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平衡車不是兒童玩具 專家:應嚴格管理避免事故

2020-12-15 中國日報網

中消協發出消費警示電動平衡車並非兒童玩具

電動平衡車不當使用風險大

● 目前備受青少年追捧的電動平衡車,既不屬於兒童玩具也不屬於運動器械,其產品屬性和適用場景缺乏相應規範,導致消費者將這類產品誤以為是玩具,忽視了其中存在的風險

● 年齡較小的孩子由於身體協調與平衡機能尚未發育完全,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在使用電動平衡車過程中容易發生意外,且意外事故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出於安全健康考慮,不建議家長為年齡較小的孩子購買和使用

● 可以借鑑以前禁止摩託車和電動車的經驗,從源頭明確電動平衡車的安全標準,要求廠家把好產品出廠安全關。同時,建立完善的技術法規,發揮社會共治力量,為保障消費者安全正確使用電動平衡車提供指引

□ 本報記者 侯建斌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一定不會把電動平衡車作為禮物送給女兒。」如今,張先生懊悔不已,「是我害了孩子」。

經不住7歲女兒的懇求,消費者張先生今年春節前給女兒網購了一輛銷量不錯的電動平衡車。不料女兒在小區廣場玩耍時,突然從平衡車上摔了下來,造成左臂粉碎性骨折,其傷勢相當於從3層樓摔下來。

電動平衡車引發的安全事件並不少見。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發出消費警示:年齡較小的孩子由於身體協調性與平衡機能尚未發育完全,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不足,在使用電動平衡車過程中容易發生意外,且意外事故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出於安全健康考慮,不建議家長為年齡較小的孩子購買和使用。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目前備受青少年追捧的電動平衡車,既不屬於兒童玩具也不屬於運動器械,其產品屬性和適用場景缺乏相應規範,導致消費者將這類產品誤以為是玩具,忽視了其中存在的風險。經營者在銷售電動平衡車時,往往只注重宣傳產品的便利和優勢,對產品的風險警示和防護提示不足,這也是導致相關安全事件頻發的重要原因。

「由於電動平衡車屬性不明確,缺乏有針對性的監管,使用亂象較多。」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可以借鑑以前禁止摩託車和電動車的經驗,從源頭明確電動平衡車的安全標準,要求廠家把好產品出廠安全關。同時,建立完善的技術法規,發揮社會共治力量,為保障消費者安全正確使用電動平衡車提供指引。

電動平衡車受青睞

家長誤認為是玩具

近年來,一款被稱為電動平衡車的新產品備受青睞,其中不乏未滿10歲的未成年人。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到北京市通州區北關、朝陽區來廣營等地的多個小區採訪發現,許多家長將電動平衡車誤認為是兒童玩具,且並未意識到其危險性,只有個別家長以孩子還小為由拒絕為其購買。

「當然是玩具,因為好多孩子都在玩。」家住通州的李女士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她的孩子是6歲多開始接觸電動平衡車,沒花太長時間就學會了騎行,但還是摔了幾次,好在有護膝、頭盔等防護用具,孩子並沒有受傷。

另一位家長認為,電動平衡車就像旱冰鞋一樣,已經成為孩子的標配,「小一點的孩子玩旱冰鞋,大一點的孩子都在玩電動平衡車」。

在朝陽區來廣營附近,《法制日報》記者同樣看到有人在馬路上騎行電動平衡車,雖然多是成年人,但晚高峰的路上車水馬龍,讓人看著不免有些心驚肉跳。

《法制日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以兒童電動平衡車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共找到5800多個相關產品,價格從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電動平衡車的銷售頁面多以青少年為人物主角,甚至直接將產品描述為「智能兒童」平衡車。

「電動平衡車雖然可以代步,但並沒有按照玩具安全標準設計生產,也沒有列入國家玩具安全認證,所以不屬於兒童玩具產品。」陳音江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如果平衡車速度過快,消費者尤其是兒童很難平穩掌控,極易因失去重心而導致摔傷。

「按照《電動平衡車安全要求及測試方法》的要求,速度時限為20km/h,最高時速相當於電動自行車的速度,遠高於玩具的安全要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化國宇指出,國標《玩具安全 第2部分:機械與物理性能》中對電動童車的速度限制為「最大速度不得超過8km/h」,以此來看,電動平衡車並不是按照玩具標準設計的。

同時,這類產品沒有扶手、上身不固定、需要靠重心的細微變化來調節,平衡車的停止、前進和轉彎都是靠著身體的前後左右傾斜來控制,「這就要求騎行者具有較高的身體控制和平衡能力,遇到緊急情況時,年齡較小的孩子很難及時處置」。

對此,中消協有關負責人認為,電動平衡車,既不屬於兒童玩具,也不屬於運動器械,其產品屬性和適用場景缺乏相應的規範,導致消費者將這類產品誤以為是兒童玩具,忽視其中存在的風險。

風險警示嚴重不足

容易誘發交通事故

4月16日,安徽省合肥市發生一起計程車與騎著電動平衡車的8歲男孩相撞事故,送到醫院後,男孩已無生命體徵。

「男孩被撞飛了幾米遠,後來又遭到碾軋。」據計程車後方的轎車駕駛員稱,計程車行駛至丁字路口時,男孩沿斑馬線騎著平衡車進入輔道,隨後發生相撞。

「主要是因為車速太快和沒有剎車。」陳音江解釋說,電動平衡車沒有剎車系統,僅靠人體重心來控制剎車,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很難馬上剎車,對騎行者自己和其他路人都帶來極大的安全風險。

化國宇說,消費者對於電動平衡車本身的使用方法或者使用場景不當,比如不能在街道、馬路上使用平衡車等。

「按照法律規定,電動平衡車不能上路行駛。」陳音江說,電動平衡車和電動滑板車一般被認為屬於滑行工具。而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規定,滑行工具不具備路權,不能在非機動車道上行駛,更不能駛入機動車道,其使用範圍僅僅是在封閉的專業場所和室內場地。「其上路行駛,不僅擾亂道路交通秩序,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易誘發交通事故,而且發生事故後得不到法律法規保護。」

道路交通安全專家坦言,電動平衡車沒有駕駛資質要求、沒有方向盤和手動剎車、行駛時速高噪聲小、剎車距離普遍過大等,消費者在道路上使用,不僅增加了自身安全風險,也給其他駕駛員和行人帶來了安全隱患。因此,作為交通工具,目前並不被交管部門認可。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多地已經明確禁止電動平衡車上路。其中,北京市規定在道路上使用動力裝置驅動的平衡車、滑板車等器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扣留器械,並處200元罰款。

在上海,平衡車、電動滑板車屬滑行工具不得上路行駛,只能在封閉小區或不對外公開場所使用;在機動車道上使用滑行工具,罰款50元;在非機動車道上使用滑行工具,罰款20元。

陳音江坦言,儘管不少地方已經明確禁止平衡車上路,但現實中往往以勸阻和批評教育為主,主要還是依靠自我約束。所以總體執行效果並不理想,行人在城市道路上快速騎行電動平衡車的現象並不少見。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是,事故發生時,很多騎行人沒有佩戴任何護具。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官網披露,2020年5月某一晚,該醫院綜合外科朱醫生在值班期間接待4位騎行電動平衡車導致摔傷來急診的兒童,年齡最小的只有4歲,最大的也才10歲,沒有一個兒童佩戴防護用具。

化國宇說,「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動平衡車無論是被當作兒童玩具,還是交通工具,在銷售時商家都過於強調其娛樂性、便利性,而對於其存在的風險缺少提示。」

這一點,從中消協接到的投訴舉報中也可以得到印證:很多消費者反映在購買電動平衡車時,經營者一直宣稱該產品容易操作、是安全的,甚至有一些產品在廣告中展示的騎行人員也沒有佩戴任何安全護具。

完善產品安全標準

嚴厲查處違法行為

隨著電動平衡車的熱銷,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事故的投訴和消息報導時有發生,但其風險尚未引起消費者的普遍關注,特別是未引起廣大未成年人家長的足夠關注。

為保護消費者人身健康安全,強化對電動平衡車市場監督,中消協近期發布消費警示:電動平衡車產品屬性不明確,不當使用風險大,有些嚴重的意外事故可能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影響孩子今後的成長和生活。因此,出於安全健康考慮,不建議家長為年齡較小的孩子購買和使用。

中消協認為,電動平衡車不能作為交通工具使用,更不能在機動車道騎行,只能在一些專用場地或封閉場所使用。使用時應儘量選取路面平整、沒有其他車輛以及行人較少的場所,保證騎行者和他人的安全。

中消協提醒消費者,騎行電動平衡車時,應注意控制速度並與其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無論是「新手」還是「熟手」,均應勻速慢行,切不可盲目追求「飛一般的感覺」。

同時,安全防護也不容忽視。消費者在每次使用電動平衡車過程中,都應佩戴好頭盔、護膝、護肘、護腕等護具,以降低摔倒造成的傷害。此外,家長還應當承擔監護人責任,做好看護和監督工作,對未成年人的錯誤駕駛行為及時進行制止和糾正。

「應加強對電動平衡車設計、生產、銷售各環節的監管和引導。」中消協呼籲,進一步明確電動平衡車的產品屬性,完善有關電動平衡車的技術要求和安全標準,尤其是要嚴控電動平衡車的最高設計車速、超速保護、低電量保護、駐坡能力及保護、充電鎖止、防飛轉保護等與消費者人身安全密切相關的技術指標。

如何進一步規範電動平衡車?陳音江建議,借鑑以前禁止摩託車和禁止電動車的經驗,首先從源頭明確電動平衡車的安全標準,要求廠家把好產品出廠安全關;其次是監管部門從終端加強監管,對違法上路行為堅決依法查處;此外,還要發揮社會共治力量,如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引導,共同營造安全守法的交通環境。

化國宇同樣認為,明確電動平衡車的法律屬性,或對其進行分類設計,根據不同的用途進一步修改技術指標的國家標準。「屬於玩具的,應當按照玩具的技術標準和安全性能進行設計。而作為專業滑行工具的,則需要明確其使用的專業條件和場景,禁止在一般道路上行駛。」

化國宇建議,相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規也應當適時跟進,做出相應規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也應當加強管理,嚴格禁止電動平衡車上路行使,明確對此類行為的處罰標準。

電動平衡車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宜疏不宜堵,隨著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在交通領域的廣泛應用,不排除在相關技術標準進一步完善後,其在交通代步、載人方面發揮功能的前景。化國宇強調,「但目前,正如自動駕駛汽車一樣,仍應當謹慎使用,嚴格管理,避免相關安全事故的發生。」

製圖/高嶽  

來源:法制日報

相關焦點

  • 電動平衡車不是兒童玩具
    近年來,在海口部分小區或公園內,時常看到兒童騎行電動平衡車的身影。然而,隨著電動平衡車的熱銷,在使用過程中引發的安全事件並不少見。近日記者調查發現,電動平衡車安全風險尚未引起消費者的普遍關注。近期,中消協發出消費警示:電動平衡車不是兒童玩具,不建議為年齡較小的孩子購買。
  • 電動平衡車熱銷背後事故頻發 中消協發警示:不是兒童玩具!不能作為...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 陳音江:近年來有關騎行電動平衡車摔傷,或者導致其他安全事故的事件時有發生,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究其原因主要是電動平衡車的速度很快,它又沒有任何的物理的剎車系統,也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很多青少年兒童把它當成娛樂的運動玩具,很多上班族把它作為最後一公裡的代步工具,違規騎行上路,很容易產生安全事故。
  • 電動平衡車不是兒童玩具!南通發生多起平衡車事故 場面觸目驚心
    近日,中消協發布電動平衡車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部分電動平衡車產品的屬性和適用場景不明確,消費者缺乏正確的使用依據。電動平衡車作為載人移動器具,在道路上行駛存在極大交通安全隱患。這段監控視頻顯示,一名五歲左右的幼童,在非機動車道上騎行電動平衡車,突然摔倒,但是平衡車並沒有停止運行,直接帶著孩子向機動車道滑行,幸虧後面的摩託車駕駛員及時下車,將孩子拉住,這才避免了更大危險的發生。而另一段行車記錄儀視頻顯示,主路綠燈,車輛正常行駛,一名男孩卻騎著電動平衡車闖紅燈過馬路,與轎車發生碰撞,導致骨折。最近這兩年,電動平衡車受到青少年追捧。
  • 電動平衡車不是玩具,消費者應注意避免意外傷害
    近年來,一種被稱為"電動平衡車"的產品十分流行。不過最近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出消費提示,電動平衡車產品不屬於兒童玩具,不建議年齡較小的孩子使用。記者走訪發現,電動平衡車的銷售商家普遍對產品的安全風險提示不到位。電動平衡車不是玩具 商家對風險警示和防護提示不足記者在昆明一家實體店找到了"電動平衡車"。
  • 中消協發布消費警示 電動平衡車不是兒童玩具
    最近,一種被叫做電動平衡車的產品非常流行,但是最近中消協發出消費警示,電動平衡車產品不屬於兒童玩具,不建議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使用。記者發現,電動平衡車的商家普遍對產品的安全風險提示不到位。記者在昆明一家實體店看到兩款電動平衡,車擺放在店裡的顯眼位置,店員介紹兩款車的價格從1900元到2300多元不等。記者詢問使用者是否有年齡限制?店員表示,孩子只要敢,就能玩。隨後記者又詢問店員騎電動平衡車是否需要佩戴護具,對方的回答更出乎記者意料。
  • 別把電動平衡車當玩具(消費萬花筒)
    但女兒騎行玩耍時卻突然從平衡車上摔出,造成左臂粉碎性骨折。醫生表示,孩子的傷勢相當於從3層樓的高度摔下來,兒童在騎行電動平衡車時發生事故導致住院的病例較多,且大多傷情較重。現在,電動平衡車已十分流行,在小區、公園等處不時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家長們往往把電動平衡車當作玩具,或者是當作可以鍛鍊孩子運動能力的運動器械來選購。
  • 中消協:電動平衡車不是兒童玩具,家長注意!千萬別再給孩子用了
    對於孩子喜歡的東西、玩具之類的,家長們也基本都會滿足孩子,這也導致很多孩子的家裡玩具都是成箱成箱的裝著,不過在這些玩具當中,這類東西其實並不屬於兒童玩具的範疇,而且還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家長們千萬要注意,別踩坑!8歲的小女孩彤彤最近看上了一款電動平衡車,而且班級裡的好幾個同學家裡也都有平衡車,彤彤很是羨慕,因此一直央求著爸爸也給自己買一輛。
  • 中消協:電動平衡車不是玩具,不建議買給年齡較小孩子
    疫情期間女兒不時在小區廣場騎行玩耍,然而不久意外發生,孩子突然從平衡車上摔了出去,造成左臂粉碎性骨折,給孩子造成了極大傷害。  據專家介紹,目前備受青少年追捧的電動平衡車,既不屬於兒童玩具,也不屬於運動器械,其產品屬性和適用場景缺乏相應的規範,導致消費者將這類產品誤以為是兒童玩具,忽視其中存在的風險。
  • 電動平衡車不是兒童玩具,孩子玩耍千萬小心
    它就是當前的一種時尚「電動平衡車」。  雖然,它不是玩具,卻深受兒童和青少年追捧。但它給很多孩子和成人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很多傷痛,因為有很多孩子和成人因玩電動平衡車摔傷!  那麼,為何這種不是玩具的電動平衡車會被父母買給孩子?家長們又該如何小心提防?
  • 電動平衡車不是兒童玩具,沒買的家長千萬別買!
    它就是當前的一種時尚「電動平衡車」。雖然,它不是玩具,卻深受兒童和青少年追捧。但它給很多孩子和成人帶來的不僅僅是快樂,還有很多傷痛,因為有很多孩子和成人因玩電動平衡車摔傷!那麼,為何這種不是玩具的電動平衡車會被父母買給孩子?家長們又該如何小心提防?
  • 這種「兒童玩具」不是玩具!
    這種「兒童玩具」不是玩具!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把電動平衡車作為「兒童玩具」,鍛鍊孩子的運動能力。但是,在玩得開心的同時,與之相關的安全事故也有不少。前不久,一名女童在某酒店就餐後,在酒店大堂與其他小孩玩耍電動平衡車時摔倒受傷。這並不是個例。北京、廣東、河南等地法院審理了多起涉電動平衡車侵權案件。
  • 事故頻發 電動平衡車成「傷娃利器」商家以「玩具」屬性出售屬不...
    隨著電動平衡車的熱銷,電動平衡車發生事故的情況也越來越多,雖然相關投訴時有發生,但其帶來的風險未能引起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兒童電動平衡車屬於國家規定的童車類玩具嗎?兒童使用,其安全性能是否可靠?記者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多數商家對電動平衡車一系列質量安全及風險提示問題三緘其口、模糊處理,家長盲目跟風背後處處暗藏隱患。
  • 別再給孩子買山寨平衡車了 電動平衡車早已有國家標準!
    電動平衡車本是為追求潮流的成年人打造的「酷玩具」,不過現在,買它的人更多的是家長,玩它的人基本都是孩子。最近電動平衡車質量問題收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節目報導了一些低價、劣質的電動平衡車對於安全風險提示不顯著,再加上家長和兒童的防護意識不足、不當使用(騎太快、闖紅燈、不戴頭盔等)易引發事故。
  • 增塑劑大幅度超標兒童平衡車存隱患 專家建議
    兒童平衡車是家長經常為孩子購買的物品,但其生產銷售環節卻存在諸多亂象。近日,長三角消保委聯盟就兒童平衡車進行了比較試驗,此次試驗對市場上不同品牌的30款兒童平衡車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有9款含有增塑劑,最大值超出了國家標準要求的300多倍。
  • 這種「車」不是兒童玩具,不當使用風險大
    近年來,一種被稱為電動平衡車的產品十分流行。不過,最近中消協發出消費提示,電動平衡車產品不屬於兒童玩具,不建議年齡較小的孩子使用。央視財經記者發現,電動平衡車的銷售商家普遍對產品的安全風險提示不到位。記者在昆明一家實體店看到兩款電動平衡車,擺放在店裡的顯眼位置,店員介紹,兩款車的價格從1900元到2300多元不等。記者詢問使用者是否有年齡限制,店員表示,孩子只要敢就能玩。隨後,記者又詢問店員騎電動平衡車是否需要佩戴護具,對方的回答更出乎意料,店員表示「如果他騎著,你覺得放心的話,也沒有必要買護具。」
  • 兒童電動玩具車有危險性 家長應帶孩子到平坦開闊地帶玩
    「昨天傍晚,我在小區裡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小孩開著兒童電動玩具車把一位老人撞了,幸好老人只是手擦破了皮,並沒有大礙。沒想到兒童電動玩具車也有危險性。」市民王先生致電黨報熱線,想通過熱線呼籲,孩子需要在大人的看護下才能玩兒童電動玩具車,以免發生碰撞事故。  近年來,兒童玩具層出不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都會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 電動平衡車不是玩具?中消協:不建議家長買給年齡較小的孩子使用
    近幾年來,我們經常在公眾場合看到電動平衡車的身影。電動平衡車深受青少年和兒童的喜愛,幾乎成了孩子們必備的玩具之一。但是,前幾天中消協卻發布了關於電動平衡車的消費警示。中消協認為,電動平衡車不是玩具,不建議家長給年齡較小的孩子購買。
  • 「網紅」玩具事故頻發,家長、賣家需注意!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騎電動平衡車摔傷或致其他安全事故,主要是因為電動平衡車的時速快,又沒有物理剎車系統或防護措施。「青少年兒童把它當成運動玩具,上班族把它作為代步工具,違規騎行上路,很容易產生安全事故。」
  • 兒童玩具黑名單又刷新:給孩子細心的呵護,這些玩具請儘量遠離
    2020年4月,徐州一6 歲女孩小羽在小區第一次學騎電動平衡車,結果在看到前面有人時,一個急剎車,整個人摔了出去,臉頰破了一大片。2019年12月,寧波的一個12歲的男孩,就因為玩雷射筆,雙眼失明。④電動平衡車平衡車沒有物理剎車系統,僅靠人體重心來控制剎車非常危險,而且平衡車一般速度很快,遇到緊急情況,不能馬上剎車,對騎行者和其他交通參與者都存在極大危險性。
  • 看完下面的視頻,你還敢讓孩子騎電動平衡車嗎?
    電動平衡車流行有一段時間了。最近,中消協發出了警示,電動平衡車產品不屬於兒童玩具,不建議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去玩。下面我們就來看兩起由電動平衡車引發的事故。 1 事例一 一名五歲左右的幼童,在非機動車道上騎行電動平衡車,突然摔倒,但是平衡車並沒有停止運行,直接帶著孩子向機動車道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