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國》第三季:重構視覺奇觀再訪詩意中國

2020-12-10 瀟湘晨報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以下簡稱《航拍中國》第三季)播出後,引發社會熱烈反響。跟隨航拍鏡頭,人們再一次飛越中國的天空,像鳥兒一樣俯瞰大地,擷取著最動人心魄的景象,探尋到更高遠闊達的意境。

開啟天際遨遊的「雲旅行」

與前兩季相比,《航拍中國》第三季是目前體量最大的一季,選材取自雲南、安徽、貴州、山東、天津、山西、吉林、湖南、河北、寧夏10個省(區、市),遍及中國東西南北。在紀錄片鏡頭下,各地的風光之美、人文之魅都被最飽滿地呈現於螢屏之上。

《航拍中國》第三季繼續延續了全程航拍的視角,帶領觀眾在高空俯瞰,飛越大地還是不變的影像基調。拍攝至第三季,攝製組在拍攝之初就面臨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避免觀眾對航拍視角的審美疲勞。對此,該片總製片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向東介紹說,首先考慮到的是對不同飛行器的組合運用,載人直升機、大型無人機、微型穿梭機、氦氣球……都在這一季大展身手。因為不同的飛行器本身視覺效果迥異,而對飛行時間和運動路徑的不同把握,更會給觀眾帶來完全不同的視覺觀感。可以說,主體環繞、垂直視角、低空飛行等鏡頭都出現在這一季,影像更加立體豐滿、更具視覺衝擊力。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人們大多選擇居家防疫,全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空前高漲,觀眾們對《航拍中國》第三季也翹首以待。疫情束縛住了人們的腳步,但不能減少對詩與遠方的無限憧憬,而這份憧憬也終於可以在《航拍中國》的「雲旅行」中尋到慰藉和滿足。

俯瞰中華大地錦繡風光

紀錄片的生命力不僅在於鏡頭,更在於鏡頭下的故事和立意。正如李向東所說,《航拍中國》不只是一部大美中國的風光片,更是一部關於國土的影像史詩,它從空中觀看遼闊的國土,以自然地理牽動人文歷史,盡展中華大地的錦繡風光,這才是《航拍中國》的生命力所在。

一般而言,紀錄片的敘事大多以時間為線索,而《航拍中國》由於是從一地到另一地的按空間節點敘事,因此呈現出鮮明的碎片化敘事特點,這就很容易陷入前後斷裂、時空倒錯的敘事困境中。

面對怎樣講好主題故事的敘事挑戰,《航拍中國》第三季也早早備下了過牆梯。在創作之初,主創團隊就通過前期調研薈萃了一個基本資料庫,然後將具有某些共性的地點和內容安排在一起,形成整體感。第一是根據某種共性的地理氣候特徵,組成一個特色鮮明的矩陣,如《雲南篇》中的橫斷山脈旅程;第二是依靠河流、道路、地理分界線等特殊線條的牽引,如《寧夏篇》以黃河為線索展開的講述;第三是規定文化積澱、歷史養成等主題,例如將麗江古城、大理放到一起。通過線路的釐清和歸納,既幫助觀眾在雜花生樹的眾多點位中找到認知的脈絡,也讓每個省的特色通過這樣的集中和疊加得以清晰和強化。

聆聽人與時代的協奏曲

紀錄片是民族和國家的記憶相冊,承載著記錄時代變遷、啟迪世人思考的功能。《航拍中國》通過航拍這一視角記錄中國的歷史人文和自然地理,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

在記錄過程中,《航拍中國》第三季有意識地運用敘事的手法,講述著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比如在《寧夏篇》中,曾經荒無人煙的大漠,如今建起了沙漠奶牛場、雲光伏發電場等現代化設施,昔日的黃沙竟煥發出蓬勃生機,成為新時代的寧夏名片。這種前後對比和影像建構,將人們帶入歷史與當下的對比審視中,讓觀眾立足當下中國,反思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進而思考中國將來的發展之路。

該片還將人文關懷融入紀錄片的主題中,脫貧攻堅、生態文明、科技發展這些人與時代的故事在片中俯拾皆是,這就在客觀記錄的同時透射出以人為本的意識,不僅呈現出人們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的生活圖景,也使得該片有了與時代同行的更深層寓意。

【來源:人民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航拍中國》第三季研討會舉行 第四季準備工作已開啟
    「我們首先在文案的人文性上下工夫,在呈現奇觀美景同時,更注重概括、提煉和呈現各地的人文深蘊,以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精神特質的傳承,在展現美麗中國的同時,更呈現出了一個文明中國和生態中國。」據梁紅介紹,目前《航拍中國》已開啟第四季的準備工作。「在未來第四季繼續加強策劃調研,形成拍攝製作全流程的鏈條。」
  • 11:57【《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
    當飛入雲端,再熟悉的風景都會變得新鮮。這一季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將鏡頭聚焦在雲南、安徽、貴州、山東、天津、山西、吉林、湖南、河北、
  • 奇觀視角探尋天地人文,這套紀錄片第三季了還是看不夠
    每集50分鐘的旅程,經歷極致體驗,跟隨《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我們一同飛越,遇見不一樣的美。解說發現航拍的別樣意味從第一季開始,《航拍中國》就以別具一格的視角和景別,帶領觀眾領略中國魅力。第三季也不例外,一如既往的奇觀景象,幀幀可作壁紙。既有氣象萬千的雲南,富饒通達的安徽,又有藏著巖溶地貌的貴州,孕育了黃河文明的山東……俯視的大遠景,恢弘的視野與鏡頭運動形成別樣的畫面效果,航拍確實能夠發現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景象。
  • 「名家名人看貴州」聚焦《航拍中國》|殷紅梅:「天眼」凝視,重構...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文化學院院長殷紅梅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之際,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師範大學國際旅遊文化學院院長殷紅梅,守在酒店等待央視《航拍中國·貴州篇》的播出,精彩的視角呈現和獨特的人文解讀,讓她看到了該片所帶來的重構貴州新的地方的意義和價值
  • 《詩意中國》第三季 如何評價「人人都愛蘇東坡」
    (詩意中國第三季節目)蘇東坡為什麼「行」?三觀正、才氣大、興趣廣。他的深情「兩茫茫」、他對百姓的慈悲心、他交友天下甚至政敵也為他說話、他善學習愛讀書三教融會貫通……上可與皇帝對談,下可陪農婦乞兒。官場和學術圈都C位出道,真真的妙人。而我們最欽佩的是他的樂觀幽默。
  • 《詩意中國》第三季 講述為何「人人都愛蘇東坡」
    邀你共赴東坡驚鴻宴從杭州地鐵站的「蘇體字」到西湖十景的蘇堤再到美味的紅燒肉,喜歡蘇東坡的理由遍及各地。東坡路、東坡公園、東坡學院、蘇體字、士人畫、《蘇學士方》……仿佛只要他經過一地,做過一事,後人便趨之若鶩,頂禮膜拜。
  • 《航拍中國》第三季帶你用神仙視角看貴州
    5 月 23 日 21:00 — 21:50,大型航拍紀錄片《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 貴州篇 " 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CCTV-1 綜合頻道、CCTV-9 記錄頻道播出,屆時為大眾撥雲散霧,解鎖不一樣的多彩貴州。
  • 熊貓堂獻唱衛視《詩意中國》第三季推廣曲《饕餮人間》
    娛樂廣播網12月03日報導 2020年12月3日零點,XXL大碼男團「熊貓堂」受邀獻唱深圳衛視《詩意中國》第三季推廣曲《饕餮人間》。「熊貓堂」五位成員生動的演繹,在這個隆冬,為大家送上色香味俱全的溫暖與歡樂。
  • 《航拍中國》第三季,大美貴州的拍攝團隊竟來自這裡!
    今年5月,《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貴州篇》一經播出,其鏡頭下貴州奇特的風景和山川地貌便引起網友極大關注。人們在感嘆貴州大美山川風景的同時,「一群熱愛貴州的貴州人,拍出了人們對貴州的熱愛」幕後拍攝執行團隊和故事也逐漸浮出水面。這個團隊就來貴州一個產業園區,是該園區一家專業從事無人機航拍和應用技術研發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貴州斯凱威科技有限公司。
  • 《詩意中國》「人人都愛蘇東坡」,詩意少年蒲熠星對陣周峻緯
    #人人都愛蘇東坡#近些年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揚名詩詞歌賦的節目越來越多,就拿央視來說,年年的詩詞大會,成語大會等等就讓更多的人通過類似綜藝的形式了解到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更多的人喜歡和熱愛傳統文化,小編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推廣方式,今天帶大家走進《詩意中國》第三季,大文豪蘇東坡的故事。
  • 「詩意中國」共赴東坡驚鴻宴 我有詩意,你有酒麼?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雖然是金嶽霖老爺子寫給林徽因的,但是要論起一身詩意,除了當年的謫仙人,那種帥的不像人的章法就只有最像我們普通人的蘇東坡了。詩意並不僅僅是寫詩而是一種文化的自信和驕傲,一種對生活的智慧達觀。
  • 《詩意中國》第二季上新啦!
    深圳衛視這檔緊扣「詩意」來分羹的大型原創文博推理秀《詩意中國》,就以其獨特的「詩意+推理」的節目模式,在第一季推出之初,牢牢抓住了年輕觀眾的眼球。它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年輕化解讀,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一個新的出口。第一季高達8.3的豆瓣評分,足以說明這檔節目的實力。
  • 聚焦《航拍中國3》 觀眾反響|陳俊:貴州有發展山地體育旅遊的絕佳...
    多彩貴州文化旅遊研究院執行院長、貴州體育旅遊研究院院長陳俊看了《航拍中國》第三季《一同飛越》「貴州篇」,我心潮澎拜。多彩貴州、美不勝收,讓我們真正認識到我們生活的這片熱土的美麗與魅力。貴州正在創建全國體育旅遊示範區,從猴耳天坑的網紅大鞦韆、到平塘的天空之橋,再到壩陵河的世界第一高蹦極,貴州獨特的山形地貌,已成為推動貴州旅遊提質增效、建設山地民族特色體育大省強省的重要資源優勢。
  • 《詩意中國》探秘蘇東坡的自然生活哲學
    從武侯「躬耕南陽」,陶淵明「採菊東籬下」,到盛唐的田園詩系,再到我們的東坡居士。大家似乎都是,沒事做,那種田發育。除了提刀幹邊疆,就是提筆畫人間,還能寫詩寫詞,真真的大風流氣象,不愧為吾輩楷模。中國古代文人熱衷「歸于田園」的棲居選擇背後,又隱藏著哪些,值得探究的詩意密碼呢?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九月開拍 主打美食走出去
    而《舌尖上的中國》(以下簡稱「《舌尖》」)第三季也在本次推介會上首度揭開面紗。據總導演陳曉卿透露,《舌尖3》將會在全世界的框架下來審視中國美食,在新一季中,將會把國外食物和中國美食進行比較,把中國美食放在更開闊的視野中展現。《舌尖3》預計播出時間定為2016年7月。
  • 《我們走在大路上》《航拍中國》……2019年度十大紀錄片揭曉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作品昨天在北京揭曉。獲得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的有:《我們走在大路上》《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十一書」》《手術兩百年》《變化中的中國:生活因你而火熱》《航拍中國》(第二季)《世界上最大的生日慶典》《城市24小時》(第一季)《長江之戀》《他鄉的童年》《水果傳》(第二季)。
  • 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
    【光明訪名家】  光明日報記者 張 勇  今年7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季維智,一路走到國際靈長類研究的最前沿。季維智解釋自己研究猴子的初衷,「現在很多疾病沒有特效藥,人們對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不了解,不知道早期發病的症狀。通過研究猴子模型,就能早點發現發病的症狀和機理。」  1977年恢復高考時,他考入雲南大學生物系學習。1983年大學畢業後,季維智進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簡稱「動物研究所」)工作,開始了38年的靈長類生殖生物學研究。
  • 【「飛閱」中國】航拍蘆水灣:冬雪冰湖兩相宜
    這是航拍的甘肅省張掖市蘆水灣景區風光。冬日,蘆水灣景區湖水結冰,皚皚白雪覆蓋湖面,更增添了幾分韻味和詩意。新華網(楊永偉 攝)
  • 《電影評介》· 特邀來稿 | 由動畫紀錄片《一心》聚焦「視覺的形上學」重構
    僧侶的聲音(配音)講述了建築布局的順序,描述了從第一道門到主庭院再到主佛殿的一段歷程。影片中這樣述說(敘述音):「我穿過眾門,經過居住的地方,向神聖殿堂走去,來到禪宗(Seon)佛教聖地。我穿過一柱門,走到天王門,經過鐘鼓樓到達開放式的中央庭院,再到宏偉的主佛殿。」這種以第一人稱視角敘述的詩意化聲音暗示著此語境中的活動、價值與神聖的原則就像現實世界中一樣「真實」。
  • 有一種中國美,叫三峽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三峽是獨一無二的地質奇觀長江挾帶著承載過無數文人騷客的悲喜滋養著深厚綿延的文脈穿行於三峽的勝景之中揮手便是錦繡文章巍巍大山與滔滔江水之間是千年不變的詩意與豪氣新華網發(朱雲平 攝)自大寧河逆流而上進入巫山小三峽絕壁千仞上巴人懸棺的千年奇觀至今仍是不解之謎佇立在巫峽大江北岸的神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