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三四天的時間,想去人均1000左右的目的地,那我推薦你20塊人民幣背後的仙境。
雲南看山,貴州看水
能把山水結合的天衣無縫的
是桂林
想要看到山水融合在一起的景觀
去桂林
桂林的城,就是景區
桂林的市區就是一個完整的大景區。灕江和桃花江交匯的地方,就是桂林的城徽章,象鼻山。
逛逛明朝的靖江王城,順便體驗一下科舉考試,來過出過8個狀元的桂林,以後一定要平步青雲。
夜晚逛東西巷。乘坐在兩江四湖的遊船裡,日月雙塔,桂林的夜景全在這兒。踏著晚霞,把時光醞釀成迷人的夜。
20元人民幣背後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要看灕江的美,一定要乘坐4小時航程的灕江大船,江上經過月亮山、九馬畫山,直達陽朔碼頭。
山體山黑色和白色的巖石構成了九匹馬的輪廓,得名九馬畫山。民謠中能看見九匹馬是狀元,能看見7匹馬是榜眼。
處處如畫的黃布灘,是最早的灕江拍攝地。江流清澈寧靜,山水環繞,倒影其中。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興平鎮邊,這張20塊人民幣後面的世界,絕不只是一句口號。
小舟從此逝,江河寄餘生
遇龍河上乘坐竹筏出發的地方,是遇龍橋,是電影《劉三姐》的片頭,灕江是大家閨秀,遇龍河是小家碧玉。
竹筏衝壩是最爽之處,一不小心可能濺溼全身。坐在竹筏上,迎面吹來輕風,腳伸進涼爽的河水裡,一切都是純淨自然。
桂林歸來不看洞
乘坐小船,經過伸手不見五指的燕子洞,一束微光逐漸變亮,瞬間豁然開朗。這是最接近《桃花源記》的體驗。
山水之間種滿了四季桃,每一眼都是田園人家。
北西歸來不看古,桂林歸來不看洞。喀斯特地貌典型的特徵就是溶洞,桂林溶洞之首就是銀子巖。遊完銀子巖,一世不缺錢。
桂林的山
不只是喀斯特
龍勝縣的龍脊梯田,平安寨的觀景臺下,「九龍五虎」和「七星伴月」。一個看日出,一個看日落。
梯田上的九條山脊,像是九條龍俯身飲水,旁邊的五個小山包叫做「五虎」。遠處,最早開墾留下的七個小山包是七星伴月。
山下瑤族長發村的養發秘訣,你不想知道嗎?
梯田種水稻,布尼梯田種鮮花。漫山遍野,說的就是布尼梯田,多彩的鮮花,從山腳開到山頭。每一個女孩,都會對身處的這片花海流連忘返。
陽朔的最高峰,如意峰,是俯瞰峰林的最佳地。最頂端的觀景平臺,360°一覽眾山小,所有遠處看不到盡頭的峰林全部盡收眼底。
多吃不胖,積極向上
桂林酸嘢多,路過逃不脫
桂林的水偏鹼性,是結石病的高發區,當地人喜歡吃酸嘢,對身體和胃口都有好處。酸店和賣酸味水果的攤點遍地生根。
各種酸甜的水果可以選擇,李子、青芒果、黃瓜、菠蘿、脆桃子等,大的切片、李子壓碎。可以蘸辣椒麵,也可以加上紅糖酸和辣椒涼拌。
脆爽酸甜,酸辣爽口,清新開胃。第一口黑暗,第二次完全逃不過酸嘢攤的誘惑。
幸福生活哪裡有
三兩米粉二兩酒
在桂林,必須要吃的就是米粉。和味道濃烈的螺螄粉不同,桂林米粉靠的是一勺滷水。
配料是米粉的第二生命,鍋燒、酸豆角、滷蛋、花生。
廣西本地人,都喜歡幹拌著吃,嗦完粉,再去添湯水。米粉分為圓粉和扁粉,還有老友粉、幹撈粉、捲筒粉、粉餃,都是桂林的日常。
不喝油茶,沒有才華
不喝油茶,感覺工作都沒有動力。早上喝完油茶,茶碗裡加上米果、花生、蔥花、鹽。
對於外地人,第一口有些一言難盡,但是越喝越上癮。驅寒祛溼又提神,早起必打卡。
牛有八寶,多吃不老
對於能吃的部位,牛的每一處都是寶。牛肉、牛腦、牛髓、牛腸、牛肚、牛肺、牛百葉、牛肝……
可以根據自己喜好搭配組合的配料,牛肉丸勁道、牛肉鮮嫩、牛百葉爽口。
下飯神菜,醋血鴨
醋血鴨是曾經入選宮廷菜譜的大菜。鴨血混合老壇酸水與鴨肉翻炒,做的是乾鍋的吃法。
蓮藕、苦瓜、仔姜都是配菜。鹹鮮微微帶著酸,香辣濃鬱,回味無窮,能下三碗米飯。
糯米飯,3到5塊
被譽為中國式漢堡的糯米飯,配料可比漢堡多多了。
依次加上綠豆蓉、麻辣豆腐條、酸豆角、蘿蔔乾、甜香腸碎、辣椒油,再夾一塊脆脆的藕餅。
從牙齒 觸碰到糯米飯糰,口感從軟糯到脆辣,觸感和味覺的刺激非常有層次感。
糯米雞,餡料齊
表皮炸的金黃,是油炸物的香味。糰子掰開,糯米、香菇、雞肉、叉燒、香芋,全都爆開來。
一口下去,表皮酥香可口,餡料在口中爆汁,爽的感覺原來可以吃到。
各種米糕才是老桂林的味道
糯米粉、玉米粉、高粱粉、黑米粉各種口味,剛蒸出來的馬蹄糕,鬆軟、香甜、嫩活,撒上紅糖碎,米香帶著甜糯,就是童年的味道。現在只能在路邊的三輪車上偶遇,是靠運氣才能吃到的美食。
糕類,糕的部分一定要有一種蓬鬆的透氣感,糕體中夾雜著餡料,糕糯、甜香,滿是熱量爆棚的滿足感。
艾葉粑粑、水餈粑、白粑粑、板慄粽、涼粽、船上糕、水糕……
彈壓的口感,每一口都能得到味蕾上的滿足 。
翻山越嶺,只是故事的第一行。
桂林那些尋常外的風景,
和在那些風景裡尋常外的我們。
每一條我們走過的河,
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閱歷。
美好的桂林,值得我們好好努力向它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