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節日,每個節日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習俗,曾經的祭祀傳說演變成我們現在的節日,在歷史的河流裡,多少的節日像一粒泥沙被歲月洗淨,然後被磨滅,最後消失。
網絡動畫《歷師》改編石頭羊的網絡小說《黃曆師》,敘述了各種我國的節日和相關習俗,男主作為歷師與由人類衍生的邪祟戰鬥,而他的夥伴則是有每一個節日組成的歷神,其中每一篇的小故事真是感人肺腑。
而裡面也提到了幾個快要消失的節日,花朝和寒食,這些先人創造的節日,在現在或者是一些少數民族還在傳承,或者是已經消失不見了,而對於其他還存在的節日,我們對這些的映象又是什麼呢?
現在節日都帶著放假,而本來的節日放假是放人回家是為了讓人好好的過節,就比方說清明節的掃墓和青團,但是現在就而言,會做這些事情的人越來越少,相對於清明掃,不如過年的時候掃,也不管吉不吉利,比起吉利,大家在意時間的管理。
而且大家對節日也開始不重視了,假如問情侶節日是什麼,得到的結果是禮物和節日促銷,問小孩節日是什麼,得到的是紅包,可能還有沒寫完的作業,問父母節日是什麼,得到的休息時間。
並不是說這些不對,但是什麼時候開始,過節已經沒有了節日的味道,或者是只是徒留其表,而現在的節日已經變成了產品促銷或者限量大甩賣,對待節日也是開始敷衍了事,我們只有在老一輩身上才能看到節日的一些光點。
本來節日隨著歷史的河流已經磨滅了許多,而我們已經變成了節日磨滅的見證者,想必大家都有吐槽過現在的年過得越來越沒有年味了,也曾嚮往過在文學裡或者是老人口中的年,但是生活的重擔已經把我們壓垮。
但這並不是我們的理由,我們的嚮往卻不做才是真實的理由,我們抱怨沒有煙花就沒有年味,但是煙花就算依然在天空綻放,我們的年味又有多少?曾經年是一家團圓的時候,而現在多少遊子沒有歸家,歸家後的遊子在看到父母后,過得和自己一個人生活又有什麼不同的?
我們總是說想要一個完美的節日,而完美的節日需要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於是我們只能放棄這些繁瑣的習慣,而新一代的人覺得這件減去習慣的節日依然太繁瑣了,於是又減去了一些,一代傳一代,節日最後變成了什麼?
希望各位不要遺忘傳統的節日和習俗,希望我們能尊重每一個節日,這樣我們才能不被節日拋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順便不要臉的求你們點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