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安穩進行的話,拉姆此刻或許正通過直播在和大山外的網友分享山裡的生活。
在短視頻平臺上,拉姆這麼介紹自己:家窮人醜,一米六五,小學文化,農村戶口。但其實今年剛剛 30 歲的拉姆並不醜陋,她是一個眼神明亮、鼻梁高挺的姑娘,收穫了 24.2萬名粉絲,發布了 205 個作品來記錄她之前的「美好生活」。
拉姆視頻截圖
2020 年 9 月 14 日晚八點多,拉姆所住的四川省金川縣觀音橋鎮已陷入了安靜,拉姆像往常一樣開著直播,同喜愛她的粉絲們講著話,然後直播屏幕裡走進了一個男人,屏幕黑了,隨之就是響徹網絡的尖銳呼救。
那天晚上的鏡頭後面,拉姆的前夫唐路拎著一個 25 公斤的汽油桶和一把長四五十釐米的西瓜刀來到了半山腰的拉姆家。隨後發生的事情,那尖銳的呼救聲已足夠解釋清楚。當拉姆的父親三郎甲和姐夫仁央聽到呼救聲衝到廚房時,看到拉姆的全身已經被澆上汽油,廚房和客廳的地面也全被汽油佔領,唐路一手拿著刀比在拉姆的脖子上,一手拿著打火機。當時拉姆撕心裂肺地衝他們喊:「阿爸快跑,他要把我炸了。」
三郎甲全身發抖的和仁央跑出去後,又想起來要報警,於是仁央再次跑回屋裡拿手機,當時他們聽到了拉姆哀求的哭聲。任央還沒有打通 110,火便開始燃起,並迅速蔓延整個屋子,一樓隨即開始爆炸。火焰瞬間吞噬了拉姆,等到火苗被撲滅,她已經變得焦黑。
如果仔細審視拉姆短暫的人生,會發現那不僅僅是一個女性被丈夫摧毀的故事,更是一個無法逃開的悲劇。在直播鏡頭的背後,拉姆是一個已經結婚 13 年的家庭主婦,一直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陰影中。她和丈夫唐路十七八歲就在一起,沒多久就結了婚生了兩個兒子。
丈夫的暴力從剛結婚不久就開始了,被打的原因很簡單:唐路在手機上打牌輸了錢心情不好,因為瑣事發生了口角,或者是因為男方喝醉了酒……
四年前,拉姆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家裡人勸過她,但拉姆說:「沒關係的,他為了小孩也會改的。」然而家暴仍舊持續升級,在後面的衝突中,孩子成為拉姆最大的軟肋,也成為前夫威脅拉姆的最大籌碼。
為了逃離家暴,拉姆在2020年5月11日第一次協議離婚,大兒子歸自己,小兒子歸唐路。
離婚後,唐路不停地給拉姆發信息,又帶著小兒子找上門,在那棟如今被燒毀的小樓門口跪下認錯,見拉姆沒有被打動,他衝進廚房拿起菜刀架在小兒子的脖子上威脅拉姆復婚。孩子是母親的軟肋,拉姆與唐路復婚了,但復婚後的 10天時間裡,拉姆又被打了兩次。她前往金川縣婦聯尋求幫助,可婦聯的人對她說:「又沒把你怎麼樣,又沒把你打殘,兩口子之間有這種事情很正常。」
無法猜想當時的拉姆有多麼的絕望,她去縣裡找人寫了離婚起訴書,第二次起訴離婚,法院把兩個孩子都判給了唐路。他又拿此作為籌碼威脅拉姆,但這次拉姆拒絕了。
她從來沒有這麼堅決過,願意交出所有來擺脫這段婚姻。
一個家暴的男人,是孩子和母親噩夢的來源
9 月 30 日,拉姆不幸去世,最終沒有躲開因家暴而死的命運。家暴不是「兩口子之間正常的事情」,家暴也不是「清官難斷家務事」。家暴是你「看不見」的受害者,家暴是沒有落到你身上的「拳頭」。
根據全國婦聯統計,在我國 2.7 億個家庭中,有 30% 的女性遭受過家暴;平均每 7.4 秒,就有一個妻子被丈夫毆打。但只有 9.5% 的受害者,在平均被虐待 35 次後,才會選擇報警求助。
2020 年 10 月 15 日,距離拉姆被燒死還不到一個月,又有女性因為被家暴而上了熱搜,「張培萌妻子稱被家暴」這一話題截至目前閱讀量已達 12.7 億。張培萌是中國田徑名將、男子百米短跑冠軍,他的妻子漠寒是前《天下英雄》主持人、著名足球女主播。漠寒在微博的控訴中說:「從相戀到結婚兩年,張培萌的家暴貫穿了整個婚前和婚後的生活,甚至包括孕期、產褥期和哺乳期。」期間漠寒報警三次,出警驗 傷一次。
漠寒微博控訴張培萌家暴
除了多次家暴,張培萌還被指婚內出軌、搶奪藏匿孩子、毆打長輩。今年5月,因發現丈夫出軌,漠寒想搶奪手機查看證據,卻被丈夫暴力掰開每一個指甲,摁在地上掐著脖子扇耳光。十指連心的痛苦難以想像,但對於一個母親來說比這更痛的是把她的孩子帶走。
據漠寒放出的電子門鏡錄像顯示,2020 年 8 月 24 日下午 13 時 22 分,張培萌帶著兩名男子趁漠寒母親開門之際,暴力入侵家中把孩子搶走,還將她 54 歲的母親和 61 歲的四姨打傷。
暴力奪子後,張培萌拒絕讓漠寒見女兒。女兒一周歲當天,當張培萌在社交平臺曬出給女兒的慶生照時,漠寒卻只能隔空紀念這個一年前難產生下女兒的日子。
漠寒的經歷,只是中國萬千已婚女性的一個縮影。當人們探究近些年女性結婚和生育意願逐年大幅下降的時候,是否也有這個原因?
漠寒已經算是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強的女性了,兩年中報警三次,並驗傷保留證據,但面對女兒被搶,她所能做的只是賭上事業,公開在社交平臺上撕開所謂的「家醜」,寄希望於網絡上廣大陌生網友。
拉姆和漠寒的經歷通過網絡發酵才被人們所知曉,但更多有著類似經歷的女性,她們在婚內遭受了家暴,離婚時心愛的孩子又被搶走藏匿,想維權又無從下手。
她們,不是小群體。
她們被稱為「紫絲帶媽媽」
微博上有個叫做「紫絲帶媽媽」的超話,有 268 條帖子,裡面是 200 多位母親的血與淚。
30 歲那年,王建娜認識了劉某,剛在一起時,劉某對她很好,兩人很快談婚論嫁,但一直到她懷孕,劉某也不肯和她領證,並且劉某的性子越來越暴躁,開始對她拳打腳踢,因為一點小事,就把她打得渾身是血。生完孩子的第 20 天,王建娜讓他幫忙拿一下尿不溼,劉某大發脾氣,把她逼到臥室的角落……受不了的王建娜帶著孩子回到了娘家,和漠寒的遭遇類似,劉某也帶人上門搶走了孩子,並且把她和母親打成了輕傷。
王建娜報警,警察表示,這是「家庭糾紛」,帶走孩子的是她的親生父親,他們管不了。於是,她帶著傷情鑑定和小區監控起訴到法院,但法院把孩子判給了劉某,判決理由是孩子和父親已經生活了一段時間,不宜改變孩子的生活環境。
王建娜在 CCTV-12《律師來了》講述她的遭遇
中國法學會法律文書研究會副會長劉桂明說:「在很多基層法院都是這麼判的,誰搶到了,就判給誰。」
可是,孩子應該是靠搶的嗎?
直到現在,三年半過去了,王建娜也沒見過自己的女兒。她通過劉某過去的鄰居了解到,劉某根本沒有撫養過女兒,而是寄養在別人家裡。他搶走孩子的唯一目的,就是要報復她。孩子是媽媽懷胎十月辛苦生下來的寶貝,而不應該當做報復的砝碼。
復盤網上熱議的家暴案,有網友在網上給出了「教科書式的解決方案」,裡面提到重要的幾點:被家暴後及時報警、驗傷、帶走孩子、網絡曝光、爭取工作機會、起訴離婚,最後以家暴證據和工作證明來爭取孩子的撫養權。
但實際操作起來,每一步都困難重重。
解決的前提就是「被看見」
對內,有「家醜不可外揚」觀念的束縛;對外,有社會,甚至是警方及其他組織對於「家庭糾紛」的漠視。從報警開始說,據湖北反家暴公益組織「萬家無暴」發起人萬飛表示,在他近三年處理的 2 015 起家暴案件中,只有 1% 的人會選在第一次家暴後報警。
萬飛說:「我曾接到一位受害人求助,她說,我又被我老公打了,我生不如死。我說,『你報警了沒?』『她說沒有,我報警了還怎麼做人啊!』」傳統觀念的束縛讓身處家暴陰影下的人都不知道如何去保護自己。
事實上,家暴不僅僅是針對女性。五年來,監測數據發現 98% 是男性施暴,而受害人大概 75% 是女性、25% 是男性。家暴的類型裡,配偶家暴大概佔到三成,剩下的是父母家暴、子女家暴等。其他還有公公婆婆和媳婦的衝突,嶽父母和女婿的衝突,以及一些跨代的親子關係。
在家暴陰影下的大部分人群,他們都認為這是「家務事」,受害者維權意識的覺醒和社會的重視同樣重要。萬飛提到在遭遇家暴時保護自己最重要的三條原則:
第一個要學會溝通方法,不要暴力溝通。女性的優勢是口頭,男性的優勢是身體、力量。女性的語言能力比較強,注意不要在言語上激怒對方,保證安全最重要。
第二個是一旦發生家暴以後要立即求助,求助不要找家裡人,不要找個體,要找公權力。
第三個是報警後,要法律文書,保留證據。
還有一個經驗就是,遇到家暴以後,可以不離婚,但是必須離開。這個離開是指物理上的隔離,經常遇到的情況是,受害人說:「我憑什麼離開,這是我家,我憑什麼要避讓。我讓他打,他能打死我嗎?」雖然講的是氣話,但其實是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危險的處境。
家暴看起來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它實際上很小眾,很多人都沒認識到它的危害。每一個社會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一個前提,就是「被看見」。
中國反家庭暴力立法大事記
2016 年 3 月《反家暴法》開始實行。2020 年 5 月,全國人大代表張寶豔提議,重視離婚家庭孩子被搶奪藏匿的事實。《2020 年世界婦女:趨勢和數據》報告分析指出,2012—2019 年近 75% 的國家和地區女性對被家暴的接受程度下降,全球 153 個國家針對家庭暴力立法。
每一點進步,都是照進這個世界的光;每一起家暴案件的曝光,都是受害人求助意識的增強。
11 月 25 日,是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她們的聲音,應該被更多人聽到;她們的遭遇,應該被更多人看到。家暴,不僅是沒落在你身上的「拳頭」。
▌編輯: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