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二十年經常去法國的朋友,應該會觀察到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黑人在法國的存在感越來越強了。無論是車站、酒店還是購物場所,都有大量黑人的身影。有些地方,比如大型超市,更是以黑人員工為主,讓人頓時產生一種身處非洲的感覺。
法國到底有多少黑人,以及黑人在未來能佔到法國人口多大的比例,一直都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原因是很難從官方獲取一個可靠的數據,因為法國早就不允許給國民貼種族標籤了。反觀美國,精確到年份的黑人比例數據也能很容易獲得,而且是權威的數據。
法國黑人多並非危言聳聽,但一切都在法國人的容忍範圍之內
無論是遊客的觀感,還是從其他方面的信息來看,法國有很多黑人是不爭的事實。比如網上廣為流傳的「2018年世界盃法國隊合影照」,就能看出球隊成員裡黑人已經佔據主流,而且還是膚色純黑的那種。
由於黑人在體育領域有先天優勢,所以法國隊裡黑人的比例肯定要遠遠高於總人口裡黑人的比例,不過二者的相關性還是十分明確的,因此這張合影還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法國黑人比例高的事實。
然而在現實社會中,法國人卻並沒有對黑人越來越多而感到非常不安,否則的話,2017年當選的就不會是被國人稱之為「白左」的馬克龍了,至少在對待黑人等外國移民的問題上,他與競爭者——極右翼的瑪麗娜·勒龐正好處於兩個極端。
法國人選擇了馬克龍,就說明黑人問題並沒有嚴重到讓人們無法忍受的地步,儘管在赴法的外國人看來,法國已經淪為「黑人國家」了。
引進黑人移民,是法國緩解老齡化的一劑「良藥」
各種渠道的統計顯示,法國的黑人比例,已經接近甚至超過10%了,而且仍呈增長趨勢。與美國不同,法國是一個白人土著國家,然而兩國的黑人比例,卻相差不多,這就非常有意思了。
美國的黑人很多都可以追溯到殖民時代的黑奴貿易,所以同今天北美大陸的白人一樣,他們也是祖祖輩輩就在這裡繁衍的,誰也不比誰更土著。
然而法國的黑人卻主要是通過移民引進的,而且是法國政府有意為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對抗老齡化。老齡化是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在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只有以色列等極少數國家能夠倖免。
為了對抗老齡化,各國政府都在使出渾身解數,但歸根結底也就兩招:一是在國內鼓勵生育,二是引進移民。然而歷史經驗顯示,前者基本不會奏效,只有放開移民,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老齡化,而法國正是在走這一條路。
既然一定要引進移民,那麼最適合的,當然就是能夠迅速融入法國的群體了,比如本來就講法語的外國人,而原法國殖民地的黑人,正好就符合這一點。
法國曾經在非洲經營過大片的殖民地,一直到今天,那裡的許多國家還把法語當成官方語言。人與人的交流,語言才是最重要的,那些說著法語的黑人,就是最適合法國引進的移民,也是法國用來緩解老齡化的一劑良藥。
他們來到法國後,幹著最苦最累的活,拿著最低的工資,從而讓法國本土人輕鬆過上優渥富足的日子。
政治正確的枷鎖,也是法國人能容忍黑人移民的重要原因
可以說,法國從黑人移民身上得到了許多好處,否則的話,難道還能指望養尊處優的法國白人去幹那些底層的髒活累活嗎?但黑人畢竟和白人膚色有別,而且也是當今世界最受歧視的一大種族,要說法國人對本國的黑人移民完全沒有意見,那肯定也是不現實的。
不過近幾十年來,左派已經在歐洲佔據主流,法國等歐洲發達國家的政治氛圍,遠比美國左得多。像拜登這種典型的美國左派,如果放到法國去,分分中要被打成「右派」了。
美國尚且被吐槽政治正確過頭,可想而知,在左派思潮更濃厚的法國,政治正確會是一道多麼堅固的枷鎖。在政治正確的影響下,普通的法國人很少會公開吐露心中對黑人等外來移民的不滿,至於政客,那就更要謹言慎言了。
為了對抗老齡化而不得不引進移民,以及政治正確枷鎖的禁錮,就是法國人能夠容忍大量黑人生活在自己國家的兩大主因。但這是否就意味著法國將在「黑化」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了呢?當然不是。
首先,比起黑人,法國目前更值得關注的移民問題其實是出在穆斯林群體身上,他們被大量引進法國,也和黑人出自同樣原因;其次,雖然法國人目前還能對外來移民表示容忍,卻不代表以後也會,否則的話,2017年的那場大選,極右翼的瑪麗娜·勒龐又怎麼能掀起如此大的影響力,以至於被評為「法國最危險的女人」呢?
所以有理由相信,當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時,右翼甚至極右翼的政黨必然會主導法國的政治舞臺,從而對移民問題進行「撥亂反正」。至於能不能最終解決問題,就讓未來給我們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