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臺灣的話,新加坡會斷糧?島內媒體人這樣講

2020-12-19 觀察者網

近來,李顯龍夫人何晶在社交媒體上的一連串發文,讓臺灣與新加坡的關係發生了些許微妙的變化。當然,追溯事情源起還是因為臺灣當局的口罩出口禁令。

但是在臺灣媒體的持續炒作下,不少臺灣網民卻篤信是新加坡忘恩負義。

而在日前,島內又有媒體人狂言,新加坡的糧食安全繫於臺灣,新加坡的發展離不開臺灣的支持。

4月14日,在一檔臺灣節目中,媒體人王瑞德一本正經地分析何晶在遭到臺灣網民討伐後,重新編輯貼文,似乎在態度上有所緩和的原因。他繪聲繪色地描述稱,現在東南亞中有兩個國家迫切需要臺灣的糧食資助,其中一個就是新加坡。

王瑞德認為,何晶「低頭」是因為有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存在,那就是新加坡即將要斷糧了。

在隔天的同一節目中,王瑞德繼續向臺灣觀眾解讀,因為何晶「不甘心」:

故而何晶在社交媒體上的一連串發文,只能一方面感謝臺灣,一方面又暗戳戳地挖苦臺灣。

王瑞德認為她是「被迫承認臺灣是好朋友,被迫感謝臺灣」。

王瑞德笑言,何晶代表不了新加坡政府,也代表不了新加坡人民的意志,因為新加坡人民明白他們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臺灣的支持。

最後面,王瑞德依然舉例認為:新加坡還是要跟臺灣買米、買農產品,還是需要臺灣捐口罩。

王瑞德之所以如此傲慢,除了島內媒體慣常以精神勝利法去解讀何晶的社交貼文外,還因為臺農業部門負責人陳吉仲在14日當天透露了新加坡一個月前向臺灣接洽購買農產品的消息。

此消息一出,讓正在何晶臉書評論區裡洗版的臺灣網民倍受鼓舞:

但是卻進一步激起了新加坡網民的怒火,他們紛紛提起早年臺灣當局希望新加坡進口水果的舊事:

一些馬來西亞網民也過來幫腔:

還有部分保持理智的臺灣網民,一針見血地指出新加坡的糧食供應的確嚴重依賴進口,但是臺灣並不是新加坡的首選目標:

據查詢,新加坡的糧食自給率不足10%,新鮮蔬菜和水果、豬肉和加工產品、熟雞肉、雞蛋、水產品等常見食品,都列在新加坡的進口名單上。

具體查看進口數據,馬來西亞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糧食來源地之一。

世界銀行2018年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是新加坡第二大食品進口國,僅次於法國,進口總額超過9.1億美元,佔到12.61%的份額。這一年,新加坡73%的雞蛋、67%的帶葉蔬菜、39%的水果以及50%的水資源,均來自馬來西亞。

中國大陸位列第四位,中國香港位列第十八位,在前二十中並沒有看到臺灣出現。

世界銀行相關數據截圖

為了應對一切可能的糟糕狀況,近些年來,新加坡食品局除了大力推動進口多元化策略外,還投入資金扶持高科技本土農業發展,誓在2030年將本國糧食自給率提升至30%。

疫情兇猛,新加坡國內的確出現了幾次糧食搶購潮,不過新加坡很早地就與馬來西亞達成協議,避免因為防疫措施過於嚴苛,導致糧食無法入境。除了加強宣導之外,新加坡官員還積極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進行溝通,廣泛採購糧食保障供應。

4月4日的電視講話中,總理李顯龍直接向全國民眾承諾:「我向新加坡人保證,我們的糧食供應是安全和充足的,買你需要的東西,並與需要的人分享你擁有的任何額外的東西,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期保持冷靜和團結。」

到目前為止,新加坡的糧食供應依然穩定,民眾並沒有明顯感受到物價上漲。

(完)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灣灣媒體人說如果沒有臺灣 新加坡就會斷糧 法國和馬來西亞笑了
    良醫健康近日,李顯龍夫人何晶在社交媒體上的一連串發文,讓臺灣與新加坡的關係發生了些許微妙的變化。當然,追溯事情源起還是因為臺灣當局的口罩出口禁令。而在日前,島內又有媒體人狂言,新加坡的糧食安全繫於臺灣,新加坡的發展離不開臺灣的支持。新加坡還是要跟臺灣買米、買農產品,還是需要臺灣捐口罩。
  • 彰化萬人抗體報告突喊卡 臺灣媒體人:是太多嗎
    (彰化縣政府提供/吳敏菁彰化傳真)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 彰化縣政府攜手臺大公衛所進行萬人血清抗體檢測,除了引爆藍綠政治批鬥,也引發公衛學者與「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論辯,最後原定25日舉辦的期中報告更是緊急喊卡。對此,島內資深媒體人董智森則是推測,「他們講說因為陽性的太少,太少更好,趕快拿出來讓大家更安心,所以是不是因為太多?那這是我的懷疑」。
  • 臺灣資深媒體人:難道臺灣人眼都瞎了?
    臺灣資深媒體人董智森撰文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幹事長譚德塞和臺灣爭執不休,但若細看臺灣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寫給WHO的信函,必會懷疑「臺灣人的眼都瞎了嗎?」稍懂英文的人看過信後,再聽臺灣自稱「曾提醒WHO肺炎會人傳人」,肯定會說:「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後來表示,他半夜睡不著,上PTT看到網友的貼文,該則貼文引據「武漢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公告。
  • 島內節目接連爆荒誕言論,盤點臺灣「雷人雷語」
    宣稱「惹翻臺灣就是惹翻全世界」  10月28日,媒體人黃創夏在島內一檔政論節目中宣稱,臺灣現在有臺積電,臺積電是全球供應鏈的核心,所以如果誰「動」了臺灣,誰就是去侵犯了全球的供應鏈,所以這個核心是不能動的。
  • 臺灣捐口罩給新加坡,新加坡總理夫人回個「呃」字,惹毛綠營網軍
    據臺媒4月12日報導,民進黨當局日前宣布將向所謂「新南向」國家捐贈100萬隻口罩,其中包括新加坡。4月11日晚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夫人何晶在臉書轉發了一則題為「臺灣捐贈醫用口罩給新加坡」的新聞,並附文一個字「呃」,此舉在臺灣島內引發爭議,而綠營網軍更是對何晶展開圍攻。
  • 蔡英文很敢講,臺灣經濟居「亞洲四小龍」第一!
    導讀:日前,民進黨當局又給出了一大「喜訊」,臺灣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率位居「亞洲四小龍」第一位。然而,對於蔡英文的興致勃勃,島內很多網友卻潑了一盆冷水。所謂「亞洲四小龍」是20年前的說法,難道民進黨還活在過去嗎?
  • 島內「秋鬥」:蔡英文,下臺
    口口聲聲說「愛臺灣」,卻不惜犧牲食品安全,開放「萊豬」毒害民眾,換取的是民進黨的一黨之私,為的是鞏固其綠色執政。民進黨真正愛的是權利,不是臺灣民眾。此次民怨的積聚和爆發,顯然是由於民進黨當局多項「爛政」引發。當島內民眾的怒火再度被民進黨執政的傲慢點燃,民進黨卻仍然沉迷於年初的勝選。時過境遷,如今「討厭民進黨」又成為島內民意主流。
  • 臺灣向新加坡捐百萬口罩,李顯龍夫人「呃」字評論鬧出「不爽風波」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日報導,臺灣「外交部」日前宣布將捐贈100多萬片口罩給「新南向國家」,其中包括新加坡。消息一出,新加坡總理夫人何晶11日在臉書轉貼相關新聞,並寫下「呃……」的評論,結果引起兩派網友論戰。有網友稱,身為第一夫人發表言論應該謹慎,否則恐會造成雙方之間的矛盾,且如果不願意接受臺灣幫助,直接婉拒就好,「這樣公開批評,非常不恰當」。
  • 臺灣媒體人自嘲:臺灣紓困程序最麻煩
    本文轉自【中國臺灣網】;原標題:【媒體人自嘲:臺灣紓困程序最麻煩】臺灣民眾領取紓困金。(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 中國臺灣網5月8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為應對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衝擊,民進黨當局祭出多項紓困政策,但因為申請程序繁瑣,引來民眾罵聲連連。臺灣知名媒體人劉寶傑討論到這個話題,也忍不住自嘲,臺灣是紓困金額最少,紓困程序最麻煩的地方。
  • 葉彥伯「逆時中」遭圍剿 臺媒體人怒轟網軍
    臺灣資深媒體人董智森。(取自九八新聞臺)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彰化衛生局超前部署,針對居家檢疫無症狀者做採檢,意外抓出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卻遭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令啟動政風調查,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還慘遭網軍圍剿。島內資深媒體人董智森先是痛罵圍剿葉彥伯的網軍是「垃圾」,接著他也分析彰化萬人血清採檢報告喊卡的原因。
  • 公開讚賞大陸抗疫,蔡英文一定聽仔細,這是來自臺灣島內的心聲
    然而,就在全世界對中國「豎大拇指」的時候,以蔡英文為首的臺灣當局卻對中國的「抗疫戰爭」大肆詆毀,不過,「黑暗」之中總有「光明」,就在最近,臺灣島內報紙公開發文,對中國大陸的「抗疫」行動大加讚賞。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旺報》2月27日發表社評,高度評價了大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努力。
  • 臺媒傳美貿易代表人選是"國民黨軍統後代" 島內媒體人火速打臉
    」,因為戴琦的父母來自中國臺灣,她本身也能講流利的漢語,一些臺媒甚至臺當局也因此開始有意無意「攀親戚」。比如臺灣「中央社」在報導中就直接用了「臺二代」這樣的稱呼,言辭不吝讚美;還有臺媒更傳戴琪是國民黨前軍統首腦戴笠的曾孫女。但對臺媒之舉,臺灣資深媒體人曾建華的回應可謂十分打臉。
  • 臺灣抗疫能力被質疑,久而久之會被世界「孤立」
    而臺灣地區的防疫措施,也在近日遭受到了質疑。美媒質疑臺灣防疫,認為封鎖非長久之計近日,美國《紐約時報》的一篇新聞引起了世界關注,其主題是關於臺灣地區目前的防疫情況以及政策。文章中就提到,在目前世界大多數地區仍處於緊張的防疫狀態之時,臺灣地區的情況顯得相當日常。
  • 臺灣人:臺高鐵要蓋11年,會被大陸笑啊……
    臺媒體人自諷:我們要被大陸笑死了!17分鐘路程的高鐵要蓋11年? 「蓋一條臺北到宜蘭,行車時間才17分鐘的高鐵要蓋11年,我看會被大陸笑死啊。」
  • 臺灣學大陸搞島內「雙循環」?專家:不如參與到大陸「雙循環」謀發展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倪浩】11月15日,中國等15國籤署全球最大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導致目前尚未被任何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接受,且「新南向」政策效果不明顯的臺灣無比失落。而此時,島內有聲音提出有必要向大陸學習,臺灣也應探討在島內實施經濟「雙循環」的可能性。
  • 淘寶臺灣被認定是陸資後,島內網友哀嚎:倒店潮要來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趙友平】臺當局判定臺灣淘寶是陸資罰41萬新臺幣、限6個月內撤資或改正後,據臺媒報導,島內有網友哀嚎:許多籤約的臺灣商家商品將被迫下架,倒店潮要來了。臺灣淘寶頁面提道稱,消息一出,引發不少網友議論紛紛,因為許多籤約的臺灣商家商品將被迫下架,牽連層面甚廣,更有人點名騰訊旗下的「蝦皮」恐怕是下一個被禁用的。「蝦皮」雖然設點在新加坡,但母公司為騰訊,持有39.7%股權,2015年10月28日,「蝦皮拍賣」正式在臺灣上線進軍C2C電商市場。
  • 蔡英文拋「震撼彈」,島內企業界憂心忡忡
    臺灣「大華網絡報」18日發表臺灣資深媒體人韋灝文章指出,這透露出島內市場對蔡英文連任後看衰觀光產業的悲觀預期。而這個訊息也顯示,島內相關業界憂慮未來4年在民進黨繼續完全執政之下,兩岸僵局恐難以化解。&nbsp&nbsp&nbsp&nbsp事實上,蔡英文自2016年上任後,選擇「聯美抗中」政策路線,不但使得臺灣因甘為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馬前卒,在國際上寸步難行,也衝擊島內經濟發展,尤其是觀光旅遊業受到嚴重衝擊。
  • 島內網友批評稱:退役飛行員講幹話
    編輯丨君君根據臺灣媒體報導,在這二十天的時間裡面,臺空軍已經接連出現好幾次意外了,讓人不得不為臺空軍的「軍機」質量而感到擔憂。但是根據一位已經退役的飛行員上校的說明。目前「共機」已經多次對臺灣進行「騷擾」了,所以我們不能夠排除臺空軍出事就是因為「共機」給臺空軍增加了壓力的原因臺空軍又再一次出現了事故根據臺灣媒體報導,在11月17日的時候,一位姓蔣的上校飛行員駕駛著一架F-16戰機,正在執行以往的例行訓練任務。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戰機起飛不到2分鐘就出現事故了,臺灣也在保持著搜救失事飛行員的行動。
  • 臺灣華航換了新塗裝,島內又有人「玻璃心」了?
    12月14日,中國臺灣的中華航空(華航)更新了其貨機(Cargo)的新塗裝。一些島內綠媒歡呼「機身上有臺灣」沒多久,就發現裡面中國臺灣地區的形狀,在大寫的單詞字母C裡面,而C正好是單詞China(中國)的首寫字母。
  • 若拜登上臺,美軍會協防臺灣?島內民眾吐露心聲!讓蔡英文失望了
    為加大對中國的施壓力度,今年以來,美國方面頻頻在臺灣問題上挑戰中國的底線,除派遣軍機軍艦穿越臺海,多次對臺售武外,美國國內一些政客還叫囂,要在大陸出兵所謂「入侵」臺灣時,武力協防臺灣。對於美國方面有關「協防臺灣」的表態,蔡當局無一不喜出望外並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