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的日本旗袍女孩找到了!

2020-12-25 杭州日報

2月8日,在日本東京池袋街區,14歲的旗袍女孩在「東京燈會滿月祭」現場為武漢募捐。

近日,一名身穿旗袍的日本女孩站在寒風中呼籲當地民眾為中國武漢捐款的視頻,感動了無數中國網友。13日,小姑娘依然穿著那身醒目的大紅色旗袍,與媽媽及東京都豐島區日中友協負責人一起來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親手將她們前兩日在東京街頭募集的50餘萬日元(約合4600美元)交給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

母親曾在中國留學

14歲女孩元宵募捐

2月8日,適逢中國元宵佳節,在日華僑華人與豐島區日中友協共同在人流密集的池袋西口公園舉辦「東京燈會滿月祭」。燈會組織者特意增設為支持中國武漢抗擊疫情的街頭募捐活動。

正是這次活動中的一小段視頻,溫暖了無數中國人的心。一個身著大紅色旗袍的日本小女孩在寒風中,手捧寫著「中國武漢加油」的募捐箱,一次次向路人深深鞠躬,希望大家捐贈。由於女孩今年只有14歲,不方便透露姓名,於是人們稱她為「穿旗袍的鞠躬女孩」「日本最美女孩」。

女孩的媽媽杉崎廣子曾在北京留學,後來又在上海工作過。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女兒身穿的大紅色旗袍正是她20年前去中國時為自己定做的,中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後她和女兒都很關注,看到有那麼多白衣天使和普通民眾在頑強抗爭,特別希望能做點什麼。得知「東京燈會」正在招募志願者為武漢募集善款,女兒便毫不猶豫地報名,並在募捐時穿上了這件旗袍。

贈書又送熊貓玩偶

中國大使親切回禮

孔鉉佑大使13日向小女孩贈送一本由他親筆題字「相知無遠近 萬裡尚為鄰」的《中國世界遺產影像志》和一個大熊貓玩偶。孔鉉佑表示,日本小女孩在寒風中身著紅色旗袍為中國抗擊疫情募捐的身影溫暖了我們的心。

女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直抱著大熊貓玩偶不撒手。她略顯羞澀地說:「我很喜歡中國,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沒想到會在中國引起這麼多關注。」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日本旗袍女孩來中國駐日使館了:轉交募集善款
    原標題:日本旗袍女孩向中國駐日使館轉交捐款和物品受到中國大使接見海外網2月13日電 日本旗袍小女孩,2月13日和募捐人員一起向中國駐日大使館轉交捐款和物品,受到孔鉉佑大使接見和讚揚。上周末在東京燈會滿月祭池袋西口公園,刺骨寒風中她不斷深度鞠躬為武漢募捐的情景感動了中日網民。
  • 14歲日本女孩身穿中國旗袍 為武漢募捐拼命鞠躬
    一名日本女孩懷抱捐款箱,拼命向路人鞠躬為武漢抗擊「新冠肺炎」募集資金的視頻讓人淚目。9日,該女孩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獨家採訪時說,「中國是一個溫暖的國家,疫情過後想去武漢看櫻花」。在主辦方特別設置的「支援武漢」展區,一名日本女孩身穿中國旗袍,懷抱捐款箱從早到晚拼命向路人深深鞠躬,號召日本民眾為武漢捐款。此舉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發熱烈討論,這名女孩被稱為「最美日本女孩」。女孩母親杉崎女士9日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女兒今年剛滿14歲,考慮到尚未成年,不便在報導中披露姓名。
  • 通訊:你的真誠是寒冬裡的一把火——記東京街頭為中國募捐的旗袍女孩
    新華社東京2月14日電通訊:你的真誠是寒冬裡的一把火——記東京街頭為中國募捐的旗袍女孩新華社記者姜俏梅近日,東京街頭一名身穿旗袍的日本女孩站在寒風中呼籲當地民眾為中國武漢捐款的視頻,感動了無數中國網友。
  • 這個日本女孩火了,澀谷街頭獻唱感謝中國
    一首來自中國的抗疫歌曲《等你凱旋》在日本火了。近日,在東京澀谷街頭,由日本女孩中田彩香演唱的《等你凱旋》引發了數萬日本網友的留言和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的點讚。在接受央視駐日記者採訪時彩香表示,希望通過歌聲表達中日兩國共同抗疫、彼此幫助的決心。
  • 感動!寒冬街頭,這個日本女孩不斷鞠躬為武漢募捐……
    在這裡,一位日本女孩身穿中國旗袍,懷抱著捐款箱,從早到晚不斷向路人鞠躬,號召大家為身陷困境中的武漢捐款。 女孩的採訪視頻如下: (視頻來源中新網) 天寒地凍,女孩口中的號召懇求充滿誠摯,每一個鞠躬都是90度。
  • 寒風中為武漢募捐的日本旗袍女孩,表達了一個願望!
    13日下午,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迎來了幾位令人暖心的客人。
  • 一襲紅旗袍 兩代中國情
    還記得那個不畏寒風、向路人深深鞠躬為中國武漢募捐的「旗袍女孩」嗎?13日,還是穿著那件醒目的大紅色旗袍,小姑娘隨媽媽及東京都豐島區日中友協負責人一起來到中國駐日本大使館。2月13日,在日本東京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為中國武漢募捐的旗袍女孩(左)將募捐到的善款交給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
  • 旗袍、包子頭,日本人眼中的中華元素就只有這些?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旗袍配包子頭成為中國角色成為了日本人心中固有的形象。我們從很多動漫中都可以看到一些包子頭配旗袍的女性角色,而且以這種形象出場的角色大概率是中國女孩。譬如《亂馬1/2》中珊璞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包子頭配旗袍的中國女孩形象。
  • 中國旗袍會日本總會舉辦公演 展女性魅力
    中國旗袍會日本總會舉辦公演 展女性魅力
  • 日本動畫裡的中國元素,旗袍美女身材好,而它無處不在
    這時,作為日本近鄰又擁有鮮明文化特點的中國就成了日漫作品中的另一個主要的文化元素提供者。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日本動畫片裡經常出現的中國元素吧!01旗袍旗袍作為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中國女性的國服。
  • 鋼鐵俠女兒小摩根,穿旗袍為遭受疫情的國家聲援,俏皮又可愛!
    可愛的Lexi Rabe在《復仇者聯盟》中雖然只有短短的出場,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許是鋼鐵俠的犧牲太過悲壯,留給小摩根的那句「I Love You 3000」讓全世界不少的影迷深深落淚,可愛的小摩根此次因為歐美很多人對這次疫情的種族歧視行為,而穿上了中國的旗袍為遭受此次疫情苦難的人發聲,大方展示了史塔克家族的素養。
  • 旗袍女孩東京街頭為中國募捐︰你的真誠是寒冬裡的一把火
    2月8日,在日本東京池袋,旗袍女孩在「東京燈會滿月祭」現場為武漢募捐。 新華社發(張徽慶攝)你的真誠是寒冬裡的一把火——記東京街頭為中國募捐的旗袍女孩■新華社記者 姜俏梅近日,東京街頭一名身穿旗袍的日本女孩站在寒風中呼籲當地民眾為中國武漢捐款的視頻
  • 越南的奧黛,女孩標配,與中國旗袍,到底有多大的不同?
    奧黛幾乎成為了越南女性的標配,從外形來看,越南奧黛與中國旗袍非常相似。那麼,二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又有多大的不同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聊聊越南與中原王朝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特殊關係。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越南曾經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了東方六國以後,並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向北討伐匈奴,奪回了河套地區。
  • 寒冬裡,這個日本女孩拼命鞠躬為武漢募捐!
    一名日本女孩懷抱捐款箱,拼命向路人鞠躬為武漢抗擊「新冠肺炎」募集資金的視頻讓人淚目。9日,該女孩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獨家採訪時說,「中國是一個溫暖的國家,疫情過後想去武漢看櫻花」。在主辦方特別設置的「支援武漢」展區,一名日本女孩身穿中國旗袍,懷抱捐款箱從早到晚拼命向路人深深鞠躬,號召日本民眾為武漢捐款。此舉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發熱烈討論,這名女孩被稱為「最美日本女孩」。女孩母親杉崎女士9日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女兒今年剛滿14歲,考慮到尚未成年,不便在報導中披露姓名。
  • 最深的鞠躬,最美的日本女孩:疫情過後想去武漢看櫻花
    最深的鞠躬,最美的日本女孩:疫情過後想去武漢看櫻花 有一位身著中式旗袍的女孩 正在為武漢募捐 捐款一千日元 回贈一罐蜂蜜 對每一個捐款的人
  • 旗袍+功夫=中國角色?日本動漫中,中國人的刻板形象是如何形成的
    但除了料番這種幾乎必備中華元素的作品外,在其他類型作品中登場的中國角色,也常常帶有類似的標籤,他們不一定會煮飯,但大多都很能吃,而且愛吃的永遠都是以下這幾樣:餃子、包子、炒飯,還有麻婆豆腐。這種刻板印象的深刻程度絲毫不遜於前面提到的中國功夫,並且在國產遊戲中也同樣可以找到大量的例子。
  • 翻唱中國抗疫歌曲的日本女孩:敵人是疫情,攜手戰勝它
    新京報訊(記者 倪兆中 黃啟鵬)日本女孩中田彩香在街頭演唱中國抗疫歌曲的視頻,在中日兩國引發關注。昨日(4月2日)她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說,想用這首歌告訴日本民眾中國對日本的幫助,疫情是大家的敵人,大家應當一起攜手戰勝它。
  • 獨家專訪拼命鞠躬為武漢募捐的日本女孩:疫情過後想去那裡看櫻花
    【環球時報-環球網 報導 記者 邢曉婧】一名日本女孩懷抱捐款箱,拼命向路人鞠躬為武漢抗擊「新冠肺炎」募集資金的視頻讓人淚目。9日,該女孩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說,「中國是一個溫暖的國家,疫情過後想去武漢看櫻花」。8日至9日,「東京燈會滿月祭2020」在池袋西口公園野外劇場Global Ring舉行。
  • 80年前,中國將軍救下日本女孩並送還日軍,附帶一封信感動日本
    看著這個乖巧的日本小女孩,聶將軍決定幫幫她,畢竟孩子並沒有錯,於是此後美穗子便天天跟在聶將軍的身後,儼然把他當成了家人。當時老鄉其實特別不理解,日本人這樣對中國,我們完全可以不管他們的孩子,為啥要費盡心思幫她們?聶將軍看出了他的疑惑,於是向他解釋道:「雖然敵人殘忍殺害了我們的同胞,但這兩個孩子是無辜的,她們也是戰爭的受害者!」看著聶帥的眼神,老鄉明白了。
  • 日本畫師筆下的中國風三要素:丸子頭、熊貓和旗袍
    這次遊戲公布了幾張角色圖片,充滿了濃濃的中國風,說起來,日本畫師筆下的中國風三要素:丸子頭、熊貓和旗袍,這套圖裡可是一個都不少~過年舞獅也是很熱鬧哦!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舞龍又稱耍龍燈、 龍燈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