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道家和儒家的文化融合聖地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被貶嶺南,滿腹惆悵傷感,卻也沉醉於羅浮山的四時變幻,嶺果飄香。
明代天機妙算大師劉伯溫曾二度登羅浮,測出:「真龍橫臥羅浮峰,百裡盤恆豪氣衝。」神仙洞府超凡脫俗的特色吸引古今無數的名仙名人和遊客,被道教尊為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
357年(東晉昇平元年)佛教徒單道開進入羅浮山面壁。502 年(梁天監元年)天竺僧智藥入羅浮山,是為印度僧人進入羅浮之始。535~545年(梁大同中),頭陀僧景泰禪師結茅庵於小石樓峰下,廣州刺史蕭譽常與他往來,因而改建茅庵為南樓寺,這是羅浮山興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羅浮山被佛教稱為羅浮第一禪林。
佛道同興,難能可貴;儒家雅士,賦詩撫琴;高山流水,莊恕之音。是為百粵群山之祖、蓬萊仙境之稱。羅浮山,莊嚴而神聖,超凡而脫俗。
二、神奇幽勝,風流華夏的旅遊勝地
羅浮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方圓214多平方公裡,共有大小山峰432座,飛瀑名泉多達980多處,洞天奇景18處,石室幽巖72個,以山勢雄偉壯觀,植被繁茂常綠,林木高大森古,神仙洞府超凡脫俗的特色吸引古今無數的名仙名人和遊客。歷代詩人陸賈、謝靈運、李白、杜甫、李賀、劉禹錫、韓愈、柳宗元、蘇軾、楊萬裡、湯顯祖、屈大鈞等都留下經典的文賦和詩詠。
(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1、飛雲頂:羅浮山最高峰海拔1296米
2、聚霞峰:煙霧,幽縹緲,勝如仙境
3、葛洪南庵:即今衝虛觀。
(二)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1、卓錫泉(錫杖泉):羅浮山最著名的泉。泉在羅浮寶積寺、梁景泰禪師駐錫處伏虎巖(小石樓南的伏虎巖)下,味極甘冽。
2、釀泉:釀泉水所釀的酒,醇香味美,有關的神話傳說不少。
3、白蓮池:在麻姑峰下,衝虛觀前300米。
三、名山勝地,佳果良藥
1、羅浮三寶:羅浮神仙酒、羅浮仙菜、羅浮山雲霧仙茶
羅浮山神仙酒:採集羅浮山中具有活血的雞血藤、祛溼的茯苓、半楓荷、壯陽的過江龍,以及國內外各種名貴藥材,雪蓮、蟲草、當歸、防風、北芪、首烏、人參、肉蓯蓉精製而成。具有補氣補血補精神、固本培元祛風溼,改善睡眠抗疲勞等作用。
羅浮山仙菜:又名酥醪菜,採摘於羅浮山北麓海拔600米高度,南國獨有的酥醪洞天之中,特殊的水土著、陽光,經水煮曬乾而成。具有容易煮爛,無渣肥美,香甜可口的特點。蘇東坡曾譽酥醪菜為「肥美如羔仙人菜」是饋贈、宴請賓客的佳品。
羅浮山雲霧仙茶:雲霧仙茶採摘於海拔500米高度的白雲洞天之中,山上常年祥雲環繞,鳥語花香,溪流淙淙,雲霧充足,故取名為雲霧茶,為古代羅浮三大貢品之一,十分珍貴。
2、羅浮山百草油:「祛風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感冒頭痛,蟲蚊咬傷,無名腫毒,舟車眩暈。「羅浮生百草棵棵有奇效」的百草油,遠銷國內外。
3、山水豆腐花:羅浮山豆腐花以鮮嫩著稱,舀上一勺,細嫩的豆腐花入口即化。一碗豆腐花,羅浮山水沁心脾
」五嶽歸來不看山,羅浮歸來不看嶽「自己妄自修改的詩句,也表達了自己私下對於羅浮山的喜愛。一座中華文化沉澱的名山,記載著眾多名人雅士文賦和詩詠的傳承,是該在著滾滾紅塵中脫穎而出,洗滌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