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冀南,彭士愁後裔,湘西永順土司王朝第25任土司王,所處時代是明朝嘉靖時期。少時的他一面讀書,一面習武,喜歡王陽明心學,繼任土司王時才18歲。
當時東南沿海倭患日益嚴重,這個倭寇主要是指日本強盜,當然也有中國海盜在裡面,甚至中國海盜集團當時比日本倭寇和地方大名實力還要強大,比如當時被稱為「五峰船主」的汪直、明山和尚徐海等。倭寇燒殺搶奪是無惡不作,使得東南沿海一帶人心惶惶,甚至當時松江地區有個人進城喊了句「我來了」,大家以為是倭寇來了,紛紛四下逃散,連守城的將士也跑了,一時間成為空城。明世宗嘉靖皇帝他雖然幾十年不上朝,看起來吊兒郎當的,但是對外戰爭是非常強硬的。他派兵部尚書張經平倭,並下達徵調湖廣士兵平倭的聖旨。
彭冀南率軍3000與保靖土司彭藎臣(也是彭士愁後裔)、桑植、慈利、湖北容美等土司組成土家聯軍日夜兼程三千裡抵達江浙抗倭前線。在江浙前線配合俞大猷與廣西狼兵共同抗擊倭寇,實際上朝廷到江浙總兵力有十幾萬,但是他們還要等到我們土家族土兵去拯救他們。雖然我們湘西土兵裝備有點土,但是陣法戰術當時世界一流。採取的是錐形陣,就是前排一個人,二排三個人,以此類推,最前面的是最強勇士,如果一排勇士戰死二排又前進一個補上。這種陣法當時是所向披靡,實際上戚繼光他所創的鴛鴦陣法就是借鑑了我們湘西土兵陣法,包括後來日本士兵那種三人一組鐵三角戰術,實際上這都是我們湘西土兵陣法的演變。而我們湘西土兵的裝備當時就是土家族人使用的砍柴工具柴刀、割稻穀的鐮刀、打獵用的梭鏢、弓箭等。雖然武器土的掉渣,但是殺得倭寇是魂飛喪膽,東洋武士刀被我們湘西土兵鉤鐮刀殺得是毫無還手之力,使得倭寇聞風而逃、迎面即潰。彭冀南在抗倭前線奮勇率先,在王江涇大捷中,殲滅倭寇1900多人,被譽為「東南戰功第一」,倭寇一時平息。
1556年倭患再次興起,彭冀南又率土兵1萬奔赴三千裡抵達江浙前線徵戰,最後還把倭首徐海乾掉了,戰功顯赫。 可以說當時永順彭氏土司對明朝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然朝廷給彭冀南賜服三品、二品,授「昭毅將軍」、加公進階昭勇將軍等,但這根本無法補償土家男兒所付出的代價,在抗擊倭寇時戰死的大小土司官員比比皆是。而且當時朝廷也沒有錢,我們湘西土兵都是自帶乾糧去徵戰,後來朝廷連修皇宮的木頭都缺,彭冀南還給朝廷進貢了好多金絲楠木,現在北京故宮裡面有些木頭那就是我們永順土司王朝貢獻的。為了抗擊倭寇趕時間奔赴戰場,我們土家族過年都提前一天過年了,現在我們土家族過年都是臘月二十九過年,為了紀念土家祖先英勇報國事跡,一直保留這個「趕年」習俗。
1567年,彭冀南英年早逝,當時明朝內閣首輔徐階為他寫了墓志銘,這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朝廷首輔為一位地方土司撰寫墓志銘,也說明了彭冀南及土家人為保家衛國貢獻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