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對印度軍隊有多藐視?看70年中印雙方邊境駐軍數量變化

2021-01-11 網易

  前言:曾經有一個印度學者在一個訪談節目中說:70年來中國對印度人的傷害比被150年的英國殖民統治還要嚴重,因為印度如此強大,但中國從沒把印度視為對手,太看不起印度了,我對這個觀點挺理解的,印度剛獨立時對內橫掃無數土邦,對外連續擊敗巴基斯坦和葡萄牙,正在目空一切,膽粗氣壯時,突然被人一棍打蒙,向有聲有色的大國前進道路被一下打斷,然而印度臥薪嘗膽,消耗大量資源在邊境線上建立了世界最龐大的山地部隊後,中國還是沒把印度當回事,這種心理落差是十分痛苦的,本文梳理一下70年中印邊境線上的雙方軍事力量變化,看看印度軍隊有多麼重視中國,而中國軍隊有多麼輕視印度,

  一:第一時期的中印邊境線軍事力量對比

  

  印度從1952年開始把目光投向東方,雖然對解放軍進藏無可奈何,但對「麥克馬洪線」抓住不放,乘中國精力不在西藏之機,地方武裝和武裝警察開始在西段阿克賽欽地區設立43個侵略據點,控制了9萬平方公裡中國領土,中段進駐桑、蔥莎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和波林三多共2000餘平方公裡地區,東段佔領了重鎮達旺、扎那、西洛木河,1958年,雖然印度經濟困難,也不顧財政拮据大量增加軍費,購買了1500門火炮,790輛坦克,各型飛機1000架,隨後印度陸軍正規部隊接管了中、西段全線防務,到1959年底在中段設了33個據點,兵力5600餘人,其中旁遮普和喜馬偕爾地區4000餘正規軍,北方邦地區1000餘人武裝警察,開始成立各種山地戰學校,在列城、楚舒勒、託以昔、埔克齊、鬥拉特別奧裡地修建了機場,在巴裡加斯、塔拉昌山口、基阿姆溫泉、加勒萬河谷、奇普恰普河谷開闢了直升機場,1961年建成斯利那加至列城公路,並加緊修建各據點之間的簡易公路,班公湖兩岸還開設了碼頭,為了加緊運輸戰備物資,大量購買美制和蘇制運輸機,一年內空運了3萬餘噸各種軍用物資,還在前沿據點準備了大批馱運牲畜,並向中國境內增設了大量據點。

  

  1962年10月,印軍在三年內由41萬人擴大到60萬人,外加23萬人地方武裝,將原駐印巴邊境的兵力抽調到中印邊境,建立了第33軍和第4軍,西段第114旅由旅2300人增至4000人,4個步兵營(第8廓爾喀聯隊第1營、查謨·克什米爾國民軍第7、第14營和傑特聯隊第5營)分散在600公裡邊境線上,有1300餘人分布在中國境內的43個據點中,第70旅的庫馬昂聯隊第13營和傑特聯隊第3營的1600人在其後方的列城、楚舒勒地區,,東線從2個師增至4個師共計15個步兵營(阿薩姆步兵部隊第2、第5、第9、第11營、旁遮普聯隊第9營、近衛聯隊第4營、錫克聯隊第1營、錫克聯隊第4營。高爾瓦爾聯隊第4營、查謨·克什米爾聯隊第2營、拉加普特第2營、馬德拉斯聯隊第2營、庫馬盎聯隊第6營、第9廓爾喀聯隊第1營、第8廓爾喀聯隊第2營、、),第4軍下轄步兵第4師和第2師,兵力達2.2萬餘人,其中第4師是印軍王牌部隊,曾在中東、北非、義大利大敗德軍,其第7旅3000餘人已推進到克節朗地區與阿薩姆步兵第5營會合,

  

  中國方面,1950年以前,中印邊境長期頹無人煙,根本沒有任何駐軍,乾隆至道光年間僅在葉爾羌及和田設卡20個,1928年新疆成立100人的邊卡隊,在康西瓦巡邏到,1933~1937年增至200人,1937年10月至1942年增至3個騎兵連,在賽圖拉卡、康西瓦卡、蘇蓋提卡、哈拉賽卡各有1個30~40人的騎兵沿邊巡邏,1950年,解放軍第2軍進駐南疆後,派出第5師第15團1個加強連進駐賽圖、黑孜江幹、康西瓦、三十裡營房,第4師第11團1個連控制神仙灣和天文點,第4師騎兵偵察連控制紅其拉甫山口,1952年第2軍教導團組建邊卡營接管以上哨所,1955年,組建公安邊防第49團,後改稱南疆軍區公安邊防團,1959年又改稱騎兵第6團;1961年又改編為步兵第2團,1962年又分編為步兵第2、第3團,第2團駐守西段,第3團駐守塔什庫爾幹,

  

  在阿里地區,進藏部隊在1951年組建了阿里騎兵支隊,轄4個連,各駐噶大克,普蘭宗、日土宗,定哈裡普山口、達馬山口、科甲、新張各有5~10人的邊卡,並陸續擴大到普蘭到斯潘古爾等地區,並修建了新疆葉城穿越阿克賽欽到普蘭宗的1458公裡新藏公路,從此中印邊境西、中段就結束了過去有邊無防的的境地,印軍增兵後,南疆軍區將駐康西瓦的步兵第2團第2營調防第一線,西段兵力增至12個連,其中4個連駐守天文點,4個連駐守班公湖,5個連駐守阿里地區,陸軍第4師第10團第3營和騎兵第3團分別進駐康西瓦和紅柳灘隨時準備支援,10月藏字419部隊3個步兵團、第11師2個團和山南軍分區步兵第2團10300人上去就把克節朗地區的印軍第7旅一頓暴打,3000餘人全軍覆滅

  

  ,隨後印軍拒絕認輸繼續增兵,全線集結了14個旅共5萬人,其中東線3萬人,瓦弄地區2100人,東線中部4500人,西山口3300餘人,德讓宗1500餘人,邦迪拉2200餘人,新德讓1000餘人,共約1.2萬餘人,西線的印軍以第70旅、第114旅和第121旅組成喜馬拉雅第3師,約1.8萬餘人守衛列城,結果解放軍只動用了第154、第155、第157、第163、第165團、山南分區4個連、炮兵第306、第308,第540團及工兵第136團共約2.2萬人,採取大縱深迂迴包圍,一舉直逼印度大平原,整個戰爭東西線全勝,殲滅印軍6個旅,清除了印軍全部據點,之後幾個月印軍都不敢返回,之後解放軍作戰部隊撤回新疆,只在中印邊境設立民警檢查站28個,配備一個排到一個連,定期不定期巡邏山口、要道,整個西藏在60-70年代一直只有18軍52師駐守,後來與50軍149師人員對調,番號不變,也就是今天駐藏三大主力之一的52旅,而印軍也不那麼狂了,邊境地區也平靜了下來。

  二:第二時期的中印邊境線軍事力量對比

  

  之後幾十年中印邊境相對平靜,中間有幾次小衝突,中印雙方都不再急於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主要原因是領土問題雙方已經習以為常,而且並不從總體上危害到雙邊關係,尤其是經濟合作。隨著中印雙方經濟的快速發展,綜合政治、經濟、軍事實力都得到強化,中國威脅論在印度有大大升級的趨勢,而且被選舉黨派所操縱,出賣印度的呼聲經常在大選中出現,因此中國問題已經成為印度政治大選必須提及的一個話題,幾乎沒有一個黨派在這一問題上親中國,印度國內對中國威脅的猜疑日趨劇增,現在又加入了美國影響印度的因素。過去中印領土問題只在大選前夕在印度國內有所激化,而現在中印邊界問題時常成為印度媒體涉及的話題,可見印度社會對中國的戒心在增加,印度的立國目標已經從爭當區域強權國家向希望成為世界性大國邁進,因此適當把中國作為假想敵對印度有利,其次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是失利的一-方,慘敗的陰影還沒有從印度人心中,尤其是軍隊心中完全消失,歷史自尊心嚴重受創的印度人總想著挽回一局,

  

  經過幾十年發展,印度陸軍已經擁有14個軍37個作戰師和三個炮兵師,全軍共123萬人,其中10個山地師是專門為中國準備的,全國劃分為6個軍區,東部軍區負責緬甸和藏南方向,下轄第3軍、第4軍、第33軍和第17軍,北方軍區負責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下轄第14軍、第15軍和第16軍,中央軍區負責中印邊境中段,只有第6山地師,南方軍區屬於後備隊,下轄第7軍和第11軍,西南軍區負責巴基斯坦,下轄第1軍和第10軍,首都軍區下轄第2軍、第9軍和第11軍,14個軍中有7個軍針對巴基斯坦,針對中國的有4個軍30萬人,北部軍區這些年最愛搞事的是印軍第14軍,總兵力約5.7萬人,第14軍軍部所在的列城是整個東線的醫院、通信中心和後勤補給中樞,434公裡的雙向單車國道唯一一條戰略公路,這一地區5萬駐軍和27萬居民的衣食住行全靠這條公路,迫使第14軍要分出第8山地師以連排為單位化整為零守衛道這條生命線,和中國在前線對抗的主要是第3師,這是一個規模龐大的加強師,除了大量3個輕裝山地步兵旅外,還有一個有100輛坦克和100輛步兵戰車的第254裝甲旅,負責扼守班公湖連接列城的山谷通道。

  

  254裝甲旅是受中國在高原試驗坦克刺激部署的,由於公路條件太差,T-72坦克是拆開用伊爾76運輸機送到列城的,3個裝甲團足足從1990年運到2016年才全部部署到位,不過列城一帶的海拔4500米以上,發動機功率降低45%,780馬力的T-72坦克發動機功率降低45%後比牛車還慢,印度從美國採購了11架C-17運輸機後,又運送了一批840馬力的T-90坦克,但T-90坦克全重也比T-72坦克重了5噸,一樣比牛車還慢,而且發動機散熱性能不佳,故障率很高,火控系統在高原地區性能也不穩定,主要就在重要山口、谷地布防當固定火炮使,印軍炮兵旅倒是個威脅,每個炮兵旅下轄4或5個炮兵團,每個團同樣是18門炮,裝備著FH-77B、M46兩種155毫米加農炮和兩種105毫米輕型野戰榴彈炮,主要任務打擊哨所和火力點,印度空軍負責空中支援陸軍部隊,2020年7月印度空軍擁有其他飛機1270餘架,戰鬥機572架,比前幾年減少了近200多架

  

  絕大部分最先進的戰機部署邊境,共有5個飛行聯隊約1.5萬人,建有空軍基地16個,大型機場12個,Su30MKI多用途戰鬥機進駐阿薩姆邦最大的機場特茲普爾,Su30MKI多用途戰鬥機的作戰半徑足以攻擊中國西南的昆明、成都、重慶。在東段印度的機場建設比較眾多,僅僅軍用機場就多達7個,在中線有三個軍用機場,其中兩個大型機場。在西線有11個機場可以支援對西藏的攻擊。一旦有事,中印邊界東段印軍可以集中使用13個軍用、軍民兩用簡易機場用於直升機、運輸機的兵員快速投送以及起降戰鬥機,這些機場距離實際控制線50-500公裡,空中軍事對峙似乎對印度非常有利,中國整個西藏地區只有貢嘎機場、林芝機場,而且這些機場平時並不駐防戰鬥機

  

  中國陸軍在邊境線只有6個邊防團、3個獨立邊防營,邊防1團,邊防2團負責中印、不丹邊界,第5獨立營負責不丹邊界,邊防3團負責中印、尼泊爾邊界,邊防5團負責尼泊爾邊界,邊防6團負責中印、不丹邊界,第一獨立營和第二獨立營負責中印邊界,邊防4團、獨立第3營,第4獨立營負責中印邊界,也就是說對印的不過4個邊防團、2個獨立邊防營,邊防團下面是各分散哨所,居高臨下扼守幾處河谷要隘,基本上負責的是當該地區的防禦工作,真正的外線作戰,實際上是軍區所屬機動摩託化旅的任務,主要是第54摩步旅、第53山地作戰旅、第52山地旅,這三個旅幾十年來一直是守衛西藏的主力,第54摩步旅名字是摩步旅,實際上是第一支高原機械化旅,第52山地旅、第53山地旅主要負責高寒山地作戰,裝備上有自己的特點。在反坦克、火箭炮火力等方面甚至強過第54旅,步兵營還使用很多的汽車,典型的摩託化步兵,第52山地旅機械化程度最高,裝備了92輪式裝甲車和紅箭8反坦克飛彈,加上邊防團和軍區直屬部隊,滿打滿算就3萬人,

  三結論:

  

  作為軍人,最痛苦不過是你當人家是頭號對手,耗費了大部分資源和幾十年精力,人家卻當你是末流對手,甚至從來沒把你放在眼裡,所謂兵力部署也只是應付一下你,印軍2.2萬人時中國就一千來人,從中印在兩個邊境的軍事力量對比可以看出,中國軍隊對印軍藐視程度,印軍5萬人時,中國軍隊也就2萬人,印軍30萬人時,中國軍隊也就3萬人,不如印軍十分之一,而且武器都是二流的,1962年參戰部隊基本是53系列步兵武器,臨戰才換裝56式系列步兵武器,今天印軍拿出了最先進的陣風戰鬥機,T90坦克在前線,而中國只擺96A主戰坦克、92A輪式步兵戰鬥車、89式履帶式戰鬥車,81式火箭炮、122毫米6x6榴彈炮,連一架戰鬥機都沒,原因很簡單,一是看不起印軍士兵十不當一的戰鬥力,二是看準了印軍交通運輸條件太差,脆弱的後勤加上一字長蛇陣逐點死守的部署方式,前線囤積部隊越多死得越快,只要攔腰一刀截斷就能讓其滿盤皆輸,攔腰一刀以前要穿插部隊,現在只需一枚東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印度剛向中印邊境增兵,巴基斯坦就向印巴邊境增兵,果然是鐵哥們
    此前該地區只有1個師,現在有4個師的部隊。可見,印度沒有多少誠意想緩解中印邊境危機,而且想繼續強硬下去,與中國對峙。 7月3日,印度總理莫迪視察了達拉克地區,並且鼓勵和慰問當地駐軍。這個舉動無疑是給中印邊境危機再添一把火,幾乎是明擺支持軍方與中國對峙,甚至直接進行武裝衝突。
  • 【中印邊境衝突最新消息!中印45年來首次發生鳴槍事件 印媒揭露...
    【中印邊境衝突最新消息!中印45年來首次發生鳴槍事件 印媒揭露背後發生了什麼】眼下中印邊境局勢受到高度關注。中印邊境發生了45年來首次鳴槍事件。印度媒體Guarding India對於此次事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報導,根據該媒體,印度士兵向解放軍進行鳴槍警告,避免6月份加勒萬河谷衝突重演。
  • 解密:1962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始末(下)
    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的快,走的也快。本文章緊接上篇文章,講述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戰爭經過、印度反應和戰爭影響。面對印度軍隊的屢次挑釁,留給中國的時間不多了,進入10月中旬,大雪封山即將到來,一旦大雪封山,中國軍隊作戰就更為困難。而在此刻,美蘇兩國忙於應對古巴「飛彈危機」,一時無暇關注印度,這又為中國實施反擊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有利時機。
  • 中印邊境衝突印軍死亡升至20人!2020中印邊境肢體衝突事件始末...
    中印軍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把這些年輕軍人推向致命肢體衝突的印度政治力量要對他們的死承擔責任。印度必須停止邊境冒險。」第二條:「多達17名受傷印度軍人被報導因得不到及時搶救而身亡,這反映了印度軍隊緊急救助傷員能力的嚴重落後。這不是一支真正有現代高原作戰能力的軍隊,印度輿論需要清醒。」中印關係成為全球焦點。
  • 印度真有點急了,剛剛在中印邊境部署了100多臺挖掘機……
    ……雙方對峙的勇氣和魄力,則取決於各自的兵力投送。在印度媒體看來,這一次中方之所以一再保持克制,一個根本性的原因,是在洞朗地區,印度從人員、武器和後勤,都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印度也看到了自己的一大劣勢,那就是中國的工程實力,中國的推土機已經直抵中印邊界(或分界線),中方已經迅速建立起一系列國防公路。
  • 印媒:印軍佔據關鍵高地 中國軍隊在印度士兵射程內
    本周二(9月1日),在所謂拉達克地區東部的楚舒爾地區,中印軍隊仍然保持著緊張狀態,中國軍隊在印度士兵的射程內,這些印度士兵佔據了關鍵山脊線上的高地。印度方面宣稱,解放軍的某些行動企圖受到了印軍防禦行動的阻礙。
  • ...India Today)周五(9月11日)最新報導,中印兩國軍隊在拉達克...
    【中印邊境衝突最新消息!中印五點共識未提恢復「原狀」 印度反對黨領導人怒問「我們放棄領土了嗎?」】據《今日印度》(India Today)周五(9月11日)最新報導,中印兩國軍隊在拉達克進行激烈對峙之際,印度和中國的外交部長周四舉行了雙邊會談。儘管達成了共識,但兩國達成的計劃並沒有提及恢復「原狀」,這已經引發了反對派的憤怒反應。
  • 毛澤東評價中印邊境反擊戰:這一仗,最少可維持中印10年的和平
    印度趁著中國無暇顧及印度,便伺機搶佔了中印邊境東段,也就是麥克馬洪線以南的領土,面積多達九萬平方公裡。緊接著,印度又佔領了中印邊境中段的一部分領土。中印之間的領土爭端並不是建國以後才有的,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在辛亥革命前後,西藏的政局惡化。為了阻止中印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防止中央政府解決西藏問題,英國政府抱著想要分割中國領土的目的,召開了西姆拉會議。
  • 衛星照片曝光中印邊境帳篷對峙,印度簡易公路已經修到了實控線
    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中印邊境地區入侵我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了自衛還擊作戰,結果一開打就摧枯拉朽,4天之內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另外有3個旅被打趴,還消滅了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4885人,俘虜印軍3968人。可以說,1962年的中印戰爭,打下了中印幾十年的和平相處。
  • 中印邊境緊張之際,印度卻發來「求和」信號?中方發聲態度鮮明
    環球網12月18日報導稱,綜合多家印度媒體消息,當地時間17日,印度外交部發言人阿努拉格·斯裡瓦斯塔瓦曾表示,就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問題,印度軍方期待與中方進行更多的交流。
  • 中印邊境緊要時刻,印度網友吐露心聲:中國能造的我們也行
    5月,中印在邊境拉達克地區爆發了對峙。據《人民網》報導,6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會上華春瑩表示,6月6日下午,中印兩軍在摩爾多邊境會談點舉行了軍長級會談,雙方達成了一個共識:要落實好兩國領導人的重要共識,不讓分歧上升為爭端;要共同努力去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為雙邊關係健康與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 中印戰爭之後印度竟差點滅亡?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軍隊在中印疆域區域對侵入中國國土的印度隊伍實行的自衛反攻交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一場規模、歲月都很有限的疆域交戰。
  • 中印邊境又爆起衝突
    中國和印度的邊界糾紛持續,兩國軍人昨天(9日)在錫金邦北部的中印邊境爆發肢體衝突,雙方互相毆打,造成4名印度士兵及7名中國士兵受傷。據東網今天報導稱,中印邊境爆衝突,150士兵毆鬥釀11傷。消息稱,中印士兵在邊境爆發肢體衝突。中國和印度的邊界糾紛持續,兩國軍人上周六(9日)在錫金邦北部的中印邊境爆發肢體衝突,雙方互相毆打。
  • 中印重兵壓境,加勒萬河谷成爭奪焦點!中印邊境衝突,會怎麼解決
    印度民間悼念死去印度軍官(圖源:社交媒體)據法新社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印度周一兩次越過邊境,挑釁和攻擊中方人員,導致雙方邊防部隊發生嚴重肢體衝突。不過,雙方都堅稱,在過去40年裡,雙方沒有開槍。印度軍方周二表示,在最近的這場衝突中,「沒有人開槍」。
  • 中印衝突從邊境轉向經濟 印度最新報復中國手段曝光
    自從中印邊境地區局勢緊張以來,印度便不斷出臺一系列反華措施。據悉印度政府正根據新政審查約50項涉及中國公司的投資提案。然而,業內高管透露,自6月份中印兩國在有爭議的邊界發生衝突、導致20名印度士兵喪生以來,兩國關係惡化,可能會進一步推遲投資項目獲批。印度政府一名高級官員在被問及邊界衝突以來對投資申請的影響時說:「需要各種審批。我們比人們想像的要謹慎一些。」這名官員和另外兩名消息人士說,自新規實施以來,已有40份至50份涉及中國投資者的投資申請提交,目前正在審查中。
  • 歷史上中印洞朗對峙:為何中印雙方士兵怒目而視但槍口向下?
    但事實上,無論是中方施工的地點,還是印軍越界的地點,都距離吉姆馬珍山有2000多米,此次事件與中印不三國交界點問題毫無關係。由此看來,印度的做法可謂是強拉硬扯,沒有理由。其次,印度越過的邊界是中國和印度錫金邦之間的邊境,這一邊界線已經通過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所確定,並經由歷屆印度反覆確認。
  • 被遺忘的中印中段邊界爭議區 1954年中印西藏協定暗藏玄機
    早在1919年英屬印度當局就侵入桑、蔥莎地區,到1925年英印已經完成了對桑、蔥莎地區的侵佔。1950年中國軍隊進駐西藏阿里地區前夕,印度軍隊進駐蔥莎地區,1954年印度將桑、蔥莎劃入版圖。臨近桑、蔥莎地區的波林三多,英印時期始終由西藏控制沒有爭議。
  •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南邊疆安穩了數十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
  • ...消息人士指出,雙方於9月7日發生開火事件。中印兩國在1975年...
    2020-09-08 10:06:13來源:FX168 【中印邊境衝突最新消息印媒:解放軍與印軍45年來首次開火】根據印度媒體亞洲通訊社(ANI)9月8日最新報導,中國解放軍與印度軍在拉達克東部的邊境區,發生開火事件,這也可能是中印停火協議45年來,首次開火。報導指出,中印雙方軍隊在拉達克邊境區對峙3個月,消息人士指出,雙方於9月7日發生開火事件。中印兩國在1975年,曾經籤署協議,雙方不能使用武力槍械,因此這40多年來,兩國彼此都沒有開過一槍。
  • 中印衝突最新消息!印度5名失蹤青年在中國被找到 環球時報警告印方...
    此前,曾有媒體稱5名印度男子在「阿魯納恰爾邦」失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此回應表示,我們從不承認在中國領土上非法設立的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不掌握相關案件的具體情況。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亞洲大國之間的關係自今年6月兩國在喜瑪拉雅山脈西部邊境發生衝突、導致20名印度士兵死亡以來,已經跌至幾十年來的最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