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李顯龍夫人何晶在社交媒體上的一連串發文,讓臺灣與新加坡的關係發生了些許微妙的變化。當然,追溯事情源起還是因為臺灣當局的口罩出口禁令。
但是在臺灣媒體的持續炒作下,不少臺灣網民卻篤信是新加坡忘恩負義。
而在日前,島內又有媒體人狂言,新加坡的糧食安全繫於臺灣,新加坡的發展離不開臺灣的支持。
4月14日,在一檔臺灣節目中,媒體人王瑞德一本正經地分析何晶在遭到臺灣網民討伐後,重新編輯貼文,似乎在態度上有所緩和的原因。他繪聲繪色地描述稱,現在東南亞中有兩個國家迫切需要臺灣的糧食資助,其中一個就是新加坡。
王瑞德認為,何晶「低頭」是因為有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存在,那就是新加坡即將要斷糧了。
在隔天的同一節目中,王瑞德繼續向臺灣觀眾解讀,因為何晶「不甘心」:
故而何晶在社交媒體上的一連串發文,只能一方面感謝臺灣,一方面又暗戳戳地挖苦臺灣。
王瑞德認為她是「被迫承認臺灣是好朋友,被迫感謝臺灣」。
王瑞德笑言,何晶代表不了新加坡政府,也代表不了新加坡人民的意志,因為新加坡人民明白他們國家的發展離不開臺灣的支持。
最後面,王瑞德依然舉例認為:新加坡還是要跟臺灣買米、買農產品,還是需要臺灣捐口罩。
王瑞德之所以如此傲慢,除了島內媒體慣常以精神勝利法去解讀何晶的社交貼文外,還因為臺農業部門負責人陳吉仲在14日當天透露了新加坡一個月前向臺灣接洽購買農產品的消息。
此消息一出,讓正在何晶臉書評論區裡洗版的臺灣網民倍受鼓舞:
但是卻進一步激起了新加坡網民的怒火,他們紛紛提起早年臺灣當局希望新加坡進口水果的舊事:
一些馬來西亞網民也過來幫腔:
還有部分保持理智的臺灣網民,一針見血地指出新加坡的糧食供應的確嚴重依賴進口,但是臺灣並不是新加坡的首選目標:
據查詢,新加坡的糧食自給率不足10%,新鮮蔬菜和水果、豬肉和加工產品、熟雞肉、雞蛋、水產品等常見食品,都列在新加坡的進口名單上。
具體查看進口數據,馬來西亞是新加坡最重要的糧食來源地之一。
世界銀行2018年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是新加坡第二大食品進口國,僅次於法國,進口總額超過9.1億美元,佔到12.61%的份額。這一年,新加坡73%的雞蛋、67%的帶葉蔬菜、39%的水果以及50%的水資源,均來自馬來西亞。
中國大陸位列第四位,中國香港位列第十八位,在前二十中並沒有看到臺灣出現。
世界銀行相關數據截圖
為了應對一切可能的糟糕狀況,近些年來,新加坡食品局除了大力推動進口多元化策略外,還投入資金扶持高科技本土農業發展,誓在2030年將本國糧食自給率提升至30%。
疫情兇猛,新加坡國內的確出現了幾次糧食搶購潮,不過新加坡很早地就與馬來西亞達成協議,避免因為防疫措施過於嚴苛,導致糧食無法入境。除了加強宣導之外,新加坡官員還積極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進行溝通,廣泛採購糧食保障供應。
4月4日的電視講話中,總理李顯龍直接向全國民眾承諾:「我向新加坡人保證,我們的糧食供應是安全和充足的,買你需要的東西,並與需要的人分享你擁有的任何額外的東西,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期保持冷靜和團結。」
到目前為止,新加坡的糧食供應依然穩定,民眾並沒有明顯感受到物價上漲。
(完)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