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幾日的震蕩(掉價),激起市場多少波瀾
12月的玉米市場挺有意思的,月初農民兄弟每天的話題就是:「還能不漲價了」、「今了漲了多少」……而這幾天的話題變成了:「還能不能掉了、「這個月能不能漲回來」……
自從調控有了「動作」之後,玉米從高漲的情緒中慢慢的冷靜下來,價格也開始回落,有人笑談「震蕩——就是價格震一震,老百姓就上當了」,而有的公司竟然半天降了兩回價格,這明顯就是不想「好好收糧」了,終其原因就是漲價收不上來,降價就更收不上糧來,開始有些耍無賴的打法了。
吉林臨儲玉米定向拍賣之後,黑龍江昨天71萬噸臨儲拍賣也已經結束。緊接著又發布了兩個拍賣信息吉林的臨儲玉米拍賣只定向針對本省有資質的企業,黑龍江省的拍賣範圍擴大到國內有資質的企業,而本月22日的臨儲玉米拍賣範圍更大,沒有具體限制。
調控政策由地方逐步向外擴展,玉米的各種拍賣也比之前密集。可見,調控還是有了一些成效,貿易商因為收購的成本不同,有的扛不住、資金比較緊張的已經開始出售了。短時間的情況下可以說玉米價格不會再「掉價」了。
飼料需求爆發
由於今年東北產區的玉米受到了颱風+乾旱影響,導致部分地區減產甚至絕產,就算沒有倒伏的地區玉米的產量也受到了影響。今年的養殖業得到了全面的恢復,再加上國際形勢變化,國內對於玉米的需求成了重中之重。
雖然上面一直在表達今年的玉米可以達到緊平衡,但是玉米的缺口還是比較大的,明年國內玉米供應缺口可能擴大至5000萬噸左右,但是考慮到玉米和替代品進口,以及小麥和水稻的臨儲投放量等調控手段,市場完全有充裕的替代品彌補玉米供應缺口。
小麥替代對於玉米的好處
1、小麥對於玉米的替代理論上來講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進口糧很難進入到飼料裡),但是在替代的配裡,小麥的價格比玉米貴100多元,所以說從價格方面來講,替代是沒有問題的。
2、小麥的蛋白含量比較高,如果小麥替代比較多的話,對於豆粕的影響也比較大。
在飼料行業裡,原來一直用玉米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價格比小麥價格便宜,而不是說小麥不好(小麥太貴了而選擇了玉米),所以說小麥替代的多少完全要看玉米的價格漲幅多少。
小麥的替代是要分區域和品種
1、東北地區想要小麥替代的話是完全不可能的——有難度,因為東北畢竟是玉米的主產區,不可能把小麥拉到東北地區。再加上今年東北的玉米毒素比較高,而小麥的毒素比較低,所以兩個品種配對的話,毒素降低達到平衡。
2、南方地區不僅小麥、高粱、水稻,還有進口的比較多,再加上從入秋開始,東北的深加工企業和糧商利用漲價把玉米都鎖定到了北方,各個省都在用自己的糧。所以從北港運到南港價格倒掛。只能選擇用小麥和其它的農作物來進行替代。
3、母豬和小豬料可以用小麥替代嗎?是可以小麥替代的,不是特別好完全替代。(所以對於他們來講,一級玉米是剛需,也是毋庸置疑的)
玉米短空長多
國內大型養豬企業的庫存已經累積了三、四個月的庫存(玉米使用量兩個半月,再加上小麥的替代使用量一個半月),所以說對於他們而言可以有4個月的時間與玉米價格來進行博弈。
所以說對於養豬企業的話玉米肯定是不缺的,缺的在明年,特別是8、9月份和年末這個時間段。
有人笑談,讓豬吃小麥,我們人吃啥?但真實情況是:豬吃的小麥是陳化糧,國家拍的那種過去的小麥,口糧是不會現在出的,不要過度的情緒上的宣洩。
但是對於大量散戶養殖,他們是不能選擇替代的,所以對於玉米的需求還是很大的。
一旦這些替代用完之後,那麼明年的缺口就會顯現出來,而且是實際存在的。
還有半個月就要來到1月份,那麼資金回歸市場,很多人談論年前加工企業和貿易商、烘乾塔還有最後一波的「搶潮糧大戰」,那麼對於年前可能價格會有一些的漲幅。但還有一個不確定的因素——突發事件,會不會影響到物流,導致價格的上漲,這些還都是對於年前玉米市場只是一個猜測。最後小編還是要說,上面調控的就是第三方資金+熱錢,如果一直不流通的話,上面的調控還會繼續。
你說你的理,我說我的道,到底誰對誰非,現在誰也無法來判斷未來的市場如何,只能——讓子彈再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