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賺錢管他抄不抄!原創能賺錢嗎?熱情能賺幾個錢!別跟我提熱情不熱情,這玩意不值錢!把別人能夠賺回來的直接拿來用就好別搞創新!」——這是一家遊戲公司老闆所說的話。
相比十年前的國漫,發展很是多元,製作那批國漫的人也肯定看過日漫,至少也看過二十年前的日漫。當時就沒有抄襲一說,因為當年的國漫無論是世界觀、敘事能力、設定等都不會有明顯的「借鑑」,而現在不少國漫的敘事都是從網絡小說與日漫進行了參考。
顯然國漫正處於發展的混亂期,國家就不怎麼重視,相關法律也有待完善;而業界的領頭羊、那些金主也只關心能不能賺錢,錢途才是王道。
過度追求上商業利益,沒有借鑑到日漫成熟的ACG商業體系,作者同樣缺乏培養,(助手學習,然後投稿,出道-短篇-中篇-到長篇連載),就想著讓一幫會畫畫的草根一夜之間變成漫畫家,導致質量參差不齊,當日漫新人一個人開連載拼死拼活的時候,國漫新人就想著弄個工作室出來,似乎有點過於浮躁。
這麼看來,國內還是需要大師來帶帶路,雖然有過像LING、王小洋、夏達、於彥舒一眾能力出眾的漫畫家,但是離真正的大師還相差甚遠。日本的動漫產業也是從無到有,靠的就是手塚治虫、安孫子素雄、藤本弘、橫山光輝這一些大師逐漸給帶起來的。
現在路走歪了,確實有國漫抄襲了日漫,這成為了洗刷不了的事實,這就導致「存在國漫」抄襲上升到了「國漫」抄襲。
事實上,模仿是進步最快速有效的途徑,日漫也有抄國漫的。問題是國內作者不爭氣啊,抄的不到位,搬運質量還比別人差,不見創新、思考,反而看起來跟個縫合怪一樣。
造成這一情況,中國的作者有兩種選擇:
1.努力提高畫功,走精品路線。這類人小部分終於熬出頭,有了不小名氣,日子也還可以。
但更多的作者餓的餓,病的病,還要出去兼職、打工。
2.按照市場選擇走。彩色、把一話切成幾份每天更新、找一些主流套路(或「借鑑」)、加入工作室...至少有薪水保障。
對比兩個選擇,後者的風險小得多,出人頭地的機會卻並不少(就算沒硬實力,混個排行榜還是可以的)。
借用白箱這部講製作動畫的動畫,動畫製作十分枯燥,「借鑑」能省很多力氣,這樣節約成本帶來的收益也大,但是在「借鑑」動畫的時候,也進一步壓縮了原創國漫的生存空間,查一查日漫每集製作畫師是多少,國漫製作畫師是多少,你就知道為什麼國漫那麼短那麼不流暢,沒有錢沒有人,就只能最大限度的控制幀數畫面。
做好原創國漫的人,不能要求他一直當苦行僧,但是支持原創的態度就是我們的事情了,所以抵制抄襲是很重要的。
不能讓那些幕後投資者和製作人認為隨意投資一部火熱的ip,作品只要水平到達觀眾觀看底線,圈一波錢就走下一個項目繼續的不良循環。
正確的道路,都是在錯誤道路上不斷修正走出來的,希望國漫彎路能走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