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眾汽車在德國總部發布了新的子品牌 "JETTA",引起了廣泛關注,對於大眾和其他車企來說,讓JETTA這個已經成功運營了30多年的車型獲得了獨立品牌的 "新生",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第一次,大眾的幕後用意何在,汽車人在此參考深入分析。
捷達與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12月,第二代捷達A2由CKD在長春組裝,1997年 "捷達王 "的推出使捷達的面貌發生了變化,2004年進行了第二次換代,2010年進行了第三次換代,28年來,捷達在中國的銷量超過400萬輛,在中國消費者中贏得了 "經濟耐用、經久耐看 "的美譽。
2019年,是捷達的建廠之年,為了讓捷達煥發新的生命力,大眾也發布了全新的捷達車標,新車標由JETTA的首字母 "J "造型而來,採用經典的 "V "字型車架,並以藍色作為主色調,增加了年輕的元素,據悉,新捷達的目標受眾是25-35歲有孩子的已婚男性,希望成為國內首次購車者的選擇標杆。
為了與傳統經銷商沒有利益衝突,新捷達還建立了獨立完善的IT系統,基於網際網路的營銷方式,通過APP試駕,掃碼試駕,隨時隨地看車買車,目前,新捷達共規劃了三款車,其中入門緊湊型轎車(VA3)已於6-7月開始量產,預計9月上市,另外還有一款緊湊型SUV(VS5)和跨界緊湊型SUV(VS7),均由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生產。
新品牌發布後不久,網絡上就流傳出 "捷達 "其實屬於自主合資型,由中方合資工廠購買並引進國外產品和技術平臺,並在此基礎上重新開發,與上汽通用五菱寶駿、東風日產啟辰等合作,對此,一汽-大眾官方特意強調,捷達是大眾汽車的全新子品牌,合資公司一汽-大眾只負責引進生產和銷售,與一汽自主品牌沒有關係,捷達車型採用全球統一的質保標準。
不過,據國外媒體報導,新捷達品牌目前只是針對中國市場的一款專用車,大眾為什麼選擇在中國將捷達作為一個獨立的品牌,我們可以從大眾官網得到一些答案。
大眾品牌市場總監Juergen Stackmann表示:"捷達在中國發揮了極其寶貴的作用,它為中國人帶來了流動性,就像甲殼蟲曾經在歐洲一樣,由大眾汽車研發並在中國生產的捷達,讓中國有了四個輪子,""通過捷達,它彌補了大眾車型與入門級產品之間的差距,而這一細分市場約佔中國市場的1/3,且主要由中國本土品牌佔據。
通過這種表述汽車人參考分析,捷達的品牌定位,應該低於大眾自身品牌,主打5-10萬元的中國入門級轎車市場,將捷達獨立出來,也是為了避免大眾自身品牌進入低價區間,從而拉低自身品牌的溢價能力,利用捷達在中國的良好口碑,快速推進產品布局,搶佔並收割此前由自主品牌佔據的3-5線 "農村市場",提升大眾的產品覆蓋率。
過去幾年,大眾在歐洲飽受柴油影響,去年歐洲新的尾氣排放測試周期標準WLTP讓大眾措手不及,2018年大眾在華銷售311萬輛,比上年下降2.1%,但中國市場佔大眾全球銷量的近50%,中國是大眾最大的單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