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了24顆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2020-12-09 濤濤隨記

水是宇宙中生命的基礎,因此適於居住的星球中必須有可以維持生命的液態水。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的條件需要滿足。該星球必須處於恆星適居帶中,以至於適居帶中星球表面的溫度和大氣壓力,將適合簡單生命形式的進化。距離離恆星稍近一點,水將蒸發掉,海洋將無法形成,金星便是這樣。金星的大小和質量與地球相似,但是與太陽過近的距離使得沒有生命可以在金星表面生存。如果距離恆星過遠,星球則會非常的寒冷,水只能以冰的形式存在於星球表面。液態水只可能在地下很深的地方才存在。海王星就是個例子。除此之外,它還必須是個固態星球,並且具有大氣層,如此才可以使星球免受太陽輻射,為生命體進行呼吸提供保障。

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不計其數的恆星。其實你無法數清它們的數量,每顆恆星附近都可能有一顆行星,它們被稱為系外行星,其中一些的系外行星或許位於適居帶之內,並且擁有形成生命體所需的一切條件。在四千五百個已知的系外行星之中,科學家們確定了24顆比地球更適合生命生存和進化的超適居行星。

這類行星的質量必須是地球的兩倍。而且還要比地球大上1.3倍。行星越大,意味著重力越強,環境更加溫暖。這些條件可以增強行星生命體的多樣性。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超適居行星繞著旋轉的宿主恆星,在理想情況之下的行星應該比太陽小壽命至少在150到300億年,太陽的壽命為不到100億年。而形成複雜生命體所需的時間為40億年。生命體在系外行星上形成之前,太陽這樣的恆星很可能會燃燒殆盡。科學家們建議重點關注矮行星。矮行星比太陽小,發的光沒有太陽多,但它們的壽命為兩百到七百億年。生命體將有足夠的時間形成和進化。

超適居行星上面的氣候條件也有所不同,平均的溫度要比地球高上13度。另外那邊應該要有更多的形態為雲或溼氣的水,這些是非常有利於生物多樣性的條件。如此一來,整個星球看起來呢,就像是地球上的熱帶森林一樣。這裡有24顆擁有比地球更好頭銜的候選行星,它們距離地球超過一百光年。得益於新一代的天文望遠鏡,我們或許可以準確地弄清楚那邊是否有生命存在,以及那裡的環境是否適於人類,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或許適於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吧。

蒂加登b是一顆距離太陽系12光年,繞著紅矮星旋轉的系外行星。通常的紅矮星發射的耀斑可以炸毀在其軌道上運行的行星的大氣層。但這顆宿主恆星卻很平靜。而且相對比較不那麼活躍,蒂加登b的質量與地球幾乎相同。它圍繞恆星公轉一周的時間大約為五天。蒂加登b上面的一年相當於地球上不到一周的時間。

克卜勒1683B是距離太陽系最遠的,或許適宜居住的星球。它位於天鵝座,距離地球是三千光年。克卜勒1683B屬於超級地球,它的寬度呢,是地球的兩倍,重量是地球的四倍。該星球的重力更強,在那邊正常的跳躍要比在地球上難得多。但如果這顆星球上真的存在生命的話,他們也一定習慣了當地環境了。

LHS1140b有很多的巖石,非常的堅硬,儘管他只比地球大40%,質量卻是地球的七倍,LHS1140b具有3.25級的強動力。做個對比,當你在飛機起飛的時候,你會感受到1.5G的超負荷。所以在那邊你幾乎無法站立。由於質量巨大,LHS1140b有著厚重的大氣層,另外溫室效應使得該星球上的溫度比地球高上七個攝氏度。LHS1140b圍繞恆星旋轉的速度很快,公轉一圈僅需要24天而已。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水瓶座吧。特拉比斯特1是一顆超低溫矮星,這顆小行星在適居帶內運行,它的重量比地球輕三倍。溫度與地球大約相同,但重量卻比地球弱一半。不過我們在那邊仍然會感到舒適,還記得去到月球的人們嗎?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16%,這也就是太空人在活動的時候看起來很搞笑的原因。

克卜勒452B所在的星系可以被比喻為太陽系的姐姐,其中的宿主恆星只比太陽的年齡大上11%,也就是約20億年。地球的年齡是45億年,克卜勒452B的年齡是65億年。但這兩個姐妹距離彼此之間非常的遙遠。如果以新視野號飛船的速度來行進的話,那你需要兩千六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夠到達那裡。

比鄰星B是距離我們最近的系外行星。他圍繞著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紅矮星比鄰星運行,這顆行星的距離,地球僅4.2光年,比鄰星B的大小和重量與地球非常的相似。他或許具有像海王星那樣的冰結構,即使比鄰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但由於他的星光非常的暗淡,我們無法用肉眼可以看到。

這些星球還有科學家們近期發現的24顆類似的星球都位於其宿主恆星的適居帶之中。理論上面來講,我們可以對這些星球進行殖民化,讓他們成為人類適宜居住的地方。但我們還需要解決一個重要問題。即使是以最近的系外行星距離我們也非常的遙遠。現代火箭的速度是音速的五倍。即使以這種速度乘坐火箭到達比鄰星所需要的時間要超過十萬年。所以我們需要想出一些更快的旅行方法,已到達我們的系外恆星新居住地。

或許科學家們已經有了答案。曲速引擎,這是一種可以讓我們操縱時空的技術。他可以創造出一個正常運動定律無法運作的氣泡。這樣一來,太空飛船的速度就可以遠高於光速了。這可並不是科幻呢,雖然僅僅是理論,但人類已經有了這種技術,具體內容請參考我之前發布過的文章,有專門的介紹這個的。儘管聽起來不太可能,但科學家們聲稱存在希望。雖然我們不會知道結果怎麼樣,但是NASA計劃在2069年啟動第一個星際穿越任務,去探索太陽系之外適宜居住的行星。

儘管這些技術對人類來說仍然是一個謎,但是相信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終究有一天會實現的。在這期間讓我們持續關注吧。謝謝你的閱讀,喜歡的話點個關注分享一下吧。

相關焦點

  • 地球不再唯一?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
    大家都在想,地球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人類需要找一顆備用的星球,它的溫度體積質量等如果能供應人類生存是再好不過的。然而因為難度過大,一直以來都沒找到合適的星球。而美國和德國科研人員一直不懈地堅持,終於有所發現。難道地球不再唯一了?這些科學家發現了24顆宜居星球,似乎比地球更適合人類生存,這是怎麼回事呢?
  • 比地球還完美的星球?科學家已經發現24顆行星,更適合人類居住
    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我們的環境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有科學家認為再過10億年的時間,地球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所以科學家一直都在宇宙中尋找一個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終於經過科學家們的多方研製,終於找到了24個行星,而且它們具有更加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存環境。
  • 地球不再完美?科學家發現24個宜居行星,比地球更適宜人類生存
    在如此海量的類太陽系恆星系統中,找不到一顆容得下生命的行星,從概率來講,就很難站得住腳。科學家已經估算出宇宙大約有兩千億個星系,這些星系都和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一樣浩瀚,甚至有些星系的尺度還遠超銀河系。在這些星系裡,恆星和行星的數目已經難以表述,科學家對其中微不足道一部分做出了研究,就已經有了令人振奮的發現。
  • 地球不再是人類生存最好的選擇?新發現24個行星,比地球更完美
    說起來地球上有生命真的像是安排好的,首先它的溫度適宜,晝夜溫差不大,適合生命存在;其次地球上有非常豐富的水資源,而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誕生和生存的最重要的條件;第三,地球上有充足的氧氣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科學家發現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網友:請問多少錢可以搬家?
    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新華社/美聯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超宜居」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他們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
  • 宇宙中或許遍布外星生命?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適宜生命延續
    在很久以前,人類對地球都尚未探索完全,根本就不會想到會有什麼外星文明,而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曾經巨大的地球已經變成了「地球村」,我們的科學家們終於開始探索地球之外的其他世界,猜想這個宇宙中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相似的智慧文明。
  • 一組太陽系行星生存指南,細數哪些地方可能有生命存在!
    人類從發現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開始,就在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然而讓人失望的是整個太陽系裡地球是唯一可以生存的行星,即便是同樣處於恆星宜居帶的金星和火星也根本不適合生命存在,科學家根據各星球的數據計算出在哪些地方可能存在生命,下面來看看這組有趣的行星生存指南。
  • 諾蘭《星際穿越》成真會怎樣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
    24顆比地球更宜居星球#而此刻它可能真的要來了!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超宜居」標準,就行星的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開始判斷。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
  • 地球不再完美?有人找到20多個行星,比地球還適合人類生存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星球內的氣候和環境都比較適合人類生存,地球也是宇宙中人類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的上百萬中生物生存的家。雖然宇宙是龐大的,光是銀河系就有400億顆星球左右,有部分星球的組成元素和地球類似,但是生命的存在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我們知道現在也沒有發現智慧生命,或者是被智慧生命發現和擺放。這也就是說即使組成元素和地球類似,但是環境不同也很難出現生命,地球出現生命的原因技術溫度適宜,有充足的的水分,大氣壓和空氣成分都適合人生存。
  • 科學家發現新的類地行星!地球兩倍大小:可容納外星生命
    6月8日,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新的恆星和行星,並認為仿佛就是地球和太陽的「鏡像」。這顆新的系外行星的大小約為地球的兩倍,並且具備繁衍生命的條件。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這兩個新發現的新球分別為克卜勒-160恆星和KOI-456.04行星,儘管它們距離太陽系在3000光年以上,但與之前已知的任何一對系外行星和恆星相比,它們與太陽-地球之間的關係更為相似。
  • 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星系,或存在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藝術家筆下的多行星系統當然,這所謂的附近是宇宙範圍的概念,距離地球大約64萬億英裡之外。這項研究顯示,這個星系至少有兩顆,也許有三顆超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謂超級地球,一般指超級類地行星。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科學家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大小可能從接近地球的大小到地球的數倍大小。在質量上,超級地球比地球大,但是小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等更大的行星的星球。英國學者確認「超級地球」存在為首個系外宜居星球。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 。
  • 科學家發現兩顆最像地球行星 或存在海洋和生命 - 河青新聞網...
    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 外媒稱,科研人員發現八顆位於恆星「金髮姑娘地帶」(即宜居帶,由童話《金髮姑娘和三隻熊》衍生出「金髮姑娘原則」,意指適中、剛剛好)的新行星,它們與恆星的軌道距離適當,可能存在海洋和生命。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兄弟」,氧氣含量是地球3倍,或比地球更宜居
    文/行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地球兄弟」,氧氣含量是地球3倍,或比地球更宜居自從人類發現宇宙的神秘莫測之後,人類一直企圖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然而也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不斷前進,人類愈發的發現到自己的想法有多麼的可笑
  • 科學家發現地球不是最完美的:宇宙或許有比地球更適合居住的星球
    ,但是火星上環境太差,人類只能穿著厚厚的太空衣在上面活動,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和地球一樣,有豐富的物種和美麗的大海,還有山川河流的星球長期以來科學家在尋找可能適合生存的系外行星時,通常習慣性地以地球為參照物,這也不怪他們,畢竟地球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能夠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地球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適合居住的標準星球呢?
  • 地球生命真的誕生於海洋嗎?科學家:也可能來自小行星!
    實際上,經過科學家的研究,大海地球是生命真正意義上的故鄉!我們的地球大約形成於46億年前,期間經過漫長的時間,地球環境達到了一個平衡,豐富的水資源為生命的誕生提供了先決條件。地球上水能夠輕易的在氣態,液態和固態之間轉換,使得蛋白質比較容易選擇最適合成長的條件。
  • 人類殖民太空或許會成為現實,眾多類地行星被科學家發現數量巨大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已經遇到了很大瓶頸,因為在地球上人類需要巨大的能源,可是這樣的舉動會逐漸將地球環境改變。從而慢慢的不適合人類生存,這一點在目前的情況中已經顯現出來。以及相關科普知識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會給大家推出一系列文章,希望朋友們可以參考。人類想要在外太空殖民,或者在外太空移民。就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星球,起碼環境要比較接近地球。這樣才能夠讓人類有一個生存的區域。類地行星雖然說起來非常簡單,可是想要發現一個真正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確實非常不容易。科學家這些年做了很多的努力,現在他們終於有了新的成果。
  • 科學家揭秘為什麼地球上一直存在生命與運氣密不可分
    >   雖然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但你也許想像不到,人類現在之所以生存在地球,竟和運氣密不可分。  眾所周知,地球實際上也並不是一直處於宜居的狀態,曾經歷了冰河時代、火山活動、小行星撞擊等,而目前已知的地球還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  雖然周期性的大滅絕和氣候變化曾讓地球生命面臨滅絕, 但事實上地球卻在過去的30-40億年裡一直仍然保持著可居住的狀態,從而使單細胞生命最終進化為人類。  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但並沒有重大發現。
  • 天文學家發現最接近地日系統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一年是378天!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宇宙中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行星,事實上大多數恆星都存在一個宜居帶,如果有行星處於這片宜居帶內就可能出現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目前NASA的科學家在克卜勒任務中又觀測到有宜居環境的系外行星,這是一個距離地球3000光年的恆星Kepler-160,此前科學家在這顆恆星裡發現有兩顆行星,然而都距離恆星太近表面溫度比較高
  • 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以50萬公裡時速奔向地球,能移居過去嗎?
    地球目前來說是包括人類在內數百萬個物種唯一的生存家園,但是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讓我們意識到地球並非永遠都是我們的生存家園。如果人類文明可以一直生存發展下去,那麼未來走出地球尋找新的家園,這就是一條必經之路。但是礙於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我們只能去探測距離我們較近的大行星,例如火星和金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