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09:15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部分微信聊天記錄截圖。
近日,一男子盜竊他人錢包,知道警察正在調查,立即杜撰出「朋友盜竊」,上演勸說情節,妄想逃避罪責。
12月2日11時許,渝北區公安分局寶聖湖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其放在家中鞋柜上的錢包被盜,裡面裝有現金、銀行卡和各類證件。民警立即趕往現場,經詢問得知,事發時,報警人家的房屋大門未關閉,且該樓層也無監控,這為偵破此案帶來一定難度。民警不放棄,迅速調取該小區電梯及樓棟周邊的監控視頻進行反覆查看。
第二天,民警發現了一名可疑人員,報警人也向民警提供了一條很重要的信息:在錢包被盜前,石某(化姓)和幾個朋友來過其家中,當時只有石某在門口待了幾分鐘。
民警迅速讓報警人辨認石某是否是他們查出的可疑人員?在得到確認答案後,民警立即撥打報警人提供的石某電話,請他到派出所協助調查。沒想到,沒過多久,石某主動聯繫報警人,歸還錢包,並拿出手機上的微信聊天給報警人看,稱他是在接到民警電話後,才知道是朋友拿了報警人的錢包。石某告訴報警人,在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下,「朋友」委託他出面歸還錢包並希望得到報警人的諒解。
當事人編撰的部分微信聊天記錄截圖。
報警人錢包失而復得,事情本該就此結束,但案件發生經過並未明了,因此民警依舊沒放棄偵查,還是傳喚了石某到派出所了解情況。當石某把微信聊天記錄拿給民警查看時,細心的民警很快在聊天記錄中發現了端倪:朋友間的對話不是該問答式嗎?怎麼石某的「朋友」卻是在自問自答?
民警根據這一細節,繼續追問,石某終於說出其所謂的「朋友」就是他本人。據石某交代,當天他看到報警人家的房門開著,報警人正和幾個人在房間裡交談,當時門口和客廳都沒人,他順手就將門口鞋柜上的錢包拿走,放到樓下的一個隱蔽處。感到風平浪靜後,他又返回拿出錢包,將裡面的800元現金拿走,錢包還放在原位。直到民警打電話他才又趕到該處,將現金放回錢包,並利用自己的兩個微信,編寫了微信聊天記錄,然後才找報警人歸還錢包。石某稱,他自編自導這齣戲的原因是怕被警察抓到,而杜撰出「朋友」這一身份,不光可以歸還錢包不被報警人追究,還可以維護自己的顏面。目前,石某已被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渝北警方提醒:勿以惡小而為之,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要妄想編造情節逃避罪責。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