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遊學中四季不同的和果子

2021-01-09 花田遊學

花田遊學,既不是單純的旅行也不是純粹在學習,它貫穿了學習和參觀遊覽,介於遊與學之間,同時又融合了遊與學的內容。日本是個四季分明的國家,長期精耕細作的農耕文化對季節變化的感受度很強。中國曾經也是一樣的,傳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跟著季節走。什麼時候吃什麼穿什麼幹什麼都有講究。這種生活傳統日本從沒有丟掉過,這也是日本最為中國人羨慕的地方。

日本的和果子其實源自中國,遣唐使從唐朝帶去日本的宮廷點心立刻成為日本貴族們的心頭好,順利在日本生根並壯大。經過千年的獨立發展,已經形成其獨自完整的文化。

由於江戶時代砂糖是非常昂貴的奢侈品,因此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造型精緻的和果子是只有貴族階級才可以享用的美食。而製作和果子的店鋪被日本皇室(宮家)嚴格管理,大概在當時有200家。皇室同時保護著這200家和果子店的不斷推陳出新,各種越來越造型獨特口感怡人的和果子被開發,進貢到皇室。因此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種類繁複眼花繚亂的京果子(在京都發展成形的和果子)。 

不同季節享用不同和果子的傳統幾乎都來自於江戶時代的日本皇室的規矩。但時至今日,和果子早已成為一般家庭用來享用或者款待客人時的必需品,因此按季節享用不同和果子的傳統,也深深根植於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心中。下面是幾個流傳到今天依然非常普遍的季節性和果子。

1月睦月【花びら餅】

中文應該翻譯作「花瓣餅」,據說其由來是為了正月時到皇宮參拜的人們而準備的年糕點心。通常年糕裡的白餡有味噌調味,並裹牛蒡。平安時代以來作為宮中正月料理的代表,傳承至今。

2月如月【光琳梅】

光琳梅源自日本畫大師尾形光琳的屏風畫所繪梅花圖案。因其簡約、自然的輪廓線條,至今仍被廣泛喜愛與使用。  和果子師傅取了「光琳紋樣」柔軟可愛的粉色造型,再用手指將麵團中間按成凹陷的樣子,綴入黃餡兒,形成了一款令人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溫暖氣息的和果子。

3月彌生【ひちぎり】ひちぎり(hichigiri)是雛祭り(女兒節)的時候享用的和果子。女兒節本來在農曆3月3日,是為了祈禱家裡的女孩子健康成長而形成的節日,對於中國人來說女兒節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人行娃娃的階梯。但是現代日本人使用陽曆,因此全日本各地都在陽曆3月3日過女兒節。只有在非常注重傳統的京都,才依然保持在農曆3月3日(即陽曆的4月)過節的傳統。在女兒節享用的和果子ひちぎり,是一個帶尾巴的造型,據說製做手法不同於傳統和果子繁複的捏、搓、揉,是直接用手揪開做好的底餡就完成了造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種自然美的造型仿佛象徵家裡女孩兒的健康成長,而成為了女兒節的和果子呢?

4月卯月【さくら餅】

染成粉色的年糕粉包裹豆沙餡,再外包鹽泡過的櫻花葉,就是櫻花餅。關西也稱其為道明寺餅。是日本全國各地均有享用的歷史悠久的和果子。櫻花開放的時候,賞櫻的同時就著清酒或者熱茶品一口櫻花餅,是日本春天的風物詩。

5月皐月【唐衣】

該和果子靈感來自平安時代歌賦「伊勢物語」中的一段。"きつつなれにし つましあげれば はるばるきぬる 旅をしぞ思ふ(拋卻衣冠與愛侶,遠遊孤旅好悽涼)"。飄逸乾淨的造型恍惚之中令人聯想翩翩,眼前似乎可以浮現平安時代吟詩作賦身裹唐衣的旅人。

6月水無月【水無月】

本來是6月30日夏越の祓(nagoshinoharae),為了除去前半年的穢氣和厄運而去神社參拜的那天一同享用的點心。因為水無月清涼的造型和口感,吃下去之後會感覺神清氣爽,像是有除去穢氣和厄運的功效一樣。不得不講一講這個夏越の祓。這一天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會去信奉的神社圍著只有這一天才會被展出的草編拱門(茅の輪くぐり)有講究地轉圈,完成去除厄運的儀式。這一傳統來自江戶時代為天皇祛災求福的神道儀式。具體的轉圈方法是,口中唱著經文圍著草編拱門轉3次,口頭描述太麻煩下面有一幅圖可以很好的解釋。經文的內容是「水無月の夏越の祓する人は、千歳(ちとせ)の命延(の)ぶというなり」,意思是在水無月行夏越の祓之事,祛災延命云云。

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真的是懷著非常虔誠的心念唱這繞口的經文轉圈祛災的。

7月文月【鉾の影】

京都7月的祭典祇園祭時享用的和果子。

祇園祭是京都夏天的風物詩,在京都眾多的祭典中最大型的一個,橫跨整個7月。這期間到訪京都的話可以看到「山鉾行事」。山鉾是京都各個歷史悠久的團體製作的花車(關於花車的歷史、造型、由來等等如果鋪開寫大概可以寫A4紙200頁,這裡中略)。在「山鉾巡行」當天山鉾會列隊按規定路線訓城,沿途是為了一睹這一盛事的當地人和遊客,熱鬧非凡。

8月葉月【寶袋】

濃綠的笹竹葉首先帶給人們清涼愜意之感,內包裹撒了星星點點紅豆凝固而成的葛粉糕。無論是笹竹葉的濃綠,還是晶瑩剔透的葛粉糕,都像是盛夏裡的寶物一樣珍貴,因此文豪川端康成給這個點心取名為「寶袋」,延續至今。

9月長月【著せ綿】

著せ綿是日本人(主要是京都人)在9月9日重陽節時享用的和果子。

本來重陽節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因此菊花作為不老不死的象徵點綴重陽節這一點和中國是一致的。但是不同於中國的重陽登高望遠,平安時代的貴族們發展出一套獨特的儀式。具體就是先製做菊花染料將棉花染成黃色。在重陽節前夜,給菊花穿上黃色棉花的衣服,目的是為了在第二天早晨用棉花吸收菊花上的朝露和香氣,最後再取下棉花擦拭身體,人們相信這樣的儀式可以將菊花的藥效轉移到身上,有無病祛災、延年益壽的效果。是不是講究到了極致。而另一方面,她們還發明了著せ綿(kisewata)這種外形和重陽節包裹著棉花的菊花(好繞口)高度同步的和果子,加強了儀式感。

10月【唐】

紅黃緑三色包裹的和果子,表現了秋高氣爽、山色漸變的景象。

11月【亥子餅】

亥子餅是日本十一月的一道特色點心,亥子餅的原名為玄豬餅,它的起源要追溯至平安時代所誕生的玄豬節,這個節日原本起源於平安時代的皇族間,在每年農曆十月上旬也就是日本傳統曆法中的亥之日,皇室的人們會一起親自製作一種年糕,來祈求除病消災子孫繁榮。在品嘗這質地樸素的亥子餅的同時,你也能從一道小小的點心中感受到歷史的深遠。

12月【雪餅】

由道明寺粉(米粉加工製成的和果子用麵粉)包裹豆沙餡製成,外面撒晶瑩剔透的「冰年糕末」以表現初雪之純淨。

【季節性和果子的現代價值】

在古時候,和果子是作為這些儀式的一部分,只起到了裝飾點綴的作用。而時至今日,那些有些老套甚至看起來滑稽的儀式,很少可能有人再去堅持重現,但是美味的和果子就算再過一千年也不會褪色。因為這些和果子的造型、創作手法等等和具體的節氣、儀式息息相關,因此這些和果子所代表的傳統再過1000年也一定會被人們口口相傳難以遺忘。可以說,日本時至今日也能夠完好保存許多傳統,和果子功不可沒。

相關焦點

  • 四季飄逸,風味各異的日本點心,和果子
    和果子在江戶時代興起,流傳的和果子歷經300多年延續到現代。日式點心和果子總以精緻小巧的外形討人喜歡。和果子,其實泛指所有日式糕點,除了我們所知的那些工藝精細的和果子以外,還包括年糕、小饅頭、米粉糰子、大福、羊羹、鯛魚燒、金平糖、小煎餅等等。
  • 從一枚和果子裡觀四季
    而在日本,你卻可能會找到另一個答案——和果子。夏目漱石曾在《草枕》中藉故事裡的畫家之口,表達自己對和果子的喜愛:「我在一切小吃裡最愛吃羊羹。它的質地光滑細膩,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出半透明的光澤,怎麼看都是件玲瓏可愛的藝術品。在西洋點心中沒有一件能給人以如此快感的。」
  • 日式和果子——日本美食匠心之作
    日本美食的精髓在於細膩入微的精緻,以及日本匠心的手作魅力。不是只有壽司、刺身、拉麵才值得讓世界為之稱道。作為點心界的顏值擔當,日式糕點和果子可謂是將日本飲食的精髓表現到了極致。今天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可以入口的藝術品——和果子。
  • 可可愛愛的日本和果子,造型如此逼真,就問你怎麼捨得吃!
    和果子也稱和菓子(日文:和菓子/わがし wagashi)其實是「日式糕點」的總稱,製作和果子的主要原料有糖、小麥粉、糯米粉等,它大多以不含油脂的食材為主。對於講究低油低脂的飲食習慣而言,它可是最佳的選擇呢!但和果子和西點又有很大的不同。
  • 日本必吃和果子大集合!拜親訪友必備選擇
    日本傳統飲食文化中,除了壽司、天婦羅、生魚片等美味之外,作為承載飲食文化的食品——和果子,也是日本飲食文化中必不可缺的美食。和果子因其美妙的外表和甘甜軟糯的口感,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是旅遊極佳的美食選擇。
  • 天氣澄和,風物閒美,日本的和果子總是期待和你一期一會
    和果子,最具日本特色的甜點,被稱為「日本飲食文化之花」。清新可愛的外表下,卻呈現出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精彩。飽含著日本人對自然的熱愛和生活的感悟。和果子在日本古代指樹上結的果實和水果。和果子的歷史大概和日本的歷史一樣長。
  • 和果子:嫩滑細膩如牛奶般雪白的豆沙,雕刻出花鳥風月、四季五感
    不妨悠哉地躺在沙發上追個劇,吃個和果子。請橫屏開吃顏值巔峰,精緻到不敢下嘴咬。說正事兒啦和果子,在日本的茶文化裡是一道必不可少的點心,其製作工序又極其複雜。然後加入白玉粉不斷翻炒成麵皮後再裹以酥軟的紅豆餡,製成一個45克重圓團大小的生果子。把生果子揉搓成可供造型的球面體,而匠人們,則要在這方寸大小的皮面上,雕刻出花鳥風月、四季五感。每一刀、每一划,都要勾勒出漂亮、流暢、洗鍊、生動的線條,最終方能製成一枚精緻的果子。
  • 和果子指南:你所不知道的,日本糖果的歷史
    什麼是和果子?和果子一詞涵蓋了所有日本甜點,從茶道美食到日常甜點。您可能已經在日本電影或電視劇中看到它們的特色,例如団子串起來的麻團球或夾著紅豆沙的櫻花餅等等。與以黃油和雞蛋豐富為特徵的歐洲甜點相比,傳統的和果子要求油、香料和乳製品最少。
  • 從哆啦A夢的銅鑼燒,說到那「五感」盛宴的和果子
    銅鑼燒是傳統日式甜點「和果子」中的一種。和果子起源於遣唐使帶回的唐朝點心「唐果子」。看過《妖貓傳》的讀者一定會記得那個神神叨叨的空海和尚,他將唐朝點心的做法進一步帶回日本,鑑真和尚又為日本帶去關鍵的砂糖製作技術,促進了和果子的發展。
  • 從唐果子到和果子,這個武漢姑娘將日本精緻茶點帶到武漢
    Amy的表哥旅居日本福岡一帶三十多年,這個武漢人每年都會帶著一家人回來探親,包括他的日本兒媳阿部靜。阿部靜是日本大分人,而大分是武漢第一個國際友好城市。在疫情中,這座城市捐給中國了八萬隻口罩。在這座美食的小城,聰慧秀麗的阿部靜,師從有五十年歷史的日本糕點老店匠人,將和果子做到極美。
  • 專訪日本福泉堂第三代傳人,大師手中捏出的和果子,充滿詩情畫意
    有人說和果子是「方寸之間的四季」,不同時節、節令,店家會搭配不同的和果子,看似簡單的小果子裡,卻是一番來來往往的人間煙火。△土江徹和果子作品今天我和大家介紹一位和果子大師,來自日本福泉堂的第三代傳人——土江徹。
  • 「海豹和果子」顛覆你對日本和果子的印象
    最近日劇《我們有點不對勁》因為劇情狗血、劇組顏值過高而人氣飆升,劇集以日本老鋪和果子店為背景,每一集除了看狗血的故事之外,就是看讓甜食黨興奮的各種和果子了!
  • 在日本旅遊時應該品嘗的十種和果子
    我們的亞洲近鄰日本也因為深受中國茶道的影響,把飲茶時食用茶點的習慣學了過去。不過經過了多年的演化後,日本的茶點逐漸產生了變化,成為了現在的樣子。雖然嚴格意義上的日本「和果子」是指用糖,糯米,小豆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日式點心,但到了現在「和果子」是泛指所有的日式糕點。今天小魚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去日本旅遊時可以吃到的十種經典「和果子」。
  • 這道日本匠人精緻的和果子,簡約精緻,暢銷全球,好看到捨不得吃
    在這個時代顏值即正義不是毫無道理山口富藏在《京菓子的世界》裡說:「季節是和果子的生命」方寸間四之美和菓子方寸間蘊四季之美一個小巧而精緻的和菓子,蘊含了一個世界有著自己專屬的獨特名字來源於短歌、俳句、歷史傳說等配合和果子本身的意境在形狀和顏色上給人以視覺上的季節冷暖在名字中體現日本的傳統文學和自然風物之美
  • 去菲律賓學英語,不同年齡段選擇的遊學項目也不同!
    而多數人由於時間或者資金的關係,會選擇短期的菲律賓遊學----兩周到一個月的時間(多數學校不招收一周的學員)。由於學英語時間和年齡段的不同,我們應該怎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模式呢?今天小歐老師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吧。
  • 和果子——從唐代傳入日本,卻在日本成為精緻可口的匠心之作
    之後和果子開始迅速發展,不但品種豐富起來,還自成體系、規制,並且在民間普及。根據不同的節氣、節日、祭祀,搭配不同的和果子。而且為了體現高級感,製作都是模仿不同季節的花鳥魚、風景等形態,做得美輪美奐。
  • 重慶北碚區日本短期遊學收費標準_松瀛出國
    重慶北碚區日本短期遊學收費標準,松瀛出國,Ø 升學指導松瀛的留學老師講隨時跟蹤學生在日本的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升學指導。重慶北碚區日本短期遊學收費標準, 以短期留學為目的申請籤證,必須獲得日本教育機構的正式入學通知。日本學校對於短期生的條件要求會比較高。一旦能夠獲得籤證,籤證期為90天。
  • 日本名點「和果子」
    和果子,一種日式點心,以小豆為主要原料。將煮沸小豆後製成豆餡,混入甜砂糖。豆餡通常用年糕包住,製成各式各樣的精美點心。特色和果子如「善哉(ZENZAI)」,將小豆和年糕加入粘稠甜味的湯製成; 「落雁」是將砂糖壓入木雕模型而製成,裡面沒有小豆;羊羹也是特色之一。
  • 你吃過日本的「和果子」嗎?
    和式點心也就是和果子,因為製作流程較複雜,保鮮時間短,所以國內很少有賣的;而且國內的日本餐館也沒得賣,因為太過於甜膩,中國人大多吃不慣。和果子的「和」,就是「大和「的意思,因為很久以前日本地區食物匱乏,大家把那些甜味的果實當成點心來吃,所以點心又被叫做「果子」。
  • 大河劇裡的日本大名愛吃的和果子
    很多小夥伴喜歡看大河劇,我們也能經常在裡面看到大名吃和果子的鏡頭。今天咱們就來八卦一下大河劇中大名喜歡的和果子都有什麼,小夥伴們就當看個熱鬧啦~很多人都覺得,和果子的口味太甜。有一種說法是很多和果子其實是配茶食用的,或者是用在茶道當中,為了中和茶的苦味,自然要做得比較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