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畢業於美國的海軍軍官學校,這個學校在馬裡蘭州的安納波利斯市,所以又叫安納波利斯海軍學校,很有名。不過馬漢更有名的是他寫了《海權論》一書,這本書被世界各海洋國家學習借鑑,發展自己的海軍。馬漢認為,許多的國家的海軍艦隊要麼是「存在艦隊」,要麼是「要塞艦隊」,按照馬漢的理論,這兩個方面要兼顧。
二戰時的日本海軍,從一開始偷襲珍珠港時的威風八面,到後來「天一號作戰」時兵力的捉襟見肘,僅僅不到三年時間;這也是日本海軍從一個太平洋上無處不在的「存在海軍」到只能龜縮於本島變成一個沒法出擊的「要塞海軍」所用的時間。我不想浪費口舌來討論戰爭的對錯,只是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特別是作為一個對大艦有著濃厚興趣的愛好者,來說說二戰時這艘不凡的戰列艦「大和」號的經歷和它最後一戰是怎麼打的,怎麼沉的。也希望馬漢家的海軍知道,「存在艦隊」到「要塞艦隊」其實有時很短。
一、兩年換了三個司令
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在日本軍界有著很高的威望,他本人參加過對馬海戰,是巨艦大炮的擁躉,但航空兵出來後,他看到了未來海上戰爭的變化,又反對造「大和」這樣的巨艦。山本五十六在美國擔任過武官,他本人特別信服馬漢的《海權論》,也親眼見證了美國的工業水平,所以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以後,他就制定了對美國的海上作戰方針,就是「漸減邀擊」,即從美國西海岸到馬裡亞納群島之間,不斷地以水面艦艇和潛艇給美軍以打擊,使他的艦艇數量和戰鬥力漸減,最後在南太平洋的群島一帶主動邀請戰鬥,來一次海上決戰。在山本的認識裡,美國的戰爭潛力是日本沒法比的,所以要快速主動進攻,在戰爭初期就重創美軍,美國遭到重大損失後,能談判最好,不能談判,日軍也有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鞏固自己的海上戰場建設,並佔有足夠的石油資源。
偷襲珍珠港可以說達到了初步設想,但從珍珠港之後,日本海軍的日子過得一年不如一年。1943年4月18日,山本的飛機被美軍截擊,死在了南太平洋的群島上,這對日本海軍是個慘重打擊,他們稱之為「海軍甲事件」。4月21日,日本天皇任命古賀峰一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古賀峰一擔任過駐法國武官,他不同意和美國開戰,輕易不發表自己的意見,日本海軍都叫他「厚道的古賀」。
他到任聯合艦隊時,海軍內部還有許多人沉迷快速打敗美軍的思想。剛一上任,古賀就在指揮艦「武藏」號的會議室裡說出自己對下步戰爭的判斷,他認為取勝的概率不大,大家要做好「玉碎」的準備,讓參加會議的高級軍官們嚇了一跳。古賀常常說:山本死的正是時候,我羨慕他呀。1944年3月31日,他和他的參謀長福留繁中將分乘兩架飛機,結果古賀的飛機遇到暴風雨而墜毀,古賀喪命。出發前古賀對福留繁說:「咱們一起出擊,一起捐軀吧!」結果一語成讖。海軍把古賀之死稱作「海軍乙事件」。
古賀的繼任者是豐田副武,這人是個大炮筒子,資歷很老,什麼話都敢說,山本五十六生前挺討厭他。聽說要他當聯合艦隊司令時,他對來傳話的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說:這個時候了我當不合適吧,仗都打成這個鳥樣,司令長官還能做出花來?我很久沒打過仗了。又說:南云為什麼不當啊。島田繁太郎一一說清:海軍大佬伏見宮親王推薦的;南雲資歷淺了。不過這傢伙一直活到戰後。這就是兩年裡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換了三個司令,可見當時的頹勢。
二、中途鎩羽、「阿號」受驚、「捷號」不捷
「大和」號於1941年12月16日編入日本聯合艦隊,1942年2月12日,聯合艦隊司令部從「長門」號搬到「大和」號,大和號成為日本聯合艦隊旗艦。5月29日,山本五十六坐鎮大和號,帶著長門、陸奧等大艦組成主力艦隊開赴中途島,結果大敗,這是大和號第一次參戰,連開炮的機會都沒有就鎩羽而歸。山本五十六死後,古賀把旗艦設在「武藏」號上,期間,大和號一直無所事事,還在菲律賓的特魯克島附近挨了美國「鰩魚」號潛艇三枚魚雷。古賀峰一死後,繼任的豐田副武即不上大和,也不上武藏,他一般在岸上,指揮艦偶爾用「大澱」號巡洋艦。
豐田富武一上任,就在以前的「雄作戰」方案的基礎上制訂了尋找美軍的機動兵力作戰的「阿號作戰"計劃。5月20日,大和與武藏編入第一戰隊參加了這場在馬裡亞納群島附近的作戰,這場戰鬥最後滑稽地失利了,本來想在海上與美軍好好來場大炮互轟的大和根本沒法前出進攻,因為小澤的第一機動艦隊居然油料不足,如果走得太遠沒法回來,並且艦隊受到美軍航空兵猛烈的輪番攻擊,大和號的460大炮換上三式對空彈一口氣打出27發,這是世界最大口徑艦炮的第一次戰鬥,還是打飛機。後來的「捷號作戰」更是沒法說,居然要大和號去打雷伊泰灣的登陸部隊,慄田最後沒有突入雷伊泰灣,不然那一次大和就成了岸上的炮臺,大和的姊妹艦武藏號卻永遠留在了錫布延海的海底。
三、清明節這天,定下大和號的命運
1944年底,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航母基本被打得沒有了,艦隊的燃油也所剩無幾,豐田副武把新造的「天城」、「葛城」和有傷在身的「鷹隼」、「龍鳳」航空母艦一起編成第一航空戰隊,「大和」號也與第一航空戰隊一起編入第二艦隊。三年前,聯合艦隊還是無所畏懼的存在,今天,只能龜縮在各個錨地,不敢出遠海一步,怕敵人的飛機,怕沒有油回來。1945年4月1日,美軍在衝繩島登陸了,海軍上下都有末日來臨的感覺。大本營陸軍決定4月8日對美軍展開反攻,海軍決定,在6日和7日發動發動航空兵「菊水作戰」,就是自殺式攻擊。
4月5日,在聯合艦隊的地下室裡,首席參謀長神重德大佐和幾個年輕參謀提出一個瘋狂的計劃:大和、長門等戰列艦「組成第一遊擊部隊毅然突入」衝繩海面,用大炮攻擊敵人,炮彈打光了,軍艦衝上海灘擱淺,所有艦員變為陸軍與敵人戰鬥。這麼瘋狂的計劃由神重德提出一點也不奇怪,「一億玉碎」、「神風特攻」都是他的傑作,問題是這個計劃被豐田同意了,被軍部通過了,只要不是傻子,他們每個人都應該知道這是死路一條。也許他們感到時間不多了,是時候把大和送到前司令山本那裡去了,古賀的武藏已經早一步去了。
當天下午,作戰令下達到大和號上,艦長有賀幸作召集會議,傳達了作戰計劃,做了簡短的講話:「出擊在即,無法改變了,所有人都在看著我們,只能竭盡全力滿足海軍的期待。」然後,他把剛剛上艦的實習生留在了陸地,因為這些人是幾天前來到艦上實習的,這樣的任務沒有必要讓他們去。
四、大和號最後的出擊
1945年4月6日下午,第一遊擊隊出航了,不像以前出航那樣,有人相送,有人高喊口號,這一次他們慢慢地、沒有更多聲音。最先駛出的是「矢引」號巡洋艦,後面接著的是8艘驅逐艦,神奇的「雪風」號就在裡面,「大和」號最後駛出。10艘軍艦在壓抑的氣氛中小心翼翼地開出山口縣的海域,向衝繩海域進發。
其實大和編隊一出航,美國人的飛機、潛艇就發現了,7日天一亮,就不斷有偵察機在編隊附近飛來飛去,美國人知道日本已經沒有航空兵力了。看著敵人飛機,知道甩不掉,指揮官伊藤正一中將索性不管了。下午12點32分,兩架美軍SB2C俯衝轟炸機從雲層中鑽出,接著又是一批,大和號上的副炮首先開火,戰鬥打響了,這是一場航空兵對水面艦艇的戰鬥,美軍的11艘航空母艦在奄美群島附近,他們放出的飛機在偵察機的引導下不斷地趕來,美軍指揮官米切爾還給大和號準備了6艘戰列艦,如果航空兵攻擊後還沒有沉沒,大和號想的炮戰就累了,只要大和號的炮還能響。這有點像美軍在和日軍搞小一號的「漸減邀擊」。
12點35分,大和號發出了最後一封報文,內容是:我正在和100架以上飛機戰鬥。
五、沉入水下的菊花
下午14點20分,大和號一直在躲避著飛機的進攻,但是已經被炸彈遍體鱗傷,它的左右舷已經挨了11枚魚雷,艦體上最少中了10顆炸彈,高高的桅杆沒有了,前後甲板以及副炮炮位上都是屍體,電探室是第一個挨炸彈的,裡面8個電探兵被炸得支離破碎;由於進水,艦體左傾30°,引以為傲的460大炮只打了三發對空彈,一些絕望的戰士坐在前甲板上吃著餅乾,抽著煙,偶爾看看空中如同大蝗蟲一樣的飛機,沒有一點恐懼。
覆滅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大器晚成的伊藤正一中將萬念俱灰,他帶著詭異的微笑和身邊每個人都握了一下手,然後回到自己的住艙,幾分鐘後,傳出一聲槍響。14點23分,大和號不斷地加大傾斜,士兵們有的掉到海裡,有的在傾斜的甲板上往上爬,不斷地有爆炸發生。突然,這艘大艦如同迴光返照一樣猛地震動一下,幾秒後,中間位置冒出巨大的火光和沖天的蘑菇雲,低沉的轟隆聲打雷一樣傳出很遠。大和號四分五裂地閃了一下,然後消失在海面,留下一個巨大的漩渦,附近漂浮著的士兵和一些物品不斷的被吸進去。漩渦慢慢消失,如同一朵菊花慢慢沉入海底。
大和號沉沒了,再也沒有這麼大的戰列艦出現,不是造不出來,而是從這次戰鬥中看出,海上再不是巨炮大艦的天下。日本其實還有建造類似的造艦計劃,準備上艦的是510大炮,隨著戰爭的結束,這個計劃永遠停留在了圖紙上。三年前,一個威風的存在艦隊,打敗了無敵的沙俄,打跑了橫行海上一百多年的大英艦隊,炸毀了強大的夏威夷軍港。短短三年,可憐到想成為要塞炮臺而不可得。「好戰必亡」!
今天,世界的海上好像也有個巨大的「存在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