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與自由斷想
朱玉
自由是建立在自律基礎之上的思維、思想與行為的自我支配、自我駕馭、自我愉悅、自我創造與自我享受。自律是針對外在環境、道德、法律法規的需要,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警示、自我修養的思想與行為規範,自律具有主動性、主導性、主觀性。自律是自由的基礎,自律是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的前提。因此,自律具有內外兼修的人格彰顯,自由具有靈魂的外在流露。自律是自覺、自願、自發、自警、自省、自勵的行為,自由是人與生俱來的思想與行為的人性彰顯。只有絕對的自律,沒有絕對的自由。因為絕對的自由會導致絕對的自殘。一個不會自律,只會自由的人,是很可怕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所以,唯有通過自律,才能獲得更多、更久、更長的自由。可見,自律主導自由,自由需要自律來把控方向和目標。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生活的自由和美好,不僅是追求物質的豐盈,還包括擁有更多選擇權利的自由。康德曾說:自律即自由。自律是自由的前提,自由是自律的目的。
對事業的堅持需要自律,最終才會有自己喜歡的事業選擇。上世紀20年代,著名教育家、翻譯家陳望道先生在翻譯《共產黨宣言》時,錯把墨汁當紅糖吃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也正是他做學問的專注、痴迷、一絲不苟,成就了他著名的教育家、翻譯家的聲譽,也讓「信仰的味道是甜的」激勵著一代代國人。愛好閱讀、堅持閱讀的人,閱讀之於生命,就像空氣、水,已經跟靈魂融為一體,是生活的一部分,書中有美好、有力量、有深邃、有希冀的詩和遠方,只要眼睛還看得見,追求閱讀的腳步就不會停下來,人生的境界就會得到升華。自律也體現為自愛,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相愛,怎麼愛他人。自愛的人一定是生活規律,熱愛運動,生活充滿激情的人,不拖延、不抱怨,向陽而生的人。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是日復一日地堅持一些見效極慢、執行起來極苦的優良習慣。任誰都知道努力工作、堅持閱讀、長期鍛鍊是很累人的事情,宅在家裡、躺在沙發上、吃吃喝喝、幻想著未來是最舒服的。但我們終將獨立面對滾滾紅塵中的跌宕坎坷,能否主宰自己,是以我們能否自律為前提的。生活中有一些人,選擇將每一天安靜平淡地度過。這也是人生的一種選擇,只是這種選擇會讓未來缺少很多的可能性。生活中也會有一些人,選擇將每一天的生活過得混沌不堪,尋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快樂,在貪圖享樂、縱慾撒歡中度過,這種生活方式,就像透支信用卡一樣,只是在透支未來的幸福感罷了。
幸福與幸運背後,是看不見的自律。要想有所收穫和成就,就必須從每一個今天入手,從細微處入手,積少成多,由量變默默積攢質變,讓自己的優秀成為潛移默化的品質,成為一種自發的、無意識的行為,主動迎接挑戰、主動承擔責任、主動考驗心性,這將讓一個人受益終生。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總是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沒有遇到伯樂,發揮不出自己的才能,找不到自己該有的位子,這是多麼愚蠢的想法。世界遠比你想像得要公平。一分耕耘雖不一定有一份收穫,但歲月會記著,它會沉澱在我們的思想裡、氣質裡、言語裡,終有一天它會幫助我們升華自己。
著名心理學醫生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而主動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自律不僅僅是自我約束那麼簡單,它還是一個人心智成熟的標誌。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的人給未來人生留下無數的可能性。因此,越自律,越自由。願人們把自律當成一種習慣、一種修養、一種人格、一種定力。把自由當成一种放松、一種思考、一種目標,堅持自由思考、自由發揮、自由狀態,從而迸發出創新的思維、觀念和行動,最終成為一個自律有節、自由有度的智者。
(作者簡介:朱玉,土家族,湖北巴東人,重慶大學大學碩士,江津區委組織部幹部,酷愛文學、旅遊、讀書、寫作。有多篇文學作品在省部級報刊和網絡平臺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