公司的無奈歲月,按照投入產出比計算,我們拿到的時薪真的太卑微了。
年輕時加班猛烈,我們不會忘記在朋友圈刷加班的存在感,那也是做給領導看的。會叫的娃有奶喝,年底加薪的時候,可能領導會看著平日裡我們老黃牛式的付出,給予一些恩惠。這大概就是我們年輕時加班的實惠之處了,當自己不夠強大的時候,加班可能是一種自我麻木的安慰。
但不要選擇無意義加班,活兒做好了,趕緊回家,確保每一分鐘的加班都是有效的。
我曾經有一個領導,他不算我直接領導,只是有一次項目合作,他臨時lead我們項目。
他屬於那種把自我透支當成自身業績的人,並且他要強塞給所有人,讓所有人不顧一切地透支。
他不休息,他不睡覺,我們也別想休息。
他身上的最大標籤就是:任勞任怨,百折不撓,在無止境的加班透支中熬出璀璨業績。 有些老闆也喜歡這種透支賣命的下屬,然後惡性循環,營造出極端的加班文化。
和他對接工作之前,我還沒啥顧慮,想著就是常規式的加班熬夜,大家按照既定時間截點完成每一個小目標,無非就是一個月的缺覺之旅。熬夜是吃青春飯的活兒,25歲之前,我可以輕鬆熬夜,熬出水嫩肌膚,過了25歲,熬夜的恢復期就變得更長了。
我熬夜的儀式感很足,那會兒再缺覺,都會每天用電飯煲在家煮好銀耳粥,泡好黃芪水,這些都是我10年前打拼時候的神器,我甚至自我安慰地把「熬夜」當成「拍夜戲」,越苦越要入戲,入戲就是要記住自己的角色,角色就是工作的責任感。
有這些養生以及精神安慰,必熬的夜似乎看起來沒有那麼苦澀。
這位領導比我想像的恐怖,他給我們制定的時間截點過於苛刻,比如一般發布會前夜,我們再缺覺,回家洗洗睡睡三四個小時的回血時間還是有的。這位大哥可不,他硬是要求我只有一個多小時的回血時間,相當於我從公司回家,洗個澡,馬上就要去活動現場。
我和他爭取多一個小時,他不同意。
從當時項目的執行周期來看,他多給我一個小時回去休息完全是可行的,東西都已經準備好了,提前那麼早去活動現場也是浪費時間。
但這些,和他說沒用,這位領導從來都是這麼壓榨時間的,可能他覺得這種走火入魔式的苛刻是自己的工作勳章。
我萬念俱灰地回家,那會兒已經是凌晨四點多了,火速洗漱一番,給自己定了四五個鬧鐘,我實在太累了,前面近一個月都嚴重缺覺,我就想著洗完澡眯一刻鐘。
結果,我就這麼睡過去了,比規定時間晚到了一小時。
和我同時睡過頭的還有另一個同事,他也是透支得不行。
我真的不是故意睡過頭的,從執行結果看,我晚一個小時到現場,根本沒有任何影響。我真的不清楚,為何這位領導一定要這麼毫不留情地壓縮我們的休息時間,本身大家已經累到不行。
後面大家項目都執行得不錯,客戶滿意,皆大歡喜。
若干年後,我從老同事口中聽到了當時那位領導對我的評價,他到處和人說我耍大牌,我不配合。
我只能苦笑,但我非常慶幸人生只需和他合作這一次項目。
看完《投行風雲》這段劇情,我立馬想到當年這段風波,還好我非常清醒,從來不認為透支自己是一種博上位的方式。
我剛上班那會兒,也曾經天真地覺得自己加班拼搏,也許能博取領導的嘉獎,09年我負責一個大項目,上班地點離家很近,走路20分鐘。曾經有一個月,我基本上是「朝九晚十二」的日常節奏,有一天晚上11點,領導還帶著我去開會,開會的還有老外,領導讓我做翻譯。
感謝我誠實的身軀,我當下就暈乎乎的,坐在會議室裡,感覺在地獄夢遊,身體不由自主地晃動。
我屬於秒睡型,只要疲倦了,站著坐著也能睡著。 我反正當場就死機了,沒法思考。
那一刻,我認清了這類領導的真面目:他們是冷血無情的,你死了,他們可能也不會有啥反應。
我二十出頭的時候,就有了強烈的保命意識,雖然這個行業有很多身不由己,但我要學會合理拒絕。
而且透支過的健康,日後都要慢慢還的。
這些年,我身邊有同行突然離世,歲數和我差不多,對我算是很大的警示。
前幾年,我也經歷過幾次刻骨銘心的健康紅燈,像急性腸胃炎,兩天脫水瘦10斤的那種,然後沒等元氣恢復,我又跑出去參加了一場無效社交型聚會,不幸中招得了「面癱」。
在我做完人生第一次腦部CT,再歷經半個月的臉部針灸,我終於滿血復活了。病來如山倒,恢復也快,可能我身體底子還不錯,我始終沒有放棄養生,我十幾歲就開始捯飭養生,追求飲食健康平衡,那時候周圍的同齡人都非常不解,如今看太值得了。
《投行風雲》把社畜最慘烈的一面展示出來,比如猝死,比如職場霸凌……
有時候覺得一份工作如果這麼不開心,即便平臺好,上升期足,你真的沒有退路了麼?
當然有很多退路,因為在這個世界,你沒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退一步,風景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