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踹門事件之後,大衣哥朱之文再次衝上微博熱搜榜,善良的朱之文,再次被村民們當眾霸凌。
因為大門被踹壞,所以朱之文請人來換門。朱之文從家裡拿出一箱礦泉水犒勞修門師傅,結果堵在門口的村民一擁而上,將朱之文手上的礦泉水哄搶一空,而且一邊搶一邊哄堂大笑,仿佛豐收一般。
在哄搶的同時,不忘用手機拍攝,把豐收的喜悅分享到網上,留下一臉懵逼的朱之文僵在原地。
這事情還有個版本,朱之文這箱水本來就是買給粉絲的,但被村民搶走,連紙箱子都沒留給大衣哥。
無論是買給修門師傅,還是犒勞遠道而來的粉絲,當這箱水在鏡頭前被一群喜笑顏開的人搶奪一空的時候,我們再次看到了朱之文身上反覆發生的事情。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朱之文從成名以後,從一個寂寂無名的農民,變成了火遍全國的大衣哥。他的經濟條件變好了,而且給老家朱樓村也帶來了相當的福利,但這一切並沒有換來一點感恩,相反村民們給朱之文的回饋,是無止境的霸凌。
朱之文借錢給他們,他們舔著臉不還;
朱之文給村裡修路,他們覺得修少了;
朱之文捐錢做公益,他們覺得應該給每個人發錢買車。
不止如此,村民們還放下手上的鋤頭,每天擠在朱之文家門口,用手機拍攝他的日常生活,通過直播朱之文給自己創收,據說每個月最少也能賺幾千塊,最多的人已經靠這個賺了十幾萬。
而酒後踹門,以及哄搶礦泉水,則是這種行為的極致化,以至於人民日報都發聲力挺朱之文:
朱之文的善良與包容。但這不等於粉絲、村民在「追星」或直播「大衣哥」朱之文私生活的時候就可以為所欲為,不講底線,肆意羞辱和踐踏朱之文的底線,不能把「大衣哥」的善良當成無視朱之文個人底線的資本。
作為一個公眾人物,朱之文沒有在發跡後離開朱樓村,去城市過優越生活,而是留在老家造福鄉裡。而村民對他的善良毫不感恩,反而為了在他身上牟利,採用各種極端手段。不但踐踏了朱之文的善良,而且一次次在法律的邊界瘋狂試探。
踹門者被行政拘留,卻一點沒有起到應有的警示作用,反而引來一群哄搶礦泉水的人,當村民們拿著手機記錄這一切,分享給那些願意貢獻流量的網友時,這種不良價值觀也隨之傳遞出去。
網紅經濟的崛起,更大程度上只滿足了公眾興趣,而犧牲掉的是公眾利益,這在朱之文身上體現的最為明顯。
為了博眼球為了流量,多麼沒下限的事情都可以做,甚至願意把自己作為視頻中的反派,把臉面和道德羞恥感扔到九霄雲外。
這種尷尬的格局裡面,所有參與方都有責任,無良的村民,無底限的拍攝者,以及喜歡窺探名人生活的圍觀群眾,還有大肆推廣這種視頻的平臺,他們都是這種惡俗風氣的構建者。
而朱之文的無底限忍讓,也是縱容這種惡俗風氣的推動力量,作為視頻主角的他,一味的展示自己的善良,把其他人的惡都當成了背景板。
朱之文應該像人民日報說的那樣,學會保護自己,這不光捍衛自我利益,也是遏制村民道德塌方的良藥。
同樣是草根名人的嶽雲鵬,在走紅後並沒有盲目的回村撒錢,而是用自己的名氣幫助老家旅遊事業,在他的帶動下,嶽村集已經成了當地新農村示範村,村內街道整潔漂亮、道路平坦寬闊、群眾生活富裕。村民們都覺得建設的這麼好,也是沾了嶽雲鵬的喜氣。
這並不是說河南農村比山東農村更淳樸,農民天生是勤勞的,但前提是不要去觸動他們「不勞而獲」的心弦,人一旦進入天上掉餡餅的舒適區,很容易就會走到人性的極端。
朱之文對村民的容忍,以及讓他們拍攝自己私生活賺錢的福利,引出了這種惡之果實。而能夠叫停這一切的,也只有朱之文的強硬跟自我保護。
大衣哥的善良,不應該用所有人的惡來襯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