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浩瀚的歷史塵埃中,出現了無數為國家興亡而赴湯蹈火的英雄和烈士。他們不顧及個人的安危和自身小家的幸福,捨己為人地為國家大義而奉獻出自己的生命。說到這裡,就免不了提起革命烈士林覺民。家庭條件優越的他完全可以選擇棲息於自己的安樂窩裡面,可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革命,誠然他愛自己的妻子和家人,但他心底那份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那些生活在水聲火熱裡面的人民群眾的同情使得他選擇了另一條路。後人對烈士們充滿敬佩之情。
壯烈的鮮花不僅開在這些舍己為民的烈士身上,也同樣開在那些捐資捐物的愛國者身上。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愛國者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他的文學成就非常高,就連曾經擔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都是他的弟子之一,他就是精通八國語言且創立復旦大學的馬相伯。
出生江蘇,名弟子眾多
馬老先生的祖籍書江蘇丹陽,出生於丹徒(今鎮江市丹徒區)。除了教育家蔡元培是其弟子外,民國時期的高官于右任、邵力子更是旗下有名的人物。1906年,馬相伯赴日,在日本學會成立典禮上發表演說「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勉勵留學生。張之洞將此語引為至言,譽他為「中國第一位演說家。」
幾番周轉,歷盡艱辛
馬老先生先是創立了震旦學院,後來又創立了復旦大學。辛亥革命勝利之後,民國成立,於是馬老師先生擔任了南京市首任市長。後來爆發了抗日戰爭,但剛開始戰爭情形的不明朗,老先生也被迫節節後退,幾經周轉,後來到了國外,最終在越南逝世。在他逝世之後,安葬馬老先生的墓園就在上海宋慶齡陵園內。
無私奉獻,點亮後世
馬老先生他的一生中說過無數句名言,但是讀者們對他說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在他逝世前那一句令人沉思的話語,他說「我就是一條會叫的狗,叫了整整一百年,但還是沒有把中國給叫醒」。出生在鴉片戰爭時代的馬老先生,無疑是最早見證清政府是如何一步步衰落,看到了中國人民生活的窮困潦倒以及戰爭中革命先烈們的英勇無畏。老先生在世的時候一直都十分關注中國百姓的生活和狂抗戰的情況,他散儘自己的家財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援戰爭,雖然他沒有看到抗戰勝利以及中華民族終於站起來的那一刻,但在他生命終止之前,欣慰地聽到了湖北告捷的好消息,這也讓他以及其他一眾人的努力奮鬥沒有白費,果然抗戰的勝利都是人民從小推車裡面推出來的,我們要始終堅信「團結就是力量」。
風高亮節,百世流芳
馬老先生的歷史功績永遠都不會被後人們所淡忘,當帝國主義的堅槍利炮打開中國國門的時候;當命運的陰影鋪天蓋地般的傾覆而下之時,絕望者才會向偶而泣,祖國雖然有消沉和落魄的時候,但這並不阻礙它的再度升起,泱泱大國正在以璀璨的光彩屹立於世界名族之林。「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砥礪前行,正如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置之於自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