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劫殺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10年、15年、29年……因為種種原因,多少起命案嫌疑人在逃不能如期歸案,一直是呂梁公安民警心中的痛。案子拿不下,何以告慰逝者、安撫家屬,何以彰顯社會公平正義?
今年以來,山西省呂梁市公安機關集中一切優勢資源、窮盡一切偵查手段,通過艱苦偵查和強力攻堅,成功偵破18起命案積案,緝捕了29名在逃犯罪嫌疑人,有力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
掃清邊邊角角查清卷宗字句
命案積案年代久遠,通常不具備開展大範圍摸底排查的條件,認真細緻研判,從當時留存的案發現場勘查和物證的案件資料裡找出蛛絲馬跡成為偵破工作中最重要的方式。但是由於時間跨度長,相當一部分案件存在物證不全、檢驗不到位問題。
「根據經驗,部分命案積案的卷宗並未真正丟失,只是由於時間久遠、管理不善,散落在參與辦案的民警和曾經送檢的單位,甚至就在物證室裡『躺』著。」呂梁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公安局局長王文成多次強調,在命案積案攻堅行動中,一定要把卷宗、物證徹底梳理清楚,全部錄入命案管理系統。
「我們這一代要努力攻關,即使攻不下來的,也要給後面的人留下較為完整的資料,打下一定基礎。」王文成的話擲地有聲。全市公安機關刑偵部門迅即行動,開展物證大清查,掃清邊邊角角、查清卷宗字句,讓「失聯」物證重見天日。
辦案民警重新對轄區命案積案登記造冊並全部錄入命案管理系統,各地命案積案工作專班真正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
長達29年的命案結案,這是孝義市「1991·12·15」故意殺人案嫌疑人趙某新逍遙法外的時間,也是壓在被害人家屬和辦案民警心中最久遠的一塊石頭。
時間是把雙刃劍,既可以掩埋過往,也可以揭開謎底。
依託山西公安大數據,今年4月17日,孝義警方研判發現,嫌疑人趙某新可能已在甘肅省瓜洲縣死亡。經家屬辨認及DNA比對,最終確認死者為該案犯罪嫌疑人趙某新。
29年的命案積案終於畫上句號,此案的成功偵破,為全市辦案民警提振了信心,在隨後的日子裡,多警種聯手作戰,各縣市區公安捷報頻傳。
多警合成作戰合力破解「密碼」
11月17日,呂梁市公安局和柳林縣公安局聯手作戰,依託山西公安大數據,通過大量信息比對、分析研判,經過36個小時的蹲點守候,在深圳市一舉抓獲柳林縣「2006·8·30」故意殺人案嫌疑人宋某亮。
積案,顧名思義,指的是久偵不破的案件。一起命案如果久偵不破變成積案,本身就足以說明其偵查難度。「越是充滿艱難險阻,越是需要開拓創新……」呂梁公安刑偵民警個個摩拳擦掌,決心找到破解命案積案的「密碼」。
隨著公安機關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刑事案件偵查資源配置不斷得到優化,特別是各警種、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和職權割裂等偵查障礙因素逐漸破解。
「市局機關要向實戰化轉變,真正發揮好指導基層、服務實戰的作用。」今年9月,新一屆呂梁市公安局黨委班子在全市公安機關廣大民警輔警面前鄭重承諾。
在命案積案攻堅行動中,呂梁市公安局各部門各警種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一改以往立案單位孤軍奮戰的舊模式,建立了上級刑偵部門直接組織、直接參戰的新模式,形成了合力攻堅的跨區域作戰格局和各具特色的合成偵查模式,使各種警務資源和社會資源得以高效應用於個案偵查。
破案行不行,不看頭銜看實力。呂梁全市公安機關通力配合,集中最優資源,發揮各自專長,為解決實戰難題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案和途徑,最大限度提升了破案效益。
大數據助力偵查眾逃犯無處遁形
辦案民警堅信,「只要存在過,只要發生過,都將在時光中留下痕跡。」得益於公安科技的全面飛速發展,特別是呂梁市公安局全體民警對山西公安大數據的熟練運用,圍繞命案積案生物物證的重新提取、檢驗和鑑定,他們獲得了大量指向性極其明確的線索,也提升了證據的證明力。不僅直接盤活了公安機關數據存量,使涉案線索的智能檢索、擴展和關聯分析成為可能,同時也極大節約了偵查資源,提高了偵查效率。
2010年6月7日14時,呂梁市離石區交通路濱河街道辦事處一家蔬菜水果店內發生一起惡性案件,店主辛某、吳某夫婦被殘忍殺害。
案發後,呂梁、離石警方迅速抽調警力,第一時間開展摸排走訪,對案發現場進行多次勘察。但由於當時受科技手段限制,案件始終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多年來,辦案民警緊盯關鍵線索,先後多次赴北京、浙江、山東、湖北等地,對案件物證進行檢查鑑定,對提取到的指紋、DNA逐年進行入庫比對,反覆對相關人員走訪摸排和動態分析。今年6月,在山西公安大數據強力支撐下,辦案民警充分發揮大數據抄底的實戰作用,最終鎖定了湖北孝感安陸籍犯罪嫌疑人倪某。6月8日,辦案民警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重重困難,在第三次趕赴湖北調查取證中,經過縝密偵查,成功在安陸市區某賓館內將部督命案積案在逃嫌疑人倪某成功抓獲歸案。
數據顯示,在今年全市破獲的18起命案積案中,新技術、新手段發揮重要作用的佔90%以上。呂梁公安民警破案的決心和信心以及命案積案偵破的力度起到了震懾作用,促使一批在逃人員投案自首。
在強大的政策感召下,孝義「2006·9·7」故意殺人案嫌疑人蘇某生,在家屬的陪同下,主動前往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一起命案積案的成功告破,每一名潛逃多年的嫌疑人被繩之以法,背後都浸潤著一代又一代民警的接續奮鬥。這是利用新技術、新戰法取得的戰績,更是一代代公安民警前僕後繼、矢志不渝而取得的勝利。
「不管過去多少年,不管面臨多少困難,這些積案始終是我們對群眾的欠帳。」王文成表示,唯有帶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帶著對群眾的無限深情,牢記初心,守正創新,一代接著一代幹,才能驅散霧霾,讓陽光劃破雲層,照亮歷史的塵埃。
(本文轉自山西法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