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牙齒不好是小問題,偶爾牙齦出血、牙痛並不是什麼大事。
但是口腔是身體的門戶,如果患有牙周疾病,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是複雜的,甚至還可以誘發癌症。
據研究顯示,刷牙不徹底、口腔細菌等問題可能會將患癌死亡的風險增加80%,並可能減少13年的壽命。
長期的牙周病會讓食管癌風險增加228%,膽囊癌風險增加73%,並與乳腺癌、肺癌等關係密切。
專家表示,雖然一部分牙周疾病來自於遺傳或錯誤的用牙習慣,但絕大多數與清潔不到位有關。
牙不好可能誘發5種病
牙周病除了與癌症相關,還可能誘發以下疾病:
1、胃炎及胃癌
食物靠機械消化和化學消化後吸收營養。
第一關是在口腔內通過充分咀嚼的機械消化以及在咀嚼食物時和唾液混合後的化學消化,再吞咽到胃,靠胃液和腸液消化吸收。囫圇吞棗,沒有充分咀嚼就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
再則口腔內有300餘種微生物,口腔衛生不好,有些致病菌在胃裡就會繁殖。研究證明胃炎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而在不清潔口腔的牙菌斑中也檢出了這種細菌。
2、心腦血管疾病
和高血壓、高血脂、吸菸、缺乏運動一樣,牙周病也是引發心臟病的一大因素。
牙周炎會引致牙鬆動,咀嚼時將牙向牙尖部擠壓,把致病菌及其毒素擠壓到血管和淋巴管中,引起血小板變性和凝血機制改變,導致血管痙攣,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日積月累,會形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甚至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3、肺炎
細菌性肺炎的最常見感染通道是吸入口咽部的內容物。牙周炎患者因為牙周受到細菌感染發生炎症,口腔衛生差於常人。
4、早產
如果孕婦的牙周病沒有得到良好的控制,其新生兒出生時低體重的可能性會增加7.5倍,甚至比吸菸、喝酒帶了的危害還有大。
孕婦口腔裡的有害細菌,一旦進入血液,就會有機會感染胎兒、增加早產的危險性。
5、糖尿病
糖尿病可以產生許多併發症,如冠心病、腦中風、腎病以及眼病等。
糖尿病也可並發牙周炎。研究證明,牙周炎和糖尿病有雙向關係,即牙周炎如不治療反過來加重糖尿病。
刷牙的正確方法
第一步:先刷牙齒外表面
將牙刷頭與牙齒表面成45°角,斜放並輕壓在牙齒與牙齦的交界處,輕輕做小圓弧狀來回刷,上排的牙齒向下,下排的牙齒往上輕刷,確保每個牙齒的表面都被刷到,並注意輕刷牙齦。
第二步:刷牙齒背面
將牙刷豎起,同樣成45°角斜放,上排牙齒向下,下排牙齒向上提拉輕刷。
第三步:刷牙齒咬合面
將牙刷傾斜,與咬合面垂直,力度適中來回刷。
第四步:刷牙齒內側面
牙齒的內側面最容易藏汙納垢,也是最不好刷牙的地方。刷上下前牙的內面時,應將牙刷豎起來,利用牙刷前端的刷毛沿牙縫上下以小圓弧刷動。
第五步:輕刷舌頭表面
由內向外輕輕去除食物殘渣及細菌,這樣可以使口氣保持清新。
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
1、刷牙前,最好不要漱口,也不要將牙刷沾水,因為這會使牙刷、牙膏與牙齒的摩擦減小;
2、刷牙水以35℃~36℃為宜, 刷牙時間不能少於2分鐘;
3、牙刷應該3個月左右更換一次。
除了認真刷牙外,正確使用牙線,也能有效清除牙縫中的殘留物。
建議人們應每半年到一年到正規口腔診所或口腔醫院去全口口腔檢查一次和潔治一次。做到有牙病早發現,早治療。
#每天一個健康t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