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已經成為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不管你是消費者,還是商家,都免不了要和快遞打交道。隨著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介入,快遞行業的也在不斷的分化,頭部快遞公司,諸如順豐、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德邦紛紛上市,品駿快遞、國通快遞等中小快遞被迫倒閉。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禁忌」,或者說「行話」。由於貨車拉「鋼卷」和「鋼管」這兩種貨物,容易出交通安全事故,去年發生在無錫的「貨車壓垮高架橋」事件,就是最直接的證據。所以,貨運行業就有了「窮死不拉卷、餓死不拉管」的「忠告」。
類似這種「行話」,在快遞行業也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快遞包裹裡的「爛貨」。
前面提到快遞行業在不斷分化,發展好的快遞公司和不那麼好的,送的包裹都不一樣。
例如已經倒閉的如風達快遞,在其即將倒閉的時候,快遞站點的單量銳減,之前一個分站點的貨可以裝滿一車,後來變成5個分站點的貨才能裝大半車。
單量變小之後,隨之帶來的是快遞站點議價能力的下降,消費者或者商家選擇如風達去配送的商品,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後期,如風達體系內的貨品,幾乎都是牛奶、礦泉水等這些易碎品。
實際上,牛奶、礦泉水等易碎品,在快遞員口中被稱為「爛件」。牛奶、礦泉水等飲品類「爛件」,是很多快遞公司不想運的品類。原因很簡單,一箱牛奶只要有一盒漏的,整箱的損失都需要快遞承擔。這還不算,牛奶破損後,還會汙染整車貨,快遞公司損失更大!
運輸這些「爛件」,真是操著「賣那啥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得不償失!因此,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只要你來寄送牛奶等飲料,快遞員都是「眉頭一皺」。
除了「爛件」這樣的快遞行業「黑話」,快遞公司還有什麼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呢?
如果你非常著急領到自己的快遞,打電話給快遞小哥,快遞員說「我已經出發了」,或者說「我就在隔壁樓送件、馬上就到」之類的,別高興太早,一般你拿到快遞都是半天后了。
另外,當你寄了一個比較大或者比較重的東西,詢問能不能送上門時,有快遞說「如果要卸貨的話,可能有些耽誤時間,到時候再看吧」類似這樣的話,多半是不會送貨上門的,或者需要加錢!
除了以上這些快遞行業的「黑話」,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快遞的「不為人知」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