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趣侃人生
圖:源於網絡
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裡說,「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擁擠的人群裡讓它保護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也許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無法逃離孤獨的桎梏,總有一天,你會無助到對整個世界失望,也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翻找了太久的通訊錄卻沒有一個人可以安慰你無處安放的靈魂。
人生之路漫漫,總歸是要我們一個人往下走的,縱然有太多的艱辛,我們也都避無可避,年少時的承諾最後不過都是那段時間裡的一場相互取悅,長大後的誓言也不過是彼此之間極其客套的寒暄。但到了一定的年紀卻沒有一個朋友可以談心,可能你該從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人到中年,連個交心的朋友都沒有,多半是這幾種人。
無論大事小事都想要去麻煩別人的人。我們都明白歲月的無奈,都明白誰都不應該成為誰的累贅,可偏偏自私的想要讓自己成為對方的唯一,成為彼此走下去的勇氣。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無條件地去包容你所有的一切,你應該明白要獨自一個人去成長的,一個人幫你幫得再多,也會有鞭長莫及的時候,一個人愛你愛的再深,也會有厭倦失望的時候。
一個朋友無論對你多好,你也始終都要明白朋友的界限在哪裡,你們的關係再好,頻繁的打擾也會讓對方感到心煩,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要去過,誰也不會一直都圍著你一個人在原地轉圈圈,所以有的時候,不要一遇到事情就去麻煩別人,別人替你做的決定未必是最適合你的,別人盡力去幫助你的事情未必能夠如你所願,別人沒能做到的事情也未必不是真心相待。
說話總是太刻薄不給對方留面子的人。海明威曾說,「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大多數時候,我們說得越多,彼此的距離卻越遠,矛盾也越多。在溝通中,大多數人總是急於表達自己,一吐為快,卻一點也不懂對方。兩年學說話,一生學閉嘴。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語言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探尋的一門藝術,說的好與壞可能對你來說毫不在意,但對別人來說卻可能無意間傷人至深。
生活需要的是互相鼓勵,哪怕彼此都是用謊言堆砌的萬丈高樓,也不要讓一群螻蟻腐蝕掉它最精緻的偽裝,朋友之間關係再好,也要給彼此之間留下面子,不要隨意的去揭開彼此的傷痛,可能對你來說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玩笑,可對於對方來說就有可能是在原本就沒有痊癒的傷口上撒鹽。你總以為你是在這個世界上最懂他的人,但其實你才是那個令他最難堪的那個人。
不講道義不守承諾的人。人過中年,很多的事情就不再像從前那樣急功近利,曾經會為了一個晉升的崗位而不惜彼此傷害,曾經會為了一個項目不惜彼此背叛,曾經會為了某件事情而彼此分崩離析相互怨恨,而如今自己所做過的一切都成為了宿命的因果,再次回到了自己的身上,過去的一切都成為了別人為自己貼上的標籤,冷血無情,忘恩負義,當初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不擇手段,如今才發現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和這樣的一個人交心。
劉同在《誰的青春不迷茫》中寫道,「以前我也想,等到畢業一年,三年,五年再見,但其實過程中很多人就斷了聯繫。所有現在能見到的朋友都是見一次少一次,你甚至不知道下一次再見的時間,所有少年相約的承諾在未知命運前都只是當下的安慰。你總有天會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一時錯過,就是一世。」有些事情錯過了,就再也不會有重來一次的機會,你曾經所傷害過的人,時光會也會在往後的日子裡一一回應在你的身上。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該明白人生終歸是你一個人的,關係再好,也無法讓他放下自己的一切去陪你去往一場未知的冒險,你會知道一起喝酒聊天的朋友很多,可再嘈雜的環境也會讓你從心底裡瀰漫出一種孤獨感,人到了中年,過去的一切所留下的後果都會顯現出來,你這個人值不值得深交其實大家的心裡都清楚。
沈從文在自己的家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種東西,並不比一株花更經得住年月風雨,用對自然傾心的眼,反觀人生,使我不能不覺得熱情的可珍,而看重人與人湊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湊巧是不會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當你傷害過一個人的時候,他就不會再給你第二次傷害他的權力,其實任何一種關係都經受不住風雨的歷練,只是我們都不服輸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