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資本邦獲悉,上海健耕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健耕醫藥」)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國金證券擔任保薦機構。
圖片來源:上交所官網
健耕醫藥原是新三板掛牌公司,2015年7月29日掛牌新三板,2016年11月9日摘牌。
公司是器官移植領域醫療器械產品及服務提供商,主要提供移植術中器官保存、運輸、評估及修復的設備,移植醫用高值耗材,以及移植患者個體化精準診斷試劑。產品線覆蓋了器官移植術前、術中、術後全階段。
圖片來源:公司招股書
財務數據顯示,健耕醫藥2017年、2018年、2019年營收分別為3.35億元、2.92億元、3.97億元;同期對應的淨利潤分別為1093.72萬元、3468.96萬元、1.32億元。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發行人選擇的具體上市標準如下:「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根據可比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推算,發行人預計市值不低於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為3.97億元,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1.88億元,符合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的要求。因此,發行人符合所選上市標準的要求。
本次擬募資11.43億元用於器官移植創新研發平臺項目、收購上海耘沃31.33%的股權、創新與發展儲備資金。
資本邦注意到,健耕醫藥在新三板掛牌期間因股票發行違規被「請去喝茶」。
2016年11月,股轉系統公告稱,健耕醫藥於2016年1月13日啟動股票發行,自2016年2月26日至2016年4月26日期間,共使用募集資金合計2400萬元,用於償還公司負債及支付貨款,且未予全部歸還。
股轉系統指出,上述行為違反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發行業務指南》,構成股票發行違規。
鑑於上述違規事實和情節,股轉系統做出如下決定:對健耕醫藥採取約見談話、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的自律監管措施;要求健耕醫藥董事長吳雲林,董事會秘書傅琳於2016年11月7日下午14時到全國股轉公司接受談話。
健耕醫藥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風險:
(一)發行人生產經營受新冠疫情影響的風險
2020年,境內外的新冠疫情將可能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
公司主要銷售區域為中國、美國、歐洲等地。2019年度,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境內佔比25.80%,境外佔比74.20%,其中 美國佔比59.41%。
在中國境內,新冠疫情使國內的器官移植手術量受到一定影響,從而影響公司產品的境內銷售。目前,境內疫情已逐步好轉,但器官移植手術的恢復情況及對發行人經營活動的影響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在境外,疫情逐步在歐洲、美洲等全球各地爆發,預計將對發行人二季度的經營活動產生較大影響。如果歐美的新冠疫情短期內得不到有效控制,發行人的境外經營將持續受到較大不利影響。
目前,發行人的LifePort肝臟灌注運轉箱及配套耗材產品正處在申請美國FDA認證的臨床階段,本次疫情將可能導致發行人該產品的註冊進程推遲。
此外,由於境外新冠疫情傳播的不確定性,發行人的生產經營還可能受到其他由新冠疫情引發的不確定事項的不利影響。
(二)商譽減值風險
公司2016年因收購LSI形成商譽合計4,522.34萬美元。報告期各期末該等商譽未有減值跡象,但如果該公司未來經營狀況出現低於收購時的預期且不可逆轉的情形時,則商譽存在減值風險;此外本次新冠疫情對LSI的經營可能產生較大不利影響,如短期內無法恢復,則可能使商譽存在減值風險。
(三)技術優勢喪失的風險
公司的人才儲備是技術創新的基礎,對於公司保持技術優勢具有重要意義。公司已經建立了技術保密機制和人才激勵機制,但不排除核心研發或技術人員流動、市場惡性競爭等原因,導致核心技術失密的風險,一旦公司在技術和產品等方面被競爭對手趕超,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公司主要產品LifePort腎臟灌注運轉箱技術複雜、門檻較高,佔據較高的市場競爭地位,尚未有成熟仿製品被推向市場,若其他同行業公司對公司產品進行成功仿製並成功推向市場或出現新的技術或產品,公司可能面臨主要產品市場份額下降,進而影響公司盈利能力的風險。
若器官移植學界出現了顛覆性的技術創新,且公司未能及時應對新技術的迭代趨勢,公司的產品將存在被替代的風險,導致公司競爭力下降,對發行人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四)產品結構單一風險
公司目前產品結構較為單一,核心產品為LifePort腎臟灌注運轉箱及其配套醫用高值耗材,2019年上述產品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74.88%。
如果該產品出現問題且未能及時糾正或其他影響該產品銷售的事項發生,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五)境外子公司經營風險
公司在境外有12家控股子公司,經營區域覆蓋香港、美國、歐洲、巴西等國家或地區,報告期內,公司2017年至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中境外的收入佔比分別達到56.35%、73.56%、74.20%。
公司按照當地的法律法規進行經營,若未來各地法律法規或政策產生變化而公司未能及時作出相應調整,導致公司不再符合相應法規政策的要求,將對公司在海外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六)境外核心人員流失導致的經營風險
發行人收購LSI後,在加強經營方針、決策及財務管理的同時,保留LSI原有核心經營團隊。報告期內LSI經營情況穩步提升,2017-2019年LSI的合併營業收入分別為19,482.40萬元、21,308.42萬元、29,449.23萬元;合併淨利潤分別為-624.10萬元、3,958.45萬元、4,795.26萬元。
LSI核心經營團隊由美國、歐洲移植領域具備多年工作經驗的核心人員組成,如上述核心經營團隊人員出現重大不利變動,則將對發行人的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七)地緣政治風險
近年來,國際局勢多變,不確定、不穩定因素頻現,地緣政治問題可能對某些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貿易發展產生顯著影響,不排除由於當地政府對中國大陸公司的政策變更而對公司在相關國家或地區的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八)新產品研發風險
公司產品的研發涉及軟硬體、生物學、臨床醫學等多學科交叉,具有資金投入大、技術要求高、認證註冊周期長等特點。目前,公司在研產品十餘個,未來,若公司在新產品研發過程中出現技術路線偏差、研發遭遇瓶頸、研發成本過高等問題,在研產品將面臨研發失敗的風險。
(九)新產品註冊失敗風險
公司LifePort肝臟灌注運轉箱及其配套產品、MPA酶法檢測試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等抗侵襲性真菌感染藥物系列TDM試劑等產品目前處於或即將進入臨床註冊階段,未來產品的全球銷售需要經過美國FDA、中國NMPA或歐盟CE等註冊或認證。
由於醫療器械註冊主管部門對新產品的鑑定十分嚴格,各個國家註冊和監管法規也處於不斷調整過程中,不排除未來個別產品不能及時完成註冊或認證的可能性,對公司業務計劃的實施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由於新產品取得產品註冊證的周期較長,從而可能導致公司新產品上市時間晚於預期,或無法取得註冊證,如在此期間同類產品進入市場,則可能使公司未來的生產經營不及預期。