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司馬懿一定要等到70歲才造反?到底怕什麼?果然是老奸巨猾

2020-12-22 騰訊網

為何司馬懿一定要等到70歲才造反?到底怕什麼?果然是老奸巨猾

三家歸晉,結束了三國近百年的動亂,而他司馬懿也在青史上面狠狠的留下的一筆。

司馬懿本是東漢舊臣,其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祖父司馬儁為潁川,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而司馬防膝下有八子,因字中皆有達字,故而司馬門第又有「司馬八達」之稱,司馬懿排行老二,兄長司馬朗為人寬厚老實,反而司馬懿常憂於天下,城府頗深。

建安六年,曹操正任司空,聽人說道司馬懿有大才,於是遣人徵辟到他府上任職。此時的司馬懿見東漢政權以全權落入曹氏集權,而曹氏先前是宦官之後,不想屈節於曹操手下,便以藉口染疾不能入仕,但這等兒戲伎倆曹操早已識破,於是派人去驗真假,事後司馬懿便以假亂真,終騙過曹操。

只是後來曹操當了丞相之後,便無顧及,採取強硬手段逼迫司馬懿入仕。也就是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幹事許久,從未有過紕漏,這讓曹操甚是歡喜,然曹操又覺得沒有紕漏之人也定有大野之心,之後更是發現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三匹馬食草,這讓曹操心有顧及。後面幾次欲殺司馬懿,均被曹丕攔下。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水淹七軍,鋒頭直逼樊城,曹操為了避其鋒芒,準備遷都,司馬懿站出來願為節度使出使東吳出兵牽制關羽,最後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孫權,終以呂蒙襲取荊州,關羽被俘殺。

這一出使,司馬懿才算是真正的在曹氏集團落腳,但接下來的腥風血雨才真正的開始。因曹丕與曹植兄弟之間的奪嫡之爭,司馬懿站對了一邊,繼而在曹丕稱帝時,成為了曹氏集團的中樞系統中的人物,不過兵權皆落於夏侯氏以及曹氏旁支手中,簡單的來說,司馬懿被曹丕架空了,相當於老黃牛,只能任勞任怨的幹活。

不過司馬懿也深知曹丕之才不下曹操,唯有此時留下性命便是聰明之舉,結果這一晃就是過了十幾個年頭,直到曹丕病逝,曹叡上臺,但曹叡也不是省油的燈,多年來受曹丕的影響,深知司馬懿有大才,只可任用,不可大用。於是司馬懿再一次成為了老黃牛。

但此時的天下局勢有了變化,蜀漢休養生息多年,諸葛亮此時率軍北伐,而曹氏集團這邊的人,經歷過時間的打磨,朝中沒有幾個能堪大任的人,結果眾人的眼光都盯向了司馬懿,繼而司馬懿也是唯一一次接手兵權的機會終於著手了。

可惜曹家一連出了兩個短命的皇帝,曹叡年紀輕輕卻染病離世,而司馬懿卻越活煥發。曹叡薨世之後,曹氏集團的大權落入了大將軍曹爽之手,而曹爽此人無大才,司馬懿見狀,如若大權均與曹爽坐實,自家性命也定然不保,而曹氏集團也終將被曹爽揮霍殆盡,與其拱手讓人,還不如自己拿了踏實。

最終司馬懿真的「倚老賣老」讓曹爽深信不疑,司馬懿於此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曹氏政權。

說句實話,司馬懿可能並非有狼子野心,可奈何世事逼迫,有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樣子。但更好奇的是為何司馬懿卻能夠活到70歲才造反?換句話來說,司馬懿為什麼一定要在70歲才造反?他是在害怕什麼?其實原因很明顯,司馬懿作為三朝元老,每一步都是走的如履薄冰,因為極有可能走錯一小步就導致滿盤皆輸,所以他就是要熬,熬到了那些人都對自己放鬆警惕了,才開始展露出自己的獠牙,果然是老奸巨猾。

相關焦點

  • 司馬懿熬死曹家三代君主,等到70歲才敢造反,他到底在猶豫什麼?
    看到這裡肯定會有讀者提出疑惑了,司馬懿等到70高齡才敢造反,他到底在猶豫什麼?曹操在世時,就已經看出了司馬懿的存在是個極大的威脅,三馬同槽的說法,更是預示了司馬懿要篡曹家的皇位。正是因為這些,年輕時期的司馬懿就備受防備,為了明哲保身,司馬懿也只能暗藏自己的鋒芒,一直隱忍,直到時機成熟的那一刻。
  • 司馬懿熬死曹氏三代人,為啥要等到70歲才造反?他的擔心不無道理
    孔子認為一個人活到了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但卻不越出規矩;然而司馬懿活到了70歲卻發動了高平陵之變,起兵造反謀奪了曹氏的政權。當然,司馬懿不是聖人,他的兒子司馬昭早就有了異心,那司馬懿又為啥要等到熬死曹氏三代人才造反?他在擔心什麼?
  •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才造反,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
    但是司馬懿這個人很奇怪,身為曹魏的臣子,也充滿了野心,卻偏偏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齡才造反,司馬懿到底在怕什麼?還是有什麼東西牽制住了他? 早在曹操執政期間,司馬懿就已經是曹魏麾下的一名謀士了,可是這時候的曹操卻並不喜歡司馬懿,因為很多人都說司馬懿是個有野心的人,還有諸如「鷹視狼顧」的預言,讓曹操根本就無法信任司馬懿
  • 司馬懿為何那麼怕曹操?曹操死了30年才造反,只因曹操的一個夢?
    ——司馬懿《徵遼東歌》從這兩句詩就可以看出,司馬懿絕非沒有野心之輩,之所以在曹操掌權期間顯山顯水,全都因為曹操的一個夢境,也正是因為這個夢境,曹操死後三十年,司馬懿才敢興兵造反。曹操這人生性多疑,除了身邊的親信和貼身護衛之外,很難輕易相信其餘人,特別是那些有才能的謀士。
  • 司馬懿熬走曹家三代人,七旬之後才造反,是在怕什麼?
    三國亂世,魏蜀吳戰爭不斷,曹操、孫權、劉備三人,為此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最終勝利的果實卻被司馬懿輕而易舉拿走了。司馬懿拿下勝利的果實,謀朝篡位,所靠的不是別的,就是自己的壽命。司馬懿靠著活的時間長,硬生生把曹家三代人都熬死了,然後才謀朝篡位,那麼他為什麼要等這麼久?
  • 司馬懿輔佐曹氏三代人,到70歲高齡才反,他到底在忌憚什麼?
    司馬懿是曹操手下的謀士,他曾經與諸葛亮對陣,在智謀上不輸諸葛亮,讓諸葛亮幾次北伐都無功而返。司馬懿雖然厲害,但是他的野心很大,想要奪權。曹操對司馬懿的野心非常了解,因此不斷的打壓司馬懿,讓他無法形成自己的黨羽。後來司馬懿想要依靠曹丕,他幫助曹丕繼承了皇位,又輔佐曹睿很長時間。
  • 野心勃勃的司馬懿,為什麼七十高齡才選擇謀反,到底發生了什麼
    他是一個飽讀詩書的文人,卻也不失武略,擒斬孟達、抗蜀北伐、熬死最強對手諸葛亮,他一生為曹魏出謀劃策,也為曹魏政權橫刀立馬,從曹操到曹丕再到曹叡,司馬懿輔佐了他們祖孫三代,等到少帝曹芳繼位的時候,司馬懿已經是一個70多歲的老人了。按理說他對曹魏有不世之功,可以好好的安享晚年,可是司馬懿最終卻走上了造反的道路,他為什麼要熬死三代皇帝,到了七十多歲才造反呢?
  • 司馬懿歷經曹家三代人,一直到古稀之年才造反,為何等這麼久?
    最終以三家歸晉才結束了那個動亂的時代。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這期間湧現了無數英雄好漢,都令我們印象深刻。而最後司馬家族能夠一統天下,離不開一個人的努力,他就是司馬懿。但司馬懿在成為曹魏的臣子後,歷經了曹家三代人掌權,一直到70歲才發動政變,成為曹魏的實際掌權人。為何他到古稀之年才選擇造反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 曹叡去世之前,司馬懿一直都是忠臣,為什麼最後會造反
    曹叡在世的時候,司馬懿根本沒有造反的機會,也沒有造反的勇氣。曹叡的帝王之術不亞於曹操和曹丕,雖然司馬懿的性格老奸巨猾,但是面對著殺伐果斷的曹叡,司馬懿根本不敢流露出任何造反的企圖。假如司馬懿在曹叡時期起兵造反,司馬懿肯定會死無葬身之地。
  • 司馬懿立遺囑:子孫不許為我掃墓,過了1769年,發現真是老奸巨猾
    因為他一生都在謀算,以至於絞盡了腦汁,才得了個頭疼的毛病而離世,但就算是死了,他還也要算計。 為了不讓後世人掘他的墳,他命人設下疑冢,前前後後共計七十二座,而且分布的地區也是七零八落,這麼毒絕的方法,恐怕也只有曹操能夠想得出來。
  • 郭嘉臨終留下遺言:「司馬懿會造反」,為何還是被他成功了?
    而郭嘉和司馬懿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謀士,他們二人同為曹操,為魏國做事,但是郭嘉在臨死前卻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叫曹操將司馬懿誅殺。郭嘉臨終留下遺言:「司馬懿會造反」,為何還是被他成功了?
  • 司馬懿身為魏國元老為何最後要反叛?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
    關鍵這個能裝是最可怕的,對於正面的較量相信曹氏集團是可以應付過來的,但是只要司馬懿藏拙了,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你不知道真正的司馬懿是怎麼樣的。而且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動手。只要出手必然是下死手。也只有這樣的人是活的最久的。是可以笑到最後的人。司馬懿身為魏國元老級人物為何最後要反叛呢?
  • 《三國演義》老奸巨猾,三國中的最後大贏家,狼顧司馬懿
    今天原創筆者要聊的是:《三國演義》老奸巨猾,三國中的最後大贏家,狼顧司馬懿!三國是一個理想飛揚的年代,許多男兒好漢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前赴後繼投入那片洪流,爭霸天下,想要在亂世中博得一份成就,在史書裡面書寫獨屬自己的詩篇,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不是盡如人意。一代梟雄曹操尚未統一天下,沒能目睹自己的魏國建立,便駕鶴西去,落得他人興嘆。
  • 三國時司馬懿家族為什麼要造反,若不造反,曹魏能統一三國嗎
    公元249年,司馬懿聯合了一批出身士族且受到曹爽排擠的曹魏重臣發動了高平陵政變,屠殺了曹爽及其黨羽五千多人,篡奪了曹魏的軍政大臣,並且將曹魏的軍政大臣世襲給自己的兒子司馬師,經過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三代四位司馬家族的人,才最終篡奪了魏朝,建立了晉朝。
  • 諸葛誕與司馬家族是至交,為何卻勾結東吳,舉兵造反?
    那麼,諸葛誕為何要走上造反這條路呢?1.諸葛誕是何許人也?諸葛誕字公休,是琅邪陽都人,與蜀漢丞相諸葛亮是族內兄弟。人們常說,「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諸葛誕的名望雖然很高,但仕途並不太順利,「明帝惡之,免誕官」。
  • 魏明帝曹叡登基時才20來歲,根基不穩,司馬懿為何不敢趁機篡位
    曹操自己活了65歲,在三國時代勉強算是長壽。但他的兒孫輩卻幾乎個個享年不永。曹丕公元220年登基,六年之後就撒手人寰,時年才39歲,只比曹操晚死了6年。他兒子曹叡226年登基,13年後去世,死時才36歲,比他爸爸還要短命,皇帝又換成了兒子曹芳。
  • 《三國演義》蜀軍長途行軍,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直接出擊
    大家看到以上的對比,就可能就想不通了,為何在當時各項都不如蜀國來攻打魏國的時候,魏國為何沒有出城反擊,而是堅守不出呢?懼怕,這個懼怕要講的就是司馬懿對諸葛亮的懼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結論呢?這就要從那句古話來講一下了。相信大家也都聽到過這樣的一個結論就是死諸葛嚇跑了活司馬,這是最後諸葛亮死後還是把司馬懿嚇走的事情。還有在那場空城計中,司馬懿也是被諸葛亮嚇得不輕啊。
  • 司馬懿只會當縮頭烏龜?你錯了,他的閃電突擊才是殺手鐧!
    不過諸葛亮是怎麼策反的,《三國志》並沒有詳細說明,《晉書》中倒是有寫到:諸葛亮先讓郭模詐降魏國,他一邊寫信說服孟達起兵,一邊把情報洩露給郭模,郭某又把這個消息傳給魏國,逼孟達不得不造反。孟達在心中盤算著:司馬懿仍在宛城,距離洛陽800裡,距離我所在的新城1200裡,就算我要起兵,他發函請示皇帝需要10天,明帝下旨給他也需要10天,司馬懿再派兵過來又需要10天。我有一個月的時間準備軍隊,到時候諸葛亮的援軍也來了,沒什麼好怕的。只能說想得很美,在孟達的計算中,魏軍一個月後才會到來,大家猜猜,司馬懿用兵花了多久時間呢?
  • 司馬懿為何要立「無墳無樹」的遺囑?過了1769年,才發現他的高明
    除了喪服,我什麼都不要。一切都要簡單!另一方面,曹操生前所需作戰的軍費,大部分來自於挖掘前王公貴族的墓穴。因此,有傳說盜墓賊的始祖摸金校尉便是曹操開創的。這件事只在陳琳的剿賊檄文裡提到過,真實性還沒有得到證實!
  • 張郃之死是因為什麼?是司馬懿的借刀殺人,還是他的一石二鳥之計
    到滷城的時候,果然和張郃預料的一樣。諸葛亮回軍要和司馬懿交戰,而司馬懿則率領軍隊登山,掘營自守。這一下,整個魏軍的將領都不願意了。他們指責司馬懿懼怕諸葛亮如虎,引起了天下的嘲笑。司馬懿在無奈之下,出擊諸葛亮,遭受了一場慘敗,史稱滷城之戰。在這一次慘敗後,司馬懿就不再出戰。而諸葛亮則因為後勤運輸不繼,只得撤軍。司馬懿在這個時候,與張郃發生了最後一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