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司馬懿一定要等到70歲才造反?到底怕什麼?果然是老奸巨猾
三家歸晉,結束了三國近百年的動亂,而他司馬懿也在青史上面狠狠的留下的一筆。
司馬懿本是東漢舊臣,其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祖父司馬儁為潁川,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而司馬防膝下有八子,因字中皆有達字,故而司馬門第又有「司馬八達」之稱,司馬懿排行老二,兄長司馬朗為人寬厚老實,反而司馬懿常憂於天下,城府頗深。
建安六年,曹操正任司空,聽人說道司馬懿有大才,於是遣人徵辟到他府上任職。此時的司馬懿見東漢政權以全權落入曹氏集權,而曹氏先前是宦官之後,不想屈節於曹操手下,便以藉口染疾不能入仕,但這等兒戲伎倆曹操早已識破,於是派人去驗真假,事後司馬懿便以假亂真,終騙過曹操。
只是後來曹操當了丞相之後,便無顧及,採取強硬手段逼迫司馬懿入仕。也就是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幹事許久,從未有過紕漏,這讓曹操甚是歡喜,然曹操又覺得沒有紕漏之人也定有大野之心,之後更是發現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三匹馬食草,這讓曹操心有顧及。後面幾次欲殺司馬懿,均被曹丕攔下。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水淹七軍,鋒頭直逼樊城,曹操為了避其鋒芒,準備遷都,司馬懿站出來願為節度使出使東吳出兵牽制關羽,最後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終以呂蒙襲取荊州,關羽被俘殺。
這一出使,司馬懿才算是真正的在曹氏集團落腳,但接下來的腥風血雨才真正的開始。因曹丕與曹植兄弟之間的奪嫡之爭,司馬懿站對了一邊,繼而在曹丕稱帝時,成為了曹氏集團的中樞系統中的人物,不過兵權皆落於夏侯氏以及曹氏旁支手中,簡單的來說,司馬懿被曹丕架空了,相當於老黃牛,只能任勞任怨的幹活。
不過司馬懿也深知曹丕之才不下曹操,唯有此時留下性命便是聰明之舉,結果這一晃就是過了十幾個年頭,直到曹丕病逝,曹叡上臺,但曹叡也不是省油的燈,多年來受曹丕的影響,深知司馬懿有大才,只可任用,不可大用。於是司馬懿再一次成為了老黃牛。
但此時的天下局勢有了變化,蜀漢休養生息多年,諸葛亮此時率軍北伐,而曹氏集團這邊的人,經歷過時間的打磨,朝中沒有幾個能堪大任的人,結果眾人的眼光都盯向了司馬懿,繼而司馬懿也是唯一一次接手兵權的機會終於著手了。
可惜曹家一連出了兩個短命的皇帝,曹叡年紀輕輕卻染病離世,而司馬懿卻越活煥發。曹叡薨世之後,曹氏集團的大權落入了大將軍曹爽之手,而曹爽此人無大才,司馬懿見狀,如若大權均與曹爽坐實,自家性命也定然不保,而曹氏集團也終將被曹爽揮霍殆盡,與其拱手讓人,還不如自己拿了踏實。
最終司馬懿真的「倚老賣老」讓曹爽深信不疑,司馬懿於此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曹氏政權。
說句實話,司馬懿可能並非有狼子野心,可奈何世事逼迫,有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樣子。但更好奇的是為何司馬懿卻能夠活到70歲才造反?換句話來說,司馬懿為什麼一定要在70歲才造反?他是在害怕什麼?其實原因很明顯,司馬懿作為三朝元老,每一步都是走的如履薄冰,因為極有可能走錯一小步就導致滿盤皆輸,所以他就是要熬,熬到了那些人都對自己放鬆警惕了,才開始展露出自己的獠牙,果然是老奸巨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