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對於孩童時期的我們而言,老師們教導的,極其重要的,就是「語句通順」,並不一定非得用上多華麗的辭藻。而重點在於把事情簡單明了地講清楚,梳通順了。
但是,越長大了,文章越寫越多了之後,我們就容易陷入誤區。認為最開始所學的「通順」,已經不需要了,小兒科,如今追求的是「華美」、「高級」。後者似乎才是我們評判文章好壞的標準。
而對於真正有能力、會寫詩詞文章的古代文人墨客而言,他們更多秉承的,還是最初的標準,「簡潔」、「順暢」。如同千古大詞人辛棄疾,他的一首僅46字的《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就被不少後世人評價說,「語言流暢通順,可讀性強」、「句意連貫,詞境不絕」。
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裡江山。
這首詞寫的大致意思是:飢腸轆轆的老鼠,圍繞著床,上躥下跳,蝙蝠圍著昏暗的油燈,上上下下不斷飛著。屋外的狂風怒吼著,還不時夾雜著松濤,加上大雨瓢潑,急促地拍打著屋頂,糊在窗子上的紙都被風撕裂了,就像是它們在自言自語一樣,呼呼地響著。
詞人辛棄疾從塞北輾轉江南,如今歸隱到了山林間,已是華發蒼蒼,面容衰老。一陣悽冷的秋風吹來,單薄的布被涼透了。這突然之間,也把自己驚醒,看見的眼前世界,依稀還是夢中的萬裡江山。
辛棄疾在這首詞當中,先是描述了自己房屋的景象,小生物上躥下跳,各自在房屋中歡脫。而這並不屬於它們的生存之地。而屋子之內是這般模樣,屋子之外,還風雨交加。面對著這樣破敗蕭條的居住環境,居住於此的人,想必身心都不會健康與快活。的確,這個時候的辛棄疾,思緒也尤為複雜。
之後,辛棄疾又說到了自己被罷官,歸隱到山林間。這時候,年紀也漸漸大了,夜間被秋風的寒意吹醒了,想到的、看到的,卻依舊是「萬裡江山」。在自身現狀得不到保障的時候,辛棄疾心心念念的,永遠是國家。
所以說,為什麼當我們在提到辛棄疾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前綴「愛國詞人」。因為當遭逢此種境遇之時,還能夠忘卻當下,心繫國家,實在是少有人能如此。
在這首詞當中,詞人辛棄疾用非常簡短的話語,描繪了自己周邊的環境,多麼破敗與蕭條,與「家徒四壁」,其實也大同小異了。即使當時所出境地不過是「借宿」,但也能夠從一戶人家中,感受到整個國家的興盛與衰敗。
上片的這四句,讀下來,畫面感就非常強烈,而且每一句都是一種動態事物的展現。它們組合在一起,喧鬧但寂寥、蕭條。而且,在這些景象的結合之中,辛棄疾只是作的事物位置的安放,並沒有加上「連接詞」,但卻使得詞句連貫有序,意蘊深刻。
下片,同樣如此,只不過辛棄疾把自己的境遇添加了進去。寥寥幾字,就包含了自己為官、被罷官、歸隱、年老等的意思在裡面。
下片的前兩句,說的是這些年的境遇,而末尾的兩句,說的就是內心,理想破滅和依舊抱有追尋的心態。寥寥幾筆,一氣呵成。辛棄疾在這首詞中,蘊含了太多的現狀與自己所追尋之事。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盞茶吧總結: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更深的含義,這是辛棄疾詞作的偉大之處。非常簡短的幾十個字,能夠道盡人世間的滄桑,這也是辛棄疾在經歷了數十年鬱郁不得志地而生出的蒼涼之感。
語言平平淡淡,氣氛卻在字裡行間中都渲染透了。其實,這亦是辛棄疾的詞作風格。在數不盡的詩詞大家中,辛棄疾的詞作,風格多樣,內涵也深刻。
他總能夠在一篇篇的詞作當中,讓我們感受到他內心心緒的強烈奔湧。這都源自於他對國家、對土地的那份永恆不變的忠誠與愛的守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