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莎普#情感劇評#
每一個身為子女的我們,都有可能在成長的路上,被父母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因此,我們會崩潰,甚至,不想見到父母。
在《以家人之名》中,就有那麼一群做兒女的人,他們在自己成長的路上,與夢想背道而馳。他們害怕被父母埋怨,即便不喜歡,也強迫自己去完成父母的心願。
凌霄父母離婚,從小和母親分隔兩地,如果不是母親突然出現,他或許一輩子都不想和她再有任何的瓜葛。可是,母親的到來,完全顛覆了他對自己人生的規劃。
如果不去照顧母親,他會考自己想上的大學,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娶自己喜歡的姑娘。但,這一切都成了妄想,在母親的壓迫下,他的人生變得複雜,甚至痛苦不堪。
唐燦從小有一個當演員的夢想,但是,家境不好,母親想要快速改變生活現狀,讓唐燦去拍那些她不喜歡的廣告。
為了讓父母過上好的生活,不再那麼辛苦,唐燦失去了童年,錯過了最佳的學習機會,做著母親眼中驕傲的女兒。
如果她一開始不拍廣告,堅持演員的夢想,抓住學習的機會,應該不至於養活不起自己,向現實低頭。
齊明月想當一名記者,但,母親的規劃,是讓她考上政法大學,做一名律師。她,從小就不知道反駁,在母親面前樹立了一個聽話的好孩子形象。
一個被母親束縛了整個學生時期的人,她變得軟弱自卑,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理想,一直活得很壓抑。
齊明月這一路走來,沒有自己的規劃,母親讓她做什麼,她就去做,不讓做的,她偷著做。
她一直在努力,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但,母親一直在否定她,打擊她的上進心,最終,她用了最蠢的方法,對抗母親的專制。
母親讓她考好的學校,她偏不,明明可以考一個好的分數,就是故意考不好,不按照母親的安排去做。在成長的過程中,她什麼事都循規蹈矩,按照母親的規劃,一步步走,她不敢反抗。
正因如此,她在長大後,有了逆反的心理。首先,高考刻意失分;其次,脫離母親的掌控,搬出去住;最後,不按照母親的意願行事。
齊明月即使不在母親身邊,她還是會扮演著一個聽話的女兒。但是,人都會有情緒崩潰的時候,齊明月的崩潰來得毫無預兆。
母親不打招呼就要給她買房子,以她的收入水平,根本供不起一套房,她也不可能用父母的養老錢買房。
所以,她決定不再做那個聽話的乖女兒,她要涅槃重生,做一回自己。
齊明月終於硬氣了一次,敢於對母親說不,她不要母親給自己買房子,也不要聽母親的話,她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喜歡的工作。
就像她說的那樣,她一點都不比別人差,只是,母親看不到她的好,一直都在否定她的努力。
越是像齊明月這樣被綁著成長的人,越會強烈的掙扎,她最勇敢的一次掙扎,就是高考故意丟分,與母親嚮往的大學失之交臂。
這個秘密,她瞞了很多年,如果不是已經處於崩潰邊緣,如果不是被母親貶到一文不值,她大概是不會說出來的。
這是齊明月第一次頂撞母親,也因為這一個只有她自己知道的「秘密」,摧毀了兩人之間的關係。
人無論什麼樣的性格,都會有自己的情緒和底線。
凌霄那麼溫和的一個人,最終,也會因為陳婷打破了他的底線,壓抑的情緒爆發。
齊明月那麼聽話的一個女兒,最終,也因為受不了母親的約束,選擇反擊。
母親和兒女的關係,一般都會被認定是最親的。記得小時候,放學回家第一時間都會找母親。但是,母親這個偉大的人物角色,往往也很容易成為兒女們人生途中的困擾。
從學習到工作,再到結婚,幾乎母親都要參與其中。因為她們對這些也沒有什麼經驗,很多時候,就會以自己的方式和喜好,來幹涉兒女的生活,做一些以為對你會好的事情,不管你需不需要。
齊明月的母親錯的離譜,且不論上學的那段經歷,就說工作的事情,她不問齊明月到底想做什麼樣的工作,就強制她去接受自己的安排。
遇到婚姻,齊明月母親還是不過問女兒,安排她最討厭的相親。
齊明月想到外面看看,鍛鍊一下自己,母親不問緣由,就阻擋她去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甚至,在齊明月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母親還嘲諷她能力差,其實,是母親對齊明月的要求太高,也可以說是太苛刻了。
母親為女兒好的心是對的,但,行為是錯的。
如果為了齊明月好,母親應該聽聽她的想法,畢竟,齊明月已經是一個成年人,她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她有自己想過得生活,也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經歷原生家庭帶來的一些傷痛,可血緣關係終究不能斷,所以,只要不是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每個人最後都能與原生家庭和解。
齊明月像極了現實中的大多數兒女,經過了被束縛的童年,經過了被安排的相親,經過了被阻攔的事業,終於爆發,用自己的方式,捍衛人生。
希望做父母的人,在關心兒女的時候,莫忘了給他們一些個人空間,在替他們操心人生的時候,一定要聽聽兒女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獨斷專行,最後,傷了自己,也傷了兒女。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