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說到自駕遊,我唯一想到契合一點的APP就是馬蜂窩,裡面的遊記和攻略有一部分是自駕遊,但是卻少了機票、酒店等項目;因為自駕遊的需求量並不大,所以市場上暫時還未出現自駕遊一條龍服務的軟體;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自駕遊,即自己駕駛汽車出遊,與傳統旅遊方式相比,具有自由、個性、舒適、靈活的特點。
隨著國內居民休閒度假需求和駕駛人數的增長以及公路建設、租車市場的日益完善,自駕遊逐漸成為主要的旅遊方式之一。
一、為什麼沒有印象深刻的自駕遊APP
旅遊前,我們通常會去馬蜂窩看攻略,在攜程訂機票酒店,用美團點評找景點和餐館。
但,當選擇自駕遊時,第一時間卻想不到一款產品能幫助我們解決自駕出遊的問題。
為什麼?
我想原因有以下幾點:
1. 自駕遊受眾群體相對較小,產品知名度低
近些年旅遊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剛性需求,但多數人仍然是選擇公共運輸方式出行,比如大巴、火車、飛機,而且出遊方式以目的地熱門景點觀光為主。
相對而言,選擇自己駕車體驗旅遊的快樂,雖然很美好,但仍屬於小眾群體需求。
雖然自駕遊市場上存在如大自駕、自駕e族、行天下自駕旅行網等品牌,但大眾仍習慣使用知名度更高的攜程、美團、飛豬、馬蜂窩產品。
因此,自駕遊產品很難以一個小眾需求場景,去攪動目前穩定的在線旅遊市場格局,引起大眾的注意。
2. 自駕遊場景鏈條長,每個領域都有領先者
自駕遊從旅行距離上,可分為短途(100公裡內)、中途(100-500公司)和長途(500公裡以上)三種。
從旅行天數來看,少則一天,多則數十天,跨度很大。
整個自駕遊過程,包括找目的地、看攻略、制定行程、訂酒店門票、租車養車、配套裝備、食品飲料、駕車導航、當地玩樂等一系列安排。
根據大家的使用習慣,找目的地、看攻略仍會上馬蜂窩;訂酒店門票還是會去攜程、美團;買裝備和食品離不開淘寶、京東,導航自然會用高德、百度。
這麼多需求,想在一款APP中同時得到滿足,很難。
3. 自駕遊產品標準化程度低,完全網際網路化難度大
與酒店訂房、機票訂座、景點訂票這些標準化的旅遊產品不同。
由於自駕遊時間長、環節多,加上各地域特徵差異大、用戶個性化需求多,無法形成一款標準的、可高復用、可規模化的產品。
相對標準的,也只有旅行社或自駕俱樂部推出的自駕跟團產品。
但其屈指可數的行程安排和諸多約束條件,也大大降低了用戶的自由度,減少了自駕旅遊的樂趣。
所以,從自駕遊崇尚自由、個性、靈活等特徵來看,它與網際網路快速增長的標準化產品理念是相悖的。
二、線上自駕遊產品還有機會嗎?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先來看下自駕遊市場的利好面:
1. 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善
根據中國公路網統計的數據,截至2019年末,全國公路總裡程501.25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總裡程達到14.96萬公裡。
2. 用戶出遊需求以及私家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
2019年全年國內遊客60.1億人次,比上年增長8.4%;國內旅遊收入57251億元,增長11.7%。
同年,私家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已達到2.07億輛;2019年全國66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百萬輛,與2018年相比增加了5個城市。
3. 國家在政策層面對自駕遊發展的扶持
2019年,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旅遊與交通的整合發展,推廣精品自駕遊線路,加快建設自駕車房車旅遊營地,到2020年全國建成2000個自駕車營地。
4. 車聯網技術對自駕遊車內場景提供更豐富的解決方案
隨著車載系統、5G、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現階段車企和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正推進車內網功能和車載服務。
實現在地圖導航、停車支付、人機互動等方面的技術創新,豐富自駕出遊車內場景。
三、當前自駕遊用戶還存在哪些需求或痛點
1. 想出去,但沒想好去哪
這個問題主要出現在中長途自駕遊場景。
一方面體現為不知道哪些地方適合自駕遊,另一方面體現在對距離長、時間久及目的地各種未知因素的擔憂上。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旅遊攻略平臺——馬蜂窩,雖然擁有海量攻略和遊記,但在自駕遊版塊,能提供實際幫助的內容還非常少。
而像攜程、途牛、大自駕這些旅遊預訂平臺,提供的也只是設計好的打包產品,可以起到參考作用,但也僅限於此。
2. 不知道怎麼走
可能有人會說,不知道咋走?用高德和百度地圖導航啊。
問題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導航軟體解決的是告訴你如何從出發地到達目的地。
但對於自駕遊,有句話叫「不在乎目的地,只在乎沿途的風景」,導航軟體是不會告訴你有哪些沿途風景的。
如果車裡有老人和孩子,還要考慮道路好不好走,是否顛簸等情況,這些問題導航軟體目前也無法解決。
3. 駕駛人的疲勞和乘車人的無聊
有過自駕遊經歷的人應該深有體會,長時間開車容易疲勞,特別是中長途自駕,幾百公裡的行程還是很考驗體力的(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感嘆「高速服務區」,真是一款既符合人性又符合商業邏輯的好產品)。
另一方面,作為乘車人,在狹小的車箱空間內,除了看風景、吃零食、睡覺、玩手機外,似乎也沒什麼可做的。
時間一長,心中難免湧出「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念頭。
4. 純電動車主的充電困擾
目前來看,自駕遊的車輛主要分為燃油車(含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兩種。
根據隆眾資訊統計,截至到2019年,我國加油站數量達到10.7萬座。
燃油車由於油箱容積足夠大,只要出發前檢查車輛及油量,正常駕駛,不繞道、不迷路、不去荒郊野嶺,出現找不到加油站的機率比較小。
而近年來純電動車發展迅速,2019年純電動汽車保有量已達到310萬輛;主流純電動車行駛裡程通常在300-500左右,同時,全國充電樁建立仍不完善。
找不到充電樁、長時間排隊充電、充電樁故障、充電車位被佔用等問題嚴重影響純電動車主自駕出遊體驗。
5. 汽車故障等突發狀況應急處理
出遊前,如果準備不充足或是保養工作不到位,車輛在自駕途中就有可能遇到故障。
比如,輪胎漏氣、爆胎、車輛虧電、涉水等,都是出現機率非常高的。
一旦遇到車輛故障,不但耽誤時間、延誤行程,還會影響旅行的心情。
特別是對於新手,遇到車輛故障時,通常會一籌莫展、不知所措。
如何打造一款讓人印象深刻的在線自駕遊產品?
從上面內容可以看出,自駕遊市場仍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這也就意味著該領域蘊含著大量機會。
四、那麼,該如何把握機會,找到切入點?
以下幾家企業改善自駕遊市場環境和用戶體驗的案例。
1. 途牛
以目的地為核心搭建自營地服務網絡,深化特色體驗構建高質自駕產品線。
圖片來源於易觀
2. 租租車
融合平臺產品服務與社媒東西資源,打造境外自駕生態圈。
圖片來源於易觀
3. 驢媽媽
豐富的周邊自駕遊產品體系,以全產業鏈能力賦能景區、車企等,雙向服務於遊客與合作方。
圖片來源於易觀
4. 高德地圖
依託技術資源能力優勢,豐富自駕出行功能場景,加快智慧景區建設布局。
圖片來源於易觀
此外,基於自駕遊用戶需求場景,在以下幾方面也值得研究:
1)個性化推薦
目的是為實現用戶自駕遊需求與旅遊產品的精準匹配,難點在於對目的地旅遊資源的信息化、標準化和產品化。
根據用戶畫像及行為,智能推薦自駕遊目的地、玩樂產品、行程安排、餐飲裝備以及智能規劃自駕行程。
滿足用戶在出遊偏好(逛景點/爬山/玩水/野餐等)、行駛距離(100公裡內/100-500公裡/500公裡以上)、出遊人數(2人內/3人/3人以上)、出遊天數(1天內/3天內/3天以上)等方面的複合訴求。
因此,個性化推薦對企業的POI位置數據採集、大數據處理、算法匹配三方面能力有很強的依賴。
2)純電動車自駕攻略
2019年純電動汽車保有量已達到310萬輛,且市場總體依然保持增長勢頭。
針對持續增長的純電動車主自駕遊需求,有兩個痛點急需解決:
推薦純電動汽車行駛裡程範圍內的自駕攻略,通常純電動汽車滿電狀態下行駛裡程在300-500公裡左右,基於這個範圍向車主推薦不需要充電可往返的自駕目的地。方便、快捷地找到充電樁,並查看充電樁實時狀態。包括充電樁位置、價格/功率、操作方式、可用/使用狀態、排隊/充電等待時間等。3)一鍵式自助服務
該項目主要針對自駕過程中出現的剛需、低頻需求。
比如:找附近加油站/充電樁/維修點、道路救援及車輛常見故障處理指南等。
提供快速可見的入口及一鍵式操作的功能,用最短的時間幫助用戶獲得問題解決方案。
4)新技術應用
5G、傳感技術、雲技術、人工智慧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推出,加速了車聯網在自駕遊場景中的應用,有些已發現在身邊,有些正在路上。
人機互動:解放駕駛人雙手,使用語音完成信息獲取、車功能觸發、了解實時車況等操作。車載系統:提供可與手機媲美的休閒娛樂信息及生活服務支撐,讓自駕途中的車內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自動駕駛:徹底解放駕駛人,實現理想中的「自駕」+「遊」,讓駕駛人擺脫長時間開車的疲憊,全身心去感受旅遊的樂趣。寫在最後:
相信自駕遊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成為最受喜愛的旅遊方式之一。
將來,也一定會出現一款人所共知的自駕遊產品,讓自駕遊更簡單、更有趣。
相信美好,就會遇見美好。
本文由 @伍德安思壯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