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開始哀嘆:中國軍隊條件比我們好得多

2020-12-17 環球網

在持續的中印邊境對峙中,印度向該地區部署了數萬大軍以示強。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印度快報》網站29日詳細描述了位於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當前是如何艱難地維繫生存、巡邏、作戰等基本任務的。

自然環境對印軍尤為不利

「歷史上,拿破崙入侵俄羅斯、希特勒入侵蘇聯時,都被當地的寒冷天氣打敗。今天在中印邊境對峙的軍隊也面臨著同樣可怕的敵人」。報導描述稱,更糟糕的是,「拉達克」可不是俄羅斯平原,這裡的山峰高達1.8萬英尺(約合5486米),印軍在當地部署超過10萬大軍,「這在軍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資料圖

曾任印度陸軍14軍軍長帕努中將表示,在冬季的邊境對峙中,印度受自然條件影響,先天處於不利態勢。「與印度一側相比,中方的地形就像屋頂一樣平坦,山脈相距較遠,山谷更加寬闊。因此中國人不用克服太多的山口,更容易修路。而大山的阻隔使印度人不得不想辦法鑽隧道,為避免工程過於龐大,印軍也無法修築寬闊道路」。另一個殘酷現實是,喜馬拉雅山擋住了來自印度洋的暖溼氣流,使印度一側的降雪量大增,而「中國人就不會遇到積雪阻塞通道或長時間隧道被堵的考驗」。

對於「拉達克」地區而言,冬季的首個挑戰是嚴寒,當地目前的最高溫度僅3攝氏度,最低可降至零下10攝氏度至零下15攝氏度。進入12月和1月,溫度會進一步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到零下40攝氏度。伴隨而來的還有高寒山地的大風,意味著僅靠帳篷無法禦寒。極度嚴寒「會導致類似燒傷效果的凍傷」,「在這裡用手直接觸摸金屬是危險行為,可能會被凍住。」

印度官方出版的《1962年中印衝突史》對該地區的戰史紀錄是,「在拉達克,士兵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生存,其次才是與敵人作戰。奇特的地理環境對戰鬥及其結果有著重大影響。」「由於天氣原因導致的傷亡人數,和戰時的傷亡人數幾乎相等。」曾負責印陸軍14軍後勤工作的辛格少將承認,「士兵面臨的挑戰首先是天氣,包括極端寒冷和高速風;其次是稀薄的大氣;第三個才是敵人」。

印軍邊境生存不容樂觀

報導稱,由於中印第八輪軍長級會談未能取得實質性突破,下一輪談判也沒有任何消息,約5萬名印軍不得不依靠長途運輸保障供應。「印軍冬季在拉達克地區部署這麼多的部隊,還是史上首次」。儘管印軍投入運輸機和直升機空投物資,但這並不能解決問題。帕努中將表示,「想像一下,空投物資從指定的空投區域投下,散落在幾百米甚至幾公裡範圍內。對於那些可能要花上一整天時間才能得到幾公斤必需品的士兵來說,這成了一場噩夢。」

由於以前從未部署過如此規模的部隊,「拉達克」地區正在新建的許多前沿哨所沒有任何軍事基礎設施。印度陸軍為「拉達克」的後方部隊提供了一些新建的取暖設施,但前線士兵顯然享受不到。由於道路設施不完善,只有幾個地方有道路直達山頂,匿名印軍官員表示,「即使搶佔一個新的山脊」,印軍也不得不依靠人力搬運建造哨所的材料。

印軍消息人士披露,「拉達克」的印軍每天都有非戰鬥減員情況發生,許多人因寒冷引發疾病被迫後送治療。辛格透露,10年前「拉達克」地區的自然減員率就高達20%。儘管印度官方稱,當地非致命性傷亡「並不令人震驚」,但也承認印度無法生產適合「拉達克」地區的防寒服裝,不得不花高價進口。

「想要正常巡邏作戰不容易」

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的印軍顯然不能只滿足於生存,他們還得參與巡邏乃至作戰。一名印軍軍官稱,在高海拔地區巡邏,士兵需要攜帶20-45公斤的武器和裝備。如果攜帶有機槍,意味著負重增加了20公斤,需要多名士兵協助搬運。除了武器裝備,士兵自身必備的攜行裝具還包括頭盔、防寒靴、高原防寒服、內衣褲、多層夾克、防寒面罩、護目鏡、睡袋、床墊、洗漱用品、襪子、水瓶,以及至少24小時的應急、高熱量熟食口糧。因為「如果被敵人火力壓制,士兵必須依靠自己在戰場上活下去。」

帕努中將表示,高原低氧環境意味著部隊效率降低了近30%-50%,在平原上一天就能完成的工作,在高原「需要五到七天」。任何一次小規模行動,都可能花費6-10個小時。「在現實中,印軍士兵可能無法在哨所待太長時間。他們必須巡邏、建立掩體和進行防禦,還要躲避敵人的空襲和炮火,最終不得不在地面的凍土和積雪中掙扎,直接承受極度寒冷的後果。」

有中國專家表示,部署在中印邊境地區的解放軍同樣面臨高原嚴寒環境的考驗,但依託於現代化的後勤保障體系,解放軍無論是在高原駐守還是巡邏,都比印軍情況好得多。據央視軍事頻道11月初報導,新型可拆裝式自供能保溫方艙亮相高原部隊,這種新型營房既有軍用帳篷的靈活性,又兼顧了固定營房的舒適和安全性。它僅依靠人力就可以安裝完成,宿舍、食堂、集成盥洗室、微電網以及供暖設備一應俱全。同時解放軍新近列裝多種防寒作戰設備,其中包括適用於海拔5000米以上、零下40攝氏度的高原高寒環境單兵睡袋。

相關焦點

  • 邊境印軍怨天尤人:為什麼解放軍條件比我們好這麼多
    原標題:印媒開始哀嘆:中國軍隊條件比我們好得多在持續的中印邊境對峙中,印度向該地區部署了數萬大軍以示強。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印度快報》網站29日詳細描述了位於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當前是如何艱難地維繫生存、巡邏、作戰等基本任務的。
  • 印媒:印軍佔據關鍵高地 中國軍隊在印度士兵射程內
    原標題:印媒宣稱印軍已佔據關鍵高地,中國軍隊在印度士兵射程內印媒:中國軍隊在印度士兵射程內印度《經濟時報》網站9月2日報導了楚舒爾(Chushul)地區的緊張狀態,並表示中國軍隊已經處於印度士兵的射程內。
  • 印媒自吹印軍軍力保障厲害,而解放軍不適應高海拔部署
    文章聲稱,中國軍隊「沒有預料到印度會在寒冷的冬季繼續在邊境地區佔領高地」,那裡的溫度已經開始下降到零下20度以下,印媒在文中聲稱「中國軍隊此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於是在上個月,為應對印度的部署,解放軍給邊境部隊提供了更多的後勤保障。」
  • 中國軍隊進駐巴基斯坦?印媒率先穩定軍心:很明顯是衝著美軍來的
    印媒稱,根據美國發表的所謂2020年《中國軍力報告》顯示,中國的這支部隊在巴基斯坦境內建立了指揮站,旨在針對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資產,而不是印度。 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早已有言在先,稱美國發布這個報告充滿了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是極其錯誤的做法,該報告罔顧事實、充滿偏見,曲解中國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
  • 印媒:拉達克衝突中,印軍曾遭受中國微波武器的攻擊
    這不近期印媒公開承認印軍在拉達克地區曾遭受中國軍隊「微波武器」的攻擊?    圖為中印士兵  據印媒《歐亞時報》報導稱,印媒國防部在年終期間對拉達克地區中印衝突審查中發現,中國邊境部隊此前曾使用「微波武器」對拉達克地區的印軍展開進攻。
  • 抵制中國貨?印媒:太難了!
    」資料圖片:兩位印度客商人在義烏中國小商品城試戴仿古頭盔 新華社記者 譚進 攝近一段時間,印度多地蔓延著一股「抵制中國製造」的情緒,並呼籲使用印度製造的產品以減少對中國進口產品的依賴。然而,印媒21日發文指出,抵制中國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印媒:印軍將設5個戰區司令部 其中1個針對中國
    (印度國防部官網) 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導《印度斯坦時報》網站10月27日發表題為《印度將建立5個戰區司令部,針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各設一個》的報導稱,到2022年,印度軍隊預計將按照5個戰區司令部進行重組,對3個軍種根據戰區司令部進行重組的任務已經開始,首先就是認真考慮成立一個針對中國的北方司令部和一個針對巴基斯坦的西方司令部。
  • 印媒公然造謠:巴方發生激烈內戰,英媒揭露實情令印度顏面盡失
    在南亞局勢持續動蕩之際,社交網絡平臺被有關印度的死對頭巴基斯坦境內發生嚴重「內戰」的消息刷屏了,而且發布這一消息的還是印度媒體,據悉最開始巴方媒體報導出來的消息是,巴基斯坦軍隊綁架了省警察局局長,逼迫警察局局長對一名反對派高級領導人進行逮捕。
  • 印軍130萬大軍準備「兩線作戰」?印媒又在火上澆油
    別看印媒說得唾沫橫飛,但卻無法掩蓋印度此舉就是拆東牆補西牆的無奈之舉。畢竟,當下印度在印巴邊境所面臨的軍事壓力,一點也不比中印邊境小。印度把大部分兵力部署在西部邊境,僅僅能夠維持與巴鐵相抗衡的狀態。一旦新德裡將印巴邊境的軍隊調往中印邊境,這等於在將邊境衝突的勝利天平主動向巴鐵拱手相讓。
  • 零下30度,印媒:印軍派來善潛水的海軍特種部隊;中國人心態變了
    【編輯/作者 日月軍武欄目 火光/魔魔】前言:自今年中印邊境發生衝突以來,時間已經過去近6個月,在這6個月時間裡,在邊境雙方摩擦不斷,在會談中雙方更是暗潮洶湧,誰也不願退讓,特別是在邊境地區更是上演了一齣好戲,展示各自軍事力量,雖然沒有發起武力衝突,但是還是得不停對外展現
  • 「我在東北玩泥巴」,解放軍對印軍播放歌曲,印媒:解放軍打心理戰
    「多冷啊~我在東北玩泥巴,雖然東北不大,我在大連沒有家。」印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猜測,解放軍此舉或是為了轉移印軍的注意力,也可能是為了給自己減壓。大聲播放歌曲不僅表明解放軍試圖分散印軍的注意力,還試圖向印軍表明解放軍了解印軍所有的行動。
  • 衛星拍到中國無人機部署,印軍火速撤離列城,印媒:落後就要挨打
    在此之前,中國最新型號的攻擊性無人機已經在高原地區出現,根據印媒公布的衛星圖像顯示,中國已經將"彩虹"系列無人機部署在了和田空軍基地。中國"彩虹"系列無人機是我國集偵察和打擊功能為一體的無人機產品,是我國武器出口的"拳頭"產品,彩虹4無人機被遠銷中東地區,並在針對極端武裝的戰鬥中大放異彩。
  • 「想要正常巡邏作戰都不容易」,印媒哀嘆「拉達克」印軍過冬艱難
    今天在中印邊境對峙的軍隊也面臨著同樣可怕的敵人」。報導描述稱,更糟糕的是,「拉達克」可不是俄羅斯平原,這裡的山峰高達1.8萬英尺(約合5486米),印軍在當地部署超過10萬大軍,「這在軍事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曾任印度陸軍14軍軍長帕努中將表示,在冬季的邊境對峙中,印度受自然條件影響,先天處於不利態勢。
  • 印媒:解放軍奪回並控制5104高地!
    在國外媒體上同時還有幾段所謂印藏邊境警察部隊慶祝的視頻。 實際上印軍當時佔據的就是這個5104點位,不過沒隔多久我們收復了回來。 看過影片的中國網民都很興奮,認為解放軍打出軍威。
  • 印度拉俄羅斯打兩線戰爭,印媒:普京卻選了中國
    他表示,新德裡的"15天的戰爭學說"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這是軍隊拿下對手所需要的時間。 印度本身沒有國防工業,因此軍方無法進行超過15天的軍事活動。俄羅斯是唯一個能夠在短時間內,向印度提供其所需軍事裝備的國家。"我們必須向俄羅斯購買裝備,並將戰場上打壞的武器運送到俄羅斯進行維修",他表示。
  • 印媒稱「印軍向加勒萬河谷增兵」,我們怎麼可能放棄阿克賽欽?
    作者:王德華來自印度和中國的250多名士兵,5月5日在拉達克地區邊界巡邏時發生爭吵。自那以後,雙方以一種咄咄逼人的方式部署更多軍隊,以宣示對加勒萬河谷的主權。自1962年以來,加勒萬河谷一直是一個爆發點。
  • 印媒又開始炒作「中國大壩威脅論」,這次又試圖用衛星圖...
    印媒又開始炒作「中國大壩威脅論」,這次又試圖用衛星圖辯解)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近日來,老調重彈的「中國大壩威脅論」又一次成為印媒關注的焦點。
  • 法軍幻影戰機空襲馬裡,印媒又嗨了:或警示中國,因為我們也部署了...
    不過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該媒體竟然認為法軍幻影-2000空襲馬裡「可能會對中國有警示作用」,因為印度軍方在邊境也部署有這種多功能戰鬥機。 再結合法國空軍對馬裡空襲的消息,該媒體得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結論,即「法軍『幻影』戰鬥機空襲馬裡可能會對中國起到警示作用,因為印度已經在列城部署了(這種)多功能戰鬥機。」 需要指出的是,法軍空襲的對象,即缺乏有效防空手段的蓋達組織與一個國家的軍隊相比不具備任何可比性。換句話說,空襲一個武裝組織與空襲一支擁有完整防空體系的軍隊在任務難度上存在天壤之別。
  • 印度拉俄羅斯打兩線戰爭,印媒:普京卻穩站中國
    據俄羅斯塔斯社12月15日轉新德裡官方消息,隨著中巴軍事演習如火如荼地進行,印度在邊境地帶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印度武裝部隊正在緊急補充數量約為15天的彈藥和武器,為與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準備。
  • 中印緊張對峙之際,中國神秘部隊部署巴基斯坦,印媒:或發生大事
    按照慣例,美國國防部在本月2號向國會提交了今年的《中國軍力報告》,相比於往年,2020版《中國軍力報告》變得更厚了,足足有200多頁。在報告中,美國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宣稱解放軍的實力已經超過了美國。而就在最近,印度媒體又披露了報告中的一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