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漢方醫學源流及發展史

2020-12-14 公梳脖子男

全文共7133個字 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封頁上這個正襟危坐的男人名字叫丹波康賴

被稱為日本醫學的鼻祖

是日本現存最早醫書《醫心方》的作者

這本書後來成為了日本宮廷醫學的秘典

「奠定了醫家丹波氏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

是因為他對日本醫學的貢獻巨大

而不是因為他與宮廷之間的關係

據說這本書薈集中國醫學典籍達204

但是一般的歷史規律是

古時候像這麼大的書

在沒有雲儲存的時候

很容易丟失

《永樂大典》就是一個類似的例子

《醫心方》也不例外

絕大部分內容已經在中國亡佚

和深奧的中國最早醫學著作《黃帝內經》一樣

《醫心方》也很晦澀難懂

因為丹波康賴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

而是東漢靈帝之後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孫

丹波是他的賜姓

所以書中中日文混雜的行草文字

以及苦澀難懂的古語表達方式

使一般讀者望而生嘆

所以有人則給予了「更高」的評價

「《醫心方》純粹是一部天書」

還有一件事

因為這本書涉獵範圍過於廣泛

甚至涉及到了房中術

所以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一直被視為禁書

這本書的成書時間

大約在公元984年左右

那可能有人會問

在日本前面的幾百年歷史裡

就沒有出現過一本醫書嗎

當然可能出現過

不過目前還真沒找到

就像《黃帝內經》的成書時間

也大約是先秦至兩漢之間一樣

不可以說在此之前的中醫學文化就是一片空白

因為中醫學文化本就根植於生活

既然說是漢方

那最開始就是從我們祖國傳到日本去的

不過有關於歷史的一切

都應當尊重歷史真相

而不應當無理無據空口無憑

這裡總結了一張日本時代劃分表

裡面包含除了繩文時代

(縄文時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

彌生時代大和時代安土桃山時代

(此處並未將有爭議的戰國時代列入)

那為什麼省略這幾個時代呢

因為繩紋時代屬於日本的石器時代

彌生時代才開始出現水稻的種植

而大和時代雖說是在公元300~600年

但是漢方的源流

還追溯不到這些時代

清代醫家周學海之孫

現代中西史學家

國學大師周一良先生說

「凡是兩個國家或兩個民族進行交流

在接受的一方必然既有交流的需要

又有適宜的條件和環境

然後交流的成果才能在一段時間裡

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也就是說

漢方的發展

是在中日文化的不斷交流之下孕育並生長的

在沒有弄清楚漢方的源流及發展史之前

我們不妨先不著急定論「漢方是什麼」這個問題

根據史料記載

中國在漢朝就已經開始了對外的交流

比如張騫出使西域

不過大規模的中日文化交流

還是在公元七世紀初到九世紀末的約264年裡

當時日本正處於社會變革期

(為奈良及平安時代)

日本為了更好地學習中國的文化

從公元630年開始

日本朝廷先後任命了共十九次遣唐使來中國交流學習

其實在此之前

公元5世紀

中醫即由朝鮮傳入日本

因當時的朝鮮使者為天皇治病收效

日本便開始嘗試接受並傳播中醫

中國醫學便以朝鮮為媒介傳入日本

成為日本醫學的一個起源公元552年

梁元帝贈給日本《針經》一套

從這裡就可以得知

中日兩方當時對於醫學文化交流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回到奈良及平安時代

當時日本也仿效唐朝典章制度

在「醫疾令」中將

《脈經》《甲乙經》《本草經集注》《小品方》

指定為醫學生必學的教科書

當時的日本是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

也就是國家元首和宗教領袖同為一人

比如現在的伊朗和梵蒂岡

也依舊保持著這樣的政治體制

大陸醫學的傳入

奈良時代(710-794)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時日本醫學進步的標誌

表現在逐漸擺脫神權和魔法的束縛

開始向醫學科學領域邁步了

但是在這個時候

醫學的影響遠遠比不上佛教等宗教勢力

推廣醫學還需要僧醫的「法力」

所以公元754年唐高僧鑑真的渡日

為奈良時代的中醫藥發展開闢了一條道路

鑑真先後六次東渡日本

不僅為日本帶去了更為詳細豐富的醫籍

更是用他的醫術治癒了光明太后多年的宿疾

日本皇室為了表達感謝

更是賜予其位於備前國的一百町(tǐng)水田

一町在日本大約是9917平方米

總共算下來大約是一千平方千米

這個面積大約和廣州天河區的面積(96.33k㎡)相當

這麼多水田

鑑真大師肯定是沒有時間去種的

不過這件事情一傳開

鑑真大師便受到了日本人民的愛戴和敬仰

他也毫不吝嗇地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

在公元14世紀以前

日本醫界都將鑑真大師奉為始祖

後來淺田惟常在他所寫的《皇國名醫傳》說

自鑑真東渡面授醫藥知識

得使日本「醫道益闢」

這大概是對鑑真最客觀的評價了

但是我相信鑑真大師所開闢的

絕不僅僅只是醫學的道路

到了公元984年

也就是平安時代中期

《醫心方》問世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

集中華醫學和日本本土醫學精華大成於一體的巨著

不過有些可惜的是

在平安和奈良時期

雖然醫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並且在飛速進步著

但是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的文化

完全是由貴族知識分子所主宰的

所以屬於當時最先進醫學的中醫

其交流和研究就受到了極大的拘囿

只是局限於宮廷貴族階層

再加上據說這本書送給圓融天皇閱覽後

就立即被天皇下令收藏於秘府中數百年

在此期間只有丹波家等御醫得以參閱

這除了能說明這本書的地位及其重要性之外

還有對於此書部分亡佚的惋惜以及深思

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掃描上傳的古籍中

輸入「醫心方」三個字出現的結果如下

是一本名字叫《葛氏醫心方》的書

分為上中下三冊

那這本書和《醫心方》有什麼聯繫呢

是因為《醫心方》這本書裡

大量採錄了中國東晉時期葛洪《葛氏方》的原文

而丹波康賴所引用的《葛氏方》

是未經金人整理過的葛洪醫方

所以《葛氏醫心方》

是從《醫心方》中摘錄其引用的《葛氏方》的內容

接下來就到了鎌倉南北朝時代

在這兩個時代從公元1192~1392的兩百年間

對應的是中國的南宋、元朝及明初

在這個時期

日本社會發生了武家奪取政權的重大變革

鎌倉時代是以鎌倉為全國政治中心的武家政權時代

有學者認為

是日本封建制度從貴族領主制形態

向武士領主制形態演變的第一階段

什麼是武家呢

武家和「公家」相對

是指日本武士系統的家族和人物

簡單來說就是在之前貴族掌權的年代裡

在他們的領地和莊園裡作為警衛和保安的群體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武士們鄙視貴族萎靡的生活

「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為核心思想

並結合各種宗教學派文化形成了現在所講的「武士道」

隨著將軍武士政治鬥爭的勝利

平安時代的貴族政治以及文化也逐漸瓦解

武家開設了幕府

幕府是古時日本一種權力曾一度凌駕於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機構

所以在當時天皇是沒有實權的

最高權力掌控者是看似是天皇臣子的幕府將軍

也就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式統治國家

不過武士雖然掌握了政權

但他們沒有時間和能力去研究學術

所以文化主宰權主要還是掌握在僧侶知識分子手裡

不過因為政治以及宗教的革新

醫學中堅力量已經由貴族社會宮廷醫向禪宗僧醫轉換

醫療對象也由貴族慢慢轉向了普通老百姓

在這個時期

中日的文化交流也沒有停下

兩國的僧人頻繁來往

中國僧人東渡傳法

日本僧人西來求教

將宋代的醫學文化也大量傳入日本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僧醫梶原性全《覆載萬安方》

這本書是日本中世紀最大的醫學全書

內容主要是摘抄唐宋醫書中的方證和治療方法

如《千金》《外臺》《局方》等均有摘錄

書中還記錄了他自己的臨床經驗以及觀點

南北朝時代有僧醫有鄰《福田方》

其中也摘錄了很多中國醫籍的內容

並且附上了醫家自己的看法

這些方書的出現

說明日本在吸收中國醫學的過程中

已經開始試圖擺脫亦步亦趨追隨中國的醫學狀況

並萌發出獨具特色的醫學思想了

再往後到了室町時代(1392-1573)

宋代醫學對於日本醫學的影響還在不斷繼續著

可能大家就有疑問了

為什麼之前出現的這麼多日本醫書裡面

就一點也沒有提到金元時期(1115~1368)的醫家呢

金元四大家難道就不被日本醫家所重視嗎

一種說法是說當時研究宋代醫學的熱潮還未褪盡

《局方》在當時的日本還處於統治地位

而另外一種說法

則就顯得戲劇性得多

「傳言」當時傳到日本的醫書

絕大多數都是從一位叫熊宗立的醫家(書販)得到的

這些書大半是出版於宋代以前

而從金元到明代的書卻很少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

因為一個人影響了一個國家的醫學流派

看來熊先生應該是當時的醫書壟斷大戶了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公元15世紀末

日本後世派鼻祖田代三喜(1465~1537)

向西入明拜僧月湖為師

並且專攻金元醫學

在中國留學12年之後回到日本

將李朱醫學帶回了日本

而真正將李朱醫學和後世派在日本發揚光大的

還是田代三喜的得意門生

被譽為「日本近代醫學之祖」曲直瀨道三

曲直瀨道三,公元1507-1594年

這位大名鼎鼎的醫生

在京都建立了一間名叫啟迪院的醫學校

撰寫了日本第一部察證辨治全書

《啟迪集》

其中引用《脾胃論》《丹溪心法》等為最多

建立了自己獨特的醫學體系

曲直瀨道三的弟子

很多也成了日本一代名醫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江戶前期及其後約一百年間

其學派及金元醫學佔日本醫學主導地位

從而形成了日本漢方醫學第一支學派

「後世派」

既然提到了李朱醫學

那同為金元四大家的攻邪派的劉完素和張子和呢

說來也有意思

雖說日本當時是武士當權

但攻邪派卻並不受到日本醫學界的推崇

並且一直到現在

日本在生產及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漢方製劑

大多也還是偏向於滋補以及和解的溫和處方

公元1528年

日本首次印刷出版醫學書籍

這本書就是明代熊宗立所編的《醫書大全》

和之前提到的「買書的醫家」是同一個人

由此看來

熊宗立對於中日醫學的交流及發展

的確起到了不可小覷的作用

公元1588年

豊臣秀吉出兵朝鮮

從朝鮮帶回了來自中國的活字印刷術

從此開啟了日本的醫書出版文化

到了江戶時代初期(1611~)

這個時候大量的醫書還在不斷從中國傳入日本

其中就必須提到在漢方醫學界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本書

龔廷賢的《萬病回春》

這本書撰於萬曆十五年(1587)

此書後來同《傷寒論》一樣

成為漢方醫家必須仔細研讀的中醫書籍

如漢方常用的溫清飲及從方從中溫清散變換劑型而來

世間萬事萬物總是處在不斷的發展以及改變之中的

到了17世紀中後期

《傷寒論》在日本民間的普及

以及當時在中國第二次傷寒研究熱潮中所誕生的成果

方有執《傷寒論條辨》等書相繼傳入日本

且隨著1659年日本版的《仲景全書》

1668年《宋版傷寒論》在日本相繼出版

日本也颳起了一陣「仲景風」

除了單純的學術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就和思想政治的「新變革運動」有關

新變革運動有兩個主要領導者

一個是注重道德實踐的古義學代表伊藤仁齊

另一個則是倡導的古文辭學的漢學家荻生徂徠

主張通過研究經典直接發掘孔孟學說真諦

雖然他們倆在觀點上有差異

但是兩者的共同點都是否定朱子學

展開復古運動

因此當時受到儒學思想巨大影響的醫學也發生了變化

而研究《傷寒論》

便成為了當時最重要也最火熱的課題

這也為古方派的誕生種下了一顆種子

當時很多醫家也根據《傷寒論》萌發了自己的理論

如名古屋玄醫提出並倡導了扶陽抑陰學

他有關《傷寒論》研究就是依據以上觀點而展開的

古方派的真正興起

是在江戶時代中後期

關於古方派的創始人

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論

被譽為「古方派真正創始人」之稱的後藤艮山

提出了萬病源於「一氣留滯」的疾病觀

他其實有去拜名古屋玄醫為師的經歷

只不過被拒絕了

後來發憤圖強也成為了一代名醫

後藤艮山有兩個很著名的弟子

一個叫香川修庵

倡導把儒學和醫書結合到一起

另一個則名為山脅東洋

東洋是一個很有思想的醫家

他盡全力想讓古代的醫書「復活」

於是他重視《傷寒論》

翻譯《外臺秘要》

實行人體解剖並發行《藏志》醫書

再現了古人所掌握的解剖知識

只可惜他的徒弟英年早逝

並沒有將其思想傳承並發展下去

不過古方派的傳承和發展還在繼續

比山脅東洋還要大四歲的吉益東洞

要開始在漢方的歷史上嶄露頭角了

吉益東洞像(日本早稻田大學藏)

吉益東洞的一生頗為坎坷

祖上為醫

年少即行醫

三十歲悟出「萬病一毒」理論

重視使用『腹診』的方法來診斷毒所在的位置

雖醫書精湛且志向遠大

但卻於現實屢屢碰壁

三十七歲攜父母前往京都開業行醫

但門可羅雀

森立之《遊巷醫話》記載

此時東洞的家境

「貧居陋巷

但有一爐一鍋

滿堂儘是造偶人之木屑堆積

唯座右《傷寒論》一部時時披閱」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吉益東洞四十三歲時

仍以糊人偶為生

在一個平常的下午

東洞照例將自己製做的偶人送到銷售的店鋪去

恰逢店主人老母患傷寒病篤

於是自薦為其診病

臨病榻細細診看之際

突然得知已經帝室典醫山脅東洋已經診治過

這個時候

吉益東洞並沒有被山脅東洋的名氣所嚇倒

因為這麼多年的磨練

他對於自己的醫術已經有了足夠的自信

東洞向店主要來東洋的處方仔細查看

只說了一句話

「當去掉石膏用之」

只是這一句話

看似平淡無奇

卻蘊含著東洞多少年的心血

也正是這一句話

改變了吉益東洞的一生

後來山脅東洋來診病時

店主告其母親已病癒

並且向東洋說了東洞的事

東洋先生拍手叫好

「我近日亦正在究心思量是否當去石膏

即聞其語

則今日去之」

從此以後二人交情漸厚

吉益東洞也因此名聲大噪

正所謂

「先生名所以益顯者,東洋揚之也。」

東洞極度抵制時方派

認為當時的日本醫生

都是」陰陽醫「

與看相、佔卜等同

他認為看病就是看病

患者關心的只是療效而已

看病也講求方證相應

因此在其著作《藥徵》中可以看到

很多藥物的作用

是從《傷寒論》原文反推而得到

他的這種思想

對日本後世醫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知道現在也在一直影響著日本現代的中醫行業

所以現在有「漢方醫學重治病而輕理論」

這些說法其實也具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但是不能因此而認為漢方醫學的所有內容都是如此

在這個時期

後世派與古方派相互對立

學術爭鳴非常活躍

使漢方醫學得到迅速發展

並形成了自己的學術特點及明顯的學派傾向

因為吉益東洞思想的簡單易行

短時間內曲直瀨流的醫學體系就崩潰了

本來的傳統醫學理論的根本被否定

思辨過程也被排除

直接用方證相應則逐漸成為了主流

幾乎與此同時

隨著荷蘭人遠渡到日本

西方醫學也逐漸傳入了日本

前有山脅東洋的《藏志》

後有西醫各方面的書籍不斷問世

使得漢方醫學家們較廣泛地接觸西醫理論

發現其可取之處並接納了西醫

且試圖將漢方醫學與西醫相融合

從而形成了歷史上的「折衷派」

全名為「漢方蘭醫折衷派」

因為當時西醫主要從荷蘭傳來

所以又稱為蘭醫

折衷派吸收了後世方派和古方派優點

揚棄其不足並吸取一些西洋醫學觀點而立論

主張無論是哪一派

只要在臨床有效就應選用

這就有點類似於現在的「傷寒派」「溫病派」

以及主張寒溫一統的醫家

明治時代(1867~1911)

被譽為「日本漢方最後的巨擘」淺田宗伯

就是當時折衷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淺田宗伯(1815-1894)

而用麻沸散

實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乳腺癌全麻切除術的華岡青州

也是當時不得不提的人物

華岡青州的師傅是吉益南崖

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吉益南崖正是吉益東洞的兒子

被父親完全否認的傳統醫學的概念

因為吉益南崖覺得有在臨床上的必要

便被再次使用

也不知道已經仙逝的父親知道兒子此舉會作何感想

不過這次使用

也僅是在框架中放進了個人範疇的分類

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及六的概念均被一一復活

吉益南崖還在父親的「萬病一毒」理論上

提出了「毒雖然只有一個,但是和氣、血、水相關」

這也就是現在在講漢方的時候

經常會被提到的「氣血水」的概念

現在再說回到華岡青州

他雖是從古方派

但他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

時常會覺得如果單單只是用漢方湯劑針灸

有些病很難治癒

比如一些需要進行切除的脫疽的部位

於是他中西醫並舉

算得上是最早研究中西醫結合的一批學者

幾乎與此同時

傳統醫學的主體與折衷派分開

促使考證學派也在不斷發展著

此學派以森立之、山田正珍以及丹波氏家為代表

對整理、研究中醫文獻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19世紀中期

因漢方派以臨床為主而輕理論

折衷派則以考證為主重學術而輕臨床

因此造成了漢方醫學學與術的分離

使醫術的傳授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導致明治以前的幕府末期

名醫已很少見

所以這也是淺田宗伯被稱為

「日本漢方最後的巨擘」的原因之一

而群眾對於醫療的需求

也慢慢轉向西方醫學

這些都使得漢方醫學在與西醫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公元1868年

進入明治時代(1867~1911)的日本政府

打破了德川幕府推行了200餘年的閉關自守政策

同時在傾向於西洋文化的社會大潮的背景下

醫學也逐漸轉向於西洋醫學

此時的漢方醫學陷入低谷

而明治維新之後

新政府制定了新的醫療制度

漢方醫學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在學校也無法教授漢方醫學

僅有針灸被允許繼續存在

當時的漢方醫家們為了使漢方醫學在政治上取得地位

在1879年成立了溫知社

最後在議會中激烈爭論

但於明治二十八年(1895)提出的法案

最終還是被否決

當時的時代背景下

和田啟十郎含憤撰寫《醫界之鐵椎》一

提出「西醫非萬能,漢醫非陳腐」的觀點

也正是這本書

如鐵錘一般敲醒了當時日本醫學界

這本書由此成為了社會上漢方醫學復興的開始

此外

「一貫堂」流派的森道伯也不得不提

其建立了根據獨特體質分類的體系

將體質分為分為瘀血證、髒毒證及解毒證體質

並創立了與之相應的五個處方

此二者再加上淺田宗伯的後繼者

這三個流派相互合作

構建了日本漢方醫學的體系

並且把成果編集於《漢方診療的實際》一書

這本書是由淺田流的木村長久

古方派的大冢敬節

一貫堂流的矢數道明三人

以及藥學家清水藤太郎執筆

這些都是近代漢方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此書出版於昭和十六年(1941)

「繁忙的臨床家沒有任何預備知識

短時間內輕鬆掌握漢方醫學」

是他們著此書的初衷

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漢方醫學的特質

這本書在1968年改名為《漢方診療醫典》

可以說是現代日本漢方醫學的起點

再到近代

不論是製劑工藝還是有關法律方面

漢方醫學也在一直發展著

日本的漢方製劑也一直是精良的代表

日本政府也鼓勵扶持漢方藥產業發展

使得漢方藥深受民眾認可

自日本政府將漢方製劑納入到醫保後

使用和購買漢方製劑的老百姓也越來越多

而我們國家的中藥製劑的水平

還有很多可以提高的空間

寫在最後

關於日本漢方醫學的源流及發展史講到這裡

因為歷史的複雜以及多元性

很多內容都沒有能顧及到

而關於「什麼是漢方醫學」這個問題

已故近畿大學教授久保道德先生在疾病與漢方臨床一書中認為:漢醫學奈良時代由中國傳入,同時也有很多本草書藥物書籍傳入日本,將發生在中國的醫療方法加以繼承和發展,一部分在日本被改變為本國的治療方法稱漢方。

如果要我簡單概括一下

大概就是

對由中國傳入

並經較長時間的演變與文化碰撞所形成的

具有日本醫學流派思想特點的中醫學的特定稱謂

而漢方醫學所具有的特質

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

參考文獻:

《扒一扒漢方醫學的歷史》中國中醫藥雜誌

《日本漢方醫學發展及流派》郭秀梅

《日本漢方腹診的起源與流派形成》俞賢在等,中醫藥文化

《近世日本漢方醫學的變遷》楊晶鑫,日本學論壇

《日本漢方醫學的起源與興衰》潘桂娟,中華中醫藥雜誌

《論日本漢方一貫堂醫學的學術特點及現代意義》潘桂娟,中醫雜誌 等

相關焦點

  • 火影忍者日本史 | 忍者五道(中)漢方醫學與十字密傳法
    藥,既指草藥,也指藥理知識;而其起源,則指向日本的「中醫」——漢方醫學。大約源於更強的實用性,日本吸收中醫的時間要比香道更早。公元五至六世紀,中醫經朝鮮半島與遣隋使傳入日本,首先至日本大寶元年制定的《大寶律令》中,官方所採用的教科書已盡數是唐朝傳入的醫書。當然,在民間傳說中,真正讓漢方醫學得以在日本立足的,依然是那個被譽為「日本漢方醫藥之祖」的唐朝僧人:鑑真。
  • 日本漢方醫學界最後的巨擘——淺田宗伯
    1894年,當被譽為日本漢方醫學界最後的巨擘的淺田宗伯去世時,日本舉國醫、儒兩界,皆深切的痛悼這位漢方醫學(中醫)界的一代宗師。
  • 在日本深受歡迎的「漢方藥」,背後隱藏的其實是傳統中醫藥的無奈
    導語:中醫藥本是我國的國粹,是我國在醫學史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然而我們並沒有將其發揚光大,相反中醫藥學在國內可謂是日漸凋零,卻在日本得到廣泛的運用,這是應該哀其不幸還是深感自豪呢?提起日本,大家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
  • 中醫在日本遭遇的「東洋」與「西洋」
    多數國人迷信漢方藥部分原因是將其誤以為是中藥。然而,漢方醫學作為日本的一種傳統醫學,雖以中國漢代建立起來的醫學和方術為基礎,但並不等同於中醫學。為消弭以上誤解,筆者擬對日本漢方醫學的源流與嬗變進行簡要概述。中醫學的東渡據傳中醫學於公元5世紀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
  • 日本藥廠借中國古方小柴胡湯,登上財富巔峰,為啥最後以悲劇收場
    日本通常將中醫藥學成為漢方,歷史上也曾盛極一時。但明治維新後,日本極端地推崇西方文明,信仰西方醫學,因此漢方發展陷入了困境。此後漢方沒落,西醫興起。 轉機出現在上個世紀70年代。順天堂是日本津村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 775萬瓶日本「網紅」感冒藥被召回:海淘藥品風險有多大?
    其實,這些藥都叫作「漢方藥」,而日本漢方藥最早就來源於咱們中國,「漢方醫學」是以中醫為基礎、在日本發展起來的傳統草藥醫學。在《日本藥局方》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一項比較研究中發現,244類中藥用植物中,94.6%為同屬同種或同屬不同種的植物品種。可以說,中藥和漢方藥的生物植物來源總體是一致的。
  • 日本漢方藥火爆背後:775萬瓶人氣感冒藥遭召回,跨境買藥風險有多大?
    漢方醫學」是以中醫為基礎、在日本發展起來的傳統草藥醫學。日本大使回國時,還一併帶回了宮廷藥局所制的中藥和兩本重要醫書:《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漢方復興。當時,日本社會步入老齡化,以老年疾病為主的疑難雜病越來越多,漢方優勢漸顯,日本政府正式將漢方藥中的中藥材納入醫保對象,「漢方醫學」逐漸由民間走入各大醫院病房,並迅速得到推廣。
  • 漢方視康護眼好方便,輕輕一噴緩解眼乾眼澀眼疲勞
    最近,市場上出現了一款使用方法超級簡單的護眼好物——漢方視康的護眼噴霧,隨時隨地輕輕一噴就搞定眼睛健康,「手殘黨」再也不用顫抖著往眼睛裡滴藥水了!由於漢方視康的護眼噴霧是納米級,水霧非常細密,噴到眼睛上會帶來清涼的感覺,護眼噴霧中的營養液還會迅速滲進眼睛和眼周的肌膚,喚醒疲憊的雙眼!
  • 濫用眼藥水已成護眼誤區,漢方視康等品牌普及科學護眼任重道遠
    為積極響應國家衛健委「合理用眼,關注眼健康」「科學防控近視,擁有光明未來」等的號召,漢方視康等護眼品牌先後組織了一系列愛眼活動,倡導全社會關注眼部健康,科學護眼。「既然選擇要做百年品牌,也就註定了漢方視康必須要以誠為本,推出良心產品,我們也需要從漢方視康系列護眼產品的質量、品牌建設和客戶服務這些細節去入手,只有厚積薄發,才能惠及更多的國人。」漢方視康的品牌負責人說道。
  • 一人之下:炁體源流已經失傳,老農功並不是八奇技
    這部漫畫在國內點擊量排行前五,在日本也籤訂合同登上了少年jump!這代表著國內動漫已經成功地走向了世界!其中為人津津樂道的點很多。然而其中哪一個八奇技才是最強一直是在討論的話題,畢竟八奇技代表著各個流派的巔峰技術,而這其中更是有著號稱最強的術之盡頭「炁體源流」的存在。但是張懷義死亡會後傳給馮寶寶的真的就是炁體源流麼?答案是肯定的!
  • 【七嘴八舌】術之盡頭——炁體源流
    相比於目前已出現的其他甲申八奇技的功法能力,「炁體源流」算得上不顯山不露水了。但一句「術之盡頭,炁體源流」足以表明其地位的尊貴。
  • 聞名海外的日本跑鞋,有著114年發展史,卻被國人誤認是「山寨」
    聞名海外的日本跑鞋,有著114年發展史,卻被中國人誤認為是「山寨」近些年,越來越多人注重自己的生活質量,而衣著方面的要求就是最好的證明。日本的跑鞋品牌知名度甚廣可能有很多人都在關注國內的跑鞋品牌,但是對於我們的鄰國,估計各位朋友也是知之甚少。聞名海外的日本跑鞋,有著114年發展史,卻被中國人誤認為是「山寨」!日本的經濟情況,相信很多人都清楚,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國家。
  • 日本女高中生制服發展史
    無論在動漫或日劇中,女高中生一直都是最常見的角色設定之一,加上日本女高中生的制服一直以來都在我心中的最愛制服榜上名列前茅,無論是否已經超齡了,一穿上就是整個人都浮現出青春洋溢的錯覺了啊!有日本網友po圖跟大家分享近代日本女高中生制服發展史,從1870年到2000年的日本女高中生制服演化圖昭和時代後期(1960s~1980s)超~長,但又還稱不上是正統長裙的經典款水手服,短襪整整齊齊的折至腳跟處。平成時代前期(1980s-1990s)水手裙長大幅縮短,最終迷你裙開始大流行(短裙大法好)。
  • 一人之下:神明靈就是炁體源流,而炁體源流卻不是神明靈
    尤其是炁體源流,一人之下中出現的第一個跟八奇技有關的功法,到現在還沒有揭秘,反而是神明靈開始慢慢的浮出水面,今天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而他悟出來的正是炁體源流,很多小夥伴就會疑惑,怎麼張懷義即會神明靈,還會炁體源流呢?其實兩者就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 日本醫學專業院校推薦來了
    那麼日本醫學專業與國內相比在制度上有什麼區別?日本醫學分支和申請要求?有哪些名校可供選擇?對於很多想去日本醫學留學的小夥伴們來講,提前了解一下日本醫學專業相關知識是很有必要的~接下來就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一人之下:炁體源流被譽為最強絕技,那誰是第二?
    這部漫畫在國內點擊量排行前五,在日本也籤訂合同登上了少年jump!這代表著國內動漫已經成功地走向了世界!其中為人津津樂道的點很多,而其中最為值得討論的就是八奇技的強弱問題,炁體源流一直是大家公認的最強,那麼天下第二究竟是哪個絕技呢?
  • 一人之下:炁體源流被譽為最強絕技那誰是第二?
    這部漫畫在國內點擊量排行前五,在日本也籤訂合同登上了少年jump!這代表著國內動漫已經成功地走向了世界!其中為人津津樂道的點很多,而其中最為值得討論的就是八奇技的強弱問題,炁體源流一直是大家公認的最強,那麼天下第二究竟是哪個絕技呢?炁體源流之所以被譽為天下第一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要分析天下第二首先應該剖析天下第一究竟強在哪裡?炁體源流號稱術之盡頭。
  • 日本聲優大師永井一郎去世 見證日本動漫發展史
    原標題:日本聲優大師永井一郎去世 見證日本動漫發展史  27日,日本聲優大師永井一郎意外辭世,享年82歲。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27日,永井一郎被人發現倒在酒店的浴缸中,在送往醫院後確認死亡。目前死亡原因正在調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