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歷史上有很多傳奇的故事。在中國有一半非常古老的書籍,那就是《山海經》。
目前也不知何人所作,留下諸多幻想。這是一本富含了很多神話傳說的古老奇書。
很多人認為《山海經》是一部荒誕的怪書,裡面的內容過於離奇,只不過是一本奇幻小說罷了,畢竟史學大家司馬遷對這本書的評價都是「餘不敢言也」。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書中那些荒誕的記載卻一個又一個地被證實,或許《山海經》記錄的就是史前的上古文明。
根據《山海經》記載,或許中國人最早發現美洲大陸
美國學者墨茲博士曾專門研究《山海經》,她像中國古代的旅行者一樣,背上行囊,用雙腳去丈量勘測《山海經》中的那些山脈。
《山海經》說向東走,她就向東走,《山海經》說走三百裡,她就走三百裡,在經過多次考察之後,結果極為驚人!
最終她查驗出美國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喀斯喀特山脈、海岸山脈的太平洋沿岸,與《東山經》記載的四條山系走向、山峰與河流的走向、動植物、山與山的距離完全吻合。
《山海經》中的故事有跡可循
比如說《山海經》記載的第一座山,招搖山。根據其中的描述,發現與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的貓兒山基本吻合,終於在1983年確認,《山海經》中的招搖山就是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的貓兒山。
而《山海經》中記錄的會稽山有大量的金銀財寶,在南宋時期,朝廷派人前去此山修葺大禹墳墓,在修葺過程中發現了大批玉琮。並且在當地所見,與《山海經》中的描述幾乎完全吻合。
並且《山海經》中曾經記載過一科神樹扶桑樹,而在三星堆出土的一堆文物當中,竟然出現了一顆用八顆青銅鑄造的神樹,這顆出土的神樹與《山海經》中記載的扶桑樹竟然一模一樣,實在是令人詫異。
還有《山海經》的《北經》中記載的犛牛,
「潘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
而如今我們世界中有犛牛,與《山海經》中記錄相似,確實是四肢都長毛,並且發源於中國青藏高原,也與《山海經》中的記載符合。
並且記載中犛牛還是藏族的聖物,直到現在,犛牛依然是藏族歷史上的重要的圖騰崇拜物。
「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
這也是《山海經》中的一種動物,而如今在一些熱帶地區,出現了一種動物叫做霍加狓,與《山海經》中的描述十分相符,所以這一傳說也得到了印證。
《山海經》中的傳說
《山海經》曾經記載過青丘狐的傳說,說這種動物有九尾,形似平常狐狸,人們吃了它的肉之後可以不再受毒熱的攻擊。
更出名的就是比翼鳥的傳說,他們在南山的東邊棲息,一青一紅,翅膀還交疊在一起。
而《山海經》中最為著名的傳說便是黃帝大戰蚩尤了。《山海經》中的蚩尤三頭六臂,刀槍不入。黃帝原來是炎帝的臣子,在炎帝被蚩尤打敗之後,黃帝與蚩尤在逐鹿進行大戰。
但蚩尤十分勇猛,黃帝就請了天神來幫忙,並且黃帝還把龍當成自己的坐騎。在天神的幫助下,蚩尤果然戰敗。但蚩尤雖敗猶榮,也被人稱讚勇猛。
雖然這是一個傳說,但是還是反映了那個時期確實是有部落之間的爭奪。
據《山海經》中記載,我們人類在地球上還是剛剛開始,如果按照《山海經》是戰國時期所做的話,到現在的歷史大概過了兩千多年。
對於地球46億的年齡來說,我們還太渺小,許多事情我們都無法解釋,確實是剛剛開始。
不管《山海經》中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山海經》中的每一個秘密,其實都是我們中華文明千年傳承的見證者。
那些離奇的神話故事,那些本應該是比白雪公主、灰姑娘更加讓孩子們熟知的故事,如今卻被掩埋在厚厚的書本下,看不見了。
但是殊不知,其實《山海經》裡面記載的內容非常豐富,有關遠古時期的天文、地理、神話、巫術、宗教、物產、民俗、醫藥、異國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當然,雖然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神話過的歷史文化,但是我們後人卻能夠透過這些神話故事,了解上古時代背後的文化起源。
不過想要看的朋友,應該都有一個擔心,那就是怕看不懂裡面的文言文,想像不出來裡面的千奇百怪的異獸模樣,也無法在腦袋裡面描繪出書中記載的地理方位記載。
因此,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相比於一邊拿著工具書查閱釋義,還不如閱讀這種自帶全注全譯+圖解版本版本的《山海經》。
它不但添加白話文注釋,還有導讀,注釋,一應俱全,讀起來毫無障礙,翻譯的語言還非常流暢,能幫助我們盡情的體驗《山海經》裡面的神奇。
一些想像不出來的怪誕動物,用一張張精美的繪圖傳神的呈現出來,不再需要你苦思冥想它到底長什麼樣,可以增加我們閱讀時的樂趣。
包括書中記載的一些地理方位古地圖,它也給我們畫了出來。
恰逢出版社活動,一本經典僅需要49塊錢,就是幾盒煙錢,兩頓飯錢,但是卻可以讓你無聊的時刻變得有趣起來。何樂而不為呢?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