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陸軍提前知曉,隱瞞不報,導致原子彈投在廣島長崎

2020-12-14 哈歷史

1945年8月,美軍分別向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在外界看來日本似乎對於原子彈的到來一無所知。其實美軍在第一次投放原子彈之前曾撒下大量傳單,標示部分日本城市,警告日本的老百姓撤離。內容大致為:「請仔細閱讀,這些將關係到你和你親友性命的內容。在未來的幾天,傳單背面標示的一些城市將會遭到空襲轟炸。這些城市都有軍事設施或兵工廠,我們必須摧毀它們,使得戰爭儘早結束。炸彈不長眼,恐怕會傷及無辜。所以,警告你們,立即撤離這些標示的城市…」,很多人認為傳單並未明確美軍會使用原子彈,日本人只是知道美軍會空襲而已,戰爭期間美軍的空襲時不時就有,並不奇怪。難道日本對原子彈的到來真的是完全不知曉嗎?

美軍撒下的傳單

1942年4月18日,16架美國陸軍航空隊的B-25米切爾型轟炸機對東京實施了轟炸。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杉山元,擔心美國未來將針對日本本土發動更大規模的空襲,於是希望建立一個專門收集美軍轟炸機的情報部門,而這個情報部門需要隱匿存在。1942年9月,日本陸軍徵用了一處老年人福利中心,這個中心大約8萬平方米,由於它配有醫院和禮拜堂,所以美軍並未將它列入轟炸的目標。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派「陸軍中央通信研究所」進駐福利中心。而這個對外的名字只是一個幌子。實際在這裡的是「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特別情報部」,屬於保密部門,主要任務就是收集攔截美空軍的無線電信息,並對攔截的信息進行解密。針對美軍的轟炸機進行有針對性監控。隨著戰事的日趨焦灼,「特別情報部」的人數也達到近200人。

1945年3月開始,美軍利用B-29轟炸機對日本各地進行轟炸。「特別情報部」加大攔截和解密B-29轟炸機的通信信號的力度,以保衛日本本土。「特別情報部」通過對B-29呼號的分析,掌握了美軍多個島嶼的B-29轟炸機的呼號,從而能夠掌握從哪個島嶼出動多少架B-29轟炸機。6月,天寧島出現全新呼號600系列呼號,原本天寧島都是用700系列呼號,而新部署的10架B-29轟炸機使用了600系列呼號,引起了日軍的警覺。而就是這股神秘的力量日後向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原子彈。

B-29轟炸機

1945年8月6日,凌晨3點,B-29轟炸機從天寧島起飛時,「特別情報部」已經截獲通訊信號,記錄加密電報進行破譯。B-29轟炸機在廣島投下原子彈投之前的5個小時,「特別情報部」破譯了密碼,並分析華盛頓方面的情報,結合墨爾本和雪梨的消息。當時,已經判斷出B-29攜帶原子彈。1944年曾接任日本陸軍參謀總長的東條英機說過,美國是研究製造原子彈發展最快的國家,它將控制戰爭的死亡人數。原子彈在廣島爆炸後的8月8日,「特別情報部」曾舉行內部表彰會,時任陸軍參謀總長的梅津美治郎,承認在B-29投下原子彈前,根據「特別情報部」情報分析已經知道B-29裝載了原子彈。但為何沒有攔截或發布警報卻隻字未提,並表示下一次一定擊落B-29。

8月9日凌晨,「特別情報部」 再次截獲了600系列呼號的通信。毫無疑問,幾個小時後,原子彈將被投在日本的某個地方。在向長崎投下原子彈之前的5小時,梅津美治郎接到報告,完全掌握這一情況。當時,日本九州大村部署有作戰部隊,可以進行攔截。但直到上午9點B-29進入九州,將前往小倉,大村的部隊沒有接到任何攔截的命令,因小倉可見度不佳,飛往長崎。上午11點02分,原子彈被投在長崎。長崎沒有接到任何警報和疏散的命令。

原子彈爆炸後的長崎

8月11日,得知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特別情報部」持有的材料又屬於最高機密。因此,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決定將之前收集、截獲、管理的所有機密文件全部銷毀。所以,只有參與和負責「特別情報部」的人員提前知道美軍B-29攜帶原子彈轟炸日本。日本高層和軍方從頭至尾都不知道。多年後,隨著當年「特別情報部」的工作人員的披露,和日本NHK電視臺的報導,日本民眾才知道這個驚天秘密。為何要隱瞞似乎成了一個謎。各位朋友您認為原因是什麼呢?

相關焦點

  • 1945年,廣島、長崎被原子彈轟炸,傷亡有多慘烈?倖存者生不如死
    1945年夏季,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時期。雖然日本敗局已定,但其瘋狂的抵抗行為,依舊導致了大量盟軍的喪生。為了減少盟軍官兵的傷亡數量,加速戰爭的進程,美國決定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示意圖事實上,在此次原子彈投擲之前,美國曾給過日本最後的機會。1945年7月26日,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希望日本能無條件投降。
  • 當年美國為何沒把原子彈丟在東京,而選擇了廣島長崎
    1945年8月6日、8月9日兩天,蘑菇雲先後在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座城市騰空而起,幾乎在轉瞬之間,整個城市被夷為平地,大多數的建築都被摧毀,前前後後超過二十萬人直接喪命,受到原子彈驚人威力的震懾,日寇的心理防線被逐漸打破,加速了投降的腳步。
  • 美國飛機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和長崎
    此人就是後來被日本人稱為「最大的殺人犯」的美國空軍飛行員保羅﹒蒂貝茨中校。保羅﹒蒂貝茨中校1915年出生,畢業於佛羅裡達大學,1937年參加美國陸軍航空隊。1942年7月,他趕赴歐洲參加作戰,在這期間,曾經駕駛飛機運送過歐洲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將軍。
  • 原子彈轟炸後百年不能住人,可是廣島和長崎卻很繁盛,這是為何?
    二戰又再次迎來,規模擴大,傷害擴大,死亡率加大,殺傷力最大的當然是美國在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都說原子彈轟炸後百年不能住人,可是廣島和長崎卻很繁盛,這是為何?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軍分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名為「小男孩」以及「胖子」代號的原子彈,兩次原子彈讓日本瞬間死傷30多萬人。
  • 廣島長崎被毀後,如果日本繼續頑抗美國是否會繼續使用原子彈?
    當然會繼續扔,會扔到日本人徹底投降為止!1945年8月6日早上,三架美軍B29轟炸機飛臨日本港口城市廣島上空,尖銳的防空警報聲隨即響起。1945年8月6日上午9點,人類歷史上第一顆投入實戰的原子彈「小男孩」在日本廣島上空爆炸,廣島瞬間被摧毀。蘇聯見狀非常擔心日本過快投降,那樣蘇聯就沒有介入對日戰爭的理由了,也就無法分享遠東利益了,因此在8月8日迫不及待地向關東軍發起了全面進攻。
  • 長崎原子彈的告誡,侵略者除了地獄哪裡也去不了
    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美國陸軍航空部在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此時日本敗局已定,但是,此刻的日本軍事首領還堅持認為,日本仍舊具有再戰的能力。原子彈未爆炸之前的長崎長崎從一開始就不是美軍原子彈攻擊的首要目標。這座日本當時第四大城市在1945年4月時,是17個潛在目標之一,但是因為地形結構不利空襲而被排除在外,在1940年代當時,雷達並未被航空廣泛使用。當時 ,盟軍考慮到,長崎附近有同盟國大型戰俘營,也不是最理想的轟炸目標。
  • 75年前,美軍投下原子彈後,廣島和長崎死亡的真實數據是多少?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戰場上正面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而且相信大家對於這場戰爭也頗為熟悉,75年前,美國先後在廣島與長崎投放了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正式使用原子彈,雖然在最後也發生過原子彈爆炸,但這都是各國在試驗過程中所進行的操作,那麼為什麼在這之後,各國都爭相的研發核武器卻再也沒有在戰場上使用過呢?
  • 被原子彈轟炸後100年不能住人,為何廣島、長崎現在那麼繁華?
    日本廣島原子彈的波及半徑是16千米左右,長崎原子彈波及範圍約15千米,沿著長崎市內的浦上川向北,兩岸的建築 公路等基礎設施完好。再看看廣島,平坦的太田川三角洲上,秘密麻麻的房屋 港口,距離1945年兩顆原子彈投放才過70多年,可如今我們在看到的廣島和長崎,早已是繁華的都市。
  • 珍貴老照片:10張圖告訴你,美國如何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
    不到一個月後,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這場災難導致日本無條件投降,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到1942年,美國批准了陸軍部的一項絕密計劃,旨在建造一個核反應堆,組裝一枚原子彈。該計劃代號為——「曼哈頓」。
  • 原子彈爆炸後真的寸草不生?別被誤導了!看看如今的廣島和長崎
    例如,曾經原子彈爆炸之後,就給日本國民留下了陰影,甚至有人直呼:原子彈爆炸之後的日本寸土不生,這是真的嗎?希望大家別再被誤導,咱們看一看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就能明白。兩次世界大戰,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美國因為處於大西洋西岸,所以遠離了戰火,不過美國卻在一旁大發戰爭財,也因此成為世界的強國。
  • 原子彈爆炸後有大量輻射,為何日本廣島和長崎,很快就能居住了?
    而讓人們覺得更加可怕的是, 原子彈在爆炸時會產生危害極大的核輻射, 使得受影響的地方長時間沒有生命能存活下去, 但日本卻很快就對廣島和長崎進行了重建, 並組織居民入住, 這是怎麼回事呢?
  • 廣島8萬,長崎4萬!75年前,日本有多少人因美國原子彈喪生?
    近日美國《新聞周刊》發表撰文表示,在75年前美國分別向廣島和長崎兩大城市投下的原子彈,當時紀錄在冊的死亡人數是估算,同時當時原子彈爆炸的破壞力幾乎讓整個城市變成了廢墟。當時有幸活下來的人們也在之後多年後死亡,死因多是因為受到核輻射造成的癌症以及其他疾病。但到底在兩場人為的災難中,日本有多少喪生,這個數量估計沒有辦法計量。
  • 廣島核爆沒什麼,日軍根本不服,長崎再現蘑菇雲,日本徹底慫了!
    1945年的夏天,日本心知敗局已定,但他們依然存有一絲僥倖,立誓絕不投降,尤其還是無條件投降,這一點在日本人看來非常可笑。彼時的日本已經進入全民皆兵的節奏,無論男女老少都做好了為天皇而戰死的準備。美國總統杜魯門沒有耐心再等下去了,既然日本負隅頑抗,那就用具有毀滅性的手段在最短的時間裡結束這場戰爭。美國將廣島定為首選目標,這是一座陸軍之城,有很多重兵都在此地,且此前它從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轟炸,建築都保存的比較完整。因為這些原因,美國認為這裡是試驗原子彈威力最好的地點。
  • 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女性倖存者
    8月6日至9日,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向廣島和長崎的日本城市投擲原子彈相距已有75年。 轟炸結束了亞洲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4日向盟軍投降。 但是批評人士說,日本已經處於投降的邊緣。 那些在爆炸中倖存下來的人被稱為「 hibakusha」。倖存者在城市面臨可怕的後果,包括輻射中毒和心理創傷。
  • 原子彈為何投向長崎而不是東京?其實挽救的生命遠比炸死的要多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長島投放了一枚原子彈,有將近14萬人死亡,8月9日原子彈在長崎爆炸,死亡8萬多人。8月15日,日本就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場史上最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原子彈雖然結束了戰爭,結束了曾經毀滅無數生命的戰爭,但這次的殺戮仍然很可怕,造成的創傷至今無法恢復。
  • 與1945年相比,今天的原子彈什麼樣
    參考消息網8月7日報導 西班牙《世界報》網站8月4日刊載題為《廣島之後的原子彈都發生了哪些變化》的報導。文章指出,今天的原子彈數量少了很多,核彈頭也變得「微小化」,但是威力卻大得多。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教授亞歷克斯·韋勒斯坦創建了一個網站,將美國、法國、俄羅斯等8個國家研製的33枚原子彈以及一個恐怖團夥製造的兩種原子彈列入其中,網友可選擇原子彈在地面上空的爆炸高度,並在屏幕上查看爆炸可導致的死亡人數。長崎原子彈的大小和一輛汽車差不多,而今天的原子彈可能只有垃圾桶那麼大。1945年以來,科技巨變,製造原子彈的技術亦然。
  • 美國的原子彈沒有丟在東京,丟在了廣島和長崎,是不想炸死一個人
    「小男孩」於1945年8月6日在廣島上空9千米多的高度被投下,它的原爆使大約7萬人迅速死去,差不多同等數量的人因此而受傷。困獸猶鬥,日本仍然寄希望於將「小男孩」的到來解釋成隕石墜落,3天後,「胖子」又在長崎上空9千米的高度被投下,城市變成廢墟。 眼看著傷亡不斷加重,日本再也坐不住了,8月15日,廣播裡傳來了天皇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的聲音,飽受戰爭侵襲傷害的人們歡呼雀躍,慶祝勝利,但日本不少想法激進的士兵卻痛哭流涕,難以接受,甚至揚言要切腹。
  • 原子彈投在了廣島長崎,為何不是在東京?美國佬深思熟慮啊!
    大家應該知道,二戰中,中國勝利的轉折點其實是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名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使得日本國內資源受到極大的損傷,以至於後來抵不住各國的攻擊而投降。那麼,為什麼美國投原子彈的城市不是東京而是廣島和長崎呢?
  • 二戰末期,美國為什麼把原子彈投在廣島長崎,沒有投在東京?
    大家都知道,在二戰快結束的時候,為了督促日本法西斯主義趕快投降,所以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造成了極大的毀破壞力,日本在這兩個城市有數10萬人死亡。原子彈武器威力如此之大,以至於日本最後也完全無可奈何,最後只能夠向以美國為首的盟軍投降。
  • 都說原子彈威力極大,為何廣島和長崎在短時間內,就有人生活了?
    車諾比核電站洩漏之後就產生了非常嚴重的核汙染,知道現在被汙染的地方還不能供人類生存,即使做好了全套防護進入這片地區也有可能會被核汙染波及,據了解,這片地區的核汙染要徹底消失的話還要再等上百年,但是,在強烈的核輻射面前,曾經被美國原子彈轟炸過的日本廣島和長崎卻早就恢復了昔日的車水馬龍,現在這兩座城市還是日本的繁華都市,廣島和長崎到底是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