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
■解放軍報記者 宮玉聰 石寧寧
庚子之夏,我國遭遇1998年以來最嚴重汛情——
長江、黃河等主要江河共發生20餘次編號洪水,先後有800餘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洪澇災害造成28個省份、7000多萬人次受災。
關鍵之年,防大汛、抗大災更顯意義非凡——
全國大江大河主要堤防、重點地區防洪工程未發生重大險情;災情明顯偏重的情況下,全國因災死亡失蹤人口、倒塌房屋數量較近5年同期均值分別下降49.8%和57.5%。
江河安瀾,因為有砥柱中流的力量,為我們撫平波濤。
家園安寧,因為有人勇救群眾於危難,在前方擋住洪水。
雨過天晴,因為眾志成城凝聚中國力量,築起鋼鐵防線。
保江河安瀾
2020年,考驗中國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一年。
這個夏天,人們剛剛邁過新冠肺炎疫情的險峰,一場洶湧洪流的考驗不期而至:暴雨連天,洪水肆虐,湖北、江西、安徽、四川、重慶等多地汛情接連告急!
神州大地,一場人與洪水的較量全面展開。
黨中央高度重視防汛救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緊急動員、迅速行動,主動擔當,全力開展防汛救災工作。
在這場人與自然的抗爭中,萬千軍民夜以繼日,抗擊洪峰,守護堤壩,保衛家園,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防線,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人民軍隊,勇挑重擔。全軍部隊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的堅強領導下,聞令而動、向險而行,以赤膽忠心築起防汛抗洪的鋼鐵長城。
這一年,人們看到了人民子弟兵逆流而行、馳援堅守的身影。
7月九江,暴雨如注,江水來勢洶洶,鄱陽湖水位迅速上升,九江下轄縣區受災嚴重。
12日,江洲鎮洲頭村防洪壩體出現多處嚴重滲水,空軍某師官兵緊急趕赴,連夜奮戰;13日,廬山市南康堤發生險情,某舟橋旅官兵立即組織突擊隊連夜前往;14日,芙蓉鎮芙蓉堤突發管湧,第71集團軍抗洪英雄周麗平生前所在部隊迅速前往填裝沙袋、封堵管湧;16日,共青城市漿潭聯圩防洪堤出現開裂、滑坡險情,王傑生前所在部隊趕到現場緊急搶險……
不僅僅是九江,從長江到淮河,從鄱陽湖到巢湖,從漢江到岷江……洪水險情所在,衝鋒堅守所向。不管是「北抬東移」,還是「南壓西進」,主雨帶移動到哪裡,防汛救災的陣地就轉向哪裡;哪裡災情最嚴重,人民子弟兵就轉向哪裡。
這一年,人們記住了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名字——劉水存。6月21日,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普降暴雨,山洪傾瀉而下,1600餘名群眾所在的坡兒堖村岌岌可危!村黨支部書記劉水存迅速組織民兵應急分隊巡堤查險。堤上泥濘,劉水存不慎跌入河道被洪水捲走,不幸犧牲。
越是雨急浪高,越需中流砥柱。越是關鍵時刻,越顯使命擔當。廣大基層黨員幹部帶領群眾頭頂烈日,身擋激浪,日鬥洪魔,夜臥長堤,高峰時期70餘萬名幹部群眾上堤防守,黨旗在防汛救災一線高高飄揚。
這一年,人們被無數向險而行、堅守大堤的逆行者感動著:布滿血絲的眼睛、沾滿泥水的戎裝、傷痕累累的雙手、被洪水浸泡得發白的大腳、席地而臥的姿態……那是波峰浪尖記下的赤誠之心,那是洪水中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
護人民安危
12月4日,雜誌《咬文嚼字》發布年度「十大流行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入選其中。
抗洪大堤,既是抗擊自然災害的「戰場」,也是檢驗初心本色的「考場」。
回望抗洪戰場上一次次堅守堤壩、一場場高效救援,難忘珍貴的畫面,映射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永恆信念。
今年7月,一段「抗洪戰士被洪水捲走」的短視頻刷爆網絡,令人揪心。視頻中的抗洪戰士是陸軍第72集團軍某部排長冒小馳。冒小馳和戰友在轉移群眾時,管湧處突然發生決口,水勢驟然暴漲,冒小馳瞬間被洪水捲走。20分鐘後,冒小馳被救出時,已陷入昏迷,經10餘日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
有些英雄,時常叩擊心扉,每每想起讓人肅然起敬——
雖不是硝煙瀰漫的戰爭,卻一樣有壯烈的犧牲。曾連續奮戰96小時、帶隊救出2600多人的安徽省廬江消防救援大隊教導員陳陸在救援中被捲入決堤的洪水之中,犧牲時年僅36歲;安徽省寧國市港口鎮副鎮長甘磊還沒來得及為剛高考完的女兒慶祝生日,就突發疾病,倒在了防汛一線……他們出現在人民最需要的危急時刻,倒在奔騰的洪流裡和裂縫的江堤上,將英雄之軀永遠留在了這個夏天的暴雨洪峰之中。
有些話語,時常在耳畔響起,每每聽到讓人淚目——
「解放軍來了!」這句話曾響徹抗震救災的廢墟、抗擊疫情的「戰場」,飽含著人民的信任與重託,又在今年夏秋抗洪搶險的堤壩上一次次被喊響。
「請把最險、最難、最急的任務交給我們!」8月20日,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白馬鄉,暴雨過後數千群眾被困深山,陸軍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飛行員不顧雨天大霧,毅然駕機起飛,火速救援。
「為群眾守住家園,就是我們的使命。」淮河安徽阜南段王家壩開閘前,王家壩鎮李郢村黨支部書記張斌提議,把防汛指揮所建在最危險河段的堤壩上,只為了「如有危險,能第一時間知道」。
有些場景,已刻印在腦海,每每重溫讓人溫暖——
洪水來襲,江西省鄱陽縣昌洲鄉墩上陳家村86歲的陳克長老人被圍困在一幢樓房的二層,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官兵不顧水流湍急,冒著落水危險,將老人救出。「看到武警官兵,就像看見了親人。」老人被成功轉移上岸,雙眼噙淚拉著大家的手遲遲不肯鬆開。
洪水退去,第73集團軍近千名官兵走下抗洪一線,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受災地區的排澇清淤、消殺滅菌工作中,幫助群眾儘快返回家園,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奮戰在長江抗洪一線的官兵,收到來自河北省魏縣誌願者千裡飛馳送來的22噸「擁軍蔬菜」;奮戰在安徽省肥西縣的某旅官兵,收到千裡之外陝西警官職業學院師生寄來的800餘雙襪子,每雙襪子上都精心繡上了「八一」「平安」等字樣。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滔滔洪水中,中國共產黨和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用實際行動慨然作答——一切為了人民!
聚中國力量
大災考驗中國,危難凝聚力量。
一場洪水,讓世界再一次見證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見證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解難事的優越性。
人民子弟兵奮勇爭先,廣大黨員衝鋒在前,受災群眾奮起自救,社會各界不吝援手……在這曲「大合唱」中,中華兒女共同譜寫了一首氣壯山河的抗洪壯歌。
「過去防汛救災是『九龍治水』,今年各司其職,各顯所長,形成合力,達到『1+1>2』的有機融合。」前不久,國家防辦召開應急管理座談會,會上有專家這樣評價。
數據是最好的註腳:在汛期,解放軍、武警部隊出動5.9萬餘人,發揮了突擊隊和中流砥柱的作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發揮國家隊和主力軍作用,營救、轉移和疏散群眾21萬餘人;中國安能、中國電建、中國能建等央企組織10.6萬餘人承擔防汛工程搶險任務;社會應急力量1.8萬人積極參與防汛搶險救援救災的各項工作;汛情最緊張時,長江中下遊5省每天有70多萬人24小時不間斷巡堤查險,保障群眾生命安全。
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救災一線沒有旁觀者,普通人也是超級英雄。曾在英模連隊「紅色尖刀連」服役的上海交通大學學生馬文斌,得知老部隊奔赴江西抗洪的消息後,從上海奔赴江西,和昔日的戰友並肩作戰;1998年被解放軍救回家的小女孩汪晗,如今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主動報名上堤守護自己的家園;湖南省益陽市300多名應徵青年奮戰抗洪一線,在大堤上兌現「保家衛國」誓言;九江市柴桑區江洲鎮對外發出《致江洲在外鄉親的一封信》,呼籲江洲在外兒郎回家抗洪,4000多名遊子回鄉馳援。
無數普通人挺身而出的背後,是一個國家面對災厄時的不屈身姿,一個民族歷經風雨時的堅強步履。
昔日洪水肆虐的地方,如今太陽照常升起。
「把洪水耽擱的補回來,我們做到了!」前不久,火箭軍某部為因參加抗洪救災任務推遲婚禮的23名官兵舉行集體婚禮;
「把洪水衝走的搶回來,我們做到了!」進入11月,安徽省阜南縣王家壩鎮李郢村補種的蘿蔔、大蔥接連豐收,黨支部書記張斌每天協調蔬菜收購,忙個不停;
「把洪水衝垮的建起來,我們做到了!」進入12月,湖南省因災倒房重建工作進入衝刺階段,確保受災群眾春節前搬進新居。
挺過一次災難,中國的力量就強大一分;度過一次危機,人民的鬥志就高昂一丈。
傳承抗洪精神,凝聚中國力量。2021年,我們將劈波斬浪,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