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量提質繼續、頭部衛視平均收視齊破1,上半年電視劇市場全盤點

2020-12-12 騰訊網

求同存異、剔粕求精,2020上半年電視劇市場的華麗轉身。

文 |李紅玲

來源 | 收視中國

2018年我國電視劇市場遭遇行業震蕩,2019年在冷靜自省中開始艱難轉型,2020轉型結果逐步展現,並在全民抗疫的氛圍下,不僅發揮了舒緩焦慮、滋養精神、固本培元的重要作用,而且實現了一系列突破,無論是播出量、收視量、題材類型、故事內容還是競爭格局,均有不同於前兩年的表現。

傳統大屏劇集湧現出了《安家》《冰糖燉雪梨》《遠方的山楂樹》《三叉戟》《決勝法庭》《清平樂》等各題材領域的頭部長篇作品,愛優騰芒等視頻網站則在短劇集劇場化運營方面發力,推出了《隱秘的角落》《傳聞中的陳芊芊》《我是餘歡水》《三千鴉殺》《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短劇爆款,創新連連。

與此同時,《宸汐緣》《長安十二時辰》《我的莫格利男孩》等走紅網劇也開始逐鹿螢屏。在本文中,筆者依託CSM媒介研究100城市數據,側重於今年上半年的傳統劇集市場,進行特徵盤點。

減量提質、獨播為主

聯播出現「超級CP」、跟播遇冷

今年上半年上星頻道晚黃檔,共播首輪劇51部,相比去年同期縮減了18部。首輪新劇分布範圍在不斷縮小,2019上半年尚能登陸21家衛視,今年上半年則縮至僅17家。實力強勁的一線衛視牢牢佔據主動權,首輪劇共播出67部次,7家頭部衛視即佔據54部次,掌控著市面上80%的首輪劇。

其中,中央臺八套首輪劇雖依然保持著數量最多的記錄(10部),但也較往年同期減少了2-3部;上海東方、浙江、北京、江蘇、湖南這5家省級衛視和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維持在6-8部的水平,而2019上半年曾播出3-7部首輪劇的安徽、山東、江西、湖北、吉林等省級衛視則縮減至1部或乾脆取消,前兩家老牌省級衛視中,安徽衛視從7部縮減到1部,山東衛視從6部到全無。

遼寧、貴州、寧夏、天津、廈門等省級衛視也有不同程度縮減。相反,也有部分衛視激流勇進,例如,黑龍江衛視從1部增加到3部,深圳衛視從無到2部。

另一方面,全民宅家抗疫與春節超長假期疊加,開機率大增,人們對電視劇的需求高漲,極大刺激了收視量,總收視率超過1%的部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7部,超過2%的共有16部劇,超過3%的有9部,還有1部超過4%,可謂盛況重現,一改去年同期「2%劇」顆粒無收的窘境,在收視上實現了近年來的歷史新高。

從對平臺的拉動力來講,今年上半年的劇目推動力非常強悍,60%的首輪劇對平臺起到了正向拉動作用,40%的劇目溢出率超過10%,1/4的劇目溢出率超過20%。

從播出模式看,「七成獨播、三成聯播」的格局已定,出現了兩個值得深思的變化。

一是參與聯播劇的衛視小圈圈越縮越小,出現了兩對「超級CP」組合:在16部聯播劇中,浙江和江蘇衛視佔據半壁江山,北京和東方衛視佔據6席。此外,湖北與深圳衛視、黑龍江與河北衛視各聯播1部。

二是聯播劇中,曾經火熱流行的「跟播」模式突降冰點,從去年上半年的7部減少為1部(河北衛視跟隨黑龍江衛視播出次新劇《義道》,然而收視效果不夠理想,拉低河北衛視的均值近40%)。

筆者認為跟播的沉寂,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隨著二三線衛視運營乏力,預算十分有限,跟播新劇也變得吃力起來,反而不如播出風險較小、成本較低的二輪劇更為划算。

大小類題材流動、共同唱響主旋律

扶貧攻堅劇成熱流

現實題材繼續領跑今年上半年,在首輪劇中部數佔比近7成。其中當代劇有33部、獨佔65%;古裝劇實現零的突破,播出量增加到4部;近代劇有較大幅度下滑,僅播出10部,較之去年同期減少近一半之多,佔比約20%。

首輪劇在今年上半年的類型配比和去年同期有較大差異,呈現出傳統大類與傳統小類齊頭並進的特徵,主旋律色彩濃厚,現實主義味道強烈。農村劇異軍突起,和言情劇平起平坐,各播出8部;近代傳奇保持在6部的水平;

去年上半年播出量最大的都市生活劇則遇腰斬,僅播5部;反特/諜戰、涉案(警匪)、社會倫理、懸疑、奮鬥勵志、青春、重大革命劇等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人物傳記和時代變遷有所增加;隨著古裝劇的復甦,歷史故事、武俠劇、神怪玄幻等類型也有量的突破。

小類題材的風生水起,離不開「獻禮劇」的推波助瀾。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類推薦劇目集中釋放,今年上半年勢頭不減,共播出19部,同比增加13部。

從部數分布看,今年推薦劇目的重點是扶貧攻堅劇,共佔7部,其次是涉案劇佔3部,人物傳記佔2部,甚至和主旋律距離貌似較遠的言情劇也佔了2部。從這點看,題材的變化是市場選擇和政府推動密切交織、互相影響的結果。

二輪劇已遍布二三線衛視的晚間黃金強檔,題材選擇上更看重劇目的「剩餘播出價值」和「耐播性」。因而人物命運曲折、風格厚重的時代變遷劇,以及能引人深思、思想厚重的社會倫理劇播出量相對較大,播出部次佔比分別為18%、14%。紅色題材中情節緊張、場面刺激的軍事鬥爭劇和反特/諜戰劇也是重要的復播類型,佔比在9-10%左右;

相比之下,傳統大類的言情劇和都市生活劇受歡迎度反而一般,各約佔7-8%;今年黑馬題材農村劇在二輪劇市場也頗受重視,佔比7%,比肩都市生活劇。

古裝二輪劇共約佔比5%,以戲說演繹、武俠、歷史故事、公案類為主,劇目包括《衛子夫》《大宋少年志》《琅琊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那年花開月正圓》等百播不厭的經典老劇、最新古裝熱門大劇等。

疫情助推頭部衛視集體突破

但腰部斷檔、尾部基數增大

今年上半年,上星頻道在電視劇領域的競爭格局出現了幾個非常鮮明的變化。一是受疫情居家生活影響,收視大增,頭部衛視的電視劇平均收視率出現集體「井噴」,共有5家衛視突破1%大關:不僅湖南衛視突破2%的壁壘,重現超級衛視榮光,而且上海東方、浙江、江蘇、北京這4家衛視的收視率也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平均收視率分別達到了1.70%、1.62%、1.51%、1.41%,同比增幅達到110%、82%、72%、78%,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創造了近年來的奇蹟。

二是腰尾部衛視生態環境惡化,收視率不斷下沉。腰部衛視出現斷檔,晚黃檔電視劇收視率在0.5%-0.8%的中等競爭水平衛視幾近空白,低於0.1%的尾部衛視數量越來越多,至少達到20家;收視率在0.19%-0.1%之間的弱勢衛視也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有11家之多。

一線衛視出現集體突飛猛進的大好局面,但其他梯隊衛視與之差距越來越大,馬太效應更趨明顯,電視劇市場寡頭壟斷的格局也更加嚴重,揭露出傳統電視在與視頻網站、短視頻等多媒體的賽跑中,不進則退、零和遊戲的殘酷性。

拼打好劇、深耕好劇已成頭部平臺共識。今年上半年晚黃檔,收視率超過1%的電視劇有43部次,集中在湖南、浙江、江蘇、北京和上海東方這5家省級衛視及中央臺一套和中央臺八套,這7家上星頻道共佔比12.5%,比2019上半年高出6個百分點。

湖南、浙江、江蘇這3家衛視實現了首輪劇部部達標(1%)的突破。其中,湖南衛視最高收視率是2.14%(《清平樂》),最低收視率是1.76%,《清平樂》《下一站是幸福》《蝸牛與黃鸝鳥》收視率均超過2%;浙江衛視電視劇平均收視率最高達到1.94%(《我在北京等你》)、最低是1.2%;江蘇最高收視率是1.91%(《我在北京等你》),最低收視率是1.26%。

上海東方衛視最高收視率是2.33%(《安家》),除了《愛我就別想太多》,其他電視劇均破1%。中央臺一套和中央臺八套各3部收視率破1%。中央臺八套《我哥我嫂》、中央臺一套《奮進的旋律》收視率分別達到1.18%和1.07%。

各類現實題材劇熱播

都市/言情/涉案/農村/苦情劇突出

經過去年的沉澱,今年上半年上星頻道晚黃檔電視劇在現實主義主導下,呈現出百花齊放、部部爭高的景象。

總收視率超過1%的首輪劇有27部,都市生活劇《安家》(北京、上海東方衛視)總收視率超過4%,榮獲半年度聯播劇冠軍。該劇雖然在話題度、口碑等方面和去年爆款《都挺好》有所差距,也存在某些不合理的懸浮劇情,並採用了原生家庭渣媽的老梗,但就行業劇而言品質已經有較為明顯的改善,以大量貼地氣的寫實情節揭露出行業潛規則,白描式刻畫了一群可愛真實的房產中介群像,從而引發大量中老年觀眾的共鳴。

總收視率超過「3%」的梯隊共有8部劇,包含言情劇2部《我在北京等你》《冰糖燉雪梨》、涉案劇2部《決勝法庭》《獵狐》、農村劇《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近代傳奇劇《新世界》、諜戰劇《秋蟬》、都市生活劇《如果歲月可回頭》。

其中冬奧題材獻禮劇《冰糖燉雪梨》,首次在甜寵中融入熱血冰上運動,看起來又燃又甜,「冰梨CP」人設清新討喜,情節設計也頗為有趣,在得到3.66%的高收視之餘,還獲得了7.1的豆瓣評分;檢律劇《決勝法庭》基於大量真實案例,突出我國檢察官精準辦案、智慧辦案的形象,法庭上術語專業激烈的「唇槍舌戰」也增加了不少可視性;

《我在北京等你》以海外創業為題材,有一定新鮮度;《如果歲月可回頭》黃白藍三兄弟「喪男」組合趣味十足、充滿男性對婚姻的反思,頗合當下獨立女性觀眾口味。

總收視率超過「2%」的梯隊裡共7部劇,有3部是湖南衛視的獨播劇,包括言情劇「恐婚」題材的《還沒愛夠》、大齡女題材的《下一站是幸福》、涉案刑偵劇《三叉戟》《燃燒》、諜戰劇《局中人》、歷史故事《清平樂》和青春甜愛題材《蝸牛與黃鸝鳥》。

這幾部劇中,陳建斌、董勇、郝平領銜主演的《三叉戟》屬於「反潮流」派,拋棄了顏值當道的套路,別出心裁以老三位警察為核心、年輕警察為輔助,以嫻熟嚴謹的現實主義手法,栩栩如生塑造了高度鮮活的平民警察形象,可謂業內一股清流,贏得7.7分的豆瓣評分。

正午陽光巨製大古裝《清平樂》秉承了張開宙導演的獨特風格,雖然節奏過於舒緩、被人詬病,但其長達69集的體量和稀缺的古裝定位引發不少關注,而其對北宋廟堂和文人風骨的細膩刻畫也得到不少肯定,單集最高收視率達到了3.44%,2.14%的平均收視率奠定了其獨播劇之首的地位。

總收視率超過「1%」的梯隊共含11部劇,有10部是獨播劇,包括言情劇2部《幸福觸手可及》《愛我就別想太多》、農村劇3部《綠水青山帶笑顏》《最美的鄉村》《我的金山銀山》、社會倫理劇2部《我哥我嫂》《有你才有家》、商戰劇《完美關係》、人物傳記《一諾無悔》、時代變遷劇《遠方的山楂樹》和奮鬥勵志劇《奮進的旋律》。

這些劇中,聚焦扶貧攻堅的農村劇別具土味風情,紮根於真實鄉村典型,塑造了基層幹部和返鄉青年,樹立了扶貧樣板,用影視化作品彰顯出我國奔小康的成效,然而在政宣口號的藝術性表達上尚顯稚嫩、生硬,因而口碑普遍不高。

中央臺八套推出的苦情勵志劇《我哥我嫂》和《遠方的山楂樹》主打中老年觀眾市場,人物命運可歌可泣、情節激蕩起伏、善惡對立鮮明,引發不少父母輩的青春回憶淚點,以共情得高收視。

除了上面佼佼者,還有一部分電視劇雖然收視不夠閃亮,卻是頻道功臣,對於所播平臺起到巨大的拉升作用,例如默默無名的《一劍橫空》《歡樂飯米粒兒二》在播出平臺溢出率均超過50%。今年上半年,上星頻道晚黃檔首輪劇超過一半(35部次)拉升了頻道均值,其中,有23部次溢出率超過10%,有15部次溢出率超過20%,有8部次超過30%。

研究發現,能夠給予平臺正向推動作用的劇目,大多有這麼幾個特點:一是貼地氣有一定看點的市場大熱門劇,例如《安家》《如果歲月可回頭》等,均有頂流明星參演、未播先紅,內容也比較有趣,分別帶給北京衛視39%、32%的溢出率,帶給上海東方衛視37%、16%的溢出率。

二是高度貼合頻道定位的劇目。例如《我哥我嫂》屬於典型的大女主苦情勵志劇,《遠方的山楂樹》是苦情勵志知青劇,故事曲折、情懷滿滿、品質較高,非常適合中央臺八套的頻道氣質和主力人群,溢出率分別達到37%、30%,大大提振了頻道收視。輕喜風格的《歡樂飯米粒兒二》在遼寧衛視播出後溢出率超過50%。京味兒十足的《新世界》在北京衛視播出後也獲得不錯的成績。

三是性價比非常高的次新劇或高收視基因的題材,例如近代傳奇劇《一劍橫空》,融入了戲劇、武打、軍鬥、槍戰、復仇等各類元素,是一部節奏明快、風格硬朗的大男主戲,帶給重慶衛視80%的高溢出率。

網劇頻頻登陸螢屏,成為上半年一個小潮流。仙俠劇《宸汐緣》、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言情劇《我的莫格利男孩》等網劇分別在湖北衛視、廣東衛視、深圳衛視播出,前兩部屬於網絡爆款,製作水平優秀,富含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藝術性與可視性都極高,給衛視平臺帶來不錯的溢出率。

筆者認為,儘管網劇走上了和臺劇截然不同的圈層化道路,但在二輪劇盛行的大環境下,有些網劇契合部分衛視重點人群和定位,具有普世情懷,仍有機會形成收視亮點。電視臺選擇品質不斷提升甚至有超越臺劇勢頭的網劇不失為明智之舉。

不同觀眾群都喜歡什麼類型的劇目?上半年上星頻道晚黃檔首輪劇中,女性觀眾收視冠軍是《安家》,其次是《如果歲月可回頭》,第三名是《我在北京等你》;男性觀眾收視前三甲分別是《我在北京等你》《安家》《如果歲月可回頭》。

分年齡層看,臺劇也是存在一定圈層的:《冰糖燉雪梨》作為一部校園甜寵劇,對低齡觀眾吸引力強,是00後收視冠軍;李易峰、江疏影主演的《我在北京等你》聚焦海外青年創業,在80後和90後中影響力最大;《安家》描寫房子買賣屬於典型的寫實型民生性行業劇,最能觸動70後、60後、50後這些有類似生活體驗的成熟觀眾。

二輪劇佔據八成市場、三成拉動收視

精品劇目復播率高

今年上半年上星頻道晚黃檔,首輪新劇和二輪劇的佔比已經構成了「二八格局」。

至少36家衛視晚黃檔播出了二輪劇,以二三四線衛視為主,福建海峽電視臺、廈門、河南、雲南等省級衛視均不低於10部;廣西、陝西、山西、內蒙古、四川、貴州、江西、遼寧等省級衛視均播出9部左右,西藏二套、重慶、兵團、甘肅、天津、山東、新疆、吉林、安徽、廣東、寧夏等省級衛視播出8部左右。一線衛視中,中央臺八套也重播了2部臺內首輪劇《奮進的旋律》和《大浦東》。

二輪劇涵蓋了經典老劇和最新熱劇,精品優質劇目尤其爆款劇目,成為二輪劇的重要來源。2020年的當年新劇重播率佔近6%,2018和2019年製作完成的電視劇播出量最大,共佔54%,2017年製作完成的劇約佔9%,2014-2016年製作完成的劇共佔21%,2005年的劇約佔2%。

今年上半年,去年熱播劇目《光榮時代》《小歡喜》《河山》《破冰行動》《都挺好》在至少5家衛視重播,《諜戰深海之驚蟄》《奔騰歲月》《亮劍》《大江大河》《綠水青山帶笑顏》《安家》《我們都要好好的》等劇在4家衛視重播,《老酒館》《急診科醫生》《父母愛情》《大浦東》《老虎隊》《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遠方的山楂樹》《雞毛飛上天》等劇也均在3個衛視重播。

從收視效果看,二輪劇共播出265部次,其中1/3對所播上星頻道起到了正向拉動作用;高溢出率劇目佔比增多,有12%溢出率不低於50%,較去年同期提升一倍之多;有22%溢出率超過20%,和去年基本持平。

連續兩個半年二輪劇溢出率是負值的比例是42%。《歸去來》《大宅門》《鋒刃》《生逢燦爛的日子》《我的二哥二嫂》《都挺好》《追風行動》《亮劍》《諜戰深海之驚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敢愛》《衛子夫》《琅琊榜》《我們都要好好的》等二輪劇在相關上星頻道重播後溢出率超過了60%,前三部在四川、寧夏、廈門這3家省級衛視溢出率甚至不低於100%。

今年首輪劇中重播效益比較高的劇目有:《一個都不能少》在廣東衛視重播後溢出率高達47%,在安徽衛視溢出率也達到20%;《如果歲月可回頭》在深圳衛視溢出率是22%;《遠方的山楂樹》在河南衛視溢出率達到13%。由此可見,觀眾市場對於二輪劇的接納程度還是比較高的,優質二輪劇起到的拉動作用越來越突出。

周播劇數量減半、收視提升

背景拓展,湖南衛視是龍頭

今年上半年次黃時段,我國上星頻道共播出周播劇5部,包含當代劇2部、古裝劇2部、近代劇1部。和去年同期相比,雖然數量上明顯減少,但已經從一水兒的古裝劇演變成當代、古裝、近代相結合的局面,時代背景更顯豐富。

周播劇的收視率隨著整個收視環境的好轉而水漲船高,加上湖南衛視多年來一直堅持在該領域深耕,共有4部劇單頻道收視率超過1%。描繪「買買買」女孩成長的言情劇《我不是購物狂》單頻道收視率達到1.08%,針對暑期檔投放的神怪玄幻劇《哪吒降妖記》收視率衝到1.09%,言情劇《愛情的開關》和神怪玄幻劇《上古密約》收視率也均突破1%。然而周播劇和首輪劇相比,整體品質上還有待提升,當代劇中存在一定的懸浮現象。

結語

不平凡的2020年已然過半。和2018年的倉皇沉寂、2019年的艱難轉型相比,2020年我國電視劇市場更多了一份篤定,跟隨主旋律的基調穩紮穩打,以現實主義為創作方向,推出了不少正能量佳作,民生劇、養老劇、行業劇、情感劇、農村劇、勵志劇等均有所建樹,並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以影視化語言充當了不可替代的精神陪伴的角色。

火熱的暑期伊始,《蝸牛與黃鸝鳥》《小娘惹》《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各具特色的長劇集陸續播放,無疑為下半年提前預熱。網劇走在創新的路途上聲譽日隆,大力推動電視劇市場垂類發展,懸疑、青春、古裝三分天下,懸疑類令人驚豔,未來網臺分野將更分明。共克時艱,祝福下半場!

相關焦點

  • 衛視劇場收視出爐,《安家》成2020上半年「劇王」
    7月8日,新京報記者獲悉,尼爾森網聯發布了上半年各大衛視晚間電視劇收視率榜單,中國視聽大數據上半年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數據也已經出爐。奪得兩套收視排行榜「雙冠」的《安家》成為上半年的「劇王」。在平臺方面,截至2020年7月5日,東方衛視黃金劇場以CSM59城時段平均收視1.792%的成績,位居各省級衛視晚間黃金時段第一位。《安家》劇照。
  • 2020年中國電視劇大幅減量 走上提質第一步
    2020中國(深圳)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22日在深圳開幕。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會長尤小剛在解讀2020年度「中國電視劇(網絡劇)產業調查報告」時說,2020年全國電視劇產量在去年歷史性低谷的基礎上繼續大幅下跌,但這無需過度憂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減量」恰恰是「提質」的推動因素。
  • 獨家盤點||大劇收視破3、綜藝全線飄紅,2020年內容市場的最後一周...
    2020年最後一周,內容市場熱度四起。  文 | 小熊  久違的「獨家盤點」欄目,在2020年最後一周驚喜回歸,繼續帶給讀者最全收視盤點。  上周電視內容市場表現頗佳,頭部節目收視率絕大多數出現上升,收官的頭部節目也打出了令人欣喜的「最後王牌」。而電視劇領域更是亮眼,破3收視再現江湖,五大衛視播出大劇引發關注,也讓年末的電視劇市場再度熱鬧起來。  網絡綜藝集中發力各題材真人秀,熱度前十名中多半都是真人秀品類,頭部節目的地位愈發穩固,老牌綜N代的強勢回歸又帶來新活力。
  • 上海出品《安家》問鼎上半年收視「劇王」,現實主義電視劇成亮點
    兩份新鮮出爐的榜單為今年上半年申城螢屏收視總結戰果。廣電總局「中國視聽大數據」顯示,1至6月,單周平均收視率2%以上劇目達6部。其中,東方衛視播出的《安家》《新世界》《如果歲月可回頭》《獵狐》均在此列。
  • 2017年上半年收視成績單出爐 爛劇憑什麼戰勝了好劇?
    從今年上半年電視劇的收視成績單中,或許我們可以一窺端倪。喜:上半年爆款頻出 現實題材收視回溫回顧上半年的電視劇市場,國產劇的表現可圈可點。收視表現方面,共計13部電視劇收視率突破1%(次數統計),其中不乏《人民的名義》、《歡樂頌2》等收視爆款。相較於去年同期,上半年的電視劇市場出現了哪些新的趨勢呢?
  • 綜藝收視再破3、新綜入局攪動市場:暑期檔的格局新塑
    綜藝領域熱火朝天,無論是電視綜藝還是網絡綜藝,上周都有多檔節目上新補血,為本就競爭激烈的市場再添活力。頭部節目競爭充分,電視綜藝收視率最高者仍然破3,網絡綜藝話題大爆,呈現出的是整體市場的繁榮。 劇集領域則穩紮穩打。電視劇「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基本穩定下來,但不同測量儀給出的數據排名仍然出入較大。
  • 電影業停擺 電視劇收視飄紅 2020影視圈的冰與火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2020年的既定軌跡,回顧上半年的影視劇,變化和挑戰成為高頻詞彙。電視劇迎來新變化,一季度衛視收視率大幅上漲,二季度網劇頻出爆款。電影行業則迎來挑戰,多部大片延期,電影院關門,網絡電影逆勢上揚。
  • 電影業停擺,電視劇收視飄紅……2020影視圈的冰與火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1日電(袁秀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2020年的既定軌跡,回顧上半年的影視劇,變化和挑戰成為高頻詞彙。電視劇迎來新變化,一季度衛視收視率大幅上漲,二季度網劇頻出爆款。電影行業則迎來挑戰,多部大片延期,電影院關門,網絡電影逆勢上揚。
  • 2020影視圈的冰與火:電影業停擺 電視劇收視飄紅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1日電(袁秀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2020年的既定軌跡,回顧上半年的影視劇,變化和挑戰成為高頻詞彙。電視劇迎來新變化,一季度衛視收視率大幅上漲,二季度網劇頻出爆款。電影行業則迎來挑戰,多部大片延期,電影院關門,網絡電影逆勢上揚。
  • 拉動收視、奪下「劇王」,二輪上星劇成二三線衛視黃金檔「新寵」
    頭部資源競爭「白熱化」下,二輪劇、多輪劇成二三線衛視「主戰場」據鷹眼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於省級衛視黃金檔開播的劇目共有490部,包括首輪上星劇目138部,1.5輪上星劇目9部,二輪上星劇目125,多輪上星劇目218部。
  • 網絡電影提質減量下,新片場影業如何助力市場精品化?
    文 │ 晚舟經歷了2018年的躍進式增長後,2019年的網絡電影市場迎來了冷靜期。根據1月2日愛奇藝發布的《2019年網絡電影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網絡電影整體上線量同比下降49%,不過播放表現仍穩步提升,全年累計正片播放同比提升24%。
  • 2019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8年現實題材達63.16%(可下載)
    電視劇類視頻點擊量佔全網視頻點擊量超過六成  根據美蘭德大數據統計,2018年1-9月,電視劇類(含TV劇和網劇)視頻點擊量近4688億次,貢獻全網流量的62.1%網絡視頻/手機網絡視頻用戶及使用規模湖南衛視《我的青春遇見你》收視破1,豆瓣評分7.1成最高評分都市劇;《戀愛先生》全平臺最高收視,豆瓣評分僅為5.7;收視還是口碑,均缺乏現象級的頭部內容。古裝劇大劇缺乏,收視口碑俱不佳。數量減少,古裝劇向周播劇場遷移。古裝神話劇《香蜜沉沉燼如霜》以1.301%進入電視劇收視前十,豆瓣評分7.7分,表現相對突出。
  • 宅家劇迷人群縮水,平均收視率僅《安家》1/3
    就在「許幻山」發布巴斯光年微博1個小時後,國家廣電總局的收視數據系統「中國視聽大數據」正式發布了近期熱播劇精確到每一集的收視數據。《三十而已》每集的平均收視率僅有1.075%。相比上半年同樣話題爆棚的《安家》,差距格外明顯。超一半集數收視破1《三十而已》收視數據統計從昨晚「中國視聽大數據」公布的單集收視數據看,《三十而已》可以說一開始就表現得十分強勁。
  • 黃金時段熱播電視劇收視綜合分析(11月21日-11月27日)
    》繼續播出;《愛的釐米》聚焦青年人的奮鬥與成長,收視吸引力強。本周該劇在江蘇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黃金時段迎來大結局,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湖南衛視、廣東衛視非黃金時段繼續排播,每集平均綜合收視率1.175%。
  • 黃金時段熱播電視劇收視綜合分析(12月5日-12月11日)
    當代都市劇《裝臺》收視大幅增長《裝臺》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第2周,每集平均到達率3.114%,收視率2.001%,均位列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收視指標第1。本周該劇收視持續上揚,至12月11日該劇豆瓣評分8.4分,當天收視率達2.298%,是開播日的1.76倍。
  • 黃金時段熱播電視劇收視綜合分析(11月28日-12月04日)
    《隱秘而偉大》《追夢》《燕雲臺》收官《隱秘而偉大》在CCTV-8電視劇頻道播出5周,持續獲好口碑,播出期間各項收視指標不斷提高,本周每集平均收視率1.923%,較開播周上漲92.1%,連續4周位列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收視率第1。同時,該劇收官周繼續追劇的觀眾佔比78.118%,節目黏性強。
  • 9月24電視收視:陳建斌、董勇、郝平主演《三叉戟》安徽衛視重播
    1、收視回顧現在給大家盤點的是2020年9月22日我國各大電視臺的電視節目收視率,廢話不多說,具體的電視臺排名、電視節目收視率、市場份額等統計數據請看以下表格:2020.9.24電視收視註:數據來源為CSM59城電視劇收視統計中心,圖片來源見水印2、《三叉戟》重播
  • 2019年國產電視劇「體檢報告」出爐:《都挺好》《大江大河》收視未...
    從發行許可數量看,國產劇即將進入年產量小於1萬集的時代具體到電視劇的製作上,立項備案的總數就呈下降趨勢。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電視劇拍攝製作備案公示劇目共905部,34431集。《都挺好》《大江大河》沒進年度收視前20報告中2019年省級衛視收視及排名從《中國電視/網絡劇產業報告(2020)》的「市場」分析部分,則可以看出當下各衛視、視頻網站等播出平臺的電視劇播出情況。
  • 霸屏全年電視劇收視榜,中國藍劇場輸出最生動的人間煙火氣
    每到辭舊迎新的時間節點,各家衛視的收官之戰也隨之落下帷幕。在檢索過去、展望新年的過程中不難發現,以「爆款生態」為主打的浙江衛視中國藍劇場,確實在過去的一年中交出了一份令人亮眼的年度戰績單:以全年平均收視率破1%強勢躋身排行榜前三,同比2018年大幅提升79%!
  • 總局最新收視率排行榜,《裝臺》奪冠,湖南衛視開始劇作收視崛起
    這次數據區間當中,電視劇《裝臺》的平均收視率鎖定在了2.001%。這一收視率成績,已經可以讓該劇成為今年當之無愧的爆款劇作。目前,今年以來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是《安家》,但它是雙臺收視率的疊加。對於這部央視一套正在播出的《裝臺》而言,下一周的收視率平均數據,還會出現明顯的上漲。隨著大結局的到來,《裝臺》最後一周的平均收視率,估計可以突破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