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瘟神長啥樣?西王母缺少仙女範兒,大黑天神挺像印度溼婆

2020-12-14 史海爛柯人

瘟疫是一類傳播性和致病性比較強的疾病總稱,在醫學知識和醫療水平都相對落後的中國古代,瘟疫堪稱大災大難。在這種情況下,古人往往將瘟疫因何而起、如何而滅簡單地歸為鬼神作祟,這就產生了瘟神信仰。古人認為瘟神能夠統率散布瘟疫的疫鬼,既能造成瘟疫懲戒人間,又能收回成命,重置太平,進而產生了對於瘟神的信仰崇拜和祭祀儀式。

清末的《五瘟聖眾》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地域等造成的文化差異使得我國古代的瘟神信仰並不是一個單一的體系,而是呈現出多元化的面貌。今天,我們不妨來認識下幾位古代的「瘟神」,並通過它們來感受下瘟疫下的古人精神世界。

西王母的另一面:不僅長生不死,還能掌控散布瘟疫的動物

俗話說「婦女能頂半邊天」,人類社會最先是從母系氏族社會演變過來的。女性在當時人類的繁衍、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石器時代的時候就出現了許多關於女神信仰、女性崇拜的現象。在古代的女神形象中,西王母佔據了重要的地位,是道教繪畫、壁畫中常見的神祇。

元代壁畫中的西王母

那麼,上古神話中的西王母,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根據《山海經》的記載,西王母居住於玉山,是一個半人半獸的女神,而且能夠掌管天災: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這段文字中,西王母的形象實在是少了些「仙女氣」,而是個長著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齒的恐怖形象。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這位上古神仙才具備了神奇的法力。

《山海經》中的西王母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人眼中,瘟疫就是天災。不同的是,早期先民並不像後世那樣把直截了當的把瘟疫的成因歸咎於鬼神,而是認為動物傳播。這樣的例子,在《山海經》中頗為常見。比如,《山海經·中山經》裡記載著復州山裡的跂踵:「其狀如鴞,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踵,見則其國大疫」;而在《山海經東次二經》裡,則也提到山有類似的怪鳥絜鉤:「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曰絜鉤,見則其國多疫。

復州山的跂踵是一種長著豬尾巴卻只有一隻腳的像貓頭鷹一樣的鳥,而山的絜鉤則是一種有著老鼠尾巴像鴨子一樣的鳥。這兩種鳥造型奇怪,活動範圍廣,所以有很強的致病性。

絜鉤

當然,有了害鳥,便有益鳥。比如《山海經·中山經》中裡就記載了一種能抵禦瘟疫的益鳥:

有鳥焉,其狀如鵲,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青耕,可以御疫,其鳴自叫。」

按照今人的叫法,這種可以抵禦瘟疫的益鳥,應該類似喜鵲。類似青耕的益鳥,被賦予了神奇的能力,能夠抵禦瘟疫,但這不過是古人的一種心靈寄託罷了。無論是跂踵、絜鉤還是青耕,都是古代神話中與瘟疫相關的特殊動物,而它們則又統歸於西王母的管轄。

漢代畫像磚中的西王母形象

通過對漢代有關西王母的畫像磚,我們可以看出,西王母已經演變成了長生不死的象徵。與之對應的,在傳世文獻《淮南子》中所記載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不死藥就是從西王母那得來的。所以在漢代的壁畫、畫像石裡,西王母成了一類熱門題材,以祈求在另一個世界裡得到長生。

漢代之後,由於道教的興起,本土的西王母又被本土的宗教吸納,成為道教神話體系裡的一員。是「極陰之元」,「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的女子登仙得道者都歸她管。如今我們所熟悉的西王母,多是後來道教中的神仙形象,而在早期的神話中,這位半人半獸的神祇,則是能掌控災禍的女神。

新莽時期壁畫中的西王母和鳳凰

閩臺地區的王爺:捨身救人,被奉為有善心的「瘟神」

包括臺灣、福建在內的東南沿海一帶,提起信仰來,女神媽祖可謂人盡皆知,尤其是許多影視作品的映襯下,大家都知道海峽兩岸共同信奉這尊神靈。但其實還有一位男性神靈,也是在兩岸共享香火,就是王爺。

當然,這裡的「一位」可能不太嚴謹,因為雖然都是信王爺都是王爺這個叫法,但各地不同。據學者統計,目前在大陸地區所供奉的王爺傳說有360多種,包含130多個姓氏,而臺灣地區也達到98位之多。王爺的來源除了鄭成功、進士、善人甚至是孤魂野鬼外,一個很熱門的說法就是瘟神。

新北市保佑宮供奉的池王爺

以「池王爺」為例,新竹等地傳說這池王爺本名徐春生,是漳州人。他當縣官的時候碰上天庭往龍井池裡投瘟藥,毒死做壞事的縣民作為懲罰。徐春生就利用職務之便把藥騙走吞服身亡。朝廷知道後為了表彰他就封他為王,並賜姓「龍井池」之「池」。

與之不同的是,臺南等地的池王爺則傳說是宋代的武將陳文魁。他曾跟隨楊家將裡的少令公楊文廣立下戰功,晚年歸隱故裡。某天晚上遇見瘟神往池塘裡下毒,為了救村民自己就把池塘的水喝了,後來毒性發作跳塘而亡。玉帝十分感動就封他為「池府千歲」。

池王爺像

王爺信仰還有個核心儀式,叫「送王船」。這個可是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據記載,這個儀式有簡有繁。繁瑣的通常每隔三年、五年、六年甚至十二年才舉行一次。首先要根據佔卜或者請示確定「迎王」的時間等,然後就是「造船」——用紙或木之類的仿造船隻,然後就是「送王」,送船入水、順流而去或者是燒掉。在整個過程中也穿插著各類的供養、進奉甚至是演戲等儀式。

送王船

在這些活動中,最繁瑣的一項程序是「造船」,《諸羅縣誌》曾稱呼為「斂金造船」。這一點也不誇張。因為那種規模龐大的王船跟造一艘真正的標準官船沒啥區別,甚至更加複雜。除了桅杆、船帆之外,船上還有各種船艙、船廳等建築,甲板上還要放上紙糊的士兵,船身還繪有龍鳳等圖案。造船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儀式,以表虔誠、祈福。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最長的送王船儀式甚至能持續一年。年初請王來,等到送王船的時候就是年底了。

送王船

關於池王爺的信仰,還有一個頗為有趣的故事。在《臺灣縣誌》中,曾有這樣一段文字:

「相傳,昔年有王船一隻放至海中,與荷蘭舟相遇,炮火矢石,攻擊一夜。比至天明,見滿船人萊,悉系紙裝成,荷蘭大怖,死者甚多。」

縣誌中所講的,大致意思就是荷蘭殖民者到臺灣的時候,他們的船遇到了送的王船,還以為是敵艦,炮火攻擊了一宿。天亮了一看全是紙人,這給荷蘭人嚇夠嗆,嚇死了的還不少。

大黑天神:「中西結合」的瘟神形象

以白族為主的雲南大理的各個村寨所供奉的瘟神叫「大黑天神」。雲南在古代就是「煙瘴之地」,因為這裡地處熱帶雨林,容易滋生瘴氣和疫病。這倒是具備信仰產生的前提條件。但為何叫這個奇怪的名字呢?在劍川、洱源一帶,流傳有這樣一個故事:

玉皇大帝因為聽信讒言,派天神去大理散布瘟疫。天神看到勤勞善良的大理人民後,又不忍心加害。但天命難違,要不沒法回天庭復命。進退兩難之際他自己把瘟藥喝了,毒性發作後,渾身發黑。天下的蛇知道後都趕來救他,把他身上吸得滿是洞也沒能把毒液吸乾淨。天神的死狀很恐怖,但當地百姓為了感恩他,都奉他為本主,尊稱他為「大黑天神」。

大黑天神

這個故事框架跟閩臺地區的池王爺來源很像,都是犧牲自我為百姓擋毒的案例,而且玉皇大帝、「大黑」的直觀解釋都充滿了濃濃的本土元素。但是有研究就發現,這個「大黑天神」也可能是舶來品。

在佛教密宗裡,有一個溼婆神摩訶伽羅,又叫「青喉者」。這個名字正是因為吞服毒液喉嚨發青而來。它源於一個《攪乳海》的印度神話。

攪乳海

故事的大意就是阿修羅、毗溼奴和蛇王一起攪動乳海,想要從大海裡攪出長生靈藥「蘇摩」。用什麼攪呢?他們以曼荼羅山當攪海杵,把蛇王當攪繩。阿修羅拿著蛇頭,天神拽著蛇尾這麼攪。攪動了幾百年之後,蛇王受不了,把它的毒液全吐進了乳海裡。這毒量是足以毀滅三界的,情急之下溼婆來把毒液統統喝了下去。三界雖然得以保全,但是溼婆的喉嚨卻因為毒性發作而變成了青紫色。

有學者認為,大黑天神的名字就源於吞毒藥的溼婆。因為地緣的關係,唐代之時佛教就傳入了大理。雲南當地發現的石窟、繪畫等,也涉及大黑天神。這種三頭六臂、身掛骷髏、滿身發黑以及手持日、月、蛇、法鈴等的形象,也與佛教的溼婆神有些相像。

溼婆銅像

除了上述地區比較有特色外,道教體系中的「五瘟神」、西藏一帶的「打牛魔王」也都是瘟神信仰的體現。總而言之,在地緣文化的影響下,我國古代形成了多樣的瘟神信仰。諸如前文談及的西王母、池王爺和大黑天神等等,都被賦予了掌控瘟疫的能力,而人們對其誠心供奉、進行祭祀,則成為了祈求安定太平的一種形式。

這在當時的醫學條件下,起到了一定的消除恐懼的作用。如此看來,這其實也是一種心理療法。當然,治病不能只靠心理幹預,多管齊下的醫療手段才是最佳選擇,古人對瘟神的種種信仰在另一定程度上也是體現了醫療水平低下時的無奈,是人們尋求心靈寄託的一種方式。

參考資料:

毛偉:《閩臺王爺信仰的人類學解讀》,《宗教學研究》2010年第2期;

陳建憲:《「大黑天神」簡論》,《貴州民族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

邱雲飛:《中國古代的瘟神信仰》,《蘭臺世界》2016年第7期。

相關焦點

  • 神話中那些令人聞風喪膽的「瘟神疫鬼」
    有代表性的瘟疫神話是西王母神話和顓頊三子神話。 「瘟疫祖神」西王母 西王母 通常認為,西王母是道教中最高女神王母娘娘的原型。
  • 西王母的坐騎是什麼?上古時期一種雙頭怪獸,《山海經》裡有答案
    傳說西王母和東王公是一對天神,但是卻兩地分居,一個住在西天崑崙,一個住在東天門,但是他們之間其實是有一趟專用的「高鐵」的。文/希夷符號帝國獨家原創相傳有一種巨型大鳥,就像莊子所描述的大鵬,它的背有數萬裡寬闊,展開翅膀之後就能直通天穹,一個翅膀伸向西天,上面站著西王母,一個伸向東天,上面站著東王公。
  • 從古代西王母的神話傳說到歷史中的形象演變
    在先秦時期流行的西王母神的基礎上,漢代將西王母正式定格成了一名姿態端莊的女性神形象,為了迎合當時「夫為妻綱」的思想觀念,甚至還專門創造出名為東王公的男性神形象。到了魏晉時期,西王母的形象更加具體化,為了神話帝王統治的神秘性,還杜撰出帝王與西王母相會的神話故事。西王母是否真的是神話傳說,還是確有其人?西王母族究竟所在何處呢?
  • 山海經:九天玄女和西王母,可能是上下級關係
    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很明顯她的老家在幽都山,記載者不僅對這座山的環境進行了暗色系的描寫,還將這兒的一切都用「黑」來命名。眾所周知,玄就是赤黑的意思。在幽都山也有一條河流發源,這條河叫黑水河。
  • 大黑天神(摩訶伽羅)
  • 盜墓筆記95章:西王母后裔透露西王母隕玉和青銅門是誰建造的
    #盜墓筆記重啟鬼城#,主要講吳邪、王胖子和張起靈鐵三角再次前往西王母墓老頭子道:「我帶你麼們進去沒問題,但是我請求西王母玉璽交還與我們。畢竟這屬於西王母的東西,希望大家能夠理解。」藍袍藏人微微點頭,將懷裡的西王母玉璽掏了出來,雙手捧著交給老頭子。老頭子滿滿懷激情看著西王母玉璽,失蹤了幾千年終於找回來了,雙手接著仔細檢查觀看。確定玉璽沒問題,老頭子繼續給大家帶路,帶頭下去。
  • 仙女靠靈石、王母靠權杖!你看《歡天喜地七仙女》時就不奇怪嗎?
    提到90後童年記憶中的電視劇,就一定少不了《歡天喜地七仙女》了!多少人當年饞過各位仙女的漂亮衣服、靈石和她們的男朋友呢?說到靈石,15年了,我再次看完《歡天喜地七仙女》終於發現不對勁了,明明是仙女,咋就非得靠靈石呢?
  • 西王母到底是聖潔出塵的女仙還是「虎齒豹尾」的瘟神?
    西王母到底是聖潔出塵的女仙還是「虎齒豹尾」的瘟神?其實「西王母」這三個字的組合,在開始的時候是一個地名,是西方非常遼遠的一個地方。據《爾雅·釋地》中記載:「孤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西次三經》中記載如下:「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大荒三經》中是如下記載:「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西次三經》中說西王母「其狀如人」,什麼是「如人」?
  • 李商隱很「玄幻」的一首詩,寫西王母思念情人,短短4句卻成絕唱
    在中國,皇帝是個人權力和地位的終極,一個能做到皇帝的人,大概天下的一切都不會缺少,應有盡有。而他的目光,自然而然會放在自己掌控不了的天上,以及死後的人生。於是古代皇帝大興陵墓,又不斷地求仙問道。秦皇漢武,兩位天資卓絕的皇帝最終都此道,或者說,越是有政績的皇帝,越希冀於此。
  • 西王母,是怎麼從瘟殺之神變成如今地位比玉帝還高的長生女神?
    《觀山海》中繪製的西王母在《山海經》中記載的西王母形象兇惡,長得像人,有豹尾和老虎的牙齒,咆哮起來聲音洪亮,頭髮蓬鬆從中可以看出西王母在起初是掌管瘟疫和殺伐的半獸人形象,而不是我們印象中坐在瑤池下儀態雍容的王母娘娘。西王母是如何從瘟殺之神形象轉變為長生女神?
  • 盜墓筆記重啟鬼城46:吳邪隊伍在西王母雕像,聽到了神秘的聲音
    所以吳邪建議大家,先退回西王母雕像裡休整。下西王母墓只能從長計議,目前是沒有希望下去,洞口已經被汪家人填封起來。這樣做也是為了不能讓雞冠蛇跑出來,要是跑到外面的世界,那將會傷害多少人的性命。大家再次結對回到西王母雕像裡,這時候天色已晚。好在一路上邊走邊撿乾枯的木頭,今天晚上有火取暖,不怕被凍死。
  • 探訪印度最大的性廟:打開性愛雕像之謎[組圖]
    在10億多印度人口中,印度教徒佔80.5%,印度教文化習俗自然就成了印度文化的主色調。對於印度人而言,印度教信仰就像空氣一樣自然,而神廟更是他們終其一生徜徉其中的精神花園。     印度教中的三大神是梵天、毗溼奴、溼婆。溼婆是毀滅神,梵天是創造神,毗溼奴是保護神。這三個大神無法完全獨立,因為沒有毀滅(溼婆)就沒有創造(梵天)。
  • 《終極筆記》陳文錦進入隕玉,跟西王母做鄰居,西王母真的現身了
    文/小凡娛影導語:《終極筆記》陳文錦進入隕玉,跟西王母做鄰居,西王母真的現身了由曾舜晞、肖宇梁、成方旭等主演的《終極筆記》正在熱播中,《終極筆記》主要分成兩部分,蛇沼鬼城和陰山古樓好了言歸正傳,在劇中,陳文錦和吳邪等人終於找到了西王母宮,吳邪等人遇到了野雞脖子,還有會吸血的蟲子,吳邪等人發現了西王母宮殿,看見西王母坐在王座上一動不動,吳邪發現她並不是真正的西王母,而是替身玄女。
  • 解讀中國神話之西王母:姓楊,諱回,治崑崙西北隅
    在今天的這篇文章當中,我們要講解一下中國神話當中很重要的一個角色——西王母。西王母是崑崙神話體系中一位主要的神祗,在中國古代神話裡,地位顯得極為重要。可考的古代典籍文獻中所記載的西王母形象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時期處於人類社會萌芽形態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部分生活風貌。
  • 西王母——司長生的上古女神,眾神話故事御用反派
    提及西王母,很多人腦袋裡會蹦出一系列的相關故事:嫦娥偷吃不死藥(這藥是西王母給的),棒打鴛鴦系列(比如三聖母、龍吉公主、董永七仙女、牛郎織女),蟠桃會(孫大聖有過出場),相會周穆王、漢武帝。等等等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海內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大荒西經》: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十位女神,西王母僅排第2,第3位助黃帝擊敗蚩尤
    花神的傳說最早見於《淮南子》中:「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長百穀禽獸草木。」其中「女夷」就是花神的名字。在我國古代神話小說《鏡花緣》中,花神因為讓百花在寒冬開放而被玉帝貶下凡間,她歷經劫難後修成正果,重返天庭。9、嫦娥嫦娥奔月是中國流傳非常廣的神話故事,在古代神話傳說中,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長得非常漂亮。
  • 宮崎駿筆下的龍貓到底長啥樣?
    動畫片中的龍貓有著肥碩的身軀,厚厚鬆軟的皮毛,呆萌可愛的模樣,讓很多人都心知嚮往,那在現實世界中龍貓長啥樣呢?讓我們來看看吧。龍貓一般叫毛絲鼠,它因為宮崎駿的電影家喻戶曉,成為人們熱衷的對象。那它要怎麼養呢,讓我來簡單介紹下。龍貓是齧齒動物,它一般吃乾淨龍貓糧和提摩西草,乾淨的水,大部分在夜間吃食。
  • 而埃及、印度、希臘、都有?
    在《山海經》《楚辭》《淮南子》《太平廣記》等古代文獻中就記載了大量神話故事,比如「盤古開天」「女媧造人」「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共工怒觸不周山」「黃帝大戰蚩尤」等等。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中國神話都只是一些零散的片段,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呢? 我們可以跟其他國家的神話比一比,首先離我們是最近的印度神話。
  • 道教神仙:上古時期的女戰神九天玄女,她與西王母是什麼關係?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它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並且以道家的黃老思想作為立教之本,道教崇尚清靜無為、與世無爭,然而道教典籍《黃帝陰符經》有云:「天生天殺,道之理也」,道教一直都有「尚武精神」貫穿其中,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一支以雷部神將為主的戰神信仰,像大家熟知的天蓬元帥、真武大帝這些都被道教奉為戰神
  • 中國神妖大全之《西王母》:傳說中,西王母是個半人半獸的怪神
    西王母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掌管著西方,是女仙的首領,舉凡天上或地上所有成仙的女子皆由她管理。西王母居住在崑崙山上的懸圃裡,那是一座空中花園,一共有玉樓九層,左繞瑤池,右環翠水。西王母的形象在後世逐漸演化成為道教和民間傳說中的王母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才結一次果,吃了可以增長壽命。每逢蟠桃成熟時,王母娘娘就會召集群仙,大開壽筵,稱為「瑤池集慶」。因此,民間視王母娘娘為長生不老的象徵。傳說王母娘娘還掌管著不死藥,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來的不死藥,才飛升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