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優衣庫最新代言人雷佳音的品牌宣傳照受到了"群嘲",網友們紛紛上線質疑:叔曾經也是很氣質的,怎麼到優衣庫變得"爹味"了呢?在這場網絡狂歡中,海瀾之家屢屢躺槍,直線上升的曝光度,卻成了最大贏家。曾經以低價格、不錯的品質火爆中國的優衣庫,到底怎麼了?
實際上,廣告代言翻車還並不重要,大不了廣告重新拍唄。"此次疫情是自二戰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近70歲的迅銷集團董事長柳井正說。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疫情之下,大部分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尤其是及其依賴門店流量的快銷品。截止今年2月29日,以優衣庫為主要戰場的迅銷集團的中期業績報告披露,公司報告期內收益營收2085.12億日元,同比下跌4.7%;利潤額為1367.36億日元,同比下跌20.9%;股息為每股普通股240日元。這是優衣庫近四年首次利潤出現下跌。此外,預計截止今年8月,公司年利潤將下滑38%。
很多人認為,作為快銷品零售商,優衣庫遭遇此"滑鐵盧"是情理之中,但是,細究這幾年它的發展模式,優衣庫的"劫難"只是因為疫情嗎?
曾經的輝煌,有一半竟歸功中國市場
2001年優衣庫在上海南京路開出第一家門店,經歷過水土不服的陣痛後,優衣庫在2015年開始爆發,2017年5月底,在華120個城市運營540家門店;2018財年,優衣庫海外市場營收首次超過日本本土市場,而海外市場中國佔比25%,為最大功臣;2019年大中華市場仍保持兩位數增長,銷售額同比增長14.3%至5025億日元,經營利潤同比增長20.8%至890億日元。
就連柳井正都說過:優衣庫的成功,有一半歸功於中國市場。
究其在中國成功擴張的原因,有三大原因至關重要:
親民的定位。在華業務的日企眾多,不同於無印良品的"高姿態",優衣庫率先以親民的形象入駐中國,較低的價格可以買到質量不錯的基本款,十分符合快銷品"快"的特點;而頗有時尚意味的聯名款,兩位數的價格就能擁有一件,也大大刺激了本就潛力無限的中國市場。
多場景的購物體驗。2009年優衣庫率先入主電商平臺,更開拓了手機程序、社交軟體等購物平臺,除去線下,多元的線上購物體驗讓線上銷售也節節開花。2019財年,優衣庫大中華區電商銷售額增幅超30%達1700億日元。
大規模擴張。數量劇增的門店帶來的是更快的收益。2017年,中國內地共有633家優衣庫門店,2018財年新增78家衣庫,計劃2019年中國新增100家門店。2018年中期,優衣庫在中國的門店數量佔其全球門店數的30.61%。
曾經的成功經驗,卻成為發展的掣肘
目前,隨著中國疫情的穩定,我國許多零售商已開始復甦之路,然而,隨著全球疫情的蔓延,優衣庫何時真正甦醒還未可知。如今,柳井正正企圖通過總結中國市場、東南亞市場曾經的成功經驗,重新發起衝鋒。除去疫情黑天鵝,如今的頹勢又因幾何?
快時尚的審美疲勞。說優衣庫是時尚的,或許很多人並不能同意,簡潔大方的基本款打造出的日式風格,的確具有品牌特點,但相比ZARA、H&M仿大牌的時尚設計,優衣庫的時尚似乎"矮了一頭"。此外,較低的成本運轉是優衣庫大舉擴張的重要原因。與之相伴的是較低的研發投入。由此,優衣庫的快時尚想要真正時尚起來,似乎頗有難度。長期以往,自然帶來審美疲勞。由日本本土近年來的頹勢可見一斑。
網際網路化雖早,但不具備競爭優勢。通過與阿里巴巴的合作,優衣庫在2018年天貓"雙十一"中,創下"雙十一"35s破億的記錄;2019年天貓"雙十一"又創下最快破10億銷售額的記錄,並蟬聯男裝和女裝類品牌銷售冠軍。此外,2016年優衣庫便實現了線上下單、線下取貨的模式,"微信小程序+App+線下門店"的模式,更提高了整體的運營效率。然而,當線下圍困的時候,線上似乎也不再那麼"靈"了。當消費者有了更多時間在網絡,當所有的品牌都湧向網絡,優衣庫低價的優勢不再凸顯。
目前,因疫情黑天鵝,曾經的大規模擴張,如今正遭遇著大規模的閉店。最早疫情穩定的中國和日本本土,卻岌岌可危。有人說,此次頗"接地氣"的廣告,是優衣庫下沉市場,拓展中年市場的舉措。未來將會如何,"一勝九敗"的優衣庫將會用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