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黑水》源自2016年一則名為《這名律師成為杜邦公司最糟的夢魘》的新聞報導,《紐約時報》記者納撒尼爾·裡奇詳細記述了一位名叫羅伯特·比洛特的律師,對美國化工巨頭杜邦公司提起環境訴訟,這場官司揭露了幾十年來杜邦公司化學汙染的歷史。
電影中忘不掉的一句臺詞,是杜邦公司笑著對男主說:「Sue me」。我記得前段時間某件事,也是同樣的說辭,「歡迎來起訴中華有為」,也是同樣的跋扈。有時,真的會讓人迷茫。
若干年後,會看到改編的電影嗎, 對我個人而言,對中國大陸而言,它的現實警醒意義,似乎遠遠大於電影製作本身的意義了。
很多人只知道不粘鍋燒菜方便,卻並不知道不粘鍋的「不粘」原理,更不知道在高溫下用特氟龍塗層製作的不粘鍋會產生致癌物質。杜邦生產的特氟龍原料在世界上都非常知名,特氟龍的重要原料之一是PFOA,又名C-8,是一種產生於實驗室的人工碳氟化合物。
本片就是圍繞特氟龍這種物質展開的矛盾,一個充滿正義感的小律師,隻身對抗世界化工企業巨頭。這部電影讓我聯想到韓國的《辯護人》,也是一個正義的律師,為了捍衛底層人民的權益,對抗強大的企業甚至是國家政府。
根據調查,PDOA幾乎存在於地球上每一個物種的體內,包括99%的人類。2015年,在美國國民的輿論和政府壓力下,杜邦公司停止了在餐飲用具中使用過量的PDFA原料。但是特氟龍噴層的平底鍋,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仍然是熱銷產品。這種對人體有危險的物質,已經深深地烙印在幾乎每個人身上,驚世駭俗!
《黑水》的豆瓣評分高達8.3分,無論是從拍攝,演員還是題材上,該片都屬上乘之作,卻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未獲得任何獎項的提名。可能是電影的主題太過偏激,我個人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但事實就是這樣,電影拍出來就已經很有勇氣了。
其主要原因是因為電影的原型律師與杜邦公司的訴訟仍在進行,杜邦雖然多年來支付了巨額的罰款和賠償,但是其利潤仍然令人咂舌,且和美國政府高層往來密切,黑水在美國推廣和獲獎受阻,也自然能理解。
《黑水》作為真實事件改編的現實性題材,完全是水準之上的作品,頒獎季為何顆粒無收?這種動輒磨耗十幾二十年的集體訴訟,良知者以一己之力扳倒黑心巨頭,揭露整個行業或社會埋藏日久的驚天內幕,過程中不止要應對敵手打壓,更需挑戰民眾偏見,忍受周遭及親人誤解,咀嚼寂寞,攻克浩繁的案牘工作,最終竟未在壓力之中垮下,難免讓我聯想到《爆炸新聞》中塞隆那句話:我總是好奇那些歷史挑中來做大事的人是什麼樣的。
馬克魯弗洛獨自面對上百箱卷宗那一幕,說實在震撼到我。話說回來,這片跟《狩獵》有什麼可比性啊?倒是推薦和2015年的最佳影片《聚焦》,科波拉《造雨人》,索德伯格《永不妥協》,塞隆的《決不讓步》打包觀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