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八國語言,創立復旦的他,為何臨終前說自己只是一隻會叫的狗

2020-12-18 小鳳論人文

在我國浩瀚的歷史塵埃中,出現了無數為國家興亡而赴湯蹈火的英雄和烈士。他們不顧及個人的安危和自身小家的幸福,捨己為人地為國家大義而奉獻出自己的生命。說到這裡,就免不了提起革命烈士林覺民。家庭條件優越的他完全可以選擇棲息於自己的安樂窩裡面,可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革命,誠然他愛自己的妻子和家人,但他心底那份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那些生活在水聲火熱裡面的人民群眾的同情使得他選擇了另一條路。後人對烈士們充滿敬佩之情。

壯烈的鮮花不僅開在這些舍己為民的烈士身上,也同樣開在那些捐資捐物的愛國者身上。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愛國者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他的文學成就非常高,就連曾經擔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先生都是他的弟子之一,他就是精通八國語言且創立復旦大學的馬相伯。

出生江蘇,名弟子眾多

馬老先生的祖籍書江蘇丹陽,出生於丹徒(今鎮江市丹徒區)。除了教育家蔡元培是其弟子外,民國時期的高官于右任、邵力子更是旗下有名的人物。1906年,馬相伯赴日,在日本學會成立典禮上發表演說「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勉勵留學生。張之洞將此語引為至言,譽他為「中國第一位演說家。」

幾番周轉,歷盡艱辛

馬老先生先是創立了震旦學院,後來又創立了復旦大學。辛亥革命勝利之後,民國成立,於是馬老師先生擔任了南京市首任市長。後來爆發了抗日戰爭,但剛開始戰爭情形的不明朗,老先生也被迫節節後退,幾經周轉,後來到了國外,最終在越南逝世。在他逝世之後,安葬馬老先生的墓園就在上海宋慶齡陵園內。

無私奉獻,點亮後世

馬老先生他的一生中說過無數句名言,但是讀者們對他說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在他逝世前那一句令人沉思的話語,他說「我就是一條會叫的狗,叫了整整一百年,但還是沒有把中國給叫醒」。出生在鴉片戰爭時代的馬老先生,無疑是最早見證清政府是如何一步步衰落,看到了中國人民生活的窮困潦倒以及戰爭中革命先烈們的英勇無畏。老先生在世的時候一直都十分關注中國百姓的生活和狂抗戰的情況,他散儘自己的家財盡著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援戰爭,雖然他沒有看到抗戰勝利以及中華民族終於站起來的那一刻,但在他生命終止之前,欣慰地聽到了湖北告捷的好消息,這也讓他以及其他一眾人的努力奮鬥沒有白費,果然抗戰的勝利都是人民從小推車裡面推出來的,我們要始終堅信「團結就是力量」。

風高亮節,百世流芳

馬老先生的歷史功績永遠都不會被後人們所淡忘,當帝國主義的堅槍利炮打開中國國門的時候;當命運的陰影鋪天蓋地般的傾覆而下之時,絕望者才會向偶而泣,祖國雖然有消沉和落魄的時候,但這並不阻礙它的再度升起,泱泱大國正在以璀璨的光彩屹立於世界名族之林。「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砥礪前行,正如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惟願諸君將振興中華置之於自身身上」

相關焦點

  • 他說:我只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我只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這句話,來自一位中國近代的著名教育家——馬相伯先生,這是他在臨終前說的一句話,聽完不得不讓人感慨。馬相伯先生生於1840,卒於1939年,整整百年的人生,見證了中國最為屈辱的一段歷史。
  • 復旦創始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
    很少人會知道,那句"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其實是出自復旦大學最初創始人馬相伯先生。他作為清末和民國時期的傳奇人物,為踐行教育興國的理念,不惜毀家興學,儘自己所能地籌集資金全部投入到學校的創辦中。他用演講影響了全國人民,90多歲高齡時,仍在為救國奔走。讓老人欣慰的是,在他去世前終於看到了國家復興的希望。
  • 他說:我是一條「狗」,卻怎麼也叫不醒中國!
    你想不到照片中的老爺子有多了不起,他叫馬相伯老爺子出生於1840年,中國百年屈辱的開始,卒於1939年時,中國正遭日寇蹂躪,從生到死100年。他為救國耗盡心血,愣是一點希望都沒見到。36歲前精通七國語言的馬相伯,見不得國人被洋人欺負,一怒之下,隨李鴻章走上談判桌,一心為國唇槍舌劍。但不幸的是,換來的卻是賣國賊的唾罵,甚至連母親都不認這個兒子,母親到死都不願見他最後一面。60歲一事無成,既然救國無望,老爺子寧願捐贈所有,他把所有家產包含三千畝田產全部捐出。
  • 王思聰帶女友吃317元路邊攤,富二代標籤背後:他精通八國語言
    在英國留學的他喜歡玩遊戲,也喜歡逛華人論壇,還因為自己精通八國語言的特長在字幕翻譯論壇裡小有名氣。 那個時候,王思聰自我介紹自己父親叫王健林,沒有人相信他,他們總覺得富豪的兒子怎麼可能來混我們這種圈子呢。 然而,王思聰混跡的圈子真的和錢扯不上關係。他不喜歡和所謂的富二代們交朋友,只有讓他覺得有意思的人、好玩的人才會讓他感興趣。
  • 精通多國語言的十大華人明星
    莫文蔚憑獨特氣質及精通多國語言,使她在國際電影舞臺上出盡風頭,還在好萊塢施展拳腳。  有誰會相信,他竟然精通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法語、義大利語、臺語、粵語、國語等如此多的語言,可以說是娛樂圈語言實力最牛B的男星。
  • 有了這些APP,分分鐘精通八國語言!
    我找來了一些語言學習類APP,專門針對手機用戶,如果你也正在學某種語言,不妨跟我一起下載下來,精通八國語言可能也沒那麼難。扇貝單詞扇貝單詞的好處就是遇到不認識的單詞的時候會一步步地提示你。▲ 按照「例句-英文釋義-中文釋義」的順序像這樣就可以很明確地了解自己的熟悉程度,而且每個單詞的例句非常多,基本都是來自電影或電視劇。▲ APP首頁和個人主頁而且它還鼓勵了在APP裡連續打卡,達到一定的天數就會有獎勵,可以拿來購買一些課程資料,是不是有種要被自己的學習精神感動的感覺哈哈。
  • 「民國脊梁」馬相伯:我是一隻狗,叫了一百年,還沒把中國叫醒
    他出生於江蘇丹陽一個殷實的天主教家庭,於襁褓中便接受了洗禮,教名為若瑟(一說約瑟)。馬相伯5歲入私塾讀書,12歲來滬,進入法國耶穌會辦聖依納爵公學(後改稱徐匯公學,今徐匯中學)求學。在這所專門培養神職人員的學校裡,天賦異稟的馬相伯很快嶄露頭角,他攻讀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哲學、神學、數理和天文等學科,均有卓越成就。
  • 百歲老人一生為國,創辦知名大學,為何臨終前卻罵自己是「狗」?
    然而,歷朝歷代都有忠君報國之人,與其說是愚忠,還不如說是為了心底的那份堅持與操守。 遊歷多個國家後,馬相伯深刻認識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必要性,日本和高麗的巨大差異讓他大為觸動。
  • 這位百歲老人臨死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100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
    我只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馬相伯先後去過日本、美國、法國等國家,他學習和借鑑了國外的教育體系,決定改革中國的教育。 他回國之後感嘆道:「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 中國要自強,首先培養人才,而想要培養人才,首先要開設學堂,不得不說,馬相伯看待問題看的是非常的透徹。
  • 為何老人去世前會說一些胡話?醫生:老人臨終前,往往有4種表現
    死亡前五個小時,老人家當時已經腦出血,言語不清,但是一直恩恩啊啊地說了一堆「胡話」。兒子們、女兒們從她的眼神及「胡話」裡聽出了她想要趕緊回家的想法。從醫院到家不到兩小時,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遠離了人間疾苦。那麼為何老人家去世前會說一些胡話?老人臨終前有哪幾種表現?今天,筆者就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兩個問題。
  • 精通八國語言、15歲做日語翻譯,王思聰成網紅的背後,不止風流
    當時的王健林以及王思聰的母親都忙著在國內打拼事業,所以說年幼的王思聰根本就沒有太多的陪伴,一個人生活。年少的求學經歷讓他迅速的學會獨立,同時他和同學的關係都非常的好,他學著在沒有父母的陪伴沒有父母的關愛的環境下成長,也會獨立的解決一些問題。
  • 4歲女孩精通7國語言:人與人的差距,是從這件小事上拉開
    然後她臉上的表情是這樣的:我內心OS:外國人的那個震驚臉每次看都覺得特別有意思~能講多國語言,能有多爽?超級爽,一直學一直爽。4歲女孩精通7國外語吊打無數大學生網絡隨便一搜會說多國語言的達人,年齡最少要20+。但有一條新聞驚到了我,4歲女孩精通7國語言...。
  • 劉伯溫臨終前送朱元璋一筐魚,所謂何意,朱元璋17年後才恍然大悟
    在民間的各種傳說之中,劉伯溫此人能掐會算、智多近妖,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更是在民間留下了劉伯溫斬龍脈的傳奇故事,讓後人對他十分敬仰。而史書中的劉伯溫也並非是泛泛之輩,他精通兵法、天文、數理,而且用兵如神,運籌帷幄,素有明朝「小諸葛」的稱號。
  • 復旦創始人馬相伯:我是一條狗,叫了100年,也未把中國叫醒
    凡是參與過高考的人應該都知道,復旦大學是一所非常優秀的學校,而在對復旦歷史進行了解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復旦的創始人馬相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人物雖然說他這一生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在臨終之前,他卻向眾人表示他是一條叫了一百年的狗,即使如此努力,也未能把中國叫醒。那麼,在馬相伯的一生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坎坷鬥爭呢?
  • 因為生病,父親一輩子都養不了狗。臨終前,送兒子一隻狗作為禮物
    ——叔本華文章類型|Smart寵物文章字數|616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養狗是很多孩子的夢想,但一個美國男孩卻不能養狗,因為他的父親有一種特殊的過敏性疾病。父親在他生日前幾天因癌症去世,但原來父親早已為他準備了最後一份生日禮物,希望能滿足他的夢想。洛根小時候擁有一輛波士頓?娃娃,從那以後他就盼著養一個真正的波士頓?。
  • 精通8國語言,16歲才知道自己家多有錢,「萬達公子」遠比你想像中優秀
    ,身為公子哥的王思聰可不是養尊處優也不是只靠著家裡,在外揮霍,他有著自己的一番事業。曾一度以為自己家庭只是一般有錢,和周圍的留學生沒什麼兩樣,到了他十六歲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家裡多有錢。 而正是這樣的留學環境讓他學會了努力學習,他的成績在考試的同學中名列前茅,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而他自己精通八國的語言
  • 精通8國語言、15歲擔任日語翻譯,王思聰成網紅的背後,不止風流
    敢說,敢做,有錢甚至紈絝子弟是他的標籤,也是他在大眾眼中固有的刻板形象。萬達公子,普思集團董事長這樣的頭銜也讓許多人對他充滿好奇心。 自從2011年,王思聰在微博上語言激烈的諷刺女星大S婆婆俏江南的張總後,他正式在娛樂圈出名,也一下子打開了自己的知名度。基本上有看不慣的都說,逮誰罵誰,直爽的人設直接火遍全中國。
  • 二戰最「醜」女間諜,精通八種語言,擅長開鎖,曾禍害中國多年
    內山美智子的成名 內山美智子身懷多種絕技,其中又以開鎖、化妝易容、精通掌握八國語言著稱,此外她對中國大部分地區方言都十分熟悉。 「顏值不夠,技能來湊」 這句話,在內山美智子上可以說是得到很好的體現。
  • 郭嘉臨終留下遺言:「司馬懿會造反」,為何還是被他成功了?
    而郭嘉和司馬懿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謀士,他們二人同為曹操,為魏國做事,但是郭嘉在臨死前卻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叫曹操將司馬懿誅殺。郭嘉臨終留下遺言:「司馬懿會造反」,為何還是被他成功了?
  • 精通6國語言,立功無數的王牌間諜,是怎麼栽到一個小孩手裡的
    精通六國語言,功勳無數的王牌間諜,最後落到了一個13歲孩子的手中,武俠小說中常有"千面"人物,這樣的角色設置往往善於變裝,變成另一個人的樣子來搜集情報。亞伯覺得父親是個英雄,無形中也希望自己能像父親一樣。長大後,阿貝爾對無線電、繪畫、音樂、數學、藝術和科學都非常感興趣,成為了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才。他精通六國語言,善於與身邊人溝通,讓大家信任他;他的謙遜和帥氣讓人很難不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