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貓財經
01
疫情帶來的問題,遠不只是疫情本身。
最近,世界糧食計劃署又發出警報,2020年是最近60多年來糧食供應最嚴峻的一年,將會有10億人挨餓,其中重度飢餓的人數將會翻倍,從1.35億增加到約2.65億人,世界將遭遇「聖經級」大饑荒,糧食危機不可避免。
「重度飢餓」意味著不僅由於食品缺乏而導致營養不良,而且還可能餓死。
2019年面臨重度飢餓的人數是1.35億,有7300萬人位於非洲,另有4300萬分布在中東和亞洲,還有1850萬居住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葉門、剛果民主共和國、阿富汗、委內瑞拉、衣索比亞、南蘇丹、敘利亞、蘇丹、奈及利亞和海地是2019年全球糧食危機最嚴重的十個國家,重度飢餓人口總數達8800萬,佔到全球的66%。
那新增加的1.3億重度飢餓人口從哪來的?主要還是非洲,情況有點慘。
疫情之外,非洲還遭遇了蝗災與旱災的雙重打擊,而且兩者都是百年不遇級別的,三記重拳一起打過來,確實夠受的。
去年年底到今年2月份,非洲多地爆發大規模蝗災,導致肯亞7萬多公頃耕地顆粒無收,蝗蟲更是漂洋過海禍及南亞等地。
當時糧農組織統計,此次蝗災對農作物的破壞力是東非地區25年之最,是肯亞70年之最,而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直接宣布農業生產完全停滯。
這還沒完。
本來蝗災鬧了一波消停了點,結果現在第二波攻擊來了。
為什麼呢?
因為上一波蝗蟲的幼蟲長大了,而且更厲害了。
肯亞的氣候預測與應用中心預測,新的一批蝗蟲「群落數量龐大前所未見」,而且這些新的蝗蟲與2月份的蝗蟲不同,其群落裡包含大量剛發育成熟的年輕成蟲,食量比一般成蟲還大。
糧農組織的報告預計,第二波蝗災的規模是第一波的20倍。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糧食,如果控制不住,到今年的6月份,會有7000萬人面臨糧食危機。
02
蝗災大爆發的同時,非洲還遭遇了嚴重的乾旱。
舉個慄子,位於非洲南部的卡裡巴湖,是尚比亞和辛巴威的主要飲用水和電力來源,在2019年年底,水位下降到了199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上遊的維多利亞大瀑布幾近乾涸,要知道,這是比咱們黃果樹瀑布還壯觀的世界第三大瀑布,平時銀花四濺水霧繚繞,現在只剩下裸露的河床和巖壁。當地人說,「這麼低的水位我還是第一次見,往年即使是旱季也不會像現在這樣。」
這次旱災已經是辛巴威五年來第四次旱災,也是4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目前辛巴威僅有10萬噸的玉米儲量,而平時每月的玉米消耗達到8萬噸,10萬噸也就夠全國一個多月的消耗。
很多非洲國家的情況都不容樂觀,預計可能會有4500萬人面臨饑荒。
03
全球涼熱不均。
非洲饑荒不可避免,而魔幻的是,一些國家正在大量銷毀糧食。
上過中學歷史課的人都記得經典一幕,1929大蕭條時期美國奶農的幹法——大量傾倒牛奶:
餐飲業停滯,牛奶、黃油、奶酪等乳製品採購訂單都被取消了,出口乳製品也由於運輸基本停滯,於是這一幕又開始上演了。
美國最大的奶牛合作社估計,奶農每天傾倒的牛奶高達370萬加侖,約合1.4萬噸。
這還不算完,牛奶倒了之後,美國農民開始銷毀蔬菜,原本地裡的蔬菜是要賣給餐飲、遊樂場和學校食堂的,現在這些地方基本全部關閉了,農戶們只能把地裡的植物全部銷毀。
有的農戶好不容易費勁收割完成山的洋蔥,才發現賣不出去,只好挖幾條大溝把洋蔥全埋了:
04
牛奶和蔬菜之外,豬也面臨危險境地!
中國的豬價暴漲主要是因為豬瘟導致生豬供應量大跌,而美國的豬肉危機則是因為產業鏈斷了。
目前最新數據,美國JBS豬肉廠有500工人和家屬確診,已決定無限期關閉明尼蘇達州沃辛頓的豬肉加工廠。
JBS沃辛頓工廠的生豬屠宰能力是全美第三,員工2000名,每天能處理20000頭生豬,佔到美國豬肉產量的5%。
接著,美國最大肉類加工商史密斯菲爾德(萬洲國際旗下、雙匯兄弟公司)也關閉了在南達科他州蘇瀑市的豬肉加工廠。這家工廠也非常大,佔美國豬肉產能4%-5%。
關門原因也是因為有700多員工確診。
這兩家大型豬肉加工廠關閉了,很多養豬廠在豬出欄後突然不知道該賣給誰,美國一下子失去了10%的豬肉產量。
實際上,因為疫情關閉的豬肉加工廠數量非常多,大量的生豬沒法宰殺也賣不出去,於是生豬價格暴跌:
過去一頭280磅(約254斤)重的豬通常要賣140美元(約合人民幣992元)。現在,它們甚至賣不上100美元(約合人民幣709元)。這樣算下來,生豬一斤不到五塊錢!
於是,美國的養豬場開始給出欄的大豬實施安樂死。
但另一端,因為終端市場供應量大減,所以老百姓們看到的就是肉價大漲,因為豬肉加工廠這一環節中斷了,所以大家都付出了高額的成本。
悲觀預測認為,到9月底,全美「可能有1000萬至1500萬隻豬、牛、雞將被安樂死」。
除了美國,英國也很瘋狂,疫情初期,多地恐慌性購物,居民衝進超市搶購食品和生活用品,結果大量食物吃不完或者過了保質期,最後都進了路邊的垃圾桶:
平時歐洲每年浪費掉的食物高達9000萬噸,今年無疑會浪費得更多。
05
一邊是沒飯吃,一邊是銷毀食物,還有更多的糧食出口國,正在禁止農產品出口。
最開始是越南,後來是泰國、塞爾維亞和印度,有的區域開始搞互助互保,像歐亞5國聯盟(俄羅斯、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就宣布暫停向「歐亞經濟聯盟」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出口糧食。
要知道,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小麥的出口額佔了全球小麥出口的19%。近兩年俄羅斯的小麥年出口量超過3500萬噸,加上玉米黑麥大麥等,今年原本總出口計劃有4550萬噸左右。
所以,俄羅斯的禁售聲明一出,主要買家就著急了,土耳其、埃及和孟加拉國在短短幾周內把俄羅斯到6月份的出口配額全部拿下。
雖然都處於一個時代,但身處不同國家面臨的未來可能完全不一樣,以前還有一些國際組織能協調資源,讓那些身處困境國家的人民能度過危機,但現在國際組織的作用越來越弱,怎麼能有效救助這些災民,還得再看看。
有人問,中國需要擔心糧食不夠麼?
之前貓哥早就分析過,國內的糧食完全夠吃,但價格會漲,現在的物資供應和cpi數據也證明了這樣的結果,4月的豬肉價格同比漲了96%,差不多翻倍,菜市場自由確實有壓力了,希望大家的錢包都能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