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侯爵為阿爾法工場研究員
貝萊德(NYSE:BLK)的名號在全球金融業界如日中天。這家具有30年歷史的全球最大資管集團,截至2018年年底,旗下管理的資產總規模已達到5.98萬億美元。
2018年全球GDP排名第三的日本,其全年GDP總量在5萬億美元左右。貝萊德真正向世人展示了什麼叫富可敵國。
驚人的資產管理規模如同一棟高聳入雲的樓宇,殊不知,樓越高,地基就必須越深。
貝萊德這座摩天大樓,支撐其萬億資產管理規模的地基,是其2000年起自行研發並不斷進化的風險管理系統:「阿拉丁」(Aladdin Platform)。
阿拉丁是一個集風險分析、投資組合管理、交易以及操作工具於一體的平臺型系統,涵蓋所有資產類別的周期投資流程。
這一系統之強大、對市場影響之深刻,遠超很多人的想像。有評論認為,「阿拉丁」這盞神燈才是貝萊德受到美國政府和全球金融機構追捧的主要原因。
2019年2月26日,中國北京,乘著「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東風,一家中國科技公司正式對外展示了其打造的「JT智管有方」。作為國內首個一站式智能資管科技系統,JT堪稱中國版「阿拉丁」。
京東數科推出的「JT智管有方」因何而來?它能否切中中國資管行業痛點、為金融資管人士切實帶來效率提升,未來它能否複製「阿拉丁」的成功?
01矛盾與痛點
資產管理的核心是資金和資產的對接。實現高效對接的關鍵是對風險收益的深刻理解、洞察和匹配。資管行業的很多問題,基本都出現在風險管理方面。
同時隨著網際網路成為金融基礎設施之後,資管行業的數據規模逐年呈現巨量增長之勢,更為資管專業人士帶來數據篩選識別難題。
這樣的行業特性,便決定了資管機構對於第三方管理系統的要求極為苛刻。過去經年,這一領域始終被三方軟體系統服務商視為深水區。
但硬幣的另一面卻是:資產管理是一個市場規模高達160萬億的行業,而且還在不斷加速增長。據預測,到2022年,我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將達到252萬億元。
這樣的產業基本盤,決定了其對於專業管理效率的需求閾值始終處於不斷推升狀態之中。
具體到實踐領域,我們亦看到,近幾年來債券違約事件急劇攀升,所謂的「資產荒」和「資金荒」並存。其重要原因就是依靠傳統的分析方式,難以對債券資產的價值進行有效評估。
此外,從行業競爭需求角度來看,隨著境內證券資管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提升,大量外資資管機構湧入中國。目前,全球10大資產管理公司已有9家落戶中國,其中便包括貝萊德、橋水等。
這些擁有更為先進技術的機構,勢必給國內市場帶來更加激烈的競爭,中資機構更加迫切地需要利用資管科技,提升自身的投研和風控能力。
如是,需求端嗷嗷待哺,供給端難以匹配,這一主要矛盾,實際恰暗合著當前最高層著力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深意。
02中國版「阿拉丁」
矛盾之下,痛點重重。這正是「JT智管有方」的用武之地。
「JT智管有方」涉及的解決方案包括以下多個維度:產品設計、銷售交易、智能研究、組合管理、資產評價與風險評估,基本涵蓋資管行業的全鏈條業務。
【1】產品設計。
資管機構的產品設計痛點非常明確,在於: 資產證券化。
但問題是,證券化過程中,如何實現底層資產保真、跟蹤償付期資產池狀況等問題,一直制約著投資人更好參與市場。
對此,「JT智管有方」給出的解決方案邏輯表現為:
以京東數科在消費金融市場沉澱的風險數據分析技術和定價能力為依託,為資產方提供信貸業務風險定價參考;通過區塊鏈技術,全程透視ABS(資產支持證券)底層資產信息真實性,並通過嵌入式輿情監控工具和信用分析工具,全面追蹤發行主體信用。
作為「實驗室試驗」,京東數字科技已經以自身資產為基礎,將區塊鏈、AI和大數據運用到自身產業相關的資產證券化領域,目前已累計發行證券化產品1000多億。
【2】銷售交易。
銷售交易的重要性無須多說。
縱觀中國資管領域,在傳統的二級市場交易中,在銷售交易環節,當前呈現的技術維度痛點主要在於:內部系統與外部市場網絡的割裂,致使網絡中大量離散數據無法歸集整理、結構化。
基於合規要求基礎之上,「JT智管有方」在銷售交易環節給出的解決方案邏輯表現為「FICC三通」(註:FICC意為固定收益證券、貨幣及商品期貨),即:
●打通信息、交互、內外系統,使金融機構內部研究、投資、交易三個部門實現溝通全通;
●通過NLP(自然語言)技術,解決另類數據難題,做到信息全通;
●基於AI+知識圖譜的人機互動技術,實現對智能交易(詢議價)能力的精通。
這一單元的效用最主要表現為幫助客戶更快找到潛在議價對手,並減少操作成本。
例如,系統通過NLP自動識別到交易員在聊天中提及的債券代碼,聊天窗的右邊欄中就會自動展示該債券的基本信息,並可將將報價、詢價、聊天工具集合在同一界面。
別小看這個功能,上邊提到的阿拉丁平臺也擁有類似的界面,其中的報價信息流量足夠大的時候,阿拉丁就可以繞過華爾街的交易所們,自行撮合交易。畢竟在這個時代,誰掌握信息,誰就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3】智能研究
一如我們所知,傳統分析都是基於統計數據或者現場調研,這些數據時效性差、連續性弱,難以滿足目前快速多邊的經濟發展情況。
而該智能研究模塊,運用了大量的另類數據,使得上述問題能夠較好得到解決。
智能研究模塊涉及的具體內容主要為:智能大數據分析服務與大類資產配置工具。
其中,智能大數據分析服務涵蓋的幾項指數產品主要包括:消費大數據指數、中小微企業地區發展指數與ESG(環境責任、社會責任、公司治理)行業系列指數。
這一服務目前已經覆蓋國內外70餘家金融機構,以消費大數據指數為支持工具的東方紅京東大數據基金和前海開源裕源FOF基金,收益表現處於同類基金的領先位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ESG指數評估策略,在當前中國頭部公募公司已有應用,其最大效用在於規避黑天鵝。
此外,該單元模塊中的行業分析報告服務,此前已與莫尼塔智庫,天風證券、申萬宏源等國內知名機構有過合作試水。
【4】風險管理
如前文所言,風險管理是整個資管行業的最大痛點所在。
對此,「JT智管有方」在這一領域給出的主要解決方案邏輯是:對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三個主要風險源進行鎖定。
比如,在信用風險方面,主要運用京東數科18年9月上線的FIQS系統(固定收益基本面量化分析系統),該系統從財務、行業、公司治理、輿情四個方面全面構建信用分析體系。
在行業分析方面,FIQS已對9000+上市和發債的主體基於其主營業務收入/淨利潤以及未來發展方向進行的基於申萬二級行業的重分類,將公司放入正確的行業進行對比分析。
在公司治理方面,FIQS基於三千五百萬家工商企業的數據刻畫了完整的企業圖譜。
目前,首批FIQS試用合作夥伴覆蓋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基金與券商等各類金融機構20餘家,試用機構資產管理規模超過8萬億。
以上,「JT智管有方」這一一站式智能資管科技系統的輪廓已呼之欲出。可以看出,在產品模塊及服務功能設計上,與貝萊德阿拉丁平臺一樣,均系遵循著資管行業的特有規律與痛點而來。
更重要的是,在其背後,京東數科有著超過3000名技術研發人員規模的專業團隊,這一點與具有先發優勢的國際巨頭相比亦不遑多讓。
03結語
說是「中國版『阿拉丁』,某種程度上更是對於京東數科這類中國科技企業,以及「JT智管有方」這種中國金融市場亟需的金融科技產品的一種期許。
畢竟,貝萊德的阿拉丁,從研發及至進化至今已歷經了19年曆程。其不僅催化出了一座近6萬億規模的摩天大樓,同時也為中國的金融科技現代化進程樹立了標杆。
對於中國金融科技企業而言,這註定是一條荊棘之路,卻無法迴避:金融供給側改革迫在眉睫,數以百萬億級的市場,亟待金融科技的助力。
對於京東數科及其「JT智管有方」資產科技產品而言,成色如何,市場會給出答案。
期待這盞中國版「阿拉丁」,能一路照亮中國資管行業的前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