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測評給大家帶來的是DWhobby出品的Fi 156「鸛式」聯絡機。這架飛機翼展1.6米,外觀漂亮、造型獨特,是一架比例大概為1/9的像真機。售價空機版1099元,帶電裝版1599元。
測評視頻時長18分鐘,分為開箱、裝機、調試,請在WiFi下耐心觀看~
不方便觀看視頻或者想要了解裝機細節的模友可閱讀以下測評文章~
原型介紹
它的原型是一架在二戰中曾為軸心國立下大功的飛機。1943年德軍的「橡樹行動」中,作為聯絡機的Fi 156在最後的關鍵時刻,超載飛行,營救出了義大利獨裁者——墨索裡尼。
這次行動雖然在整個二戰中的實際意義不大,但開創了特種作戰的先河,也給當時的德軍帶來了極大的鼓舞。
Fi 156由格哈德‧費斯勒製造廠設計生產,目的是作為戰場聯絡使用。因此它有著極低的失速速度和極其優秀的短距起降能力。據測試,兩三級的逆風下,它的起飛距離50米,著陸距離僅有18米。機翼可以向後摺疊90度,便於地面運輸。在戰爭中,它經常被用作空中指揮、偵查和校炮等。
Fi 156總共生產了兩千八百多架,有20多種變體,目前還有不少當年的飛機在全球各地的航展中做飛行展示。可以說這是一架非常成功的軍用飛機。
上面介紹了不少原型機的背景,那麼Dw的Fi 156像真機是一架什麼樣的飛機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開箱
這架飛機有空機和帶全套電裝兩種版本,我拿到的是搭配全套電裝的版本。開箱後發現後座上可安裝MG-15機槍,所以應該是Fi 156的C-2版。據了解,這款飛機可以改裝油動,在後面的測評中我將為它裝上一臺四衝甲醇發動機。
這架飛機的機身為全木質框架結構,框架外表的蒙皮邊緣處理的很精細。塑料的座艙玻璃透光度很好,喜歡fpv的玩家可以試試在機艙中放個攝像頭。
機身下表面和後部沒有蒙板,在機身下表面等曲面很大的部位蒙皮處理細緻,收縮力度非常均勻。
磁吸式上艙蓋,前面有塑料片插入縫隙固定,不過開箱後發現前面有一些開裂,在裝機的時候還要對邊緣處理一下。
機翼有著很大的展弦比,前後緣很厚,結構上雖然沒有蒙板,但收到貨兩周也並沒有發現變形,可見有著不錯的製作工藝。
每側機翼有三個舵機位置,其中一個舵機控制動態的前緣縫翼,此處是這架像真機的一大亮點。
作為一架二戰前的飛機,這款飛機的尾翼設計很獨特,舵面的面積超過了安定面面積,外端還有迎角補償,可以在大動作的時候減小操作力量,屬於當時非常先進的設計理念。在航模上,可以減小舵機的受力。
機翼的摺疊機構很有特點,具體效果在外場飛行測評中再進行體驗。
玻璃鋼頭罩的噴漆工藝有些一般,顏色相接處和合模線處有略微小瑕疵。
除了飛機的主要部件外,這架像真機還搭配了很多零配件,具體細節在此處不過多介紹了,直接開始裝機部分。
裝機
起落架部分使用了幾種不同粗細的鋼絲,安裝較為複雜,此處注意參考說明書。
木質仿真件的粘貼,說明書中說使用快幹膠,但我擔心快幹膠粘貼木質和鋼絲會開膠,所以將鋼絲適當打磨後使用樹脂膠粘貼。安裝完成的起落架外觀精緻,不過沒有真機那樣的減震。
安裝平尾時測量好相對距離,保證好它與機翼的平行關係再粘貼。
垂尾在假組時發現方向舵前緣的開口不夠,會卡住升降舵,還需要自行打磨合適後進行粘貼。
套機搭配了17g金屬齒模擬舵機,安裝簡便。據之前STICK飛機上的使用來看,性能足夠。
機頭部分需先測量後自行打孔,不過安裝時發現廠家對電機座的粘貼膠水過多,影響了電機的安裝,所以我對它進行了適當的打磨。
配套的電機為2817 KV900的無刷外轉子電動機,同等級配件的兼容性不錯。玩家後續升級飛機可不購買電裝,還算方便。
電機架為可以拆卸式,方便損壞後更換,也方便後期改為油動。但是需要根據鋁角自行測量打孔,如果誤差較大,很容易導致拉力線偏差,所以這裡非常考驗安裝精度。
原配的電調為中特威的60A電調。
不過飛盈佳樂提供了一款新品,固定翼系列的高端電調,所以我為這架Fi-156使用了該電調,順便體驗一下。而且還帶有一個wifi模塊,非常有趣的調參功能。
機頭罩由3顆自攻螺絲固定,需在安裝好電機座後再測量打孔。
原廠搭配的是12*6尼龍螺旋槳,不過像真機不搞像真槳就有些說不過去了,所以我使用了賽朗提供的高品質木槳,並且參考真機塗裝進行了仿真噴漆。
下面就是這架飛機非常獨特的機翼安裝了。
安裝前緣縫翼時比較複雜,需要粘貼幾十個小木片,而且需要保證孔位對齊,以防影響縫翼動作。
然後粘貼機翼上的像真零件。
根據舵機搖臂和舵機尺寸粘貼舵機座,這裡需要對每個木塊精確安裝,否則舵面的動作會不一致。
每側機翼三顆舵機,分別驅動縫翼、襟翼、副翼。
該機為可摺疊機翼,翼根處還有一段,我選擇將翼根段直接粘貼在機身上。
主梁插管沒有限位槽,諮詢廠家後,我選擇用皮筋來做簡單固定。
機翼部分還有一組斜撐,需注意,要在飛機正放時定位打孔,否則翼根處會有很大縫隙。
最後粘貼紙、仿真件,機槍、天線和機腹的圓桶,不過我沒有查到圓桶是什麼,有了解的模友可以給我留言哦~
貼紙不太仿真,使用的竟然是DWhobby廠家的英文縮寫。不過也沒有太失真,真機的機身機翼也有英文字符。
經過了五六個小時的裝機,這架電動版Fi 156終於裝好了。
調試
調機時一定要先拆下螺旋槳,以免意外。前些天有個模友忘記拆槳打手了,所以室內調試時一定要注意。
由於本機的最大亮點就是它的前緣縫翼,所以這次主要講講前緣縫翼的設置。
前緣縫翼是一種能夠提高飛機臨界迎角的增升裝置,具體增升原理我們會在之後的文章中具體介紹。現代的很多飛機都安裝了前緣縫翼,有固定式和動態的。在設置時需要非常注意縫翼的動作大小,也就是行程量。
最小位置時,可以設置到縫翼後緣與機翼表面1-2mm。最大位置是關鍵,絕對不可氣流出口大於入口,否則會變成阻力板,而且還會使上邊面氣流過快分離,造成失速速度過高,很容易炸機。所以入口大出口小是這個縫隙的設置關鍵。
縫翼的最小位置
縫翼的最大位置
但是說明書中並沒有詳細說明此處,建議廠家可以給出縫翼舵面的參考行程量。
我把縫翼設置在了遙控器的旋鈕開關上,經過不同角度的試飛,找到一個飛行感覺最舒服的位置後將其固定住,以免誤觸導致事故。
通過開箱和裝機,我發現這架飛機的裝機相比DW的STICK飛機比,要難很多,許多地方要自行加工和修改,需要玩家有一定的航模經驗和基礎,屬於定位高端的航模產品。
這樣這架Fi 156像真機就搞定了,下期帶大家去試飛咯~
推薦必看經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