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造福人類的藥學家,他也是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關於他,我們知道...

2020-12-05 澎湃新聞

他是造福人類的藥學家,他也是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關於他,我們知道得太少了……

2020-07-04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嶽沛、靳鈴涵 光明網

藿香正氣膠囊、

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金花清感顆粒、

疏風解毒膠囊(顆粒),

這些都是在本次相關疫情中,

被列入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方案中的中成藥。

不論是2003年的抗擊非典,

還是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肇自遠古、源遠流長的中醫藥

都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

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

而提到中醫藥,

這位中藥現代化的拓荒者,

我們不得不提。

由他研製的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

讓無數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受益

……

他就是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研究員的王逸平。

他有著兩個看似矛盾又統一的身份:

一個是造福人類的藥學家,

一個是忍受病痛折磨的病人。

2018年4月11日,

年僅55歲的王逸平像往常一樣,

走進辦公室,關上了門。

但這次,他卻再也沒有走出來

……

而關於他的故事,

得從1963年說起……

棄醫從藥

1963年2月15日,

王逸平出生於上海一個普通家庭。

1980年,他考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攻讀臨床專業。

按照學制,

王逸平未來應該是懸壺濟世的臨床醫生。

而命運,在大學期間,

發生了「神奇」轉彎……

1985年,王逸平大學時期拍攝於上海復興公園。 圖片來源:新華網

當時,王逸平在癌症病房做實習醫生,

一天他去巡房的時候,

當走到一位患者面前時,

這位病危的老大爺突然舉起枯瘦的手,

緊緊抓住王逸平,

用顫抖的聲音說:

「醫生,救救我,我不想死!」

這聲音裡全是哀求和絕望,

而實習醫生王逸平,

除了安慰,給不了他一絲希望。

因為那些病危患者的疾病無藥可治!

王逸平意識到,

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

就無法治病救人。

於是,王逸平暗自下定決心,

做了一個這樣的決定。

當他的同學都在準備「畢業宴」、「散夥飯」時,

王逸平跨專業考取了藥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那時的他只有一個心願,

就是:「我要做藥!」

帶著這樣的願望,

1988年,王逸平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藥理專業碩士畢業後,

加入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1994年,工作不久的王逸平,

迅速成長為所裡最年輕的課題組長。

2016年2月1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第六屆學位委員會全體委員在2016年第一次工作會議上合影:第一排右四,王逸平研究員。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

30多年專注於新藥研發

丹參作為傳統的活血化瘀良藥,

廣泛應用於臨床治療心血管疾病,

丹參製劑是目前國內醫藥市場中

銷售量最大的品種之一。

傳統丹參注射劑缺乏系統的

丹參物質基礎研究,

存在有效成分不明確、

療效不穩定、不良反應多等問題。

1994年,

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的宣利江,

因為論文中需要對丹參水溶性成分

進行活性篩選,

找到當時上海藥物所最年輕的

課題組長王逸平,

兩人從此開始了20多年的科研合作。

2012年11月6日,王逸平研究員(左)與宣利江研究員(右)在辦公室合影

他們提取到幾十種丹參化合物並進行篩選,

在做了無數次實驗後,

王逸平發現丹參乙酸鎂的生物活性最強,

並大膽推測,

這可能就是丹參中最主要的藥用成分。

而為獲得丹參多酚酸鹽確切的臨床數據,

在經過倫理批准後,

王逸平曾以身試藥,

在以身試藥時,

王逸平只用了一句樸實的話說:

「一個安全可靠的藥,

就敢用到自己身上。」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測試,

終於在2005年,丹參多酚酸鹽粉針劑

獲新藥證書和生產批文,

2009年被列入國家醫保目錄,

可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

《自然·生物技術》評價,

該藥的成功上市,

意味著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

可以通過對傳統中藥,

進行化學成分的深入研究來開發創新藥物。

2007年,王逸平(右)和宣利江在討論工作

在藥學界,

有著這樣一個公認的公式:

「1個新藥=

篩選10000個先導化合物+10至15年時間」

作為一個新藥研發者,

一輩子能夠做出一種新藥,

這一定是他一生的榮耀。

而這份榮耀,

王逸平在他42歲時拿到了。

與不治之症抗爭25年

但是誰也不會想到

在這個「領銜研發者」的背後

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1993年,

30歲的王逸平被確診患有克羅恩病

——一種人類尚不明機理、

無法治癒的免疫系統頑疾。

在進行第一次治療的時候,

王逸平被切除了1米多小腸。

在他手寫的《Crohn's病程記錄》中,

清晰地記載了他的病情反覆發作。

腹部疼痛,

這是王逸平寫下的病程記錄裡

出現最頻繁的字眼,

一共出現了42次。

病程記錄

1993年上半年腹痛的情況逐漸加重,每天會有將近十次的痙攣性腹痛,每次持續一分鐘左右;1993年9月22日,手術結果末端迴腸切除80釐米,結腸切除20釐米,病理診斷為克羅恩病。

2010年6月20日下午有血尿,晚間腰酸腹痛。用熱水泡浴,一日4-5次,腹痛至23日緩解。

2011年9月19日下午,再次出血,暗紅色水樣便,伴嘔吐。人無法直立行走,需平躺。

2018年3月26號,今年以來上腹部間歇性疼痛時有出現,中午餐後經常會出現痙攣性疼痛,腰部不適。臉部輕度浮腫。

病魔每天都在折磨著王逸平,

但卻從未動搖他的追求。

他經常提及「3萬天理論」:

「多數人的生命最多只有3萬天,

除了吃飯睡覺,

真正能用來工作的有效時間只有1萬天。

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做些有意義的事。」

從30歲到55歲,

長達25年時間裡,

王逸平是在與疾病漫長的鬥爭中度過的,

也是在為解除大眾疾病,

研發新藥的艱難探索中度過的。

在他辦公室的冰箱裡,

常年備著止痛針和急救藥,

疼得實在受不了時,

他就自己給自己打針治療,

以節約寶貴的時間,

病情稍稍緩和後,

馬上又投入到新藥研發中去。

出去開會,王逸平都要帶著應急的藥品。

2018年初,在王逸平最後的日子裡,

他已經感覺到病情持續加重,

他不斷加大藥物劑量並注射解痙攣針,

緩解病痛。

他想爭取更多時間,

把在研的幾個新藥做完。

在他離世前一個星期,

他還對妻子方潔說:

「現在正是工作的最好時光,

我至少還能工作10年,

還想做出兩個新藥。」

「堅持再戰一個回合,就不會被打垮」

隨著病情逐漸惡化,

在上海藥物所2018年第一次學位會上,

一向幾乎從不遲到的王逸平,

第一次遲到了較長時間。

當時時任研究生教育處處長的何敏注意到:

王逸平當時的臉色非常難看,

步履也有點緩慢。

但是儘管如此,

他還是在會上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贊成提高研究生獎助學金的待遇,

希望學生有更好的生活……

王逸平長期教授上海藥物所研究生課程,

經常分享自己新藥研發的經驗和感悟。

每次授課需要站立將近4個小時,

如今想來對於他的身體

應該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很多學生上了他的藥理課後,

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一提到王逸平,他的學生們都說:

「王老師就是我身邊最近的英雄。」

「他是每天默默忍受病痛折磨25年,卻依然笑對生活和工作的人。」

「雖然聽見別人說過王老師生病了,我總是沒有覺得很嚴重,因為他一直是那個笑著和你絮叨、很友善、很陽光的科學家,雖然很瘦,但是一點也看不出有病痛折磨的樣子。」

王逸平的學生們,仍然在繼續老師未完成的事業。

王逸平看重學生是否具備創新精神,

是否對科學有興趣和熱情。

雖然課題組任務繁重,

但王逸平從不為了解決繁重的課題組任務

而增加招生的指標,

王逸平一般每年只招收一名學生。

他常說,學生不求多,

而要精細化培養。

王逸平(中)和學生們在一起

在學生進展不順利的時候,

王逸平經常鼓勵大家,

壓力不要太大,慢慢來。

只要時刻提醒自己,

堅持「再戰一個回合」,

就不會被打垮。

除了摯愛的妻子和最好的朋友,

誰都不知道他的病情。

他的同事們不知道。

在大家面前,王逸平總是樂呵呵的。

他從不主動和別人說起自己的病。

每次出差,

他經常在午飯或晚飯間把自己關在房間,

沒人會想到,

他那時正躲在房間給自己治病。

2018年5月9日,

是王逸平女兒大學畢業的日子。

王逸平的妻子方潔早早訂好了

去美國參加畢業典禮的機票。

女兒在國外讀書四年,

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去探望過。

但是因為王逸平忙,

他們從沒有去過。

但是在距離「第一次赴約」

只剩不到1個月的時間,

王逸平卻永遠的倒在了自己的辦公室。

辦公室的這個沙發,

緩解過他的病痛,

也成為了他生命最後一刻的見證。

現在,熟悉的辦公室,熟悉的藥,

熟悉的椅子、沙發都還在。

但是,那個最熟悉的人卻離開了。

「沒關係的,總是這樣的,做科研總是這樣的!」

這是王逸平經常對他學生說的話。

從30歲到55歲,

王逸平以抱病之軀,

先後承擔起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科技部專項、863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

中科院重大專項等眾多研究任務。

在與病魔賽跑的25年裡,

他卻造福了無數的人。

2018年11月,

中共中央宣傳部

向全社會公開發布王逸平的先進事跡,

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王逸平輸給了病魔,

卻跑贏了人生;

他燃盡了自己,

卻照亮了千萬患者的健康之路。

時光雖無情,不能倒流,

但人們依然會在明日時光裡記得他,

長長久久……

文章來源:光明網 作者:嶽沛、靳鈴涵

原標題:《他是造福人類的藥學家,他也是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關於他,我們知道得太少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患癌女孩飽受病痛折磨8年,本已不想堅持,卻因一隻小狗重拾鬥志
    神經母細胞癌是一種很磨人的癌症,每當病症復發時,病人存活的機率在10%左右,可謂是非常低了。 只是……堅持下來是一會兒事兒,被病痛折磨卻是另一回事兒。 「媽媽,我想離開了,你允許嗎?全身都好痛。」
  • 21歲終生癱瘓,不幸是底色,職業是病人,他一生卻能寫作350萬字
    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個「更」字。飽受病痛折磨的史鐵生,還自嘲的說道:「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時間寫點東西」。在這個時期,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秋天的懷念》、《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等350萬字的作品。350萬字的作品。我們常人都難以完成,這個坐在輪椅上,飽受病痛折磨的人,卻做到了。
  • 飽受病痛折磨,安倍若喪失履職能力,誰會成為繼任者?
    安倍飽受病痛折磨 在關於選民希望哪位議員成為下一任首相的民調中,石破茂經常高居榜首。但他不太討自民黨議員喜歡。這位語氣溫和的安全問題專家還擔任過農林水產大臣和地方創生擔當大臣。他在2012年的第一輪黨首選舉中憑藉基層的支持擊敗安倍,但在只有國會議員能投票的第二輪選舉中落敗。在2018年的黨首選舉中,石破茂輸給了安倍。他批評日本銀行的超低利率損害了地方銀行的利益,主張增加公共工程開支來彌補日益嚴重的不平等。
  • 沒事,我們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新書
    沒事,我們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新書 2020-12-22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左手天使右手魔鬼:發明了阿司匹林的他,11天後卻發明出海洛因
    它的誕生就帶著「救世主」的光環,是無數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受病痛折磨人們的福音。也許是受人們大肆歡迎的鼓舞,有了第一次成功的改良之後,大受啟發,霍夫曼決定用更為大膽的原材料來改良其他的藥物。緊接著「嗎啡」成了他新的嘗試,這是一種頗受爭議的藥物,但效果卻很快,僅僅花費11天,霍夫曼就合成了二乙醯嗎啡,也就是海洛因。
  • 解密道家符籙文化 傳承發揚造福人類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訪問了中國道家法師協會會長陶建國道長。陶建國道長,主修符籙,也是道教符籙文化的傳承與實踐者。他告訴我們,符籙文化古已有之,古代方士經常用符水為人治病避災。直至今日,行規正矩的道士法師依然會用符籙施法,為人們增福改運、消除病痛。而這樣的道士法師非常稀少。
  • 80歲老兵飽受17年三叉神經痛折磨 微血管解壓術使其笑逐顏開
    日前,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關宇光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他是一位80歲援越抗美的耄耋老兵——劉朝明,他飽受三叉神經痛折磨17年之久,曾多次在其他醫院就診,但都沒有得到根治,老人家痛不欲生。
  • 20個關於死侍的身世秘密,知道之後會讓你更愛他!
    在飽受虐待折磨後他成功逃脫並對Ajax進行追殺的故事。先不管網上或是影評對於這部片怎麼看~看完這些關於他的小秘密你一定會更愛他!  1、當死侍一開始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因為跟 DC 的終結者喪鐘許多特點太相似,因此漫威就乾脆把死侍的名字取成韋德·威爾遜(Wade Wilson)當做一個笑話。喪鐘的名字叫斯萊德·威爾遜(Slade Wilson)。
  • 他是央視著名主持人,卻飽受抑鬱症折磨數年,自創治療方法自愈
    對於他而言,書也是治癒心靈疾病的良藥。白巖松的主持風格輕鬆、幽默,他看上去很豁達,應該是一個活得十分瀟灑的人,實際上他卻曾飽受了5年抑鬱症的折磨,最嚴重的時候,還產生了自殺的念頭。白巖松患上抑鬱症之後,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失眠和不願意說話,妻子需要傳遞小紙條的方式,才能和他交流,那麼,他是如何戰勝抑鬱症的呢?白巖松沒有用藥物,而是通過了一種自創的方式治癒了自己——讀書和讀人。
  • 沒有人知道,外號「死亡天使」的他究竟殺死了多少病人
    沒有人知道,外號「死亡天使」的他究竟殺死了多少病人文/曼春   #真實案件#第102輯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在德雷克紀念醫院的病床上已經昏迷了數月之久的約翰·鮑威爾(John Powell),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似乎開始有了些許的好轉。
  • 為了提取黃金,他煮沸了60桶尿,沒想到獲得了造福人類的新物質!
    為了提取黃金,他煮沸了60桶尿,沒想到獲得了造福人類的新物質!黃金在現在是非常珍貴的物質,它的價格是非常高的,一克就可以達到幾百元的價格。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這種行為是非常無知並且非常可笑的,在尿液當中怎麼可能會含有黃金呢?為了能完成他自己的實驗,他收集了大量的尿液。大約有6000升左右,沒人知道如此大量的尿液是從哪裡來的?
  • 他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戰爭罪犯,創造了一種新的戰爭模式
    說起諾貝爾獎,在多數人心中是高大上的代名詞,諾貝爾獎的每一項發明發現對人類都有巨大的意義,諾貝爾獎的每一個得主都值得世人尊敬。不過,歷史上有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卻飽受爭議,他發明創造了兩樣東西,一樣造福億萬人,一樣坑死了數百萬人,他就是德國化學家弗裡茨·哈伯。
  • 被砍傷114天後,陶勇醫生上班了:回首劫難,他的一句話讓人感嘆
    假如當時他躲避不及,假如當時沒有助手和病人家屬為他阻擋,假如……幸好,沒有假如。死裡逃生,他到底回來了。但對於際遇,他也是難得的豁達。受傷之後,他每次出現在公眾平臺,都在強調」不怨恨「,因為不願意自己變成和兇手一樣的人。
  • 何鴻燊最對不起的人:助他成為澳門「賭王」,卻被他棄如敝履!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一個問題:你知道何鴻燊是怎麼發家的嗎?何鴻燊本是富家子弟,不過家道中落,他從一個養尊處優的富家子弟一下子變成了窮困潦倒的落魄公子。好在年輕的何鴻燊相貌英俊,讀書也刻苦,所以在20歲出頭的時候,就徵服了「澳門街第一美人」黎婉華。
  • 是什麼讓他下定決心「擺脫」折磨他30年的頑疾?
    老楊在醫院住了17天,僅花費3800元,就讓他擺脫了折磨了30年的頑疾,這都要感謝黨的扶貧政策好。  據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老楊是霑益區大坡鄉妥樂村人,10歲時患右側大腿股骨骨髓炎,30年前摔斷了右肢大腿,他聽到村裡人說治這個病要做手術,要花不少錢,他從來就沒有想過要去醫院看看,就這樣一直拖就是30多年。
  • 他是千古仁君,人生中卻有四大不幸,讓他飽受折磨
    宋仁宗,是宋真宗的第六個兒子,他的親生母親是宋真宗的李宸妃,可是,他的生母不是宋真宗的寵妃。宋真宗的寵妃是一位姓劉的美人,也就是後來的章獻明肅皇后,只是這個美人哪兒都好,唯一的不足,就是沒兒子,古時生育對一個嬪妃是重中之重,意味著對社稷有功。於是,倒黴的宋仁宗就被他親爹安排到了劉美人的名下,儘管他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但是卻不能認,實在是不幸。
  • 評《行屍走肉》卡爾,現實磨礪了他,也毀了他
    今天我們分析卡爾·格萊姆斯。卡爾幸運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殭屍病毒泛濫的末世,沒有誰是幸運的。如果沒有殭屍病毒的出現,卡爾或許能正常的成長。可現實沒有如果,卡爾的命運也將迎接挑戰。正處童年期的卡爾,面對現實的不幸,他必須學會成長、學會堅強、學會直面末世的危險。結果是,現實磨礪了他,也毀了他。
  • 史上「最」殘忍死法:他被醫生強行續命83天,每天看著自己腐爛
    然而當遭受病痛折磨,身體達到無法忍受的疼痛時,此刻無論對於病人還是他家人,都認為儘早解脫才是幸福。雖然這麼說有點殘酷,那是因為還有很多人不知道肉體面臨極大折磨時有多難受。健康的身體是根本,如果一直被病痛折磨,那還談什麼美麗的生活呢?今天的故事講「史」上最痛苦死法: 他被醫生強行續命83天,每天看著自己腐爛,幸運的是老天垂憐,最終他很快結束了生命。
  • 17世紀鍊金師:他燒開了5000升尿,卻在無意間發現造福人類新元素
    甚至還造福了全人類,他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01在當年,西方人追求鍊金術跟中國人煉丹的熱情有的一拼。在鍊金術師眼中,銅鐵鉛這些金屬都不是最完美的形態,只有黃金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有傳聞,只要在鍊金的過程中加入一味「哲人石」,就能讓這些並不完美的金屬,轉換成更高價值的黃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