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2020-12-12 閩南網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2、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入口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趕製椰糕用來食用並祈福,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

  3、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4、米餅

  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5、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曆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臺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6、火燒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7、年粽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粽」的習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節的涼粽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8、爆米花糖

  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9、麵食

  在山東半島的人們又大多自農曆臘月二十三後,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又稱大饅頭)、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麵後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

  10、關東糖

  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塊糖,放在方盤上,一般有三寸長,一寸寬,扁平,呈絲條狀。新做的大塊糖,放在嘴裡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種特殊風味,是關東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一種糖。它已從灶王爺的祭桌上走下來,廣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12、糖瓜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裡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沒芝麻的兩種,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雖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計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過用作幌子,買的人很少。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種飴糖

  北方有著「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的民謠,南方流傳著「家家戶戶買餳糖,廿四黃昏祭灶王。家長家娘密密拜,俱求好話奏天堂。」的詩詞。

  在小年這天,在北方很多城市都會有吃飴糖的習俗,而吃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舊時,家家廚房裡,都供奉著灶王爺神像。神像兩邊的對聯是:上天言好事,回宮保平安。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

  它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看著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到了臘月二十三日就迴轉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

  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並把飴糖供奉灶王爺,他老人家甜甜嘴,並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上天言好事,回宮保平安」。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

  而臘月二十三糖果祭灶,形式熱鬧隆重而又風趣幽默,所以這一天又叫「過小年」。這小小的糖果,充滿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小年北小年南」是什麼意思?南北小年的由來和習俗,很少人知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中國長江以北地區老百姓,開始忙碌準備過小年,可是南方人卻要明天臘月二十四過小年。於是中國小年就有「小年北小年南」的習俗,這是何意呢?北方小年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所謂「小年北小年南」是指南方過一個小年,北方也過一個小年。
  • 北方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小年祭拜灶神的由來傳說故事
    今天是2020年1月17日,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小年(南方大部分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在很多地方還保留著請灶王、祭拜灶神、吃糖瓜的習俗。那麼,灶王究竟是何方神聖呢?小年夜祭拜灶神的傳說故事  「灶王」又稱灶王爺,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灶神。
  • 2020年小年農曆時間幾月幾日 北方小年飲食習俗小年吃什麼好
    2020年小年是哪一天?2020年1月17日臘月二十三,即民間的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祭拜灶神過小年,也有掃塵的習俗。和南方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不一樣,北方人的小年多數是在臘月二十三。說到過節,很多時候離不開各種「吃」。那麼北方小年吃什麼呢?  小年是春節的前奏曲,熱鬧僅次於過年。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三,人們稱為「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
  •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差一天的原因 小年習俗差異2020小年微信文案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每年這時候,南方和北方的小夥伴就要關於小年的時間進行一次激烈的討論——小年北小年南是哪一天?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民俗,傳統佳節在不同地區也略有區別,一起來看看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原因、小年的由來,以及小年微信朋友圈的文案吧!
  • 2020年小年是幾月幾日小年吃什麼好?北方小年飲食習俗及菜譜
    2020年小年是哪一天?2020年1月17日臘月二十三,即民間的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祭拜灶神過小年,也有掃塵的習俗。和南方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不一樣,北方人的小年多數是在臘月二十三。說到過節,很多時候離不開各種「吃」。那麼北方小年吃什麼呢?
  • 今天就是小年了,有什麼習俗和禁忌
    今天就是小年了,在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過小年了,因為小年能吃灶糖,現在還是過年,但是過年的味道卻是淡了不少,其實節日還是那個節日,是我們對節日的態度變了,讓我們重溫那些舊的習俗,使今年的年味更濃鬱一些。農曆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間傳統的祭灶日,我們這裡也稱作「辭灶」,又稱「小年」。
  • 小年習俗大全,這樣過才有年味兒!
    小年,中國傳統節日,也被稱為「祭灶節」、「灶王節」。這一天送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年三十才回家,民間百無禁忌,就可以歡樂迎除夕了。那麼,不同地區的人都是哪天過小年?習俗又有哪些呢?小年,究竟是哪天?
  • 2020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過小年的傳統習俗介紹
    民間把每個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日稱為「過小年」,也同時稱為小年、小年節。過小年雖然不是過年但卻是在預示著新年即將到來,也是十分重要傳統節日。那麼2020小年是哪一天幾月幾日?以及過小年的傳統習俗介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2020過小年是哪天幾月幾日?
  • 今日小年,天津人講究吃餃子吃糖瓜蒸花饃,您的家鄉有什麼習俗?
    今日小年,天津人講究吃餃子吃糖瓜蒸花饃,您的家鄉有什麼習俗?著名作家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曾記錄過一系列有關春節的民俗,其中就提到了小年,字裡行間透出了濃濃的年味兒。不過,小年的日期並不一致,有的是在臘月二十三,有的是在臘月二十四,但一般而言,小年都被當作是春節的序曲,等那首「過年謠」唱起來,人們就開始按部就班做準備,直到迎來熱熱鬧鬧的春年,大年三十,每一天都忙忙碌碌的,所謂忙年。「二十三,捏糖瓜;二十四,掃屋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燉豬肉;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上炕包餃子。」
  • 小年的由來是什麼?關於小年的來歷及傳說故事、傳統習俗
    小年夜其實該稱「小除夕」由於祖國大部分地方都有過小年的傳統,人們往往也會將小年這一天的晚上,稱之為「小年」夜。而在上海,上海人雖然臘月廿四也會祭灶除塵,但是,上海並沒有過「小年」這個說法,而是更重視除夕前這一天,習慣也稱之為「小年夜」。
  • 2020年的小年是哪一天?今日小年朋友圈優美文案及小年習俗盤點
    2020年的小年是哪一天?歲尾寒冬,年味漸濃,在甜甜的灶糖香氣裡,我們迎來了傳統佳節——小年。2020年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是中國傳統節氣——小年夜。小年是除夕前頗為重要的一個節日,習俗有掃塵,祭灶,吃灶糖,年糕等。
  • 小年到底是臘月廿三還是廿四?從小年祭灶的由來分析小年習俗歷史
    然而,由於中國的地域差異,過小年的時間也有所偏差,一般來說,北方臘月廿三過小年,南方廿四過小年。那麼,小年到底是哪天呢?我們還需要回到古代,從小年祭灶的由來中尋找答案。灶王爺2、宋朝:第一次將祭灶確立為過小年的文化習俗早在宋朝,就有臘月廿四過小年的記載,還會把酒果作為祭祀品,所以臘月廿四的小年習俗歷史是最悠久的
  • 二十三、二十四、正月初五、正月十五,你的家鄉小年是哪一天?
    在古代,一般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的是臘月二十五。一些民俗專家認為,北方在南宋以前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為臘月二十四;鄱陽湖等地居民,小年則定在臘月二十五。所以現在北方地區是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地區是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個傳統習俗的來歷是什麼
    過春節,習慣上也叫「過大年」!這個「過大年」的習慣說法一方面,有表達「春節」這個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的傳統節日的「隆重」程度的含義。也反映了春節在人們心中的節日位置。那就是,春節這個節日是一個「大」節日!所以,過春節也叫「過大年」!就「大年」的說法和稱呼,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和「小年」的相對性提法兒。
  • 今天小年,你們家鄉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習俗?我們評論見
    1、小年吃餃子北方大部分地區小年夜喜歡吃餃子,意思是給灶王爺送行,有著好的寓意:「送行餃子迎面風」,在很多地區,一到臘月就開始各種吃餃子了,冬至要吃、小年也要吃、大年三十,初一初五初七也有吃餃子的習慣……2、掃塵
  • 給孩子講春節習俗——「過小年 掃塵 祭灶」
    「小年」意味著春節拉開了序幕,民間傳統上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王爺等。南方大部分地區也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但是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於」臘月二十三」就舉行祭天大典,為 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給拜了,因此北方地區百姓也隨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也就是 為什麼南方小年「臘月二十四」,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所以大家就不要再為這種歷史遺留問題而糾結了。
  • 過小年,為什麼南北方不是在同一天過,而且習俗上還存在差異?
    雖然說小年只是一個節日,但是在我國這個節日存在著差異,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小年,臘月二十日是南方小年,有的地方在這一天湯圓,而有的地方是吃餃子。從清朝中後期開始,帝王家族會在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宮中祀神並進行祭灶。後來貴族和宦官也進行效仿,在臘月二十三進行祭灶,於是就出現了官家和百姓家不在同一天過小年的差別,因此北方會比南方提前一天過小年。
  • 小年用英語怎麼說?有關小年的習俗你知道多少(雙語)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傳統的小年(有一些地方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小年的英文說法有很多:有直接使用拼音Xiao Nian的,有根據意義翻譯的preliminary eve, 還有字面翻譯的Little New Year和Minor New Year。   小年相關的習俗更是豐富多採,一起了解一下吧!
  • 2020小年,是哪一天?小年有哪些旺運習俗和禁忌?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這不,明天,就到了我們傳統小年夜。啥是小年?2020小年在哪一天?小年,是大年的開始。一般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開始。從這一天起,直到大年三十,每一天,古老民俗都安排了為過大年準備的小年習俗。從打掃屋子到準備年貨,每一天都有每一天不同的吉祥事務。
  • 春節將至,農村的小年是什麼時候?小年都有哪些習俗,看完明白了
    #2020春運#臘月初八一過,年味就開始濃鬱了起來,在外的村民也紛紛的往家趕,隨著春節的臨近,一年一度的春運也即將開始,我們都愛把春節稱之為過大年,在過大年之前,還有小年的說法,什麼時候是小年呢?對於小年也被叫做官三民四船家五,北方地區作為京城距離較近,消息發布之後是最容易獲得的,很多時候都是跟隨最新的消息走,在臘月二十三的時候,就會跟隨京城一起過小年,而南方地區則距離很遠,消息傳遞過慢,延遲了一天,只能到臘月二十四才過小年,而那些船家漁夫,得到的消息則更晚,只能等到臘月二十五,才是小年的開始,也有一些地區更是將臘月二十三至除夕之前所有的日子,都稱之為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