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紀念「九•一八事變」89 周年的深沉氣氛中,9 月 19 日上午,以青島籍優秀共產黨員、紅色作家、抗日英雄、著名革命烈士周浩然為原型的院線電影《我是周浩然》在即墨周浩然文化園榮耀開機。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青島紅影時代影視傳媒公司聯手國家行政學院欣正紅影文化傳媒公司,以青島紅色作家、抗日英雄、著名革命烈士周浩然為原型,拍攝電影《我是周浩然》,緬懷先烈,激勵後人,弘揚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我是周浩然》電影開機,體現了青島電影人的高度社會責任感和謳歌英雄、傳播正能量的光榮使命。
本電影取材青島紅色革命題材,由青島公司報備立項,編劇曲直是青島籍作家,片中主演張衛、黃港是青島著名演員,客居青島的劉伯承元帥之子劉蒙將軍題寫片名,拍攝大部分在青島取景,大量本地群演和工作人員,首映式也將安排在青島舉行,可以說是一部高度體現青島元素的「青島電影」。 實力派導演李連軍,著名美術指導高洪祥,著名製片人馮建發,青年實力派演員王海祥、魏子涵、 遲漠寒一等青年才俊激情加盟,為打造紅色電影新經典奠定堅實基礎和可靠保證。
據介紹,電影《我是周浩然》是「紅影計劃」主題日定檔影片,2021 年清明節紅影院線首映,隨後各大商業院線公映,央視電影頻道播映。中國電影家協會少兒電影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行政學院欣正紅影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紅影計劃」負責人閻宇,山東省委宣傳部電影處副處長李超,青島市即墨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宮傳春,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黨工委副書記郭邦禮、宣傳部部長張海波,青島市周浩然研究會終身榮譽會長周法廉、會長傅清沛等領導、專家、嘉賓蒞臨《我是周浩然》電影開機儀式。
周浩然(1915~1939),原名周世超,即墨縣東瓦戈莊(今屬段泊嵐鎮)人。10歲時,到青島讀書。在青島市立中學國文教員胡老師的指導下,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列主義著作,參加了進步學生團體。
1933年上半年,日軍佔領榆關,北平形勢危急,周浩然由上海輾轉返回青島。面對支離破碎的祖國大好河山,他心情十分沉悶。是年夏天,他參加青島「左翼作家聯盟」的活動,負責編輯文藝刊物《汽笛》,先後以覺民、明、心影等筆名發表了《當》、《兩種不同的人物》、《又是黃花遍地時節》、《為了這個》、《生活》等幾十篇雜文,同時翻譯了日本山村雄本的《一日間》。《汽笛》的出版在群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也激怒了國民黨青島當局。1933年秋,汽笛社成員姜宏、於令非遭逮捕,周浩然和于敏道被通緝,《汽笛》文藝社被查封,他只好重返北平大同中學讀書。
1934年春,周浩然因患急性肺炎再次輟學回到即墨。1935年5月,周浩然到《新青島報》編輯部主編《小青島》文藝副刊,化名周家美。他以夢熊、猛士等十幾個筆名,在青島各報上連續發表了《星》、《法租界的慘案》、《答唐泉東》、《給青年作家》、《關於文藝》、《漫談文藝》等雜文和文學評論文章。他大聲疾呼:「中國人民的生命不值錢,中國善良的勞工群眾們只好給帝國主義任性的槍殺,開他們的心,做他們活動的槍靶。不悉政府將怎樣解決這事情……」他在《漫談文藝》一文中,就文藝的方向、內容和形式的關係及真善美等問題,發表觀點鮮明的論述。正因為這樣,《新青島報》受到國民黨青島當局的警告,他只好辭去編輯職務,另謀新生。1936年3月,入山東大學旁聽。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周浩然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以下簡稱民先),毅然棄學回鄉,在即墨縣瓦戈莊一帶開展抗日救國活動。他深入集市、學校、街頭髮表演說,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10月,他以強身健體為號召成立了「瓦戈莊國術訓練所」,組織青壯年民眾學習武術。接著,以訓練所學員為骨幹,成立「抗日義勇軍」。他親自製定了義勇軍遊擊隊行動準則,明確規定「對內聯絡同志,保衛地方;對外聯合各團體以抗暴日,期於打倒帝國主義,復興中華民族為宗旨」。1938年3月9日,駐青島日軍開赴萊陽進行「掃蕩」,抗日義勇軍和國民黨地方武裝聯合於集旺疃伏擊日軍,給日軍以重創。
1939年2月,周浩然赴抗日軍政幹校山東分校學習,任軍事班班長。不久,由副校長徐源泉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7月,中共膠東區委派周浩然來即墨任中共即墨縣委組織部長。當時縣委組建不久,鬥爭形勢又很嚴峻,他被分配到九區一帶開展工作,在白色恐怖下,經常以串親訪友為掩護到各村發動群眾,建立黨的基層組織。9月,周浩然到西尖莊活動時,被叛軍姚士吾部秘密殺害。時年24歲。
周浩然烈士紀念館坐落於即墨劉家莊西南1.5公裡西尖莊村東側(烈士殉難處)。紀念館南北長90米,東西寬80米,建有紀念館、烈士事跡展廳、紀念碑亭、烈士雕像、烈士經典睿語紀念壁、周浩然烈士犧牲前會議舊址等等。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超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