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各地高考成績陸續揭榜,「高考狀元」也次第出爐。
湖北高考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語文更是破天荒地考了146分。
一時,關於唐楚玥的信息,登上熱搜,引發關注。
唐楚玥不僅是學霸,在平時的生活中更是多才多藝,經常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文體活動,彈鋼琴,練書法,演話劇。
有人說: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因果。
它的因,基本在家庭。它的根,一半在父親。
唐楚玥的父親為武漢紡織大學教師。接受採訪時,他表示: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注重培養女兒的好習慣;好習慣一旦養成,日後會事半功倍。
我們不僅僅是看孩子讀書的成績怎麼樣,還包括其他很多方面,包括與人交往、興趣愛好、三觀等等。
不會要求孩子必須達到一個目標,而是尊重孩子意願。孩子喜歡做,我們就支持鼓勵她。」
點擊播放 GIF 7.7M
良好家庭環境的薰陶,讓唐楚玥從小就志存高遠,出類拔萃。
孩子的成長,關鍵在於培養。
父親的格局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有其父,必有其子
看過「童話大王」鄭淵潔的故事。
12歲那年,他遇到一篇作文《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當時,鄭淵潔突發靈感,他覺得鳥兒早起是為了吃蟲子,那早起的蟲子豈不是都要被這鳥兒吃掉。
於是,他洋洋灑灑來了一篇《早起的蟲兒被鳥吃》。
然而,因為這篇「不走尋常路」的作文,鄭淵潔被老師當眾批評為「全班最沒出息的人」。
這樣的經歷,讓鄭淵潔自尊心嚴重受挫,一度十分沮喪。回到家,他的爸爸鄭洪升,並沒有責怪孩子,只是扔給他一本《共產黨宣言》。
「以後還是爸爸親自教你吧!」鄭洪升擲地有聲。
他尊重孩子,順從鄭淵潔天性,發現他身上的閃光點,並在日後的教育中加以「利用」,並最終培養出一位童話大師。
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被鄭淵潔用到了自己孩子身上。
兒子不喜歡上學,他便用自己編寫的教材,在家裡教學。
這樣「歪門邪道」的方式,讓兒子成功創辦了公司,踏出人生重要一步。
女兒喜歡上學,他便儘自己所能培養女兒,並因材施教給女兒制定學習規劃。
最終,女兒在18歲的時候就以第一名的成績被美國六所頂尖學校同時錄取。
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說: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簡單來說,父親是孩子法律層面的監護人之一;
進一步講,父親是孩子心中一種獨特的存在,是孩子心中力量的源泉,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榜樣。
大多數孩子認識世界,認識人生,都是從認識爸爸開始的。
爸爸正直善良,人品端正,孩子也會成為正直善良之人;爸爸樂觀開朗,陽光向上,孩子自然每天元氣滿滿。
「年糕媽媽」創始人李丹陽,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父親帶給自己的影響。
她說:
「我的父親沒有很高的學識,也沒有帶給我很豐厚的物質條件。但是,他用自己榜樣的力量,承託起了我最好的家庭教育。
每當遇到挫折的時候,我都會想起父親舉啞鈴的樣子。」
爸爸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的品性。
孩子是否優秀,是否能有成就,主要看爸爸是否扮演好父親的角色。
有其父,必有其子。
父親什麼樣,養出的孩子就什麼樣。
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的結局
有心理學家指出,在孩子12歲之前,會把爸爸當成自己的偶像。
孩子會對爸爸有強烈的崇拜之情,甚至把爸爸當作智慧和力量的象徵。
抖音紅人「佩妮媽媽」有一個短視頻叫《清華爸爸帶娃記》。這條點讚數35W+的視頻,受到很多家長追捧。
佩妮的先生曾是河北省高考狀元,清華高材生,典型的學霸爸爸。
學霸爸爸輝先生的育兒術,自成一派,引人深思:
兒子膽小怕生,可他從來不說兒子沒出息,而是說:
「爸爸第一次見媽媽的時候,心裡也特別抖,最後不也娶到了。真正的男人,都是低調、奢華。」
兒子調皮打架,輝先生就送他去學拳擊,告訴他,看到自己體格好、力氣大的優勢,但也要正視錯誤。
孩子想放棄學鋼琴,覺得鋼琴不適合自己,他不但沒有罵孩子半途而廢,還說體驗過後做出的決定很理性。
兒子學習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他就專門做了一系列視頻,告訴孩子「學習的意義」。
……
正因為輝爸爸在教育孩子上的大格局,6歲的兒子不僅學習上非常自律,還特別懂事體貼。
作家曹文軒這樣評價自己的父親:
「對我一生來講,父親給我打了靈魂的底子。」
一位好爸爸,會幫助孩子塑造一個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幫他們在曲折的人生路上走得更長、更遠、也更穩。
朋友給我講過一個故事。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在路上遇到一個乞丐。父親沒有像我們認為的那樣,教育孩子「好好讀書,不然將來就變成那樣」。
他說:
「好好讀書,是為了將來給予這些人更好的生活」。
深以為然。
父親的格局大小,不僅決定了自身能夠站多高,走多遠,更影響著下一代。
《內在的力量》有言:
「父親的格局,決定孩子的結局。」
一個孩子優不優秀,看他的爸爸就知道。
優秀的孩子背後
都有一個優秀的父親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未來成功與否,有80%是受到父親影響。
還記得「國民才女」武亦姝嗎?
去年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她落落大方,對古詩詞信手拈來;成名後,淡泊名利,一心求學,以高分考上清華新雅書院。
文理雙全、氣質出眾的武亦姝,背後離不開父親從小對她的教育引導。
早在幼兒園的時候,在科研機構工作的爸爸就為她制定了「家教方針」,每天放學回家後,會讓她認字,背詩,學畫……
等到她上了高中,面臨高考,武爸爸每天下午4:30準時關閉手機,陪女兒一起學習。
2019年山東理科狀元張聖一,鋼琴、書法、繪畫樣樣精通,是全面發展的學霸。
據悉,張聖一的父親,將自己的書桌對著兒子的書桌,父子倆經常在一起探討、學習、交流。
無怪乎一位清華老師說:
「你們能考上清華,很大程度依賴於原生家庭的努力。」
好的教育,就是拼爹。
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努力成為「別人家的爹」。
周末,帶孩子玩吃雞打王者,不如去圖書館博物館藝術館;
平時,邊打著麻將玩手機,邊趕孩子去學習,不如以身作則帶孩子繪畫讀書培養興趣愛好;
……
父親能給到孩子什麼樣的思想觀念,教育資源,決定孩子未來的起點高低。
無知的父親會奴役孩子學習,無視其個性自由;開明的父親則引導孩子,給予充分的自由與尊重。
如果想讓孩子成為獨立、自強、優秀的人,請父親也不要甘於懶惰平庸、碌碌無為。
從今天開始,拼搏、奮鬥,變得更優秀。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