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龍貓》30年後重映,算是滿足了我很久以來的一個小心願,跟女兒一起在電影院裡成功擼貓。
順便查了下專業八卦,這其實不是《龍貓》第一次在內地上映,90年代的時候宮崎駿有三部動畫電影特別放映過,分別是《風之谷》、《天空之城》和《龍貓》,那會兒譯名叫做《鄰居託託羅》,莫名有點萌,想擁有這樣的鄰居哈哈。
如果有一部帶女兒必看的電影,那一定是《龍貓》。重看的時候一直在想,這部電影真心是沒什麼情節啊,甚至根本沒有講故事的意願,但配上鄉間的田野和森林,夏天的微風和暴雨,童年的煩惱和幻想,成長的快樂和憂傷,怎麼就這麼好看!
《龍貓》的故事,其實只有一個設定,只有小孩子能看見龍貓,大人是看不到的。
大龍貓在電影裡出場時間總比印象中短,但每一次亮相都超想摸,然後在它毛茸茸軟乎乎的肚子上睡覺。
和它一起等巴士,所有傘都可以借給它。
等它施魔法讓種子發芽,讓我種一整片森林都心甘情願。
收到這樣可愛的禮物,半夜都會笑醒吧。
夜空飛翔這段,超想把小月和小梅換成我和Zoe。
還有奶兇奶兇的龍貓巴士,在吉卜力美術館的頂層,有一隻一毛一樣的復刻版,但只限12歲以下的小乘客上車,中年少女只能在一旁默默淚目。
有的時候忍不住會想,為什麼《龍貓》無論看多少遍都很好哭?為什麼這部拍給孩子看的電影,最後弄哭的總是大人?
也許人類真正能互通的,永遠是最簡單的情感。成年後再也看不到的龍貓,是我們一路上弄丟的所有單純美好,對於那個大寫著「成人止步」的純粹世界,最後只剩看一次哭一次的懷念。
《龍貓》當年在日本首映時票房很慘澹,和童年一樣,它的好是慢慢被發現和懷念的。據說電影最初版的海報標語是:這麼稀奇的生物,已經不存在於日本了。後來被宮崎駿親自改成,這麼稀奇的生物,大概還存在於日本吧。
也許正是對世界的這點樂觀,才能催生《龍貓》這樣溫柔的故事。龍貓和電影裡那片清晨便消失不見的繁茂森林一樣,都是夢的產物,雖然不真實,但絲毫不妨礙其中的美好和樂趣。留住心中那隻柔軟的龍貓,長大後面對成人世界,也會有隱形的堅硬盔甲。
很喜歡黃海給內地版設計的這款海報,手繪動畫無法精確描摹的毛絨質感,被海報完美呈現並放大,想在上面旋轉跳躍我不停歇,想在上面打呼睡覺一直摸下去!
最後是嘚瑟時間,《龍貓》1988首映,這樣算起來,我和大龍貓是一年出生的呢,中年少女第一次被自己的年齡萌到了…
獨立服裝設計師,時尚博主。
分享真實的心情、和女兒的生活,
以及最重要的穿衣臭美、吃喝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