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幾場流星雨
2020年至少有10場流星雨。
2020流星雨時間表
2020年象限儀座流星雨活躍期為1月1日到5日
2020年天琴座流星雨活躍期4月16日持續至25日
2020年寶瓶座η流星雨活躍期在4月19日至5月28日前後出現
2020年南寶瓶座δ流星雨活躍期在7月14日-8月18日
2020年英仙座流星雨在7月20日至8月20日前後出現
2020年金牛座南流星雨出現在9月至11月
2020年金牛座北流星雨活躍期在9月13日到12月1日活動
2020年獅子座流星雨活躍期在11月14日至21日
2020年雙子座流星雨活躍期在12月4日至17日
2020年小熊座流星雨活躍期在12月17日至26日
流星雨是什麼天文現象
流星雨指夜空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稱為流星體的碎片,在平行的軌道上運行時以極高速度投射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束。
大部分的流星體都比沙礫還要小,因此幾乎所有的流星體都會在大氣層內被銷毀,不會擊中地球的表面;能夠撞擊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稱為隕石。數量特別龐大或表現不尋常的流星雨會被稱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可能每小時出現的流星會超過1000顆以上。
流星雨的極大和爆發
所有流星雨都不是只在某個時刻才能看到的,而往往是連續好幾天甚至一個月都能觀測。但是大多數時候流量都很小,只在一個相對很小的時間段裡才會有大量的流星雨出現,這時我們稱之為該流星雨的極大;而爆發主要是針對一些周期性流星雨而言的,它們在大多數年份裡,就算極大時流量也很小,但在某幾年卻有可能出現流量特別高的極大,這就是爆發。
流星雨的產生、命名與規模
流星雨(MeteorShower)的產生一般認為是由於流星體與地球大氣層相摩擦的結果(流星體可以是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發生摩擦),流星群往往是由彗星分裂的碎片產生,因此,流星群的軌道常常與彗星的軌道相關。成群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看起來像是流星從夜空中的一點迸發並墜落下來。這一點或這一小塊天區叫作流星雨的輻射點。通常以流星雨輻射點所在天區的星座給流星雨命名,以區別來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
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後出現的流星雨輻射點在獅子座中,就被命名為獅子座流星雨。獵戶座流星雨、寶瓶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也是這樣命名的。單個出現的流星,在方向和時間上都很隨機,也無任何輻射點可言,這種流星稱為偶發流星。與偶發流星有著本質不同的流星雨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流星雨的記載是在公元前687年,中國關於天琴座流星雨的記載:「夜中星隕如雨」。
《左傳》的記載,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更早的古書《竹書紀年》中寫道:「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在太陽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們的衛星之外,還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體。小天體的體積雖小,但它們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樣,在圍繞太陽公轉。如果它們有機會經過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幾十公裡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其上面的物質由於與地球大氣發生劇烈摩擦,巨大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引起物質電離發出耀眼的光芒。這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星。
有的流星是單個出現的。流星雨與偶發流星有著本質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徵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
流星雨的規模大不相同。有時在一小時中只出現幾顆流星,但它們看起來都是從同一個輻射點「流出」的,因此也屬於流星雨的範疇;有時在短時間內,在同一輻射點中能迸發出成千上萬顆流星,就像節日中人們燃放的禮花那樣壯觀。當流星雨的每小時天頂流量(ZHR)超過1000時,稱為「流星暴」。
偶發流星每天都會產生,發生的天區和時間都具有隨機性,流星雨具有時間上的周期性,有些可以科學地預測,因此流星雨也被稱作周期流星;另外,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徵。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 北京本地寶 (ID:bdbbeijing),關注後在對話框回復【天象】即可獲取每月天象奇觀時間預報,重點天象奇觀直播時間直播入口以及2020年天象時間表一覽。更多的天象奇觀,上演前小編將會為你帶來最新消息及直播入口!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