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遊學,既不是單純的旅行也不是純粹在學習,它貫穿了學習和參觀遊覽,介於遊與學之間,同時又融合了遊與學的內容。日本是個四季分明的國家,長期精耕細作的農耕文化對季節變化的感受度很強。中國曾經也是一樣的,傳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跟著季節走。什麼時候吃什麼穿什麼幹什麼都有講究。這種生活傳統日本從沒有丟掉過,這也是日本最為中國人羨慕的地方。
日本的和果子其實源自中國,遣唐使從唐朝帶去日本的宮廷點心立刻成為日本貴族們的心頭好,順利在日本生根並壯大。經過千年的獨立發展,已經形成其獨自完整的文化。
由於江戶時代砂糖是非常昂貴的奢侈品,因此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造型精緻的和果子是只有貴族階級才可以享用的美食。而製作和果子的店鋪被日本皇室(宮家)嚴格管理,大概在當時有200家。皇室同時保護著這200家和果子店的不斷推陳出新,各種越來越造型獨特口感怡人的和果子被開發,進貢到皇室。因此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種類繁複眼花繚亂的京果子(在京都發展成形的和果子)。
不同季節享用不同和果子的傳統幾乎都來自於江戶時代的日本皇室的規矩。但時至今日,和果子早已成為一般家庭用來享用或者款待客人時的必需品,因此按季節享用不同和果子的傳統,也深深根植於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心中。下面是幾個流傳到今天依然非常普遍的季節性和果子。
1月睦月【花びら餅】
中文應該翻譯作「花瓣餅」,據說其由來是為了正月時到皇宮參拜的人們而準備的年糕點心。通常年糕裡的白餡有味噌調味,並裹牛蒡。平安時代以來作為宮中正月料理的代表,傳承至今。
2月如月【光琳梅】
光琳梅源自日本畫大師尾形光琳的屏風畫所繪梅花圖案。因其簡約、自然的輪廓線條,至今仍被廣泛喜愛與使用。 和果子師傅取了「光琳紋樣」柔軟可愛的粉色造型,再用手指將麵團中間按成凹陷的樣子,綴入黃餡兒,形成了一款令人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溫暖氣息的和果子。
3月彌生【ひちぎり】ひちぎり(hichigiri)是雛祭り(女兒節)的時候享用的和果子。女兒節本來在農曆3月3日,是為了祈禱家裡的女孩子健康成長而形成的節日,對於中國人來說女兒節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人行娃娃的階梯。但是現代日本人使用陽曆,因此全日本各地都在陽曆3月3日過女兒節。只有在非常注重傳統的京都,才依然保持在農曆3月3日(即陽曆的4月)過節的傳統。在女兒節享用的和果子ひちぎり,是一個帶尾巴的造型,據說製做手法不同於傳統和果子繁複的捏、搓、揉,是直接用手揪開做好的底餡就完成了造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種自然美的造型仿佛象徵家裡女孩兒的健康成長,而成為了女兒節的和果子呢?
4月卯月【さくら餅】
染成粉色的年糕粉包裹豆沙餡,再外包鹽泡過的櫻花葉,就是櫻花餅。關西也稱其為道明寺餅。是日本全國各地均有享用的歷史悠久的和果子。櫻花開放的時候,賞櫻的同時就著清酒或者熱茶品一口櫻花餅,是日本春天的風物詩。
5月皐月【唐衣】
該和果子靈感來自平安時代歌賦「伊勢物語」中的一段。"きつつなれにし つましあげれば はるばるきぬる 旅をしぞ思ふ(拋卻衣冠與愛侶,遠遊孤旅好悽涼)"。飄逸乾淨的造型恍惚之中令人聯想翩翩,眼前似乎可以浮現平安時代吟詩作賦身裹唐衣的旅人。
6月水無月【水無月】
本來是6月30日夏越の祓(nagoshinoharae),為了除去前半年的穢氣和厄運而去神社參拜的那天一同享用的點心。因為水無月清涼的造型和口感,吃下去之後會感覺神清氣爽,像是有除去穢氣和厄運的功效一樣。不得不講一講這個夏越の祓。這一天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會去信奉的神社圍著只有這一天才會被展出的草編拱門(茅の輪くぐり)有講究地轉圈,完成去除厄運的儀式。這一傳統來自江戶時代為天皇祛災求福的神道儀式。具體的轉圈方法是,口中唱著經文圍著草編拱門轉3次,口頭描述太麻煩下面有一幅圖可以很好的解釋。經文的內容是「水無月の夏越の祓する人は、千歳(ちとせ)の命延(の)ぶというなり」,意思是在水無月行夏越の祓之事,祛災延命云云。
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真的是懷著非常虔誠的心念唱這繞口的經文轉圈祛災的。
7月文月【鉾の影】
京都7月的祭典祇園祭時享用的和果子。
祇園祭是京都夏天的風物詩,在京都眾多的祭典中最大型的一個,橫跨整個7月。這期間到訪京都的話可以看到「山鉾行事」。山鉾是京都各個歷史悠久的團體製作的花車(關於花車的歷史、造型、由來等等如果鋪開寫大概可以寫A4紙200頁,這裡中略)。在「山鉾巡行」當天山鉾會列隊按規定路線訓城,沿途是為了一睹這一盛事的當地人和遊客,熱鬧非凡。
8月葉月【寶袋】
濃綠的笹竹葉首先帶給人們清涼愜意之感,內包裹撒了星星點點紅豆凝固而成的葛粉糕。無論是笹竹葉的濃綠,還是晶瑩剔透的葛粉糕,都像是盛夏裡的寶物一樣珍貴,因此文豪川端康成給這個點心取名為「寶袋」,延續至今。
9月長月【著せ綿】
著せ綿是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在9月9日重陽節時享用的和果子。
本來重陽節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因此菊花作為不老不死的象徵點綴重陽節這一點和中國是一致的。但是不同於中國的重陽登高望遠,平安時代的貴族們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儀式。具體就是先製做菊花染料將棉花染成黃色。在重陽節前夜,給菊花穿上黃色棉花的衣服,目的是為了在第二天早晨用棉花吸收菊花上的朝露和香氣,最後再取下棉花擦拭身體,人們相信這樣的儀式可以將菊花的藥效轉移到身上,有無病祛災、延年益壽的效果。是不是講究到了極致。而另一方面,她們還發明了著せ綿(kisewata)這種外形和重陽節包裹著棉花的菊花(好繞口)高度同步的和果子,加強了儀式感。
10月【唐】
紅黃緑三色包裹的和果子,表現了秋高氣爽、山色漸變的景象。
11月【亥子餅】
亥子餅是日本十一月的一道特色點心,亥子餅的原名為玄豬餅,它的起源要追溯至平安時代所誕生的玄豬節,這個節日原本起源於平安時代的皇族間,在每年農曆十月上旬也就是日本傳統曆法中的亥之日,皇室的人們會一起親自製作一種年糕,來祈求除病消災子孫繁榮。在品嘗這質地樸素的亥子餅的同時,你也能從一道小小的點心中感受到歷史的深遠。
12月【雪餅】
由道明寺粉(米粉加工製成的和果子用麵粉)包裹豆沙餡製成,外面撒晶瑩剔透的「冰年糕末」以表現初雪之純淨。
【季節性和果子的現代價值】
在古時候,和果子是作為這些儀式的一部分,只起到了裝飾點綴的作用。而時至今日,那些有些老套甚至看起來滑稽的儀式,很少可能有人再去堅持重現,但是美味的和果子就算再過一千年也不會褪色。因為這些和果子的造型、創作手法等等和具體的節氣、儀式息息相關,因此這些和果子所代表的傳統再過1000年也一定會被人們口口相傳難以遺忘。可以說,日本時至今日也能夠完好保存許多傳統,和果子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